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忘怀的往事——深切缅怀何鲁丽大姐
发布时间:2023-03-16 09:09:11 来源:团结报
【编者按】
今年3月19日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杰出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第九届、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第八届、九届、十届中央委员会主席何鲁丽同志逝世一周年纪念日。何鲁丽同志热爱祖国、追求进步,胸怀坦荡、实事求是,严于律己、平易近人,她的高尚情操和崇高品德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
2022年3月19日,北京的天空罕见地下起了大雪,这一天何鲁丽大姐踏着阳春白雪,在冰清玉洁的天地间乘春风而去,离开了我们。一年来,我们深深地怀念她,她那平易近人、可敬可亲的身影和我们父辈两家交往的往事都历历在目浮现在眼前。

2003年3月11日,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何鲁丽同志主持会议。
可亲的邻家大姐
我们家祖孙三代住在东单水磨胡同,与何鲁丽家为邻。1954年曾在远东军事法庭和对日赔偿及归还物资接受委员会工作的父亲周锡卿(曾任民革中央监察委员会秘书长、国务院参事),在廖承志提出“爱国不分先后”的号召下,由日本回国,得到了在人民出版社做编辑工作的何思源伯伯的关心和帮助。何思源赞许父亲能放弃日本优裕的生活报效祖国,鼓励父亲多介绍翻译日本进步学者的新著,还把国内一些译作给父亲参阅,并讲述他自己从事翻译的经验。在何思源的鼓励支持下,父亲先后翻译出版了《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史》等六本专著,何思源还鼓励父亲做些联络国民党代表性人士及海外华侨的工作,为祖国的统一多作贡献。
1956年父亲加入民革编入何思源任主委的支部,何思源对民革工作不遗余力,尽职尽责,并指导父亲做些支部工作,对父亲影响很大。当年这个支部常在我家开会,记得每月一次的开会日,祖父周震鳞(民革中央团结委员、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总是催着早些吃晚饭,准备茶水。大人们热烈讨论,认真的场面至今记忆犹新。当时我们常去她家送文件、资料或通知,经常看见穿朴素长裙的何宜文伯母在勤快地浇花草做家务,何鲁丽大姐在认真读书学习。

1997年2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开幕。何鲁丽同志参加政协小组讨论。
父亲曾多次对我们说:你们何伯伯从未提过在北平和平解放作出的巨大贡献,他们全家曾遭国民党特务的暗算,一家人一死五伤,也未提过抗日战争时期在山东坚持游击战打击日寇的历史,这种功成不居、低调做人的品德让我们从小就对何伯伯充满了崇敬之情。
何鲁丽大姐深受父亲影响传承了良好家风。像她父亲一样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从儿科医生到副区长、副市长、民革北京市委会主委;从民革中央主席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她都用心用情高度负责、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佳绩斐然,成为我们爱戴的继往开来的民革引路者、心怀天下的国家领导人。何鲁丽坚定不移跟党走,像她父亲一样是中国共产党的挚友和诤友。
何鲁丽在北京民革时期的二三事
也是两家的机缘巧合,周用仁与何鲁丽同是1986年参加民革,当时正处在三中全会后的恢复发展时期,民主党派开始恢复活动。改革开放的春天给北京民革迎来了活力和希望,同时也遇到了落实政策任务重、机关工作人员少、办公条件差、经费不足等诸多问题的挑战。何鲁丽鼓舞大家:要多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遇,我们中青年多发挥骨干作用,要爱党、爱国、爱民革。在她的感召下,大家信心倍增,干劲十足。侯镜如、覃异之、张廉云等民革北京市委会领导抓紧发展新党员,加大发现培养新人的力度;老党员纷纷来参加停止多年后恢复的各种活动。市委会还经常举办党员活动日、周末交谊舞会……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对台工作是民革工作的重点,何鲁丽始终重视致力于祖国统一工作,谆谆教导大家:发挥民革的优势,深入学习对台方针政策,对岛内“联系三代,促进三通”“以经济促政治,以民间促当局”。她还语重心长地鞭策大家:“用好有利条件,拓宽联络空间,加强港、澳、台、海外的交流交往。为国家的强盛和完全统一尽力。”她的教育和指导使我们在处理两岸关系或相关工作方面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更加体会到两岸和平统一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每忆及此,我们感恩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1995年12月5日,由卫生部组织的全国强化免疫活动日在中国各地举行,北京丰台区幼儿园举办为儿童喂服口服防疫药物的活动。这是何鲁丽同志为小朋友喂服防疫药物。
还有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是,何鲁丽担任北京市副市长不久,她的先生不幸患白血病,1989年去世。他们是北医同窗,伉俪情深。在追悼会前她泪流满面,对张廉云和我父亲等人不无遗憾地说:“我要能多陪陪他,可能会好些。”事后,她擦干眼泪,把悲痛深深地埋在心底投入忘我的工作中。
