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党派统战  >  

以旅彰文 释放经济活力

——民主党派中央及代表委员建言振兴文旅产业推进深度融合

发布时间:2023-03-18 10:10:59 来源:团结报

3月3日,在甘肃嘉峪关方特丝路神画景区,小朋友体验园区面部彩绘项目。 马希平 摄

编者按: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总结过去五年工作时指出,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帮扶旅游业发展。报告在涉及今年工作重点中提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推动餐饮、文化、旅游、体育等生活服务消费恢复,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等。

记者梳理发现,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民主党派中央及代表委员聚焦文旅高质量发展,围绕推动旅游业复苏、文旅深度融合、文旅助推乡村振兴等多个方面积极建言。本版今日刊登民主党派中央及部分代表委员建言文旅高质量发展专题报道。敬请关注。

前不久,话题“长沙旅游真的没有淡季吗”冲上热搜,不少网友感慨,“凌晨三四点还在排队”“不仅长沙,还有重庆”“‘人从众’的熟悉场景又回来了”。

今年以来,全国疫情防控措施的不断优化为旅游行业的复苏按下了“加速键”。从元旦期间久违的客流高峰,到春节假期旅游市场的“开门红”,足以看出人们的旅游热情空前高涨,甚至有平台数据显示,不少地方“五一”小长假期间的客房,提前两个月就已被预订一空。

旅游市场呈现的火热态势无疑给行业发展注入了“强心剂”,在“高开”之后能否持续“高走”则是进一步值得关注的问题。

行稳致远 为文旅提供政策引领

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政策和法律的保驾护航。

《“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系统阐明了“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要举措,是文化和旅游发展的路线图和任务书;中共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为文旅高质量发展明确了新坐标、注入了新动力、提供了新支撑。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致公党中央提交了《关于推动旅游业复苏和高质量发展的提案》,结合调研中发现的当下旅游业在市场活力、消费信心、企业经营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应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旅游业加快复苏,充分释放其对稳增长、稳就业、扩消费的带动作用,助力新时代现代化强国建设。

致公党中央建议,要加强政策引领激励,制定旅游业复苏振兴计划,继续实施惠企纾困政策措施,开展文旅惠民消费券发放活动。同时,高规格、高水平举办“中国旅游日”“中国旅游文化周”等重大文旅活动,支持旅游企业兼并重组优质文旅资源,完善旅游业应对突发卫生安全事件的保障方案及应急预案,加强旅游基本设施安全检查,多措并举提振信心。

伴随着文旅产业的发展,文旅IP的重要性日益彰显。然而,由于缺乏相关法规,文旅IP存在产权界定不明晰、抢注频发、多元归属、保护与运营缺少法规支持等乱象。

“实践证明,未来的文旅产业需要与IP紧密结合,加快文旅IP法规建设迫在眉睫。”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原副主席赵雯建议,针对基于公共文化资源二次开发的文旅IP,尽快制定相关法律或部门规章,明确并规范其开发边界、开发规范、权利归属、授权与交易等运营行为。同时,依法加强对文旅IP的保护与监管,促进独创性高品质文旅IP发展。

深度融合 为旅游注入文化灵魂

文化和旅游密不可分,“诗”和“远方”交织交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旅游是修身养性之道,中华民族自古就把旅游和读书结合在一起,崇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新时代以来,为满足老百姓对于旅游出行多样化、个性化的新需求,各地文旅部门持续发力,以文化为内核进行创新变革。我们看到,能打麻将、看演出的特色旅行专列在城市间穿梭;沉浸式体验让红色旅游“圈粉”年轻人;各地文旅局长拍短视频为当地文旅资源代言……

对此,致公党中央在提案中建议,加强对特色文旅资源的专门策划、专业打造,广泛利用影视作品、旅游演艺剧目、文旅创意视频等方式,提升旅游目的地知名度。同时,依托优秀影视文化作品载体,融合革命经典、历史人物故事等特色内容,多角度弘扬传统文化,盘活文化资源,推动文化旅游。此外,充分发挥互联网、新媒体平台的互动性优势,加强文化旅游形象的传播推广。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旅游的重要资源,丰富了旅游的文化内涵。“用好直播等线上媒介,培育‘线上+线下’新型非遗文化消费,有望成为今后提振文旅产业的重要抓手,也能够为文旅发展增添强劲动能。”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常委张颐武建议,用好优质文旅主播等“互联网+”人才为非遗传播“纳新”,同时各地定期开展“非遗知识直播周”等活动,鼓励非遗从业者利用直播间全方位展示当地非遗技艺、工艺品,配合举办具有沉浸感的线下文化活动,从而促进非遗消费,带动文旅产业发展。

方兴未艾 为乡村振兴贡献文旅力量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

文化和旅游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将文旅融合列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重点领域。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推动乡村民宿提质升级。

乡村旅游方兴未艾。如何进一步深化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多位代表委员分享了他们的观点。

“通过农文旅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是一条可行的路径。”全国政协委员、民革河南省委会副主委马珺建议,要在加强政策扶持、强化产业协同、增强地方特色、重视环境营造、加强人才培养、加强硬件建设、创新融合模式这八个方面共同发力。“要对农文旅融合发展‘扶上马,送一程’,让农文旅企业有甜头、农业提质有奔头、农村建设有搞头、农民增收有盼头。”马珺说。

旅游民宿的蓬勃发展可以对乡村旅游、乡村振兴起到带动作用,然而当下旅游民宿存在的同质化、无序竞争等问题,常常使游客在选择民宿时出现“开盲盒”的情况。经过对民宿的一系列深入调研,全国人大代表、民进无锡市委会原副主委吴国平提出“关于进一步推动乡村民宿品牌化、集约化发展的建议”,呼吁有关部门多措并举加强引导,进一步提高民宿整体品质,孵化好乡村民宿产业,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

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重庆市委会主委丁时勇则聚焦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中的文旅融合。他提出,文旅的核心是人文精神,繁荣发展民族文化是助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文旅的支撑是产业,加快产业发展是助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主要路径。文旅的主体是人民,提升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认同感是助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根本目的。(王佳雯 刚罡

[ 责任编辑:程子豪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