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钢出席致公党中央理论与学习委员会“深化脱贫攻坚理论研究,讲好脱贫攻坚中国故事”专题座谈会
发布时间:2020-03-04 17:49:20 来源:致公党中央微信号
3月2日下午,致公党中央理论与学习委员会召开“深化脱贫攻坚理论研究,讲好脱贫攻坚中国故事”专题座谈会网络视频会议。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出席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副秘书长、致公党中央常务副主席蒋作君出席座谈会并发言。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致公党中央副主席闫小培,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华侨委副主任委员、致公党中央副主席曹鸿鸣,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致公党中央副主席吕彩霞出席座谈会。海南省政协副主席,致公党海南省委会主委、致公党中央理论与学习委员会主任侯茂丰主持座谈会。
万钢指出,中共中央高度重视脱贫攻坚理论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要求深入研究,讲好脱贫攻坚的中国故事,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汪洋主席去年要求各党派做好前瞻研究,今年研究好、总结好脱贫攻坚的经验,与乡村振兴做好衔接,讲好中国故事。做好理论研究,一是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成果,把有效成果上升到制度安排;二是为了做好与乡村振兴战略衔接,发挥好协调好政府、市场和社会力量的作用,形成长效机制;三是总结好我国脱贫攻坚所发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政党优势、文化优势,并上升为理论优势,指导今后脱贫的工作;四是讲好中国故事,为全世界减贫事业和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讲好中国的脱贫攻坚故事,要重视理论研究中的重点问题,包括中国经济制度特色、中国经济二次分配制度特色、走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减贫脱贫道路、坚持“授人以渔”提高“造血”能力、脱贫攻坚中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等方面。他强调,致公党要充分发挥参政党优势,尤其是自身侨海特色和人才优势,面向华人华侨、留学生等广大海外群体做好宣传工作,讲好中国故事,将中国脱贫攻坚的经验、理论同世界进行分享,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蒋作君在发言中说,我国的脱贫攻坚靠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个制度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实践证明,产业、就业、政府转移支付等支持、慈善捐助和保底分红是我国实现脱贫攻坚的五种途径。其中,产业、就业属于第一次分配,主要靠市场;保底分红属于第二次分配,若要与劳动付出相结合,则属于第一次分配;转移支付等属于第二次分配,主要靠政府;慈善捐助属于第三次分配,主要靠社会。第一次分配中有第二次分配的作用,第三次分配中也有第二次分配的影响。中国的脱贫经济学理论应当是反映一、二、三次分配互补、协同、融合的理论,即“六次分配”理论。贫困由第一次分配中市场失能所致,由市场决定。脱贫首先要提高第一次分配的收益,这就要发展生产力,提高或强化生产力的诸要素。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和社会的作用。市场、政府和社会三方发力,是反贫困战役的三支生力军。三支生力军要发挥好作用,需要一个很好的制度环境,使一、二、三次分配充分发挥在脱贫攻坚中的支撑作用、互补作用、协同作用,并融合成“六次分配”,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很好的制度环境。
吕彩霞在发言中回顾总结了致公党中央2019年脱贫攻坚理论研究工作开展情况,并传达了汪洋主席在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她指出,致公党下一阶段脱贫攻坚理论研究的重点工作,一是围绕重大问题深化脱贫攻坚理论研究,就如何解决扶贫工作中带有普遍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问题,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及有关部门提出政策建议;二是要用心用情着力讲好脱贫攻坚的中国故事,积极向世界推广脱贫攻坚的中国经验,为世界减贫理论的丰富与完善提供生动鲜活的中国案例。
座谈会上,致公党中央理论与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巫永平,委员宋汉晓、丁军强、魏惠琴,致公党中央法治建设委员会副主任郑鈜,致公党中央文化委员会副主任胡永芳,海南省万宁市副市长陈月花,中化集团中化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勤克,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讲师付婕,致公党福建省委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专委会委员王小安等10名致公党党内专家,先后围绕脱贫之后的成果巩固研究、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完成后的制度创新、脱贫攻坚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积极向世界介绍中国脱贫的制度经验、脱贫攻坚的大众传媒与国际传播、新冠肺炎疫情对脱贫攻坚影响及应对等问题进行发言,并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致公党中央秘书长、专委会办公室主任卢国懿,致公党中央参政议政部部长王启平,社会服务部正局级干部马传凯,宣传部副部长钱叶用,对外联络部副部长赵晓萍,及致公党中央相关工作人员参加座谈会。
