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京城地标 寻找别样年味
发布时间:2023-01-21 10:19:22 来源:团结报
红彤彤的灯笼高挂屋顶,屋内春联、窗花、泥塑正有序摆放;货架前,爷爷正在询问茶叶的价格,而小孙子则在一旁询问着什么时候可以回家;伴着欢快的《冰糖葫芦》歌声,购置年货的人们步履匆匆,但脸上始终洋溢着幸福的笑意……这是近日本报记者在北京市东城区一条商业街看到的场景,兔年春节正带来年货消费的新气象。
王府井百货大楼 “核心商圈”里的新年打卡地

1月10日,在王府井百货商场,人们在购买“糖果”年货。
2023开年,王府井百货大楼迎来客流高峰。据了解,为迎接新年,百货大楼开启了缤纷多彩的新年活动,例如发起新年福利、互动打卡以及文化体验等吸睛活动。
在商场扶梯旁,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五花八门的春联和窗花。货架上,各种形象的“兔爷”泥塑让人眼花缭乱。“最近来这里购买的消费者不乏年轻人,还有一些外国顾客来光顾。”民俗杂货铺的店主告诉记者,人们一般还是倾向于选择挑选“手写”字体的春联,并且价格也实惠,一副18元。
一位卖糖果的摊主告诉记者,该店的销售额一般每日在两三千元左右,旺季的时候可以达到四五千元。“老年顾客一般会选择‘马大姐’、‘不老林’等老糖,年轻人则会选择以俄罗斯、比利时、意大利糖等品类多样的进口糖。”此外,适逢兔年,他们还推出了各种口味的大白兔奶糖。
记者在另一处年货店走访发现,传统的小吃仍然是大众的首选。“糖葫芦、茯苓饼以及各种果脯被消费者选择得最多。”销售人员说。此外,传统老字号也积极顺应消费升级趋势,积极开发新产品、子品牌,吸引更多年轻消费群体。
前门大栅栏 京城最具魅力的古老商业街区

1月10日,在前门大栅栏的工艺品步行区,人们在挑选新春纪念品。
前门大街,是老一辈北京人儿时抹不去的记忆,如今仍是极具老北京特色的商业街。岁末年关,大街两旁张灯结彩,充满浓浓的“年味儿”。清晨,记者观察到不少返乡人在该地选购特产。其中一位女士拖着行李在店铺前的长凳上休息。她告诉记者:“今年是兔年,买了一些‘小兔子’糕点,还买了一些北京特产带回家。”
在“张一元”茶叶店,新年选购茶叶的顾客摩肩接踵。不仅仅是上了岁数的老人,很多年轻人也出现在排队的人群中。其中一位小伙说:“自己每年都会在春节买茶叶,可以自己喝,也可以送家人朋友。”在“全聚德”烤鸭店,大大小小的礼盒摆满了货架,顾客络绎不绝。“受疫情的影响,店铺最近刚刚恢复正常经营。前来购买的消费者主要还是以传统口味的烤鸭为主,特别是中年人群居多。”店主如是说。
在中国布鞋老字号内联升门店里,北京内联升鞋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民革党员程旭向记者展示了“国潮”气息满满的兔年新品“卯足”鞋:一只身披斗篷的兔儿爷,意气风发地骑着金光粼粼的麒麟兽从天而降。将传统文化“内核”通过现代艺术表达,是“大内联升”品牌创新的主线之一。“今年兔年,‘大内联升’将总结以往成功的经验,继续坚持守正创新,推出更多消费者喜爱的‘潮品’。”程旭介绍说。
三里屯太古里 现代北京时尚潮流地标

