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史E家图  >  

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回眸(二)

发布时间:2022-09-29 08:45:13 来源:团结报

【编者按】

历经百年沧桑,依然风华正茂。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将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百年奋斗的历史成就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能够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党,一个能够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党。在中共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团结报文史周刊特别策划推出“喜迎中共二十大”文史专题,回眸中国共产党历次党代会,展示百年大党成功的内在逻辑,以此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以昂扬奋发的姿态迎接中共二十大的胜利召开。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签订,抗美援朝胜利结束,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在中国确立,1956年上半年中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从此在中国建立起来。为加强执政党建设,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制定党在新形势下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共中央决定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在北京举行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参会代表1026人,候补代表107人,代表全国1073万名党员。59个国家的共产党、工人党、劳动党和人民革命党的代表团,以及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代表应邀列席大会。大会的基本任务是:总结中共七大以来的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建设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号召全党继承优良传统,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官僚主义。

毛泽东致开幕词,刘少奇作《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邓小平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周恩来作《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朱德、陈云、董必武等100多名代表作了大会发言或书面发言。9月26日,宋庆龄在大会上致辞时指出:“中国共产党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联合所有民主党派,建立了联合阵线和联合政府。它运用这个国家政权的力量,肃清了反革命分子,恢复了国民经济,为建设社会主义社会铺平了道路。”

大会全面肯定了中共中央从七大以来的正确路线,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党在今后的根本任务是社会主义建设,全党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刘少奇的政治报告在系统论述了以《论十大关系》为中心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和解决了一系列战略问题。邓小平在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加强执政党的建设的主要方针,要求重视党内思想教育,提高全党马列主义思想水平,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扬党的实事求是、走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发展党内民主,反对个人崇拜,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加强对党的组织和党员的监督。陈云发言指出,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主体,附有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作为补充。这个意见受到大会重视,为大会所采纳。这是从理论和实践上突破过去的社会主义模式,探索经济体制改革道路的重要尝试。

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体现了执政党的特点,规定全国代表大会实行常任制,首次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任务。

1956年9月28日,八届一中全会召开,选举了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为副主席,邓小平为总书记;选举了由17名委员和4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央监察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第九、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1969年4月1日至24日,中国共产党在北京举行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1973年8月24日至28日,中国共产党在北京举行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共九大自始至终被强烈的个人崇拜和“左”倾狂热气氛所笼罩,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

中共十大继续了九大的“左”倾错误。大会通过的文件没能很好地总结林彪事件后“文化大革命”在理论和实践上业已破产的客观实际,在总的指导方针上继续贯彻“文化大革命”以来的“左”倾错误。

1973年8月30日,中共十届一中全会召开,选举了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1975年1月8日至10日,中共十届二中全会召开,讨论了四届全国人大的准备工作,选举邓小平为党中央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

1977年7月16日至21日,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召开,通过了《关于追认华国锋同志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决议》;通过了《关于恢复邓小平同志职务的决议》,决定恢复邓小平中共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的职务;通过了《关于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反党集团的决议》,决定永远开除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的党籍,撤销他们的党内外一切职务;同意中央政治局关于提前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定,赞同中央政治局为召开这次代表大会所作的各项准备工作。邓小平在闭幕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对毛泽东思想体系有一个完整的准确的认识,不要割裂、歪曲毛泽东思想,要坚持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77年8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在北京举行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1510人,代表全国3500万名党员。这是粉碎“四人帮”后召开的首次全国代表大会。华国锋代表十届中央委员会作政治报告,叶剑英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邓小平致闭幕词。

大会选举201名中央委员,132名候补中央委员,组成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邓小平在闭幕词中强调,中国共产党一定要恢复和发展毛泽东树立的群众路线、实事求是、批评和自我批评、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等优良传统和作风,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服务;恢复和发扬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全党、全军、全国努力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最后,他号召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要高举和捍卫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调动党内外、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把中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对人类作出较大的贡献而努力奋斗。

中共十一大宣告历时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结束,初步总结了粉碎“四人帮”的斗争经验,重申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任务,强调恢复并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对于振奋全民精神、动员全党进行国家建设,有重要意义。但是,处于历史转折期的这次大会,由于条件限制,未能彻底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影响,还没有完成拨乱反正的历史任务。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明确了全党工作重点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新确立了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审查和解决了党史上的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提出了要注意解决好国民经济重大比例严重失调的要求,制定了加快农业发展的决定,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这些具有重大意义的转变,标志着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始形成。为了维护党规党纪,切实搞好党风,全会还决定建立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选举产生了中央纪委书记、常务书记、副书记、常委和委员。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982年9月1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在北京举行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邓小平致开幕词,胡耀邦代表十一届中央委员会作《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报告。

