【两会速递】大数据助推新发展【两会速递】大数据助推新发展
发布时间:2018-03-13 来源:中国民主建国会
随着信息技术和人类生产生活日益交汇融合,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AI)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应用,正在对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国家管理、人民生活等各方面产生重大影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发展壮大新动能。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在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多领域推进‘互联网+’。
那么,如何运用大数据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智能产业、拓展智能生活,民建的委员们有话说——

孙洁,民建会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
全国政协委员孙洁认为,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是美好生活的重要载体和依托,通过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手段可提高政府部门城市治理能力、服务水平。建议利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推进智慧城市发展。
孙洁表示,我国已经开启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浙江省践行“最多跑一次”的改革,通过打破已有的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加快推进政府治理数字化转型。
孙洁建议:
一是创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应用和商业模式。基于云计算的即付即用模式、利用数据创造收入、试点项目、更智能化的采购。用“生态化”思维,引入智慧城市“服务商”去构建“良性、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城市生态体系。
二是推动各级政府部门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鼓励各级政府制定部门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规划和目标,财政予以经费支持,构建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的智慧城市基础设施。
三是推广浙江“最多跑一次”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杭州“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和经验。鼓励采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公众参与的模式,打造现代、宜居、便民的智慧城市服务体系。
(来源:金融界)

吴志明,海峡出版发行集团副总经理、民建福建省委主委
“大数据战略必将对实施乡村振兴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全国政协委员吴志明表示,“当前,运用大数据助推乡村振兴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农业大数据发展顶层设计有待完善。”
吴志明分析,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2015年国务院正式印发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中对发展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现代农业大数据工程作了总体规划,但是,由于没有后续细化的配套政策措施出台,农业大数据发展的顶层设计仍然欠缺。二是尚未建立完整规范的农业大数据资源体系,由于数据源的标准不一样,数据“打架”问题时有发生,严重影响数据的公信力。三是乡村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有些地理位置偏远的乡村未实现互联网接入或4G信号覆盖,影响大数据的推广应用,农民对农业信息发布的知晓率不高。
吴志明认为,应从国家层面统筹和规划大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将农业大数据发展纳入国家农业信息化发展战略。密切跟踪国际大数据前沿态势,分析大数据的发展趋势,积极研发农业大数据关键技术,促进现代农业生产信息化、精细化和智能化。同时,建立政府各职能部门信息资源目录体系规范,由相关主管部门根据信息主动共享、协议共享以及不予共享来分类编制信息目录清单。建立数据编码、采集、分类、发布、共享和交换等相关配套标准,出台涉农服务大数据技术、协议、标准等规范。
此外,应以数字农业为抓手,重点培养和支持一批农业大数据的应用与示范项目,推动农业大数据资源增长及农业大数据的技术应用。探索建立乡村文化、乡村公共服务和社会救助信息共享平台,将民政、人社、医保、教育、住建等部门乡村公共信息整合起来。运用大数据推进乡村科学种养,培育“一村一品”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打造适合电商销售的农产品。
(来源:农民日报)

赖明勇,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湖南省科技厅厅长、民建湖南省委主委
全国政协委员赖明勇认为,自然行业国企涉及铁路、输电、供水、管道燃气、高速公路、电信邮政等公共事务领域,在提供服务的同时也形成了大量的数据资产。在大数据时代,如何利用好这些大数据资产,对进一步提升自然行业国企的社会服务化水平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赖明勇介绍,目前,我国自然行业国企对大数据的研究和应用已经起步,但在进一步利用大数据提升其社会服务化能力上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大数据质量和“数据孤岛”问题,大数据利用安全性和交叉研究难题,新时代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大数据应用需求等。
对此,他建议,进一步深化大数据应用,提升自然行业国企的社会服务化水平。具体建议为:进一步完善自然行业国企的统计监测指标设计,分阶段建设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跨领域的大数据平台;推动依托自然行业国企大数据的新型智库建设;利用好需求侧的大数据,推动自然行业国企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深化和拓宽自然行业国企大数据的综合社会服务领域。
(来源:红网)