[ 责任编辑:丁咪 ]
3月2日下午,致公党中央理论与学习委员会召开“深化脱贫攻坚理论研究,讲好脱贫攻坚中国故事”专题座谈会网络视频会议。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出席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副秘书长、致公党中央常务副主席蒋作君出席座谈会并发言。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致公党中央副主席闫小培,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华侨委副主任委员、致公党中央副主席曹鸿鸣,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致公党中央副主席吕彩霞出席座谈会。海南省政协副主席,致公党海南省委会主委、致公党中央理论与学习委员会主任侯茂丰主持座谈会。
万钢指出,中共中央高度重视脱贫攻坚理论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要求深入研究,讲好脱贫攻坚的中国故事,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汪洋主席去年要求各党派做好前瞻研究,今年研究好、总结好脱贫攻坚的经验,与乡村振兴做好衔接,讲好中国故事。做好理论研究,一是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成果,把有效成果上升到制度安排;二是为了做好与乡村振兴战略衔接,发挥好协调好政府、市场和社会力量的作用,形成长效机制;三是总结好我国脱贫攻坚所发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政党优势、文化优势,并上升为理论优势,指导今后脱贫的工作;四是讲好中国故事,为全世界减贫事业和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讲好中国的脱贫攻坚故事,要重视理论研究中的重点问题,包括中国经济制度特色、中国经济二次分配制度特色、走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减贫脱贫道路、坚持“授人以渔”提高“造血”能力、脱贫攻坚中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等方面。他强调,致公党要充分发挥参政党优势,尤其是自身侨海特色和人才优势,面向华人华侨、留学生等广大海外群体做好宣传工作,讲好中国故事,将中国脱贫攻坚的经验、理论同世界进行分享,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蒋作君在发言中说,我国的脱贫攻坚靠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个制度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实践证明,产业、就业、政府转移支付等支持、慈善捐助和保底分红是我国实现脱贫攻坚的五种途径。其中,产业、就业属于第一次分配,主要靠市场;保底分红属于第二次分配,若要与劳动付出相结合,则属于第一次分配;转移支付等属于第二次分配,主要靠政府;慈善捐助属于第三次分配,主要靠社会。第一次分配中有第二次分配的作用,第三次分配中也有第二次分配的影响。中国的脱贫经济学理论应当是反映一、二、三次分配互补、协同、融合的理论,即“六次分配”理论。贫困由第一次分配中市场失能所致,由市场决定。脱贫首先要提高第一次分配的收益,这就要发展生产力,提高或强化生产力的诸要素。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和社会的作用。市场、政府和社会三方发力,是反贫困战役的三支生力军。三支生力军要发挥好作用,需要一个很好的制度环境,使一、二、三次分配充分发挥在脱贫攻坚中的支撑作用、互补作用、协同作用,并融合成“六次分配”,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很好的制度环境。
吕彩霞在发言中回顾总结了致公党中央2019年脱贫攻坚理论研究工作开展情况,并传达了汪洋主席在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她指出,致公党下一阶段脱贫攻坚理论研究的重点工作,一是围绕重大问题深化脱贫攻坚理论研究,就如何解决扶贫工作中带有普遍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问题,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及有关部门提出政策建议;二是要用心用情着力讲好脱贫攻坚的中国故事,积极向世界推广脱贫攻坚的中国经验,为世界减贫理论的丰富与完善提供生动鲜活的中国案例。
座谈会上,致公党中央理论与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巫永平,委员宋汉晓、丁军强、魏惠琴,致公党中央法治建设委员会副主任郑鈜,致公党中央文化委员会副主任胡永芳,海南省万宁市副市长陈月花,中化集团中化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勤克,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讲师付婕,致公党福建省委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专委会委员王小安等10名致公党党内专家,先后围绕脱贫之后的成果巩固研究、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完成后的制度创新、脱贫攻坚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积极向世界介绍中国脱贫的制度经验、脱贫攻坚的大众传媒与国际传播、新冠肺炎疫情对脱贫攻坚影响及应对等问题进行发言,并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致公党中央秘书长、专委会办公室主任卢国懿,致公党中央参政议政部部长王启平,社会服务部正局级干部马传凯,宣传部副部长钱叶用,对外联络部副部长赵晓萍,及致公党中央相关工作人员参加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