邓小平在开幕词中,高度评价了十二大的历史地位,认为这次大会将是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最重要的一次会议;总结了1949年以来的历史经验,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这一命题不仅是十二大的指导思想,也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报告共分6个部分,从经济建设、思想建设、政治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系统地总结了党的历史经验和新取得的经验,完整地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纲领和各项方针政策,制定了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十一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和《中国共产党章程》。十二大党章在党的建设史上具有突出地位,它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对党的民主集中制和各项组织制度、党的纪律作了更充分、更具体的规定;清除了十一大党章中的“左”倾错误观点,吸收了七大和八大党章的优点,并根据新时期执政党的特点,提出要把党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坚强核心;规定在中央和省一级设立顾问委员会,为干部队伍年轻化、退休制度的建立和领导职务终身制的废除创造了条件。

大会选举210名中央委员,138名候补中央委员,组成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选举了由172名委员组成的中央顾问委员会;选举了由132名委员组成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1982年9月12日至13日,十二届一中全会召开,选举了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胡耀邦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决定邓小平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批准邓小平为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陈云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北京举行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邓小平主持大会开幕式,大会听取了十二届中央委员会报告《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大会提出并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指出中国目前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一切工作都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大会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条基本路线,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路线的继续、丰富和发展,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精辟的理论阐释。实践证明,贯彻执行这条基本路线,是各项工作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离开了它,就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据此,大会制定了中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和各项改革任务。

大会选举175名中央委员,110名候补中央委员,组成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选举了由200名委员组成的中央顾问委员会;选举了由69名委员组成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1987年11月2日,十三届一中全会召开,选举了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1992年10月12日至19日,中国共产党在北京举行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李鹏主持大会开幕式,江泽民代表十三届中央委员会作《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并主持大会闭幕式。

江泽民所作报告,系统深刻地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基本实践和经验,制定了20世纪90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阐明了国际形势和党的对外政策,强调了加强党的建设和改善党的领导的要求。

大会作出了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第一,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决策和战略部署。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能不能加快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因此,十四大对经济发展速度作了大幅度的调整,决定将90年代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由原定的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6%调整为增长8%至9%。十四大还对加快经济发展作出了战略部署,提出了必须努力实现的十个方面关系全局的主要任务。第二,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十四大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第三,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这是十四大最突出的特点和最重要的贡献。邓小平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十四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概括,并将这一理论及以此为基础的党的基本路线写进了党章。

大会选举189名中央委员,130名候补中央委员,组成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选举了由108名委员组成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1992年10月19日,十四届一中全会召开,选举了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江泽民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决定江泽民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批准尉健行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1997年9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在北京举行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李鹏主持大会开幕式,江泽民代表十四届中央委员会作《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并主持大会闭幕式。

这次大会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关键时刻召开的,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大会科学总结了20世纪中国的历史发展道路,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概念,深刻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指出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第一次系统、完整地提出并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制定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政策。

大会通过《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大会选举193名中央委员,151名候补中央委员,组成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选举了由115名委员组成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1997年9月19日,十五届一中全会召开,选举了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江泽民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决定江泽民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批准尉健行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在北京举行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李鹏主持大会开幕式,江泽民代表十五届中央委员会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并主持大会闭幕式。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大会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起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通过了《关于十五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和《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

大会选举198名中央委员,158名候补中央委员,组成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选举了由121名委员组成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2002年11月15日,十六届一中全会召开,选举了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胡锦涛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决定江泽民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批准吴官正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中国共产党在北京举行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吴邦国主持大会开幕式,胡锦涛代表十六届中央委员会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并主持大会闭幕式。

这次大会是在中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胡锦涛在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全党必须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带领人民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

大会通过了《关于十六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和《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大会认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并将其写入党章。

大会选举204名中央委员,167名候补中央委员,组成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选举出由127名委员组成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2007年10月22日,十七届一中全会召开,选举了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胡锦涛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决定胡锦涛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批准贺国强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王今诚,作者单位:中国延安干部学院)

[ 责任编辑:赵昕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