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慈善架金桥 助力脱贫奔小康
——“沪青慈善牵手果洛行”纪实发布时间:2020-12-29 10:02:40 来源:团结报
这里蓝天白云相伴、雪山草原依偎,是我国重要水源地和生态屏障,却因海拔高、气候恶劣、环境艰苦,成为国家级贫困地区之一。
这里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集典型的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欠发达地区于一体,却因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好人好事处处温暖祥和。
五年来,定向助推精准脱贫的“沪青慈善牵手果洛行”扶贫助困公益项目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实施……
启动项目 慈善事业助力脱贫攻坚
越在关键时刻,越需要聚众心、集众智、汇众力。青海省政协主要领导心系果洛的贫困,想方设法牵线搭桥、联系社会各界援助,为果洛州摆脱贫困注入强劲动力。
2015年,在一次座谈交流中,全国政协常委、民革青海省委会主委马志伟向上海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冯国勤介绍青海果洛州的贫困情况,之后青海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积极与上海慈善基金会沟通协商达成意向,由上海慈善基金会募集社会援助资金,捐赠果洛州贫困群众。
同年,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来到青海,与青海省政协、青海省原汇爱公益基金会共同启动实施了“沪青慈善牵手果洛行”扶贫助困系列项目。前期项目资金1000万元,每年救助1000户贫困家庭,户均救助标准2000元。项目以现金直补到户的方式实施,连续实施五年,由果洛州政协具体负责实施。
项目启动后,马志伟先后6次带队赴上海汇报衔接,介绍项目实施情况,多次赶赴果洛州,与果洛州沟通协调,听取项目实施情况汇报,督促指导果洛州强化慈善资金管理,规范操作程序,真正做到“让捐赠者放心、让受助者称心、让社会大众可信”。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更将落实“沪青慈善牵手果洛行”项目资金的责任扛在肩上、放在心上,每年年初制定筹资方案,指定专人负责,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保障了这一来之不易的项目持续实施、做大做强。
令人感动的是,受上海慈善基金会冯国勤、钟燕群两位理事长委派,姚宗强、张华、施南昌、方国平等基金会同志克服高原不适,多次奔赴气候条件十分严酷的玛多、甘德、达日等县,访贫问苦、走账串户,进村入户了解群众所思所盼,向他们送去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的亲切慰问,送去了克服困难创造幸福美好新生活的希望和勇气。
每一年在果洛的资助金发放仪式是最感人的场面,马志伟多次给受困群众发放善款,他把受困群众的手握了再握,他说,“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积极参与上海对口援助果洛工作,真扶贫、扶真贫,直接帮助特殊贫困人口,帮扶意义大,是对果洛州扶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支持和补充,青海人民将永远铭记上海人民的深情厚谊。”
精准帮扶 更多贫困群众受关爱
为保障这批爱心款用到最需要关爱的资助对象上,确保对改善困难群众的生活,马志伟和果洛州委书记武玉嶂多次率队走访调研,下沉基层了解情况。在果洛州班玛县、久治县调研时了解到,少数农牧民家庭的大学生因贫困导致就学困难,果洛籍在校大学生中贫困家庭的占比较高。这一隐形贫困群体,引起了他们的高度关注。
从2017年开始,马志伟和果洛州的相关领导多次向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民革上海市委会反映这一特殊群体的贫困情况,并得到大力支持。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对果洛贫困家庭大学生以每人2000元的标准进行资助。
2018年12月,首批困难大学生资助金在西宁市发放,353名学生收到了来自上海爱心人士的特殊开学礼物。同时还先后向10所寄宿制学校捐赠价值11万元的校服1857套。
许多受助学生满含深情地说:“我们一定把来自上海爱心人士的大爱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将来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建设家乡、报效祖国。”
秉承“靶向帮扶精准施策”的帮扶原则,果洛州政协还针对全州“两癌”妇女患者群体开展贫困状况全面调查。在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积极反映汇报,得到上海市慈善基金会领导大力支持。迄今为止已有157名妇女两癌患者受到资助,人均资助5000元。
爱心接力 扶贫助困仍在继续
五年来,“沪青慈善牵手果洛行”项目共募集发放资金1300余万元,帮扶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和孤寡老人等困难家庭5000户、生活上有困难的在校大学生1061名、妇女“两癌”患者157名,以实际行动在江河之源与黄浦江畔架起了真爱之桥,在雪域高原唱响了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时代旋律。
今年5月份,果洛州永远告别贫困,所属六县摘掉了贫困帽子,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历史性胜利,但巩固脱贫成效、防止返贫的任务仍然艰巨。与此同时,在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沪青慈善牵手果洛行”的脱贫攻坚故事还在继续。
今年10月份,马志伟再次率团拜访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就下一步继续实施“沪青慈善果洛行”项目与上海市慈善基金会进行了沟通讨论,马志伟向上海慈善基金会详细介绍了五年中项目实施的情况,表达了雪域高原藏族困难群众对上海人民的感谢和祝福。钟燕群理事长代表上海市慈善基金会表示将积极努力筹集善款,一如既往地帮助果洛的困难群众,并希望以此为起点,巩固已有成果。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表示,将始终坚持“安老、扶幼、助学、济困,依靠社会办慈善,办好慈善为社会”的宗旨,把善款用于最需要的地方和人,充分实现项目的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李明明)