王召明,民建会员、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作为一位来自内蒙古大草原、有着深厚草原情结的企业家,全国政协委员王召明建议构建草原生态大数据平台。他认为,有了这个平台,可以有机地集成水土气、人草畜、微生物等数据(包括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运用卫星遥感技术结合实地科研,定位任意经纬度即可查看该地区的生态数据。”
按照王召明的构想,草原生态大数据不仅可以精准指导生态保护工作、科学引导生态产业发展,还能有效推动生态扶贫实践。“大数据平台既可提供生态数据,让农牧民种得好;也可提供市场需求和价格数据,让农牧民产品卖得好,从而实现生态、生产和市场的有机结合,有效推动生态产业扶贫。同时,生态大数据还能为决策者提供依据。”
基于此,王召明提议:“首先,国家应出台政策,支持有能力的企事业单位建立草原生态大数据平台。同时,数据也应接受国家定期监管。在运营方面,我认为应支持使用者付费模式,以保障平台的可持续运营。”
(来源:上海债券报)
[责任编辑:孙靖琪]
随着信息技术和人类生产生活日益交汇融合,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AI)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应用,正在对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国家管理、人民生活等各方面产生重大影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发展壮大新动能。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在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多领域推进‘互联网+’。
那么,如何运用大数据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智能产业、拓展智能生活,民建的委员们有话说——
孙洁,民建会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
全国政协委员孙洁认为,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是美好生活的重要载体和依托,通过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手段可提高政府部门城市治理能力、服务水平。建议利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推进智慧城市发展。
孙洁表示,我国已经开启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浙江省践行“最多跑一次”的改革,通过打破已有的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加快推进政府治理数字化转型。
孙洁建议:
一是创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应用和商业模式。基于云计算的即付即用模式、利用数据创造收入、试点项目、更智能化的采购。用“生态化”思维,引入智慧城市“服务商”去构建“良性、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城市生态体系。
二是推动各级政府部门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鼓励各级政府制定部门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规划和目标,财政予以经费支持,构建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的智慧城市基础设施。
三是推广浙江“最多跑一次”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杭州“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和经验。鼓励采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公众参与的模式,打造现代、宜居、便民的智慧城市服务体系。
(来源:金融界)
吴志明,海峡出版发行集团副总经理、民建福建省委主委
“大数据战略必将对实施乡村振兴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全国政协委员吴志明表示,“当前,运用大数据助推乡村振兴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农业大数据发展顶层设计有待完善。”
吴志明分析,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2015年国务院正式印发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中对发展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现代农业大数据工程作了总体规划,但是,由于没有后续细化的配套政策措施出台,农业大数据发展的顶层设计仍然欠缺。二是尚未建立完整规范的农业大数据资源体系,由于数据源的标准不一样,数据“打架”问题时有发生,严重影响数据的公信力。三是乡村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有些地理位置偏远的乡村未实现互联网接入或4G信号覆盖,影响大数据的推广应用,农民对农业信息发布的知晓率不高。
吴志明认为,应从国家层面统筹和规划大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将农业大数据发展纳入国家农业信息化发展战略。密切跟踪国际大数据前沿态势,分析大数据的发展趋势,积极研发农业大数据关键技术,促进现代农业生产信息化、精细化和智能化。同时,建立政府各职能部门信息资源目录体系规范,由相关主管部门根据信息主动共享、协议共享以及不予共享来分类编制信息目录清单。建立数据编码、采集、分类、发布、共享和交换等相关配套标准,出台涉农服务大数据技术、协议、标准等规范。
此外,应以数字农业为抓手,重点培养和支持一批农业大数据的应用与示范项目,推动农业大数据资源增长及农业大数据的技术应用。探索建立乡村文化、乡村公共服务和社会救助信息共享平台,将民政、人社、医保、教育、住建等部门乡村公共信息整合起来。运用大数据推进乡村科学种养,培育“一村一品”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打造适合电商销售的农产品。
(来源:农民日报)
赖明勇,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湖南省科技厅厅长、民建湖南省委主委
全国政协委员赖明勇认为,自然行业国企涉及铁路、输电、供水、管道燃气、高速公路、电信邮政等公共事务领域,在提供服务的同时也形成了大量的数据资产。在大数据时代,如何利用好这些大数据资产,对进一步提升自然行业国企的社会服务化水平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赖明勇介绍,目前,我国自然行业国企对大数据的研究和应用已经起步,但在进一步利用大数据提升其社会服务化能力上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大数据质量和“数据孤岛”问题,大数据利用安全性和交叉研究难题,新时代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大数据应用需求等。
对此,他建议,进一步深化大数据应用,提升自然行业国企的社会服务化水平。具体建议为:进一步完善自然行业国企的统计监测指标设计,分阶段建设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跨领域的大数据平台;推动依托自然行业国企大数据的新型智库建设;利用好需求侧的大数据,推动自然行业国企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深化和拓宽自然行业国企大数据的综合社会服务领域。
(来源:红网)
王召明,民建会员、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作为一位来自内蒙古大草原、有着深厚草原情结的企业家,全国政协委员王召明建议构建草原生态大数据平台。他认为,有了这个平台,可以有机地集成水土气、人草畜、微生物等数据(包括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运用卫星遥感技术结合实地科研,定位任意经纬度即可查看该地区的生态数据。”
按照王召明的构想,草原生态大数据不仅可以精准指导生态保护工作、科学引导生态产业发展,还能有效推动生态扶贫实践。“大数据平台既可提供生态数据,让农牧民种得好;也可提供市场需求和价格数据,让农牧民产品卖得好,从而实现生态、生产和市场的有机结合,有效推动生态产业扶贫。同时,生态大数据还能为决策者提供依据。”
基于此,王召明提议:“首先,国家应出台政策,支持有能力的企事业单位建立草原生态大数据平台。同时,数据也应接受国家定期监管。在运营方面,我认为应支持使用者付费模式,以保障平台的可持续运营。”
(来源:上海债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