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奋进新征程——民革的优良传统和时代贡献
发布时间:2022-12-07 08:44:14 来源:团结报

1949年3月25日,刚进入北平的毛泽东与北平各界人士合影。左起第四为李济深。

196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40周年大会上,毛泽东与何香凝亲切握手。
回顾民革历史,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这就是民革的初心,是民革始终坚持的立党之本,也是民革不断传承、永远恪守的光荣传统和政治准则。
近日,民革中央印发了《关于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要求,要更加坚定不移地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进一步增强同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民革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友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共中央周围,全心全意做中国共产党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始终同中国共产党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坚持发扬与党同心、爱国为民、精诚合作、敬业奉献的多党合作优良传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创造新时代新辉煌贡献力量。
民革中央历届主席

宋庆龄 民革第一届中央名誉主席

李济深 民革第一、二、三、四届中央主席

何香凝 民革第四届中央主席

朱蕴山 民革第五届中央主席

王昆仑 民革第五、六届中央主席

屈武 民革第六届中央主席

朱学范 民革第六、七届中央主席

李沛瑶 民革第八届中央主席

何鲁丽 民革第八、九、十届中央主席

周铁农 民革第十一届中央主席

万鄂湘 民革第十二、十三届中央主席
民革矢志不渝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的千秋伟业,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已经走过百年奋斗历程。很多民革前辈早年就在中国国民党创始人孙中山先生的带领下与中国共产党紧密合作,从那时起,民革组织经历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始终与党想在一处、站在一起、干在一起。坚信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没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美好前景。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进入战略决战的关键时刻,以李济深为代表的民革前辈,总结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经验教训,深刻认识到国民党民主派人士的唯一正确选择,就是脱离国民党反动派、站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人民一边。1948年1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帮助下,李济深等民革前辈成立了民革组织,并立即投身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中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民革组织发挥自身在国民党内联系广泛的优势,积极开展策反活动,对近130万国民党将士起义投诚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工作、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后,民革积极参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后,民革以新时代新作为展现了新征程上的新形象。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联合致贺词,民革中央主席万鄂湘宣读贺词,向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致以最崇高敬意和最诚挚的祝贺,这是民革全党最真诚的祝贺。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也是民革最真诚的政治立场。
按照“四新”“三好”要求,积极发挥参政党作用
进入新时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民革积极履行参政党职能,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展现了新时代参政党的新形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称赞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时所说的那样:“不愧是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
民革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成员、多党合作中的民主党派、政治协商会议的界别和参加单位,其党派特色之一就是与原国民党具有历史渊源关系,因此民革工作的重点领域最初定位在促进祖国统一方面。许多民革前辈利用与原国民党军政人员的关系开展多方面的联系交流,做了大量有益工作。改革开放以后,两岸关系进入新的阶段,民革进一步发挥优势,在海外联谊和涉台参政议政工作方面积极作为。2000年,在全国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上,民革中央提出了《关于尽速制定“反分裂国家行为法”的建议》,2005年3月14日,十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这一法律对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起到了重要作用,体现了民革在多党合作事业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多党合作事业发展和民主党派自身情况的变化,民革在参政议政实践中主动作为、积极探索,逐渐于社会法制和“三农”方面形成了一定的优势和特点,成为民革履行参政党职能新的特色领域,充分体现了我国多党合作事业的无比优越性和旺盛生命力,展现了多党合作事业发展的美好前景。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更加重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建设和理论创新,提出了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关于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及民主党派专项民主监督工作、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和“四新”“三好”等新的理论、新的概念、新的要求,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新的制度规范和政策措施,为民革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发挥作用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
民革发挥参政党作用呈现新特点
