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从铁山到“金山”

——致公党福建省委会结对帮扶政和县铁山镇纪实

发布时间:2022-10-09 16:26:41 来源:团结报

罗家地村村民正在制作地瓜干。

游客在铁山镇江上村临江四季农场自助采摘。

白露过后,福建南平政和县铁山镇罗家地村的村民们又要开始忙碌起来了,他们要对一个月前收上来的地瓜进行“深加工”,制作成特色的罗家地地瓜干。

“制好的地瓜干,每公斤可卖30多元。”罗家地村村支部书记范建玉说,同样是种地瓜,加了“技术”就是更“甜”。

范建玉所说的加了“技术”,就是致公党福建省委会在当地开展的农业科技帮扶。

自2011年挂钩帮扶铁山镇以来,致公党福建省委会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有起色、五年见成效、十年大变样”的帮扶目标,结合铁山镇实际情况,积极发挥资源优势,开展“文教帮扶、医疗帮扶、产业帮扶、助推基建、扶贫济困、结对帮扶”六大帮扶,努力让铁山变“金山”。

十年帮扶,数据见证铁山镇变化:2021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15.57亿元,与2011年相比增长213%;规上工业产值12.64亿元,比增235%;农业总产值2.99亿元,比增178%;财税收入2141.82万元,比增158%;县级收入1162.85万元,比增275%;农民人均收入15340.7元,比增257%。铁山镇还连续获得福建省“省级文明乡镇”“省级生态乡镇”“省级绿色乡镇”“省级宣传示范镇”“省级森林城镇”等荣誉称号。

让土地增“富”

“这里的火龙果与市面上的火龙果比起来,味道更好更甜。我们经常会到这里来自助摘。”刚刚过去的中秋,在政和铁山镇江上村临江四季农场,迎来了一拨又一拨的自助采摘客人。

临江四季农场,原来规模并不大,农场主人陈树胜只是因为对农业感兴趣而流转了一些土地“自娱自乐”。让他真正下决心来投资办农场,是在致公党福建省委会的专家团队到来之后。

“2012年,致公党省委会组织了6位省级科技特派员到农场来指导,原来碰到的蓝莓土壤改良、樱桃虫害防控等技术问题,在专家的指导下,都得到了解决。”陈树胜说,正是有了技术支撑,让自己的胆子大了起来,一下子就流转了700亩土地,总投资1500万元,引进了包括蓝莓、樱桃、火龙果等13种名贵水果新品种。

“目前,农场四季都有瓜果,即使到了冬天也有很多客人过来采摘。”陈树胜说。

铁山镇是闽北南平市政和县下辖的一个镇,地处闽浙交界,有“闽北竹乡”之称,曾是闽东北通往浙西南的咽喉之地。全镇辖14个村1个社区,人口2万多人。产业发展单一,经济发展落后。

“受地理条件、区位优势等限制,农村乡镇要发展工业缺乏优势。最好的出路还是要让土地来‘增富’。”为此,致公党福建省委会在科技帮扶上重点发力。

罗家地村的地瓜就是这样在专家的指导下顺利“出圈”——罗家地村海拔800米,昼夜温差大,气候非常适合地瓜种植。2016年,在专家的技术指导下,当地引种红心地瓜,并进行深加工。

目前,全村种植面积近700亩,可产地瓜干10万公斤左右,收入300多万元。

据介绍,10年来,致公党福建省委会先后组织40余名专家赴铁山开展技术帮扶,并邀请福建省农科院、福建农林大学等单位在铁山镇共建博士专家工作点、数字农业示范基地等平台,并组织科技特派员中的致公党员对铁山茶叶、火龙果、猕猴桃、黑木耳、银杏、地瓜种植基地等农业园区建立了专业对口的“一对一”技术服务模式,并帮助申报农业产业强镇、省级专家服务基地等6个项目。

“如今,全镇农村土地流转7000余亩,打造了大岭银杏、果香江上、桃源向前、花海东涧、罗家地地瓜干11个具有一定规模和产业特色的‘一村一品’专业村,成功打造出茶叶、水果、高山蔬菜等十大千亩产业园(基地)。”铁山镇镇长马德青介绍说。

把资源变资产

近段时间以来,在政和县白茶(铁山)产业园项目基地,工人们正在忙着开工前的准备工作。

“预计10月份就可以开工建设,届时览悦白茶政和三产融合项目就可以直接落地,将可直接带动铁山近百名群众直接务工,可辐射周边近千户茶农茶青收购,进一步助推铁山茶产业发展。”马德青介绍。

铁山现有茶山1.1万亩、年产茶青9000吨,有规上茶企6家,茶厂、茶合作社近百家,茶叶年纳税占政和全县纳税额一半。

“虽然,我们的茶叶发展规模不小,茶企有近百家,但大都处于小而散的状态。”马德青介绍,因为缺乏品牌跟龙头带动,铁山茶叶的效益并不高,有很长一段时间,茶农管茶的积极性并不高。

如何让乡村资源变资产?为此,致公党福建省委会在开展帮扶中,积极把党员企业家的资本与当地的资源有效对接起来。

高晨生是福州市的致公党员,长期在北京从事茶叶产业,且在行业内具有不错的影响力。在了解高晨生的情况后,致公党福建省委会第一时间把高晨生“拉到”政和铁山,了解到政和的种茶历史和规模,最终,高晨生决定在当地投资2亿元建设福建览悦白茶三茶融合项目,参与当地白茶产业发展。

“目前,览悦白茶政和三产融合项目已在政和建设览悦龙焙贡茶生产基地和白茶旗舰店,包括即将在铁山建设的项目总投资近3亿元,可大大促进铁山茶产业提质增效。”马德青介绍,该项目落地不仅带动铁山镇茶农收入,更是带动全县的白茶产业的发展,让白茶成为老百姓的“福茶”。

让乡村更“宜居”

暑气刚退,傍晚时分,行走在铁山镇大岭树抱竹公园已经有微微凉意。公园内,当地不少老人正在休闲。“只要没有下雨,每天都会到这里走走,既呼吸新鲜空气,又可以锻炼下身体。”当地村民说,随着公园各项配套的完善,小山村的公园一点也不比城里差。

能让公园受到村民的“青睐”,“致公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原来就是泥土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尘。再好的公园大家也不愿意来。”

乡村是农民的家园。如何让乡村变成村里人留恋、城里人爱来?为此,致公党福建省委会紧紧围绕当地群众普遍关注的交通、环境以及村容村貌等人居环境来做文章。

10年来,致公党福建省委会先后帮助铁山镇策划改善人居环境项目22个,争取项目资金1.6亿多元,助力铁山镇完成梅垅溪清淤护岸工程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等项目有效提升了镇容村貌。同时积极发动致公党党员和菲律宾中国洪门致公党总部等侨团组织,先后向政和县铁山镇捐资捐物累计600多万元,支持铁山镇教育、卫生、文化公益等项目30多项,帮助铁山镇打造东涧村致公路、完成铁山致公桥、大红致公堤以及铁山镇各村老人幸福院等项目建设,帮扶铁山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助力铁山又好又快发展。

此外,致公党福建省委会还多次组织福建医科大附属第一医院、协和医院、中医药大学等医学专家到铁山镇开展义诊活动,让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三甲医院的服务,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施由森

[ 责任编辑:李艳鹤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