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史E家图  >  

传承先贤精神 做新时代追梦人——纪念周培源诞辰120周年

发布时间:2022-09-08 08:49:21 来源:团结报

1980年3月,邓小平与周培源在中国科协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亲切交谈

1987年6月,周培源赴美国波士顿,在“林家翘教授70寿辰学术讨论会”上做学术报告

1963年底,周培源在家中与学生黄永念(左一)、李松年(右一)讨论问题

【编者按】

周培源是我国著名流体力学家、理论物理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是近代力学奠基人和理论物理奠基人之一。曾担任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第七、八届中央委员会主席,第九届中央名誉主席;中国科协主席,北京大学校长等职。

今年是周培源诞辰120周年。团结报文史周刊与九三学社昆明市委会合作,策划推出“多党合作历史启示录——纪念周培源诞辰120周年”专题,通过纪念先贤,深化“矢志不渝跟党走、携手奋进新时代”政治交接主题教育。

敬请关注。

在周培源诞辰120周年之际,当以前辈的精神之光,烛照我们的前行之路。

国之大者 为国为民

湍流理论是周培源一生学术研究的重要领域,实际上,周培源最初的兴致在理论物理方面。别人问他为什么会转向流体力学方面研究,他说:“我认为相对论不能直接为反战服务。作为一个科学家,大敌当前,必须以科学挽救祖国。”由于在湍流理论研究中的突出成就,美方邀请他从事军工研究,年薪高达6000多美元,但要求必须加入美国籍。周培源婉言谢绝,他抱着报效祖国的坚定之心,回到清华大学工作。那时清华大学教授的年薪仅相当于300美元,还不到美国年薪的二十分之一。

甘为人梯 奖掖后学

周培源到了耄耋之年,仍亲自指导学生。病中,为探讨学术、修改论文,他经常把学生召至病榻前,逐点讨论、逐句修改。为使一些青年人在国际科技交流中得到锻炼,他亲自出面为他们办理各种出国手续,甚至提供来回旅费。毫不夸张地说,两弹一星元勋,几乎没有不是他的学生或他学生的学生。

坚持原则 初心不改

周培源常对女儿说,当上级领导不懂科学的时候,科学家一定要说真话,否则岂不是要把领导引入歧途?人云亦云有失科学家本性。晚年,三峡工程成为周培源最关注的事。1988年9月,全国政协组织三峡工程视察团,周培源任团长,从湖北武汉沿江而上进行考察。他在医院里还在给中央领导写信,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充分听取周培源等的意见建议,决定对长江三峡工程再次进行可行性论证。

淡泊名利 一生节俭

一次,周培源到国外开会,下午的飞机回国,周培源中午就让人把房退了,因为过了12点就要收钱,他就坐在公园的椅子上休息。其实,像他地位这么高的领导,又是高龄老人,晚点退房也是合情合理的,但周培源却说要为国家省钱,这个钱不能浪费。周培源平日对自己的生活要求很低,到了80年代他还穿着一身过了时的涤卡衣裤,家里的沙发断了腿,垫上砖头继续用……正是这样一个人,却把自己一生的大部分所得无偿捐献给了家乡。

时光流逝 精神不灭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伟大的时代呼唤着伟大的精神,崇高的事业需要榜样的引领。九三先贤周培源的精神让人敬仰,不光因为他在年迈之际依然为祖国的科研事业发光发热,淡泊名利,为后来者铺路,还因为他在年轻时代,就放弃了安稳的生活,把最美的青春投入到困难重重、前途未卜的工作中,为祖国科学事业的奠基砥砺前行。这是九三学社的优良传统,也是九三学社不断发展的动力。(彭 超

[ 责任编辑:赵昕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