一是参政议政调研更加深入,形成了一大批高质量调研成果,受到了中共中央领导人的重视、采纳,使民主党派“直通车”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履行职能提出的意见建议提供决策参考,直通高层是一种独特优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近年来民革中央许多意见建议得到高层领导批示后,相关部门都极为重视,最高人民法院、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等单位多次专程与民革中央沟通反馈办理情况。一些建议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文件或在相关法律制定修订中得到吸纳,一些建议落实到有关部门的实际工作中,有力助推了相关工作开展,体现了民革作为参政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是民革受中共中央委托开展专项民主监督,走出了履行民主监督职能的新路子。从2016年起,中共中央委托民革中央对口贵州省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为贵州省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发挥了重要作用。民革中央组成了8个调研组、联络组,分别对口贵州省8个市州开展专项民主监督调研,对贵州省脱贫攻坚工作及全国脱贫攻坚工作提出了许多意见建议,全国政协主席汪洋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民革中央民主监督调研“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调研成果”。民革中央的民主监督报告上报有关方面后,中央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将其中部分建议转发贵州省要求整改落实,并作为国务院脱贫攻坚工作专项督查的依据,安排民革中央机关干部参与国务院脱贫攻坚工作专项督查,体现了中共中央将民主党派专项民主监督纳入国家治理体系的制度安排。从2021年起,中共中央又委托民革中央对口湖北省开展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民主监督,民革中央组织党内专家和相关地方组织成立9个专项民主监督调研组,覆盖湖北全省开展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民主监督工作,此项工作仍在进行中。民主党派专项民主监督体现了多党合作在新时代的新发展、新探索,将产生深远影响。
三是民革支持地方发展的社会服务成效越来越显著。近些年来,民革中央与有关省份民革组织上下联动开展调研,不仅提出助力地方发展的民革方案,也助力地方招商引资,以社会服务的务实举措,为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提供实实在在的支持帮助。从2019年起,民革中央应相关省份邀请,先后在广西、贵州、吉林、内蒙古、湖南,安排组织民革党员企业家前往考察对接,累计签约投资项目资金已经超过1万亿元,其中广西、贵州、内蒙古均已有70%以上的签约项目落地开工。此项工作体现了新时代民革工作的新探索和对多党合作事业的新贡献,对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作出了贡献。新时代面临新机遇,民革将持续建设政治坚定、组织坚实、履职有力、作风优良、制度健全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
根据中共二十大提出的中心任务,从现在起,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将是民革的中心任务。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势,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这也是民革面临的历史性机遇。正如万鄂湘主席提出的那样,持续建设政治坚定、组织坚实、履职有力、作风优良、制度健全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民革才能不辜负伟大的新时代,不辜负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的殷切希望。
乘风破浪正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围绕中共二十大绘制的宏伟蓝图、确立的奋斗目标和作出的战略部署,民革全党必将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提高政党协商实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站在新的时代、新的征程、新的起点上,民革必将把老一辈的政治信念、高尚风范和同中国共产党的深厚感情传承下去,确保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薪火相传。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深化理论研究,认真总结参政党建设经验,把握参政党建设规律,深化政治交接,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建设的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引导广大成员明辨是非、站稳立场,凝聚和传递正能量,传承与党同心、爱国为民、精诚合作、敬业奉献的多党合作优良传统,继承和发扬孙中山爱国、革命、不断进步精神,不断巩固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政治基础,不断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和解决自身问题能力,用自身建设的新成效展示参政党的新面貌。(作者蔡永飞,系民革中央社会服务部原一级巡视员)
[ 责任编辑:赵昕 ]
1949年3月25日,刚进入北平的毛泽东与北平各界人士合影。左起第四为李济深。
196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40周年大会上,毛泽东与何香凝亲切握手。
回顾民革历史,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这就是民革的初心,是民革始终坚持的立党之本,也是民革不断传承、永远恪守的光荣传统和政治准则。
近日,民革中央印发了《关于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要求,要更加坚定不移地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进一步增强同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民革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友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共中央周围,全心全意做中国共产党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始终同中国共产党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坚持发扬与党同心、爱国为民、精诚合作、敬业奉献的多党合作优良传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创造新时代新辉煌贡献力量。
民革中央历届主席
宋庆龄 民革第一届中央名誉主席
李济深 民革第一、二、三、四届中央主席
何香凝 民革第四届中央主席
朱蕴山 民革第五届中央主席
王昆仑 民革第五、六届中央主席
屈武 民革第六届中央主席
朱学范 民革第六、七届中央主席
李沛瑶 民革第八届中央主席
何鲁丽 民革第八、九、十届中央主席
周铁农 民革第十一届中央主席
万鄂湘 民革第十二、十三届中央主席
民革矢志不渝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的千秋伟业,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已经走过百年奋斗历程。很多民革前辈早年就在中国国民党创始人孙中山先生的带领下与中国共产党紧密合作,从那时起,民革组织经历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始终与党想在一处、站在一起、干在一起。坚信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没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美好前景。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进入战略决战的关键时刻,以李济深为代表的民革前辈,总结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经验教训,深刻认识到国民党民主派人士的唯一正确选择,就是脱离国民党反动派、站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人民一边。1948年1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帮助下,李济深等民革前辈成立了民革组织,并立即投身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中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民革组织发挥自身在国民党内联系广泛的优势,积极开展策反活动,对近130万国民党将士起义投诚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工作、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后,民革积极参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后,民革以新时代新作为展现了新征程上的新形象。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联合致贺词,民革中央主席万鄂湘宣读贺词,向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致以最崇高敬意和最诚挚的祝贺,这是民革全党最真诚的祝贺。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也是民革最真诚的政治立场。
