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革中央2022年度重点考察调研:着眼全国“一盘棋” 求解南北共富路
发布时间:2022-07-05 08:44:54 来源:团结网
编者按: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着眼全国“一盘棋”,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层次和水平迈进。202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首次提出“促进南北方协调发展”的重要论述,彰显了中共中央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信心和决心。
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的又一张历史考卷。而缩小我国南北区域差距,促进南北方协调发展,无疑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受中共中央委托,民革中央今年将“推动南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构建共同富裕发展格局”作为年度重点考察调研的课题,力图通过扎实深入的调查研究,形成高质量的建言成果,为共同富裕贡献民革智慧和力量。今日“团结报团结网”专题聚焦民革中央年度重点考察调研的过程与成果,敬请关注。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
万鄂湘:
在新发展阶段,促进南北方协调发展,是促进国际国内双循环良性互动的关键举措,是适应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思路。我们既要从经济上,更要从国家发展战略全局和国家长远安全的层面,站在更高格局,看待和研究南北区域协调发展问题。
推动南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一是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不断增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本领,增强区域发展的平衡性,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二是要着力缩小南北发展差距,在区域合理布局、鼓励地方发挥各自优势、深化改革开放、调整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等方面下功夫,实现南北优势互补。三是要努力促进南北区域协调发展,出台一揽子有针对性的政策,重振北方经济,同时加强北方地区全国性及区域性的城市群、都市圈建设,着力改善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从而提高对投资和人口的吸引力,提高创新转化水平和产业竞争力。

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
郑建邦:
推动南北区域协调发展,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南北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是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个重要体现。
解决南北方发展差异,就是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转换思想观念,创新体制机制。要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努力将北方的产业政策、产业布局、产业项目与市场机制高度融合;要进一步优化北方地区营商环境,为激发民营经济潜力、释放发展动能提供良好环境;要发挥财政政策在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的积极作用,推动东北等粮食主产区、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发展。
“大陆城市2021年GDP前十强,北方城市仅剩北京一家!”“前五十强中南强北弱的趋势愈发明显!”……作为流行千年的古老话题,“南北差距”近年来热度不断攀升,引发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担忧。有不少人发出疑问:中国南北经济差距,为何逐年拉大?如何正确理解“南北差距”?共富路上,南北如何发挥各自优势、携手协调发展?
受中共中央委托,民革中央今年围绕“推动南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构建共同富裕发展格局”开展重点考察调研。在民革中央看来,推动南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扎实推动共同富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民革中央高度重视年度重点考察调研工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谋划、参与推进。今年3月,民革中央委托北京、天津、吉林、浙江等16个民革省级组织开展预调研,为全面了解南北区域发展情况,形成高质量建言提供支撑。4月以来,民革中央先后召开专题中山议政会、年度重点考察调研座谈会,邀请有关部委和地方负责同志、专家学者等围绕调研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并委派调研组深入辽宁、黑龙江等地开展实地调研。

4月7日,民革中央在京召开第三十七场中山议政会,围绕“推动南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构建共同富裕发展格局”展开座谈。
“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推动南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构建共同富裕发展格局工作,极具开创性和探索性,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我们既要从经济上,更要从国家发展战略全局和国家长远安全的层面,站在更高格局,看待和研究南北区域协调发展问题。”调研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万鄂湘如是强调。

4月26日,民革中央2022年度重点考察调研座谈会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的形式在北京、辽宁、黑龙江三地同时召开。
改善营商环境 激发市场活力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吸引力、竞争力,也是创造力、驱动力。中国社会科学院对中国291个城市的营商硬环境竞争力进行了分析排行,并发布了“2021年中国城市营商硬环境竞争力排行榜”。前20名的城市中只有4个北方城市,可以看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对于北方省市而言依旧任重道远。
