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刘显忠:在读书中不断提升自我
发布时间:2023-03-11 11:50:11 来源:团结报

刘显忠,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俄罗斯历史与文化研究室主任、2022年度全国政协委员读书积极分子
自2020年初全国政协委员读书活动启动以来,我积极参加由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办的读书活动,并就所读书目进行导读。我的本职工作就是读书与研究,但平时主要是读与俄罗斯问题有关的书籍,其他方面的书一般是泛泛而读,很难做到细读细品。在读书活动中,我认认真真地读了一些与当今国际局势及我国的外交理念相关的新书,主要包括《习近平外交演讲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1949-2019)》《“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性》《百年大变局:世界与中国》《全球化逆潮》《贸易与理性》等。在与不同职业的政协委员一同读书交流的过程中,不仅深化了我对一些重大问题的认识,也使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学到了很多思考问题的方法和看待问题的视角。
通过参与读书交流活动,我有如下体会:
第一,读书不唯书。一些理论、观点的提出都是时代产物,对一些理论观点要具体分析,要分析其提出的依据,避免盲目照搬。毛泽东在1959年读苏联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也曾指出:“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这是第一。但是,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也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活的灵魂。”“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也不能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什么都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语录来说话,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说过的就不能说,这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同时,根据需要找一大堆语录,什么事都说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当年说过了,生硬‘裁剪’活生生的实践发展和创新,这也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以上所谈既是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也是我们在读书中应坚持的原则。国际格局的变化从来都不是按既有的国际关系理论模式发展的,在当今世界面临全球治理困境的情况下,更需要进行前瞻性研究,提出更多新理念。
第二,通过读书,加强文明交流互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和迥异的历史及思想文化传统,造就不同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不同历史和国情,不同民族和习俗,孕育了不同文明,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各国要在相互交流中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积极成果,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为共同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贡献。现代化是各国的共同目标,但实现现代化的方式是多线的,各国有各自不同的方式,不应强求一致。在国家交往中,维护本国的合法利益,是任何主权国家对外关系的永恒主题,只要尊重对方的正当权益,平等互利,便无可厚非。不能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别人,不能以本国的伦理道德观为价值准则来要求别国。各国发展模式的好坏应由本国人民去判断。
第三,通过读书,讲好中国故事。在读书活动中,我明显感受到当前国际局势下讲好中国故事的迫切性和必要性。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大,国际上对中国的关注度加大。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我们讲好中国和平发展和国家治理的故事,讲好中国的外交理念,以消除误解,增进了解。
[ 责任编辑:丁咪 ]
刘显忠,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俄罗斯历史与文化研究室主任、2022年度全国政协委员读书积极分子
自2020年初全国政协委员读书活动启动以来,我积极参加由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办的读书活动,并就所读书目进行导读。我的本职工作就是读书与研究,但平时主要是读与俄罗斯问题有关的书籍,其他方面的书一般是泛泛而读,很难做到细读细品。在读书活动中,我认认真真地读了一些与当今国际局势及我国的外交理念相关的新书,主要包括《习近平外交演讲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1949-2019)》《“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性》《百年大变局:世界与中国》《全球化逆潮》《贸易与理性》等。在与不同职业的政协委员一同读书交流的过程中,不仅深化了我对一些重大问题的认识,也使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学到了很多思考问题的方法和看待问题的视角。
通过参与读书交流活动,我有如下体会:
第一,读书不唯书。一些理论、观点的提出都是时代产物,对一些理论观点要具体分析,要分析其提出的依据,避免盲目照搬。毛泽东在1959年读苏联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也曾指出:“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这是第一。但是,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也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活的灵魂。”“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也不能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什么都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语录来说话,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说过的就不能说,这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同时,根据需要找一大堆语录,什么事都说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当年说过了,生硬‘裁剪’活生生的实践发展和创新,这也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以上所谈既是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也是我们在读书中应坚持的原则。国际格局的变化从来都不是按既有的国际关系理论模式发展的,在当今世界面临全球治理困境的情况下,更需要进行前瞻性研究,提出更多新理念。
第二,通过读书,加强文明交流互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和迥异的历史及思想文化传统,造就不同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不同历史和国情,不同民族和习俗,孕育了不同文明,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各国要在相互交流中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积极成果,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为共同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贡献。现代化是各国的共同目标,但实现现代化的方式是多线的,各国有各自不同的方式,不应强求一致。在国家交往中,维护本国的合法利益,是任何主权国家对外关系的永恒主题,只要尊重对方的正当权益,平等互利,便无可厚非。不能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别人,不能以本国的伦理道德观为价值准则来要求别国。各国发展模式的好坏应由本国人民去判断。
第三,通过读书,讲好中国故事。在读书活动中,我明显感受到当前国际局势下讲好中国故事的迫切性和必要性。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大,国际上对中国的关注度加大。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我们讲好中国和平发展和国家治理的故事,讲好中国的外交理念,以消除误解,增进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