1月10日,在三里屯太古里,人们在选购新衣。
傍晚时分虽有一丝冷意,但仍阻挡不了大家购买新衣的热情。这里是年轻人过潮年,买潮牌的潮流聚集地。为了迎合大家新年多样的需求,商家们使出浑身解数推出新款服装。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人买衣服的首选是线下购买,但提到“过年给家里带什么东西”时,很多年轻人表示,网购更方便,不用挤春运大潮。
作为全国首批示范智慧商圈,三里屯商圈近年来通过数字化减少消费者购物手续、通过裸眼3D大屏呈现文化内涵等,推动商圈内的信息技术建设,促进线上线下商业融合,通过引导实体零售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和跨界融合,更好地满足数字时代消费者新需求,提升了消费者购物体验。
经过橱窗、街道、舞台广场,各种“兔”元素琳琅满目。天猫平台的数据也证实了“兔元素”正成为今年年货消费的热点,兔年“拜年服饰”成为热门搜索词。
一位退休大爷分享了他“购买年货”的故事,购年货他只负责一件事:给两位老人——母亲和丈母娘置办过年的新衣。“我妈93岁了,但是她对过年新衣的喜爱不亚于小姑娘。每当我帮妈妈穿上新衣,她的脸上露出笑容时,就让我想起小时,妈妈给我们穿上新衣时的感觉。”
今年他为母亲买了一件红、黄交织的格纹毛衣,这件衣服蕴含着他对母亲身体健康的美好祝福。“今年妈妈感染了新冠病毒,厌食和嗜睡的症状让我们非常的揪心。希望这件过年的新衣能帮助妈妈恢复信心,闯过这一大关!”
“年货买得多,意味着这一年在外面过得顺遂,可以让家人放心”“给家里买点年货,借着过节孝顺一下父母”“买年货是给辛苦了一年的家人和自己以美好的祝福”......虽然年货对每个人的意义不同,但是在家人的温暖和爱里,每一份年货礼物都有着特别的温暖和情谊!
[ 责任编辑:程子豪 ]
红彤彤的灯笼高挂屋顶,屋内春联、窗花、泥塑正有序摆放;货架前,爷爷正在询问茶叶的价格,而小孙子则在一旁询问着什么时候可以回家;伴着欢快的《冰糖葫芦》歌声,购置年货的人们步履匆匆,但脸上始终洋溢着幸福的笑意……这是近日本报记者在北京市东城区一条商业街看到的场景,兔年春节正带来年货消费的新气象。
王府井百货大楼 “核心商圈”里的新年打卡地
1月10日,在王府井百货商场,人们在购买“糖果”年货。
2023开年,王府井百货大楼迎来客流高峰。据了解,为迎接新年,百货大楼开启了缤纷多彩的新年活动,例如发起新年福利、互动打卡以及文化体验等吸睛活动。
在商场扶梯旁,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五花八门的春联和窗花。货架上,各种形象的“兔爷”泥塑让人眼花缭乱。“最近来这里购买的消费者不乏年轻人,还有一些外国顾客来光顾。”民俗杂货铺的店主告诉记者,人们一般还是倾向于选择挑选“手写”字体的春联,并且价格也实惠,一副18元。
一位卖糖果的摊主告诉记者,该店的销售额一般每日在两三千元左右,旺季的时候可以达到四五千元。“老年顾客一般会选择‘马大姐’、‘不老林’等老糖,年轻人则会选择以俄罗斯、比利时、意大利糖等品类多样的进口糖。”此外,适逢兔年,他们还推出了各种口味的大白兔奶糖。
记者在另一处年货店走访发现,传统的小吃仍然是大众的首选。“糖葫芦、茯苓饼以及各种果脯被消费者选择得最多。”销售人员说。此外,传统老字号也积极顺应消费升级趋势,积极开发新产品、子品牌,吸引更多年轻消费群体。
前门大栅栏 京城最具魅力的古老商业街区
1月10日,在前门大栅栏的工艺品步行区,人们在挑选新春纪念品。
前门大街,是老一辈北京人儿时抹不去的记忆,如今仍是极具老北京特色的商业街。岁末年关,大街两旁张灯结彩,充满浓浓的“年味儿”。清晨,记者观察到不少返乡人在该地选购特产。其中一位女士拖着行李在店铺前的长凳上休息。她告诉记者:“今年是兔年,买了一些‘小兔子’糕点,还买了一些北京特产带回家。”
在“张一元”茶叶店,新年选购茶叶的顾客摩肩接踵。不仅仅是上了岁数的老人,很多年轻人也出现在排队的人群中。其中一位小伙说:“自己每年都会在春节买茶叶,可以自己喝,也可以送家人朋友。”在“全聚德”烤鸭店,大大小小的礼盒摆满了货架,顾客络绎不绝。“受疫情的影响,店铺最近刚刚恢复正常经营。前来购买的消费者主要还是以传统口味的烤鸭为主,特别是中年人群居多。”店主如是说。
在中国布鞋老字号内联升门店里,北京内联升鞋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民革党员程旭向记者展示了“国潮”气息满满的兔年新品“卯足”鞋:一只身披斗篷的兔儿爷,意气风发地骑着金光粼粼的麒麟兽从天而降。将传统文化“内核”通过现代艺术表达,是“大内联升”品牌创新的主线之一。“今年兔年,‘大内联升’将总结以往成功的经验,继续坚持守正创新,推出更多消费者喜爱的‘潮品’。”程旭介绍说。
三里屯太古里 现代北京时尚潮流地标
1月10日,在三里屯太古里,人们在选购新衣。
傍晚时分虽有一丝冷意,但仍阻挡不了大家购买新衣的热情。这里是年轻人过潮年,买潮牌的潮流聚集地。为了迎合大家新年多样的需求,商家们使出浑身解数推出新款服装。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人买衣服的首选是线下购买,但提到“过年给家里带什么东西”时,很多年轻人表示,网购更方便,不用挤春运大潮。
作为全国首批示范智慧商圈,三里屯商圈近年来通过数字化减少消费者购物手续、通过裸眼3D大屏呈现文化内涵等,推动商圈内的信息技术建设,促进线上线下商业融合,通过引导实体零售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和跨界融合,更好地满足数字时代消费者新需求,提升了消费者购物体验。
经过橱窗、街道、舞台广场,各种“兔”元素琳琅满目。天猫平台的数据也证实了“兔元素”正成为今年年货消费的热点,兔年“拜年服饰”成为热门搜索词。
一位退休大爷分享了他“购买年货”的故事,购年货他只负责一件事:给两位老人——母亲和丈母娘置办过年的新衣。“我妈93岁了,但是她对过年新衣的喜爱不亚于小姑娘。每当我帮妈妈穿上新衣,她的脸上露出笑容时,就让我想起小时,妈妈给我们穿上新衣时的感觉。”
今年他为母亲买了一件红、黄交织的格纹毛衣,这件衣服蕴含着他对母亲身体健康的美好祝福。“今年妈妈感染了新冠病毒,厌食和嗜睡的症状让我们非常的揪心。希望这件过年的新衣能帮助妈妈恢复信心,闯过这一大关!”
“年货买得多,意味着这一年在外面过得顺遂,可以让家人放心”“给家里买点年货,借着过节孝顺一下父母”“买年货是给辛苦了一年的家人和自己以美好的祝福”......虽然年货对每个人的意义不同,但是在家人的温暖和爱里,每一份年货礼物都有着特别的温暖和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