近年来,南方地区商事制度改革步伐较快,率先推进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的改革,营商环境改善明显。相比之下,北方部分地区行政管理效能偏低,一些地方干部观念落后、缺乏市场意识,营商环境改善的进程缓慢。
“解决南北方发展差异,就是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转换思想观念,创新体制机制。”调研中,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郑建邦对营商环境问题尤为关注,指出要进一步优化北方地区营商环境,为激发民营经济潜力、释放发展动能提供良好环境。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良好的营商环境有利于吸引聚集发展要素,有利于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在前期的调研中,民革多地组织都关注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对推动南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并提出营造亲商重商扶商发展环境,聚焦企业反映集中的痛点、堵点、难点,优化政府服务,把疏通制度瓶颈和解决体制机制问题作为改革重点,加快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的建议。
调研中,有专家提出在北方加速推广南方先进地区改革开放创新经验,带动北方地区深化政府职能转变、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打破市场壁垒,切实提升营商环境质量。同时,深入推进思想解放、观念更新,营造风清气正、担当作为的政治生态和良好发展环境。
对此,民革中央调研组建议,推动南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可以出台一揽子有针对性的政策,着力改善北方地区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将市场机制同北方产业政策、产业布局、产业项目高度融合,从而提高对投资和人口的吸引力,提高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水平和产业竞争力。
发挥各自优势 加强南北协作
走进黑龙江省哈尔滨新区的智谷大街,可以真切地看到一个正在崛起的产业新城——深圳(哈尔滨)产业园。这是黑龙江广东两省合作的重要平台,也是南北区域合作的一个典范。
6月16日,受民革中央委托,民革黑龙江省委会主委谷振春率队在深哈产业园开展实地考察调研,围绕跨区域产业合作园区建设中的体制机制创新、更好推动南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方面问题深入了解情况,听取意见。

6月16日,受民革中央委托,民革黑龙江省委会主委谷振春率调研组赴深圳(哈尔滨)产业园调研。路 明 摄
从“一纸规划”蓝图到拔地而起投入运行,深哈产业园只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园区按照“深圳标准”“深圳理念”建设,借鉴深圳经验,对标深圳做法,吸引了大批企业入驻。园区负责人介绍说,“深哈合作是在哈尔滨自有优势基础上叠加了深圳的市场活力、深圳的资本力量、深圳的市场理念。”下一步,合作双方还将研究探索建立合理的建设投入和利益共享机制,实现良性互动、互利共赢。
将北方的土地、资源、技术、劳动力等优势与南方的资本、科技创新能力相结合,实现南北之间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从深哈产业园可以看到南北方区域合作所能实现的发展理念、体制机制、科技创新、高端产业的融合。
南北方之间的产业结构差异带来各自的比较优势,在深化区域合作中带动南北方联动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万鄂湘在调研时提出,通过在区域合理布局、鼓励地方发挥各自优势、深化改革开放、调整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等方面下功夫,努力实现南北优势互补,推动北方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在实现更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中推进共同富裕。
“在南北协作方面,辽宁也有着很好的实践和经验。”辽宁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鹏介绍有关情况时表示,辽宁与江苏建立了对口合作工作推进机制,明确了对口合作事项清单和项目清单,仅2021年,江苏就在辽宁共合作实施重大项目157个;同年,辽宁与广东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从深化开放平台等7个方面开展战略合作。目前根据“上海与全国主要城市间区域联动指数”显示,大连已成为东北地区与上海联动最为紧密的城市。
围绕实现南北协同发展、优势互补,调研组建议,北方地区应紧抓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契机,主动融入国家区域发展大战略,通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的区域合作,带动北方产业转型升级。同时,也要立足自身优势因地制宜,抓紧科技创新这个重要的突破口。
紧抓发展机遇 提升开放程度
南北差距扩大问题既是国内区域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也是北方地区发展不充分的问题。我国正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对于北方经济来说是一个新的机遇。
南方地区一直处于对外开放的前沿,以开放型经济为主,创新创业氛围更为浓厚。北方地区要迎头赶上,也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坚定不移扩大开放。
6月10日,受民革中央委托,民革辽宁省委会主委温雪琼率队前往大连港新港商务大厦、大窑湾港、北良港、自贸服务大厅等地开展实地调研,考察了解大连港区发展、大连自贸片区建设及大连港、中欧班列运行等情况。作为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大连持续以创新手段打造开放发展新优势,对外开放能级全面提升,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力引擎。

6月10日,受民革中央委托,民革辽宁省委会主委温雪琼率调研组赴大连港新港商务大厦调研。付潇深 摄
不仅是大连,环渤海地区、东北地区都拥有建设国家向北开放双循环综合枢纽的绝佳区位条件和良好开发开放基础,应挖掘环渤海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开发开放资源潜能,释放综合交通和经济发展潜力。
