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影视精品铸就新时代文艺高峰
——专访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刘家成发布时间:2023-03-11 11:48:13 来源:团结报

刘家成,民革党员,第十三届、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2018年荣获第十届全国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称号;2022年荣获第五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其执导的电视剧《情满四合院》《正阳门下》《正阳门下小女人》等多次荣获电视剧飞天奖、金鹰奖、上海白玉兰奖。
“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精神力量”
近年来,刘家成的电视剧创作一直秉承着坚持人民性、弘扬正能量的理念。在刘家成看来,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精神力量,正是这种精神力量推动广大人民群众成为历史真正的创造者。而发掘这种力量,讴歌这种力量,传播这种力量,正是文艺工作者的责任。
“精神力量不是凭空而来的,不是喊喊口号、打打鸡血就会有的,只有在烟火人间的日常点滴进行探寻、提炼和升华,上升到艺术的高度,才能创作出真正打动人心、化育人心、振奋人心的优秀作品。”在刘家成看来,离开生活的土壤创作出的虚浮的、口号式作品,只能成为廉价又没有营养的“心灵鸡汤”。
细心的观众会发现,刘家成的作品反映的大多是老百姓的生活,拍的都是小人物。通过小人物真实、生动的故事,展现大时代的社会变迁,自然会产生代入感。而电视剧倡导的推己及人、与人为善、忠厚朴实的价值观,反映的都是人类共同的情感追求,很容易就会在观众中引起广泛共鸣。这种共鸣一旦产生,电视剧就成功了。
近年来,刘家成参与创作了许多贴近生活、讴歌时代的影视剧。其中,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2015年拍摄的《情满四合院》。最初投资方和购片方都不看好这部剧,刘家成吃过不下10家投资方的闭门羹,因为描写市井生活的剧并非当时的市场热门。选角也是难关,当时盛行找一线明星、流量明星,如果没有明星压阵,电视剧发行会面临非常大的困难。闯过关坎又逢难,这部剧拍摄完成后还积压了两年多,才在卫视频道上与更多观众见面。最终,刘家成对作品品质的坚持获得了观众的认可,截至目前,这部剧已经重播了60多轮。
“现实主义创作的路越走越宽”
作为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刘家成介绍,近年来影视行业在创作风气风向等方面出现了一些新变化,现实主义创作的路越走越宽,如《觉醒年代》《人民的名义》《人世间》等,都成为了全社会追捧的现象级电视剧。所有成功的作品都有着共同的特点:细节的真实、艺术的表达、现实的关照。
刘家成以拍摄的电视剧为例。《正阳门下小女人》讲述的是小酒馆女老板的人生经历,反映了女性独立奋斗和诚信经营、诚信做人的精神,在当今的时代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2月17日起,在央视电视剧频道热播的《情满九道湾》中,被称为“傻茂”的主人公在商场、爱情、亲情、友情中的沉浮,反映出的努力奋斗、永不放弃、真诚守信、宽大为怀、疾恶如仇等精神品质,既是改革开放获得巨大成功的文化原因,也是新时代弥足珍贵的精神力量。刘家成深切感受到,“这种蕴藏于人民群众之中的优秀精神气质,是我们的力量所在,底气所在,信心所在。”
“细节要真实”是刘家成一贯的创作理念和追求。特别是年代剧,不但大框架要立得住,细节上也不能含糊,否则就失去了生活的真实。《情满九道弯》中再现了当年生活的各种细节,从三轮运输车、大街上的爆米花、推小孩的竹车、窗式空调、蜂窝煤到煤炉子上烤焦的馒头,全都尽力呈现,场景比照胡同当年的风貌实景搭建,道具用的是真材实料,不少老物件费了很大工夫才搜罗到。刘家成相信,细节的考究体现的是创作态度和作品质感,而观众不会拒绝真诚讲究的作品。
成功的现实主义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反映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和老百姓的心声。实践证明,贴近现实,是电视剧最核心的竞争力,而人物是电视剧创作的灵魂。人物立不住,观众就会觉得假。“像《情满四合院》中塑造的傻柱这一形象,就有现实中的原型,优点很多,缺点也不少。这样才真实、接地气。我们不能塑造只有优点、没有缺点的假大空形象。”刘家成认为,文艺作品是通过艺术形象来打动人的。让他感到欣喜的是,近年来在文艺创作中,脱离现实的假大空形象、悬浮剧越来越少了。