按照“四新”“三好”要求,积极发挥参政党作用
进入新时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民革积极履行参政党职能,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展现了新时代参政党的新形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称赞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时所说的那样:“不愧是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
民革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成员、多党合作中的民主党派、政治协商会议的界别和参加单位,其党派特色之一就是与原国民党具有历史渊源关系,因此民革工作的重点领域最初定位在促进祖国统一方面。许多民革前辈利用与原国民党军政人员的关系开展多方面的联系交流,做了大量有益工作。改革开放以后,两岸关系进入新的阶段,民革进一步发挥优势,在海外联谊和涉台参政议政工作方面积极作为。2000年,在全国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上,民革中央提出了《关于尽速制定“反分裂国家行为法”的建议》,2005年3月14日,十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这一法律对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起到了重要作用,体现了民革在多党合作事业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多党合作事业发展和民主党派自身情况的变化,民革在参政议政实践中主动作为、积极探索,逐渐于社会法制和“三农”方面形成了一定的优势和特点,成为民革履行参政党职能新的特色领域,充分体现了我国多党合作事业的无比优越性和旺盛生命力,展现了多党合作事业发展的美好前景。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更加重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建设和理论创新,提出了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关于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及民主党派专项民主监督工作、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和“四新”“三好”等新的理论、新的概念、新的要求,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新的制度规范和政策措施,为民革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发挥作用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
民革发挥参政党作用呈现新特点
一是参政议政调研更加深入,形成了一大批高质量调研成果,受到了中共中央领导人的重视、采纳,使民主党派“直通车”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履行职能提出的意见建议提供决策参考,直通高层是一种独特优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近年来民革中央许多意见建议得到高层领导批示后,相关部门都极为重视,最高人民法院、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等单位多次专程与民革中央沟通反馈办理情况。一些建议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文件或在相关法律制定修订中得到吸纳,一些建议落实到有关部门的实际工作中,有力助推了相关工作开展,体现了民革作为参政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是民革受中共中央委托开展专项民主监督,走出了履行民主监督职能的新路子。从2016年起,中共中央委托民革中央对口贵州省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为贵州省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发挥了重要作用。民革中央组成了8个调研组、联络组,分别对口贵州省8个市州开展专项民主监督调研,对贵州省脱贫攻坚工作及全国脱贫攻坚工作提出了许多意见建议,全国政协主席汪洋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民革中央民主监督调研“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调研成果”。民革中央的民主监督报告上报有关方面后,中央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将其中部分建议转发贵州省要求整改落实,并作为国务院脱贫攻坚工作专项督查的依据,安排民革中央机关干部参与国务院脱贫攻坚工作专项督查,体现了中共中央将民主党派专项民主监督纳入国家治理体系的制度安排。从2021年起,中共中央又委托民革中央对口湖北省开展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民主监督,民革中央组织党内专家和相关地方组织成立9个专项民主监督调研组,覆盖湖北全省开展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民主监督工作,此项工作仍在进行中。民主党派专项民主监督体现了多党合作在新时代的新发展、新探索,将产生深远影响。
三是民革支持地方发展的社会服务成效越来越显著。近些年来,民革中央与有关省份民革组织上下联动开展调研,不仅提出助力地方发展的民革方案,也助力地方招商引资,以社会服务的务实举措,为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提供实实在在的支持帮助。从2019年起,民革中央应相关省份邀请,先后在广西、贵州、吉林、内蒙古、湖南,安排组织民革党员企业家前往考察对接,累计签约投资项目资金已经超过1万亿元,其中广西、贵州、内蒙古均已有70%以上的签约项目落地开工。此项工作体现了新时代民革工作的新探索和对多党合作事业的新贡献,对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作出了贡献。新时代面临新机遇,民革将持续建设政治坚定、组织坚实、履职有力、作风优良、制度健全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
根据中共二十大提出的中心任务,从现在起,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将是民革的中心任务。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势,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这也是民革面临的历史性机遇。正如万鄂湘主席提出的那样,持续建设政治坚定、组织坚实、履职有力、作风优良、制度健全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民革才能不辜负伟大的新时代,不辜负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的殷切希望。
乘风破浪正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围绕中共二十大绘制的宏伟蓝图、确立的奋斗目标和作出的战略部署,民革全党必将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提高政党协商实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站在新的时代、新的征程、新的起点上,民革必将把老一辈的政治信念、高尚风范和同中国共产党的深厚感情传承下去,确保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薪火相传。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深化理论研究,认真总结参政党建设经验,把握参政党建设规律,深化政治交接,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建设的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引导广大成员明辨是非、站稳立场,凝聚和传递正能量,传承与党同心、爱国为民、精诚合作、敬业奉献的多党合作优良传统,继承和发扬孙中山爱国、革命、不断进步精神,不断巩固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政治基础,不断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和解决自身问题能力,用自身建设的新成效展示参政党的新面貌。(作者蔡永飞,系民革中央社会服务部原一级巡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