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前夕的宋庆龄
发布时间:2022-06-23 10:47:06 来源:团结报
留沪:决裂旧政权的毅然决然
1948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指日可待,中共中央准备召开新政协会议,筹建新的人民政权。5月1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口号,民革等民主党派、社会团体和民主人士纷纷通电响应。随后,在中共地下党的精心组织下,民主人士开始分批北上进入解放区。1949年1月,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陷于土崩瓦解。作为孙中山先生的夫人,宋庆龄成为国共两党竞相争取的对象。
1949年元旦,蒋介石“下野”后,国统区关于“宋庆龄要出山了”“孙夫人将在国民政府中就职”等传闻甚嚣尘上。1月10日,宋庆龄签发《中国福利基金会的声明》,称“孙中山夫人今天宣布:关于她将在政府中就职或担任职责的一些传说,是毫无根据的。孙夫人进一步声明,她正在以全部时间和精力致力于中国福利基金会的救济工作。她是这个中国福利机构的创始人和主席。”
宋庆龄同蒋介石政权表达了划清界限的毅然决然的态度,而在周恩来亲自指示下,中共中央开始极力争取宋庆龄北上解放区共商建国大计。
1949年1月19日,中央致电在香港的方方、潘汉年、刘晓,“兹发去毛周致宋电,望由梦醒译成英文并附信,派孙夫人最信任而又最可靠的人如金仲华送去,并当面致意。万一金不能去,可否调现在上海与孙夫人联络的人来港面商。”周恩来在审改电稿时加上:“总之,第一必须秘密而且不能冒失。第二必须孙夫人完全同意,不能稍涉勉强。如有危险,宁可不动。”
周恩来给宋庆龄的电文是这样写的:“中国革命的形势已使反动派濒临死亡的末日,沪上环境如何,至所系念。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将在华北召开,中国人民革命历经艰辛,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至祈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如何建设新中国予以指导。至于如何由沪北上,已告梦醒与汉年、仲华切商,总期以安全为第一。”这封短短的电文表达了中共中央对宋庆龄的深切关怀和敬重。
2月20日,宋庆龄在接到邀请后,复信中共中央,说明她正生病就医,不能北上。她在信上说:“但我的精神是永远跟随着你们的事业。我深信,在你们英勇、智慧的领导下,这一章历史——那是早已开始了,不幸于二十三年前被阻——将于最近将来光荣地完成。”

宋庆龄同志故居
北上:参加新政协的最终成行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宋庆龄留在上海,以公开身份与上海各界人民一同欢庆,标志着宋庆龄与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权彻底决裂。
在派什么人去上海劝说宋庆龄北上的问题上,充分体现了周恩来工作的细致。一位是周恩来的夫人邓颖超,她与宋庆龄是老相识,又同是革命女性,能够开诚布公地深谈;另一位是廖梦醒,她是国民党元老廖仲恺、何香凝的长女,宋庆龄看着她长大,她还在宋庆龄身边工作过多年。此外,邓颖超、廖梦醒还携带着毛泽东和周恩来的两封亲笔信。
毛泽东在亲笔信中写道:“庆龄先生:重庆违教,忽近四年。仰望之诚,与日俱积。兹者全国革命胜利在即,建设大计,亟待商筹,特派邓颖超同志趋前致候,专诚欢迎先生北上。敬希命驾莅平,以便就近请教。至祈勿却为盼!专此敬颂。大安!毛泽东,一九四九年六月十九日”
周恩来的亲笔信同样情真意切,“沪滨告别,瞬近三年,每当蒋贼肆虐之际,辄以先生安全为念。今幸解放迅速,先生从此永脱险境,诚人民之大喜,心亦为之大慰。现全国胜利在即,新中国建设有待于先生指教者正多,敢藉颖超专程迎迓之便,谨陈渴望先生北上之情。敬希早日命驾,实为至幸。上。敬颂大安!周恩来,一九四九年六月二十一日”
宋庆龄起初并不愿意去北平参加新政协会议。因为孙中山于1925年在那里去世,宋庆龄对廖梦醒说:“北京是我的伤心之地,我怕到那里去。”不过中共领导人的诚意最终还是打动了宋庆龄。6月30日,中共中央华东局、中共上海市委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大会,宋庆龄出席并撰写致辞,并委托邓颖超宣读,即《向中国共产党致敬》一文。这也是宋庆龄决定北上拥抱新政权的真情流露。