从“上海30万人吃毛蚶感染甲肝”到严格落实“传染病报告制度、构建完善的传染病防控体系”;从国人“肺癌率上升”到“北京率先成立“戒烟门诊”及“无烟办公楼”的创建,北京连续三年荣获全国十佳卫生城市,她也被老百姓称颂为平民市长。
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2011年辛亥革命百年之际,我们作为辛亥革命后裔想出版《周震鳞诗文选集》一书,并将初稿送何鲁丽主席审核,她肯定了辛亥百年之际出版有关辛亥革命人物的意义,强调了图书在两岸交流中产生的影响,是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好题材。接着,她仔细地阅读全书内容,强调使用史料要客观、准确。审后她提出十分重要的意见,将原置于全书最后的周震鳞自序列于书的首页,使读者了解和突出周震鳞的革命履历。她与我们聊起家常,得知我们都是“退而不休”,有各自的爱好,还力所能及地做些促进两岸和平统一的工作,她很高兴,鼓励我们多与在海外和台湾的亲友联系,介绍祖国巨大的变化。

何鲁丽主席和本文作者合影
我们退休前后开始收集一些辛亥人物的资料,想出版一套丛书。何鲁丽连连点头,认为很有价值。2014年在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科院院长陈奎元及院科研局等有关单位支持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湘籍辛亥革命先驱墨迹诗文选集丛书》,丛书除出版六本个人专集外,还出版了合集共七集,介绍了黄兴、宋教仁、蔡锷、周震鳞、程潜、熊希龄等二十余历史人物的墨迹、诗文和图片。当年10月30日,我们将此丛书送给何鲁丽主席。何鲁丽主席兴奋地说:这些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献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危难之际,民族民主革命家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紧跟时代脉搏,对“振兴中华”理想的执着追求,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以及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历史不会忘记,后人应当借鉴。何鲁丽主席还为《周震鳞墨迹诗文选集》一书题词:“学习先辈精神,爱国、爱乡、爱家。”这不仅是对被题词者的鼓励、要求,更是对我们的叮嘱和希望。
平时她给我们的信,信封都是再利用的,生活质朴而勤俭。何鲁丽大姐还将她所著《一瓣心香忆故人》一书送给我们,书里记录了她怀念的家人、好友、同事。今天捧书而思,对她深切怀念和不舍,仿佛感觉她没有走,只是去远行了。她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周用宜 周用仁,作者单位分别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民革北京市委会)
[ 责任编辑:赵昕 ]
【编者按】
今年3月19日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杰出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第九届、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第八届、九届、十届中央委员会主席何鲁丽同志逝世一周年纪念日。何鲁丽同志热爱祖国、追求进步,胸怀坦荡、实事求是,严于律己、平易近人,她的高尚情操和崇高品德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
2022年3月19日,北京的天空罕见地下起了大雪,这一天何鲁丽大姐踏着阳春白雪,在冰清玉洁的天地间乘春风而去,离开了我们。一年来,我们深深地怀念她,她那平易近人、可敬可亲的身影和我们父辈两家交往的往事都历历在目浮现在眼前。
2003年3月11日,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何鲁丽同志主持会议。
可亲的邻家大姐
我们家祖孙三代住在东单水磨胡同,与何鲁丽家为邻。1954年曾在远东军事法庭和对日赔偿及归还物资接受委员会工作的父亲周锡卿(曾任民革中央监察委员会秘书长、国务院参事),在廖承志提出“爱国不分先后”的号召下,由日本回国,得到了在人民出版社做编辑工作的何思源伯伯的关心和帮助。何思源赞许父亲能放弃日本优裕的生活报效祖国,鼓励父亲多介绍翻译日本进步学者的新著,还把国内一些译作给父亲参阅,并讲述他自己从事翻译的经验。在何思源的鼓励支持下,父亲先后翻译出版了《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史》等六本专著,何思源还鼓励父亲做些联络国民党代表性人士及海外华侨的工作,为祖国的统一多作贡献。
1956年父亲加入民革编入何思源任主委的支部,何思源对民革工作不遗余力,尽职尽责,并指导父亲做些支部工作,对父亲影响很大。当年这个支部常在我家开会,记得每月一次的开会日,祖父周震鳞(民革中央团结委员、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总是催着早些吃晚饭,准备茶水。大人们热烈讨论,认真的场面至今记忆犹新。当时我们常去她家送文件、资料或通知,经常看见穿朴素长裙的何宜文伯母在勤快地浇花草做家务,何鲁丽大姐在认真读书学习。
1997年2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开幕。何鲁丽同志参加政协小组讨论。
父亲曾多次对我们说:你们何伯伯从未提过在北平和平解放作出的巨大贡献,他们全家曾遭国民党特务的暗算,一家人一死五伤,也未提过抗日战争时期在山东坚持游击战打击日寇的历史,这种功成不居、低调做人的品德让我们从小就对何伯伯充满了崇敬之情。