“把促进南北方协同扩大对外开放作为重要抓手。”调研座谈中,专家建议,发挥南北方各自对外开放优势,挖掘南北方之间开放合作潜力,积极主动应对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和全球市场波动变化,围绕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拓展国际市场等深化协作,带动提升北方地区对外开放水平。
温雪琼谈到了促进开放对于东北地区的重要意义,“要以全球视野来谋划东北地区对外开放,加快推进中日韩经济合作和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整合日韩等国的资金技术和俄罗斯的能源资源,形成东北亚产业竞争新优势,促进多边合作、实现多方共赢。”
调研中,也可以看到北方地区正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例如,河北探索在开放合作中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唐山入选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中国中东欧(沧州)中小企业合作区,是全国唯一一个面向中东欧国家的中小企业合作区,已成为河北融入“一带一路”、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同时也要正视,相较于南方地区,北方地区的对外开放水平不高的客观现状。
对此,有专家建议,北方地区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扎实推动北方地区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沿边国际口岸、边境经济合作区和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功能平台的建设,推动对外开放迈上一个新台阶。
“实现共同富裕全世界都没有参考先例。”调研组认为,促进共同富裕,需要以高质量发展解决好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应坚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考虑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转化思想观念,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不断增强区域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

团结报7月2日4版
[ 责任编辑:闻超 ]
编者按: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着眼全国“一盘棋”,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层次和水平迈进。202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首次提出“促进南北方协调发展”的重要论述,彰显了中共中央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信心和决心。
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的又一张历史考卷。而缩小我国南北区域差距,促进南北方协调发展,无疑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受中共中央委托,民革中央今年将“推动南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构建共同富裕发展格局”作为年度重点考察调研的课题,力图通过扎实深入的调查研究,形成高质量的建言成果,为共同富裕贡献民革智慧和力量。今日“团结报团结网”专题聚焦民革中央年度重点考察调研的过程与成果,敬请关注。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
万鄂湘:
在新发展阶段,促进南北方协调发展,是促进国际国内双循环良性互动的关键举措,是适应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思路。我们既要从经济上,更要从国家发展战略全局和国家长远安全的层面,站在更高格局,看待和研究南北区域协调发展问题。
推动南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一是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不断增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本领,增强区域发展的平衡性,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二是要着力缩小南北发展差距,在区域合理布局、鼓励地方发挥各自优势、深化改革开放、调整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等方面下功夫,实现南北优势互补。三是要努力促进南北区域协调发展,出台一揽子有针对性的政策,重振北方经济,同时加强北方地区全国性及区域性的城市群、都市圈建设,着力改善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从而提高对投资和人口的吸引力,提高创新转化水平和产业竞争力。
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
郑建邦:
推动南北区域协调发展,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南北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是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个重要体现。
解决南北方发展差异,就是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转换思想观念,创新体制机制。要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努力将北方的产业政策、产业布局、产业项目与市场机制高度融合;要进一步优化北方地区营商环境,为激发民营经济潜力、释放发展动能提供良好环境;要发挥财政政策在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的积极作用,推动东北等粮食主产区、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发展。
“大陆城市2021年GDP前十强,北方城市仅剩北京一家!”“前五十强中南强北弱的趋势愈发明显!”……作为流行千年的古老话题,“南北差距”近年来热度不断攀升,引发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担忧。有不少人发出疑问:中国南北经济差距,为何逐年拉大?如何正确理解“南北差距”?共富路上,南北如何发挥各自优势、携手协调发展?
