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史E家图  >  

中共二大与西湖会议

发布时间:2022-07-14 08:59:50 来源:团结报

陈独秀

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

1922年,中国共产党在1个半月不到的时间里接连召开了两次重要的会议,即中共二大和西湖会议,这在党的历史上是罕见的。

没有共产国际代表参加的中共二大

1920年8月8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任命马林担任共产国际驻远东代表。这是共产国际派到中国的第一个代表。1921年6月3日,马林乘邮轮抵达上海,代表共产国际参加中共一大。8月26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决定于11月11日在伊尔库茨克举行远东人民代表大会,由马林负责组织远东各国代表组团赴会。由于中国共产党一大代表仅代表了50多个党员,所以马林力主邀请国民党也派代表出席远东人民代表大会。对于马林联络国民党的做法,陈独秀不赞同,他在统一战线等问题上与马林发生严重分歧。

张继邀请马林到桂林会见孙中山,马林与孙中山举行了三次会谈。孙中山与马林商谈甚洽,希望得到共产国际的军事援助。马林认为中国共产党力量弱小,与孙中山会谈后产生了依靠国民党来推进中国革命的思想。3月7日,马林自广州返回上海,向陈独秀提出共产党加入国民党,实现合作,建立联合战线的主张,同时提议将中共中央领导机关移往广州并在国民党内部开展工作。马林主张的是党内合作,即共产党加入国民党。“马林的观点遭到陈独秀坚决反对。为了说服马林放弃其主张,陈独秀征求了广州、北京、上海、长沙、武昌等地区同志的意见,结果,各地反馈的意见大都反对马林关于共产党加入国民党的方案。”“党员和团员对加入国民党非常不满意”。

国民党方面,孙中山当时也不同意与共产党实行党外合作,即两党关系对等的平行合作。马林的建议在共产党和国民党那里都遭到否决,但是,马林认为共产党加入国民党是解决中国问题的最好办法。

陈独秀于4月底到广州出席全国第一次劳动大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期间,陈独秀与张国焘、蔡和森、达林、张太雷等交换了关于与马林发生分歧的意见,达林当即表示支持马林,而其余人则支持陈独秀。共产国际代表达林明确支持马林的观点,提出在保持共产党政治独立性的条件下,整个组织加入国民党。达林的意见遭到陈独秀及大多数出席会议者的反对。

4月24日,马林离开上海到莫斯科复命。马林离开上海前夕,陈独秀于4月22日给维经斯基写信,就马林关于共产党加入国民党的提议,提出了六条反对意见。陈独秀断然拒绝共产党整体加入国民党,在第六条中特别指出,中国共产党党内同志“绝对不赞成”加入国民党,共产党“无加入之可能。”

陈独秀给共产国际的信件发出后,一时未见回复。陈独秀深知,马林关于共产党加入国民党的主张一旦被共产国际采纳并形成决议,中国共产党将非常被动。陈独秀决定趁马林离开中国之际立刻举行中共二大,以党的决议的形式造成既成事实,逼迫马林让步。陈独秀不知道马林什么时候回到上海,马林一旦回来,二大必定按照他的意志通过共产党整体加入国民党的决议,这是陈独秀和党内许多同志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二大会议开得非常匆忙,会议代表没有像一大代表那样经过充分酝酿。与会代表12人,现存两份名单中,确定无疑的代表有6人,而不能确定身份的代表却有12人。出席二大代表的名单之所以出现差异,反映当时会议召开得十分匆忙,至少是准备不足。李达回忆说:“出席这次代表大会的代表不是经过民主选举产生的,而是由陈独秀、张国焘指定从莫斯科回国的是哪省的人就作为哪省的代表。”

1921年底计划召开的中共二大会议,为什么会开得如此匆忙?答案是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返莫斯科汇报工作,陈独秀希望趁马林不在中国的时候召开一次不受共产国际控制的会议。从一大到以后的六大,二大是唯一一次没有共产国际代表参加的党的代表大会。二大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完备的党纲,通过了《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决定同国民党实行“党外联合”。

马林关于党内合作的主张得到共产国际的支持

1922年4月24日,马林离开上海到莫斯科,向共产国际汇报自己的观点和主张。7月11日,马林向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提交了他作为派驻远东代表履职的报告。马林汇报他如何积极贯彻共产国际对华政策,在中国各派政治势力之间周旋。马林向苏俄政府、共产国际提出自己对中国政治局势的分析和建议。马林建议的核心内容是在中国建立统一战线,因为共产党力量过于弱小,共产党必须整体加入国民党以实现国共合作。7月17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举行会议讨论中国问题,马林7月11日的报告得到共产国际执委会和布哈林的支持。

马林关于共产党加入国民党的主张得到共产国际执委会和布哈林的支持。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远东部负责人吴廷康签署指令:中共中央移驻广州,与菲力普密切配合开展工作。该指令打印在马林的衬衣上,由其秘密带回中国。6月17日,苏俄政府委派越飞为特命全权驻华代表,马林充当其助手,配合越飞的对华外交,将苏俄外交工作的重点转向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共产国际和苏俄政府的一系列操作表明马林的建议不仅被采纳而且开始实行。7月24日,马林随越飞赴华,越飞留在北京,马林于8月12日抵达上海。

