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孙中山于1894年创立兴中会开始,到辛亥武昌起义之前,为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孙中山直接参与领导的武装起义就有10次,其他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还有多次。在这十多年中,起义的主力逐渐由会党转变为新军。直到武昌起义,以新军为主力,最终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 详情 ]
孙中山理解的“天下为公”即是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理想社会,乃是“大同”理想的核心内容和达到大同境界的必由之路,“天下为公”体现出一种有深厚渊源的“民本”精神传统而为孙中山所向往。 [ 详情 ]
110年前,孙中山先生领导革命党发动了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的辛亥革命,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辛亥革命虽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却是近代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一次革命。这次革命推翻了皇帝宝座,为中国走向民主共和制度创造了政治前提。 [ 详情 ]
10月9日,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 [ 详情 ]
1920年,黄文中开始翻译《日本民权发达史》,付梓前,孙中山有感其民权与历史的主题,欣然写下“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的题词,由此,这句话被誉为孙中山传世名言之一而享誉海内外。 [ 详情 ]
辛亥革命是一场结束封建帝制、共建共和的革命。在这场革命中,一些城市的妇女以行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同处国民之列,筹募捐款、支援革命,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体现了中国妇女的觉醒,是妇女解放的先行者。 [ 详情 ]
历史的发展进程早已表明:孙中山先生开创与领导的辛亥革命运动,为中国共产党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开通了道路。因此,中共中央的历代领导人,都强调中共是孙中山事业的继承者和接班人。 [ 详情 ]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开启了中国进步的闸门。回望110年前的这段历史,可以说清王朝的灭亡是必然的,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必然的。 [ 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