受中共中央委托,民革中央今年围绕“推动南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构建共同富裕发展格局”开展重点考察调研。在民革中央看来,推动南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扎实推动共同富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民革中央高度重视年度重点考察调研工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谋划、参与推进。今年3月,民革中央委托北京、天津、吉林、浙江等16个民革省级组织开展预调研,为全面了解南北区域发展情况,形成高质量建言提供支撑。4月以来,民革中央先后召开专题中山议政会、年度重点考察调研座谈会,邀请有关部委和地方负责同志、专家学者等围绕调研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并委派调研组深入辽宁、黑龙江等地开展实地调研。
4月7日,民革中央在京召开第三十七场中山议政会,围绕“推动南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构建共同富裕发展格局”展开座谈。
“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推动南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构建共同富裕发展格局工作,极具开创性和探索性,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我们既要从经济上,更要从国家发展战略全局和国家长远安全的层面,站在更高格局,看待和研究南北区域协调发展问题。”调研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万鄂湘如是强调。
4月26日,民革中央2022年度重点考察调研座谈会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的形式在北京、辽宁、黑龙江三地同时召开。
改善营商环境 激发市场活力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吸引力、竞争力,也是创造力、驱动力。中国社会科学院对中国291个城市的营商硬环境竞争力进行了分析排行,并发布了“2021年中国城市营商硬环境竞争力排行榜”。前20名的城市中只有4个北方城市,可以看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对于北方省市而言依旧任重道远。
近年来,南方地区商事制度改革步伐较快,率先推进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的改革,营商环境改善明显。相比之下,北方部分地区行政管理效能偏低,一些地方干部观念落后、缺乏市场意识,营商环境改善的进程缓慢。
“解决南北方发展差异,就是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转换思想观念,创新体制机制。”调研中,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郑建邦对营商环境问题尤为关注,指出要进一步优化北方地区营商环境,为激发民营经济潜力、释放发展动能提供良好环境。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良好的营商环境有利于吸引聚集发展要素,有利于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在前期的调研中,民革多地组织都关注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对推动南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并提出营造亲商重商扶商发展环境,聚焦企业反映集中的痛点、堵点、难点,优化政府服务,把疏通制度瓶颈和解决体制机制问题作为改革重点,加快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的建议。
调研中,有专家提出在北方加速推广南方先进地区改革开放创新经验,带动北方地区深化政府职能转变、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打破市场壁垒,切实提升营商环境质量。同时,深入推进思想解放、观念更新,营造风清气正、担当作为的政治生态和良好发展环境。
对此,民革中央调研组建议,推动南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可以出台一揽子有针对性的政策,着力改善北方地区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将市场机制同北方产业政策、产业布局、产业项目高度融合,从而提高对投资和人口的吸引力,提高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水平和产业竞争力。
发挥各自优势 加强南北协作
走进黑龙江省哈尔滨新区的智谷大街,可以真切地看到一个正在崛起的产业新城——深圳(哈尔滨)产业园。这是黑龙江广东两省合作的重要平台,也是南北区域合作的一个典范。
6月16日,受民革中央委托,民革黑龙江省委会主委谷振春率队在深哈产业园开展实地考察调研,围绕跨区域产业合作园区建设中的体制机制创新、更好推动南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方面问题深入了解情况,听取意见。
6月16日,受民革中央委托,民革黑龙江省委会主委谷振春率调研组赴深圳(哈尔滨)产业园调研。路 明 摄
从“一纸规划”蓝图到拔地而起投入运行,深哈产业园只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园区按照“深圳标准”“深圳理念”建设,借鉴深圳经验,对标深圳做法,吸引了大批企业入驻。园区负责人介绍说,“深哈合作是在哈尔滨自有优势基础上叠加了深圳的市场活力、深圳的资本力量、深圳的市场理念。”下一步,合作双方还将研究探索建立合理的建设投入和利益共享机制,实现良性互动、互利共赢。