“同时,浪漫主义也要有,要有艺术上的提升,不能把文艺作品拍成纪录片。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浪漫主义就没有艺术,艺术本身就是浪漫主义。”刘家成表示,对浪漫主义不应该排斥,做到艺术和生活的完美统一,才称得上是一名成熟的文艺工作者。
“大胆走出舒适区,不断作出新尝试”
2021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把握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文艺创作既要破,也要立,不能偏执一端。创新也是有限度的,要在继承基础上创新,而不是随便破坏成法。刘家成认为,对传统艺术形式要有敬畏之心,努力传承其精髓,但又不能抱着老一套不放。僵化的保守态度,是文艺创新的一大障碍。
在刘家成看来,自我加压、自我突破、自我革命很重要,要大胆走出舒适区,不断作出新尝试、新探索。故步自封、陈陈相因,早晚会被时代抛弃。刘家成之前拍了《情满四合院》,现在又拍摄了《情满九道湾》,虽然是一种类型,但表达方式上有了很大突破,也大胆启用了年轻演员来演绎,把故事背景从四合院转换到了胡同,中老年人的情感故事也变成了青年人的奋斗故事,刘家成把它定位为“80年代北京胡同的‘青春之歌’”。
今年春节期间热播的电视剧《狂飙》中,广东江门历史文化街区场景为该剧大大增色,同时也带火了江门的文旅产业。“我做导演多年,深感现在拍戏面临的一大难题,是场景拍摄中经常受阻。相关单位的不配合,使得影视剧的场景拍摄经常举步维艰。”今年两会期间,刘家成提交了《关于制定影视剧协拍准则,提升影视剧质量的提案》。要打造精品影视剧,就要在场景上精益求精。场景对氛围的营造作用、形象的塑造作用是无可替代的,这也是有的剧组不惜斥巨资打造专门场景的原因。刘家成认为,地标性场景的合理使用,可以达到影视剧和拍摄地双赢的效果。他建议,由主管部门牵头制定相关规章准则,对各单位各部门协助影视剧场景拍摄提出具体要求和规范,为影视剧拍摄创造便利条件,助力文化繁荣。
目前,刘家成正在拍摄军旅剧《海天雄鹰》,故事展现了一批年轻的舰载机飞行员传承老一辈的“海空雄鹰精神”,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最终在我国航母上完成第一次起飞降落,实现航母成军的伟大梦想。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刘家成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刘家成表示,“只有不断超越自己,不断要求自己穿新鞋、走新路,才能不断焕发文艺创新的动力和活力。”(刚罡)
[ 责任编辑:丁咪 ]
刘家成,民革党员,第十三届、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2018年荣获第十届全国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称号;2022年荣获第五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其执导的电视剧《情满四合院》《正阳门下》《正阳门下小女人》等多次荣获电视剧飞天奖、金鹰奖、上海白玉兰奖。
“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精神力量”
近年来,刘家成的电视剧创作一直秉承着坚持人民性、弘扬正能量的理念。在刘家成看来,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精神力量,正是这种精神力量推动广大人民群众成为历史真正的创造者。而发掘这种力量,讴歌这种力量,传播这种力量,正是文艺工作者的责任。
“精神力量不是凭空而来的,不是喊喊口号、打打鸡血就会有的,只有在烟火人间的日常点滴进行探寻、提炼和升华,上升到艺术的高度,才能创作出真正打动人心、化育人心、振奋人心的优秀作品。”在刘家成看来,离开生活的土壤创作出的虚浮的、口号式作品,只能成为廉价又没有营养的“心灵鸡汤”。
细心的观众会发现,刘家成的作品反映的大多是老百姓的生活,拍的都是小人物。通过小人物真实、生动的故事,展现大时代的社会变迁,自然会产生代入感。而电视剧倡导的推己及人、与人为善、忠厚朴实的价值观,反映的都是人类共同的情感追求,很容易就会在观众中引起广泛共鸣。这种共鸣一旦产生,电视剧就成功了。
近年来,刘家成参与创作了许多贴近生活、讴歌时代的影视剧。其中,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2015年拍摄的《情满四合院》。最初投资方和购片方都不看好这部剧,刘家成吃过不下10家投资方的闭门羹,因为描写市井生活的剧并非当时的市场热门。选角也是难关,当时盛行找一线明星、流量明星,如果没有明星压阵,电视剧发行会面临非常大的困难。闯过关坎又逢难,这部剧拍摄完成后还积压了两年多,才在卫视频道上与更多观众见面。最终,刘家成对作品品质的坚持获得了观众的认可,截至目前,这部剧已经重播了60多轮。
“现实主义创作的路越走越宽”