[ 责任编辑:李艳鹤 ]
这里蓝天白云相伴、雪山草原依偎,是我国重要水源地和生态屏障,却因海拔高、气候恶劣、环境艰苦,成为国家级贫困地区之一。
这里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集典型的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欠发达地区于一体,却因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好人好事处处温暖祥和。
五年来,定向助推精准脱贫的“沪青慈善牵手果洛行”扶贫助困公益项目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实施……
启动项目 慈善事业助力脱贫攻坚
越在关键时刻,越需要聚众心、集众智、汇众力。青海省政协主要领导心系果洛的贫困,想方设法牵线搭桥、联系社会各界援助,为果洛州摆脱贫困注入强劲动力。
2015年,在一次座谈交流中,全国政协常委、民革青海省委会主委马志伟向上海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冯国勤介绍青海果洛州的贫困情况,之后青海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积极与上海慈善基金会沟通协商达成意向,由上海慈善基金会募集社会援助资金,捐赠果洛州贫困群众。
同年,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来到青海,与青海省政协、青海省原汇爱公益基金会共同启动实施了“沪青慈善牵手果洛行”扶贫助困系列项目。前期项目资金1000万元,每年救助1000户贫困家庭,户均救助标准2000元。项目以现金直补到户的方式实施,连续实施五年,由果洛州政协具体负责实施。
项目启动后,马志伟先后6次带队赴上海汇报衔接,介绍项目实施情况,多次赶赴果洛州,与果洛州沟通协调,听取项目实施情况汇报,督促指导果洛州强化慈善资金管理,规范操作程序,真正做到“让捐赠者放心、让受助者称心、让社会大众可信”。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更将落实“沪青慈善牵手果洛行”项目资金的责任扛在肩上、放在心上,每年年初制定筹资方案,指定专人负责,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保障了这一来之不易的项目持续实施、做大做强。
令人感动的是,受上海慈善基金会冯国勤、钟燕群两位理事长委派,姚宗强、张华、施南昌、方国平等基金会同志克服高原不适,多次奔赴气候条件十分严酷的玛多、甘德、达日等县,访贫问苦、走账串户,进村入户了解群众所思所盼,向他们送去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的亲切慰问,送去了克服困难创造幸福美好新生活的希望和勇气。
每一年在果洛的资助金发放仪式是最感人的场面,马志伟多次给受困群众发放善款,他把受困群众的手握了再握,他说,“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积极参与上海对口援助果洛工作,真扶贫、扶真贫,直接帮助特殊贫困人口,帮扶意义大,是对果洛州扶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支持和补充,青海人民将永远铭记上海人民的深情厚谊。”
精准帮扶 更多贫困群众受关爱
为保障这批爱心款用到最需要关爱的资助对象上,确保对改善困难群众的生活,马志伟和果洛州委书记武玉嶂多次率队走访调研,下沉基层了解情况。在果洛州班玛县、久治县调研时了解到,少数农牧民家庭的大学生因贫困导致就学困难,果洛籍在校大学生中贫困家庭的占比较高。这一隐形贫困群体,引起了他们的高度关注。
从2017年开始,马志伟和果洛州的相关领导多次向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民革上海市委会反映这一特殊群体的贫困情况,并得到大力支持。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对果洛贫困家庭大学生以每人2000元的标准进行资助。
2018年12月,首批困难大学生资助金在西宁市发放,353名学生收到了来自上海爱心人士的特殊开学礼物。同时还先后向10所寄宿制学校捐赠价值11万元的校服1857套。
许多受助学生满含深情地说:“我们一定把来自上海爱心人士的大爱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将来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建设家乡、报效祖国。”
秉承“靶向帮扶精准施策”的帮扶原则,果洛州政协还针对全州“两癌”妇女患者群体开展贫困状况全面调查。在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积极反映汇报,得到上海市慈善基金会领导大力支持。迄今为止已有157名妇女两癌患者受到资助,人均资助5000元。
爱心接力 扶贫助困仍在继续
五年来,“沪青慈善牵手果洛行”项目共募集发放资金1300余万元,帮扶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和孤寡老人等困难家庭5000户、生活上有困难的在校大学生1061名、妇女“两癌”患者157名,以实际行动在江河之源与黄浦江畔架起了真爱之桥,在雪域高原唱响了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时代旋律。
今年5月份,果洛州永远告别贫困,所属六县摘掉了贫困帽子,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历史性胜利,但巩固脱贫成效、防止返贫的任务仍然艰巨。与此同时,在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沪青慈善牵手果洛行”的脱贫攻坚故事还在继续。
今年10月份,马志伟再次率团拜访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就下一步继续实施“沪青慈善果洛行”项目与上海市慈善基金会进行了沟通讨论,马志伟向上海慈善基金会详细介绍了五年中项目实施的情况,表达了雪域高原藏族困难群众对上海人民的感谢和祝福。钟燕群理事长代表上海市慈善基金会表示将积极努力筹集善款,一如既往地帮助果洛的困难群众,并希望以此为起点,巩固已有成果。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表示,将始终坚持“安老、扶幼、助学、济困,依靠社会办慈善,办好慈善为社会”的宗旨,把善款用于最需要的地方和人,充分实现项目的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李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