何鲁丽大姐深受父亲影响传承了良好家风。像她父亲一样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从儿科医生到副区长、副市长、民革北京市委会主委;从民革中央主席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她都用心用情高度负责、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佳绩斐然,成为我们爱戴的继往开来的民革引路者、心怀天下的国家领导人。何鲁丽坚定不移跟党走,像她父亲一样是中国共产党的挚友和诤友。
何鲁丽在北京民革时期的二三事
也是两家的机缘巧合,周用仁与何鲁丽同是1986年参加民革,当时正处在三中全会后的恢复发展时期,民主党派开始恢复活动。改革开放的春天给北京民革迎来了活力和希望,同时也遇到了落实政策任务重、机关工作人员少、办公条件差、经费不足等诸多问题的挑战。何鲁丽鼓舞大家:要多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遇,我们中青年多发挥骨干作用,要爱党、爱国、爱民革。在她的感召下,大家信心倍增,干劲十足。侯镜如、覃异之、张廉云等民革北京市委会领导抓紧发展新党员,加大发现培养新人的力度;老党员纷纷来参加停止多年后恢复的各种活动。市委会还经常举办党员活动日、周末交谊舞会……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对台工作是民革工作的重点,何鲁丽始终重视致力于祖国统一工作,谆谆教导大家:发挥民革的优势,深入学习对台方针政策,对岛内“联系三代,促进三通”“以经济促政治,以民间促当局”。她还语重心长地鞭策大家:“用好有利条件,拓宽联络空间,加强港、澳、台、海外的交流交往。为国家的强盛和完全统一尽力。”她的教育和指导使我们在处理两岸关系或相关工作方面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更加体会到两岸和平统一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每忆及此,我们感恩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1995年12月5日,由卫生部组织的全国强化免疫活动日在中国各地举行,北京丰台区幼儿园举办为儿童喂服口服防疫药物的活动。这是何鲁丽同志为小朋友喂服防疫药物。
还有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是,何鲁丽担任北京市副市长不久,她的先生不幸患白血病,1989年去世。他们是北医同窗,伉俪情深。在追悼会前她泪流满面,对张廉云和我父亲等人不无遗憾地说:“我要能多陪陪他,可能会好些。”事后,她擦干眼泪,把悲痛深深地埋在心底投入忘我的工作中。
从“上海30万人吃毛蚶感染甲肝”到严格落实“传染病报告制度、构建完善的传染病防控体系”;从国人“肺癌率上升”到“北京率先成立“戒烟门诊”及“无烟办公楼”的创建,北京连续三年荣获全国十佳卫生城市,她也被老百姓称颂为平民市长。
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2011年辛亥革命百年之际,我们作为辛亥革命后裔想出版《周震鳞诗文选集》一书,并将初稿送何鲁丽主席审核,她肯定了辛亥百年之际出版有关辛亥革命人物的意义,强调了图书在两岸交流中产生的影响,是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好题材。接着,她仔细地阅读全书内容,强调使用史料要客观、准确。审后她提出十分重要的意见,将原置于全书最后的周震鳞自序列于书的首页,使读者了解和突出周震鳞的革命履历。她与我们聊起家常,得知我们都是“退而不休”,有各自的爱好,还力所能及地做些促进两岸和平统一的工作,她很高兴,鼓励我们多与在海外和台湾的亲友联系,介绍祖国巨大的变化。
何鲁丽主席和本文作者合影
我们退休前后开始收集一些辛亥人物的资料,想出版一套丛书。何鲁丽连连点头,认为很有价值。2014年在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科院院长陈奎元及院科研局等有关单位支持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湘籍辛亥革命先驱墨迹诗文选集丛书》,丛书除出版六本个人专集外,还出版了合集共七集,介绍了黄兴、宋教仁、蔡锷、周震鳞、程潜、熊希龄等二十余历史人物的墨迹、诗文和图片。当年10月30日,我们将此丛书送给何鲁丽主席。何鲁丽主席兴奋地说:这些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献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危难之际,民族民主革命家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紧跟时代脉搏,对“振兴中华”理想的执着追求,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以及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历史不会忘记,后人应当借鉴。何鲁丽主席还为《周震鳞墨迹诗文选集》一书题词:“学习先辈精神,爱国、爱乡、爱家。”这不仅是对被题词者的鼓励、要求,更是对我们的叮嘱和希望。
平时她给我们的信,信封都是再利用的,生活质朴而勤俭。何鲁丽大姐还将她所著《一瓣心香忆故人》一书送给我们,书里记录了她怀念的家人、好友、同事。今天捧书而思,对她深切怀念和不舍,仿佛感觉她没有走,只是去远行了。她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周用宜 周用仁,作者单位分别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民革北京市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