作为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刘家成介绍,近年来影视行业在创作风气风向等方面出现了一些新变化,现实主义创作的路越走越宽,如《觉醒年代》《人民的名义》《人世间》等,都成为了全社会追捧的现象级电视剧。所有成功的作品都有着共同的特点:细节的真实、艺术的表达、现实的关照。
刘家成以拍摄的电视剧为例。《正阳门下小女人》讲述的是小酒馆女老板的人生经历,反映了女性独立奋斗和诚信经营、诚信做人的精神,在当今的时代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2月17日起,在央视电视剧频道热播的《情满九道湾》中,被称为“傻茂”的主人公在商场、爱情、亲情、友情中的沉浮,反映出的努力奋斗、永不放弃、真诚守信、宽大为怀、疾恶如仇等精神品质,既是改革开放获得巨大成功的文化原因,也是新时代弥足珍贵的精神力量。刘家成深切感受到,“这种蕴藏于人民群众之中的优秀精神气质,是我们的力量所在,底气所在,信心所在。”
“细节要真实”是刘家成一贯的创作理念和追求。特别是年代剧,不但大框架要立得住,细节上也不能含糊,否则就失去了生活的真实。《情满九道弯》中再现了当年生活的各种细节,从三轮运输车、大街上的爆米花、推小孩的竹车、窗式空调、蜂窝煤到煤炉子上烤焦的馒头,全都尽力呈现,场景比照胡同当年的风貌实景搭建,道具用的是真材实料,不少老物件费了很大工夫才搜罗到。刘家成相信,细节的考究体现的是创作态度和作品质感,而观众不会拒绝真诚讲究的作品。
成功的现实主义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反映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和老百姓的心声。实践证明,贴近现实,是电视剧最核心的竞争力,而人物是电视剧创作的灵魂。人物立不住,观众就会觉得假。“像《情满四合院》中塑造的傻柱这一形象,就有现实中的原型,优点很多,缺点也不少。这样才真实、接地气。我们不能塑造只有优点、没有缺点的假大空形象。”刘家成认为,文艺作品是通过艺术形象来打动人的。让他感到欣喜的是,近年来在文艺创作中,脱离现实的假大空形象、悬浮剧越来越少了。
“同时,浪漫主义也要有,要有艺术上的提升,不能把文艺作品拍成纪录片。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浪漫主义就没有艺术,艺术本身就是浪漫主义。”刘家成表示,对浪漫主义不应该排斥,做到艺术和生活的完美统一,才称得上是一名成熟的文艺工作者。
“大胆走出舒适区,不断作出新尝试”
2021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把握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文艺创作既要破,也要立,不能偏执一端。创新也是有限度的,要在继承基础上创新,而不是随便破坏成法。刘家成认为,对传统艺术形式要有敬畏之心,努力传承其精髓,但又不能抱着老一套不放。僵化的保守态度,是文艺创新的一大障碍。
在刘家成看来,自我加压、自我突破、自我革命很重要,要大胆走出舒适区,不断作出新尝试、新探索。故步自封、陈陈相因,早晚会被时代抛弃。刘家成之前拍了《情满四合院》,现在又拍摄了《情满九道湾》,虽然是一种类型,但表达方式上有了很大突破,也大胆启用了年轻演员来演绎,把故事背景从四合院转换到了胡同,中老年人的情感故事也变成了青年人的奋斗故事,刘家成把它定位为“80年代北京胡同的‘青春之歌’”。
今年春节期间热播的电视剧《狂飙》中,广东江门历史文化街区场景为该剧大大增色,同时也带火了江门的文旅产业。“我做导演多年,深感现在拍戏面临的一大难题,是场景拍摄中经常受阻。相关单位的不配合,使得影视剧的场景拍摄经常举步维艰。”今年两会期间,刘家成提交了《关于制定影视剧协拍准则,提升影视剧质量的提案》。要打造精品影视剧,就要在场景上精益求精。场景对氛围的营造作用、形象的塑造作用是无可替代的,这也是有的剧组不惜斥巨资打造专门场景的原因。刘家成认为,地标性场景的合理使用,可以达到影视剧和拍摄地双赢的效果。他建议,由主管部门牵头制定相关规章准则,对各单位各部门协助影视剧场景拍摄提出具体要求和规范,为影视剧拍摄创造便利条件,助力文化繁荣。
目前,刘家成正在拍摄军旅剧《海天雄鹰》,故事展现了一批年轻的舰载机飞行员传承老一辈的“海空雄鹰精神”,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最终在我国航母上完成第一次起飞降落,实现航母成军的伟大梦想。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刘家成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刘家成表示,“只有不断超越自己,不断要求自己穿新鞋、走新路,才能不断焕发文艺创新的动力和活力。”(刚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