中共中央获知宋庆龄同意出席新政协会议后,周恩来于7月7日对邓颖超7月5日的来电作出批示:1、请时任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副秘书长的曾宪植负责解决宋庆龄在北平的住处问题。2、请时任中共中央办公厅机要秘书室主任的叶子龙通知伍云甫(时任中共中央办公厅行政处处长),召集有关方面会商并办理宋庆龄出发前的准备工作及参观济南国际和平医院等事宜。3、请叶子龙通知时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铁道部部长滕代远、副部长吕正操“注意”宋庆龄北上时需使用专车等问题。此后,留在上海的邓颖超、廖梦醒一直与宋庆龄保持较为频密的接触,她们陪同宋庆龄北上的日期最终确定在8月中旬以后。根据中央这一指示精神和宋庆龄的实际情况,日期最终确定为8月底。
8月26日,宋庆龄在邓颖超、廖梦醒、上海市军管会交际处处长管易文等人的陪同下乘火车离开上海,28日抵达北平。毛泽东、朱德、周恩来、林伯渠、董必武、李济深等50余人前往车站盛情迎接。
北上后的宋庆龄心中感慨万千:“二十四年前,孙中山先生把他衷心的愿望遗下给我们。”“我们一定都记得,他曾怎样欢愉地迎接十月革命,热烈地主张和中国共产党合作。二十四年后的今天,他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我们现在可以展望未来,从事建设与复兴的工作,建立一个人民文化与社会进步的新世界。”
大典:见证新中国的诞生

宋庆龄手持新出版的《建国大纲》线装本在北京寓所留念
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产生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宋庆龄当选为副主席。10月1日下午,开国大典隆重举行,宋庆龄与毛泽东、周恩来等一起站在天安门城楼第一排,以一种全新的角色出现在人民群众的视野之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后,宋庆龄以新中国领导人的身份在保卫世界和平、开展民间外交、推动新中国社会福利与救济及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而特殊的作用。
(作者:罗志 单位: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
[ 责任编辑:闻超 ]
留沪:决裂旧政权的毅然决然
1948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指日可待,中共中央准备召开新政协会议,筹建新的人民政权。5月1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口号,民革等民主党派、社会团体和民主人士纷纷通电响应。随后,在中共地下党的精心组织下,民主人士开始分批北上进入解放区。1949年1月,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陷于土崩瓦解。作为孙中山先生的夫人,宋庆龄成为国共两党竞相争取的对象。
1949年元旦,蒋介石“下野”后,国统区关于“宋庆龄要出山了”“孙夫人将在国民政府中就职”等传闻甚嚣尘上。1月10日,宋庆龄签发《中国福利基金会的声明》,称“孙中山夫人今天宣布:关于她将在政府中就职或担任职责的一些传说,是毫无根据的。孙夫人进一步声明,她正在以全部时间和精力致力于中国福利基金会的救济工作。她是这个中国福利机构的创始人和主席。”
宋庆龄同蒋介石政权表达了划清界限的毅然决然的态度,而在周恩来亲自指示下,中共中央开始极力争取宋庆龄北上解放区共商建国大计。
1949年1月19日,中央致电在香港的方方、潘汉年、刘晓,“兹发去毛周致宋电,望由梦醒译成英文并附信,派孙夫人最信任而又最可靠的人如金仲华送去,并当面致意。万一金不能去,可否调现在上海与孙夫人联络的人来港面商。”周恩来在审改电稿时加上:“总之,第一必须秘密而且不能冒失。第二必须孙夫人完全同意,不能稍涉勉强。如有危险,宁可不动。”
周恩来给宋庆龄的电文是这样写的:“中国革命的形势已使反动派濒临死亡的末日,沪上环境如何,至所系念。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将在华北召开,中国人民革命历经艰辛,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至祈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如何建设新中国予以指导。至于如何由沪北上,已告梦醒与汉年、仲华切商,总期以安全为第一。”这封短短的电文表达了中共中央对宋庆龄的深切关怀和敬重。