马林抵达上海后得知中共已经召开二大。马林看了二大作出的《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认为孙中山不可能接受党外合作,表示二大的决议不切实际,要求中共中央重新开会,一方面传达共产国际的最新指示,一方面重新讨论与国民党合作的问题。马林特别提出,邀请李大钊等人与会。在马林的要求下,8月28日至30日,中共中央在杭州西湖召开会议讨论国共合作问题。

西湖会议

参加西湖会议的代表共有七人: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张国焘、高君宇、马林、张太雷,其中李大钊是第一次参加中共中央会议。西湖会议的重点是讨论中国共产党是否加入国民党的问题。参加西湖会议的七个代表,除马林外,都不赞成共产党加入国民党。与会代表主张两党关系对等、实行平行合作,也即实行中共二大通过的“党外合作”。

马林不厌其烦地向与会代表表达他和共产国际的意见。马林说,中国共产党加入国民党是共产国际的决定,这一决定符合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提纲精神,要求中共尊重共产国际的意见。马林坚决主张中共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对于共产党为什么不能加入国民党的问题,陈独秀多有论述。参加西湖会议的代表七人,除马林外,其余六个人均赞同陈独秀的意见,马林十分尴尬。李大钊深知马林不过是共产国际的传声筒,为了避免与共产国际发生对抗,他说服大家从大局出发,接受马林的意见。西湖会议最后以陈独秀的妥协与让步宣告结束。

陈独秀发言反对加入国民党,声明如果这是共产国际不可改变的决定,我们应当服从,至多只能申述我们不赞同的意见。马林则要求中共中央无条件服从共产国际的决议。以总书记陈独秀为首的6个中方代表不再坚持“党外合作”的决议,接受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主张。

陈独秀妥协

陈独秀是一个不轻易改变自己主张的人,但在西湖会议上为什么以六比一的优势对马林最终妥协呢?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共产党当时经济上不能独立自主,受制于共产国际。

李达回忆道:“1920年冬,维经斯基回国,陈独秀赴粤,中国共产党临时中央书记由李汉俊代理。党的经济来源中断,一切工作陷于停顿状态”,“维经斯基回苏联后,经费颇感困难,每月虽只用二三百元,却是无法筹措。” 1921年,中共召开一大,参加党的一大会议代表的路费是由共产国际提供的,“每个地区派代表二人出席会议,每个代表发给路费百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就开始接受共产国际的经济援助。施存统回忆说,中共创建之初,每月接受共产国际宣传费用约1000元,干部等亦每人每月接受30元报酬。武汉共产党成立之初的活动经费由共产国际经上海提供,每月约200元。“以1921年10月至1922年6月为例,中共中央机关支出17655元,其中自行募捐1000元,共产国际协款16655元”。

陈独秀在担任党的总书记之初,曾一度反对接受共产国际的经济支持,主张自己搞革命。陈独秀不愿意接受外国人的领导,不愿意向共产国际汇报工作,拒绝共产国际的经济援助。这种状况一直到陈独秀被捕后才有所改变。

陈独秀被捕以后,马林为援救陈独秀出狱花费了不少钱,这使陈独秀感到没有钱简直寸步难行,终于答应接受共产国际的经费援助。1922年6月,陈独秀致信维经斯基,希望得到共产国际资金的支持:“今后国际协款究竟如何,也请示知,以便早日设定计划”。马林明确表示愿意帮助中国共产党解决经费困难。据刘仁静回忆:“关于经费问题,……马林看了他们的预算,感到数目字不大,说共产国际可以帮助解决。” 

苏联当时在自身经济尚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向各国共产党提供经费是有前提的,在共产国际召开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列宁在报告中提到了加入共产国际的20条条件。后来经过补充,增加了1条,计21条。 共产国际规定,凡加入共产国际者,党名必须为“某国共产党——第三国际共产党支部”;“必须以全力拥护苏维埃共和国”;必须遵守第三国际的一切决议,第三国际亦“有强迫加入国际共产党之各党一律遵行的权力”;等等。正因如此,尽管陈独秀等在西湖会议上占优势,但最后不得不屈从于马林。

马林认为中国共产党人数少、力量小,要求共产党整体加入国民党,受到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的抵制。陈独秀赞同统一战线,希望与国民党实行党外合作,这与马林的党内合作主张完全相左;陈独秀不愿意受制于共产国际,趁马林离开中国之际匆忙召开二大,试图在民主联战线线等问题上造成既成事实,迫使马林接受并承认;西湖会议的召开标志陈独秀排斥马林干扰的尝试遭受失败。西湖会议标志中国共产党实现了由“党外合作”到“党内合作”的转变。

从1921年中共成立到红军长征前,共产国际在中共一直派驻代表,为贯彻落实共产国际的各项指示不遗余力。西湖会议以后一直到中共六大,中共的纲领、政策、路线、方针,具体到统一战线乃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政策法律文件,都是按照共产国际的指示或在共产国际代表的帮助下制定的。红军长征后,途中与共产国际失去联系。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会议,宣告西湖会议以后中共必须无条件听命于共产国际的历史告一段落。

华 强,作者单位:国防大学政治学院)

[ 责任编辑:赵昕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