将北方的土地、资源、技术、劳动力等优势与南方的资本、科技创新能力相结合,实现南北之间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从深哈产业园可以看到南北方区域合作所能实现的发展理念、体制机制、科技创新、高端产业的融合。
南北方之间的产业结构差异带来各自的比较优势,在深化区域合作中带动南北方联动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万鄂湘在调研时提出,通过在区域合理布局、鼓励地方发挥各自优势、深化改革开放、调整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等方面下功夫,努力实现南北优势互补,推动北方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在实现更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中推进共同富裕。
“在南北协作方面,辽宁也有着很好的实践和经验。”辽宁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鹏介绍有关情况时表示,辽宁与江苏建立了对口合作工作推进机制,明确了对口合作事项清单和项目清单,仅2021年,江苏就在辽宁共合作实施重大项目157个;同年,辽宁与广东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从深化开放平台等7个方面开展战略合作。目前根据“上海与全国主要城市间区域联动指数”显示,大连已成为东北地区与上海联动最为紧密的城市。
围绕实现南北协同发展、优势互补,调研组建议,北方地区应紧抓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契机,主动融入国家区域发展大战略,通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的区域合作,带动北方产业转型升级。同时,也要立足自身优势因地制宜,抓紧科技创新这个重要的突破口。
紧抓发展机遇 提升开放程度
南北差距扩大问题既是国内区域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也是北方地区发展不充分的问题。我国正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对于北方经济来说是一个新的机遇。
南方地区一直处于对外开放的前沿,以开放型经济为主,创新创业氛围更为浓厚。北方地区要迎头赶上,也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坚定不移扩大开放。
6月10日,受民革中央委托,民革辽宁省委会主委温雪琼率队前往大连港新港商务大厦、大窑湾港、北良港、自贸服务大厅等地开展实地调研,考察了解大连港区发展、大连自贸片区建设及大连港、中欧班列运行等情况。作为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大连持续以创新手段打造开放发展新优势,对外开放能级全面提升,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力引擎。
6月10日,受民革中央委托,民革辽宁省委会主委温雪琼率调研组赴大连港新港商务大厦调研。付潇深 摄
不仅是大连,环渤海地区、东北地区都拥有建设国家向北开放双循环综合枢纽的绝佳区位条件和良好开发开放基础,应挖掘环渤海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开发开放资源潜能,释放综合交通和经济发展潜力。
“把促进南北方协同扩大对外开放作为重要抓手。”调研座谈中,专家建议,发挥南北方各自对外开放优势,挖掘南北方之间开放合作潜力,积极主动应对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和全球市场波动变化,围绕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拓展国际市场等深化协作,带动提升北方地区对外开放水平。
温雪琼谈到了促进开放对于东北地区的重要意义,“要以全球视野来谋划东北地区对外开放,加快推进中日韩经济合作和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整合日韩等国的资金技术和俄罗斯的能源资源,形成东北亚产业竞争新优势,促进多边合作、实现多方共赢。”
调研中,也可以看到北方地区正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例如,河北探索在开放合作中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唐山入选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中国中东欧(沧州)中小企业合作区,是全国唯一一个面向中东欧国家的中小企业合作区,已成为河北融入“一带一路”、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同时也要正视,相较于南方地区,北方地区的对外开放水平不高的客观现状。
对此,有专家建议,北方地区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扎实推动北方地区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沿边国际口岸、边境经济合作区和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功能平台的建设,推动对外开放迈上一个新台阶。
“实现共同富裕全世界都没有参考先例。”调研组认为,促进共同富裕,需要以高质量发展解决好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应坚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考虑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转化思想观念,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不断增强区域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
团结报7月2日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