2月20日,宋庆龄在接到邀请后,复信中共中央,说明她正生病就医,不能北上。她在信上说:“但我的精神是永远跟随着你们的事业。我深信,在你们英勇、智慧的领导下,这一章历史——那是早已开始了,不幸于二十三年前被阻——将于最近将来光荣地完成。”
宋庆龄同志故居
北上:参加新政协的最终成行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宋庆龄留在上海,以公开身份与上海各界人民一同欢庆,标志着宋庆龄与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权彻底决裂。
在派什么人去上海劝说宋庆龄北上的问题上,充分体现了周恩来工作的细致。一位是周恩来的夫人邓颖超,她与宋庆龄是老相识,又同是革命女性,能够开诚布公地深谈;另一位是廖梦醒,她是国民党元老廖仲恺、何香凝的长女,宋庆龄看着她长大,她还在宋庆龄身边工作过多年。此外,邓颖超、廖梦醒还携带着毛泽东和周恩来的两封亲笔信。
毛泽东在亲笔信中写道:“庆龄先生:重庆违教,忽近四年。仰望之诚,与日俱积。兹者全国革命胜利在即,建设大计,亟待商筹,特派邓颖超同志趋前致候,专诚欢迎先生北上。敬希命驾莅平,以便就近请教。至祈勿却为盼!专此敬颂。大安!毛泽东,一九四九年六月十九日”
周恩来的亲笔信同样情真意切,“沪滨告别,瞬近三年,每当蒋贼肆虐之际,辄以先生安全为念。今幸解放迅速,先生从此永脱险境,诚人民之大喜,心亦为之大慰。现全国胜利在即,新中国建设有待于先生指教者正多,敢藉颖超专程迎迓之便,谨陈渴望先生北上之情。敬希早日命驾,实为至幸。上。敬颂大安!周恩来,一九四九年六月二十一日”
宋庆龄起初并不愿意去北平参加新政协会议。因为孙中山于1925年在那里去世,宋庆龄对廖梦醒说:“北京是我的伤心之地,我怕到那里去。”不过中共领导人的诚意最终还是打动了宋庆龄。6月30日,中共中央华东局、中共上海市委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大会,宋庆龄出席并撰写致辞,并委托邓颖超宣读,即《向中国共产党致敬》一文。这也是宋庆龄决定北上拥抱新政权的真情流露。
中共中央获知宋庆龄同意出席新政协会议后,周恩来于7月7日对邓颖超7月5日的来电作出批示:1、请时任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副秘书长的曾宪植负责解决宋庆龄在北平的住处问题。2、请时任中共中央办公厅机要秘书室主任的叶子龙通知伍云甫(时任中共中央办公厅行政处处长),召集有关方面会商并办理宋庆龄出发前的准备工作及参观济南国际和平医院等事宜。3、请叶子龙通知时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铁道部部长滕代远、副部长吕正操“注意”宋庆龄北上时需使用专车等问题。此后,留在上海的邓颖超、廖梦醒一直与宋庆龄保持较为频密的接触,她们陪同宋庆龄北上的日期最终确定在8月中旬以后。根据中央这一指示精神和宋庆龄的实际情况,日期最终确定为8月底。
8月26日,宋庆龄在邓颖超、廖梦醒、上海市军管会交际处处长管易文等人的陪同下乘火车离开上海,28日抵达北平。毛泽东、朱德、周恩来、林伯渠、董必武、李济深等50余人前往车站盛情迎接。
北上后的宋庆龄心中感慨万千:“二十四年前,孙中山先生把他衷心的愿望遗下给我们。”“我们一定都记得,他曾怎样欢愉地迎接十月革命,热烈地主张和中国共产党合作。二十四年后的今天,他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我们现在可以展望未来,从事建设与复兴的工作,建立一个人民文化与社会进步的新世界。”
大典:见证新中国的诞生
宋庆龄手持新出版的《建国大纲》线装本在北京寓所留念
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产生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宋庆龄当选为副主席。10月1日下午,开国大典隆重举行,宋庆龄与毛泽东、周恩来等一起站在天安门城楼第一排,以一种全新的角色出现在人民群众的视野之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后,宋庆龄以新中国领导人的身份在保卫世界和平、开展民间外交、推动新中国社会福利与救济及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而特殊的作用。
(作者:罗志 单位: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