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史E家图  >  

关公故里行

发布时间:2021-10-09 09:57:15 来源:团结报

民革中央副主席张伯军出席海峡两岸书画展开幕仪式

海峡两岸书画展上的关公画像

雨中关帝庙

黄河自北而南沿陕晋边界奔流近千公里,于山西南部忽然折向东去。

在黄河巨大的“L”型臂弯里,这片古称“河东”、因盐运而得名的地方,便是今天的运城。在运城解州镇关平村,诞生了一位名扬四海的武圣人——关羽。

9月22日午后时分,本报记者一行乘坐高铁来到关公故里运城,采访第32届关公文化旅游节。

难忘的一夜

从北京一路西行南下,穿过悠悠太行山脉进入运城盆地,地势骤然开阔,车窗外天空也由阴转晴。下午近2点,我们从高铁运城北站一出来,迎面就看见一座高达十几米的关公铜像,左手捋长须,右手提青龙偃月刀,气势雄伟。

来运城之前听过一个说法,在山西如何不看车牌就能找出来自运城的车?看车内摆件是不是关公就行。到了运城,我们发现关公形象几乎无处不在。除了车内摆件是关公,商铺里供奉的也大多是关公像,类似“关公机场”“关公街”等地名数不胜数。

是日晚,恰逢这里举办第32届关公旅游文化节开幕式。领导嘉宾致辞之外,自然是古风古韵的精彩演出。令人难忘的是,由100多名当地演奏员奉献的《关公颂》,西洋乐器和民族乐器高度和谐地糅合在一起,表演气韵生动、震撼人心。

没想到,就在这关公故里之夜,我们还见到了胡润百富榜的创建者胡润,心里一时还有些懵圈:胡润与关公有什么联系?

台上,胡润身着得体的西装,干干净净的脸庞在聚光灯下颇显精神。开口两句英文问候语,然后就是一口流利的京腔普通话。胡润告诉大家,长期占据财富榜的富豪以及延续千年百年的家族企业,迄今屹立不倒的奥妙是什么?其实就是“诚信”二字。我忽然明白了,这位英国年轻人其实是颇得中华文化之精髓的。他说,关羽是一个忠诚的人,特别值得今天的人们学习。诚哉斯言。

烧烤店里议关公

关公旅游文化节的重头戏是祭拜关公。

次日早,城南解州镇关帝庙广场,旌旗飘扬,锣鼓喧天。天空阴云四合、偶飘雨点。成百上千名来自北京、广东、湖北、山东、河北、台湾等地的信众代表,齐聚于此,以虔诚之心隆重举行祭拜关公大典。

“天地玄黄、经纬阴阳。泱泱中华,屹立东方。河东古地,文明发泽;山西夫子,出生解梁;年少好义,除霸安良;心忠汉室,结拜刘张”;“关公精神,薪火相传;而今吾辈,使命担当;砥砺前行,初心不忘;宏图大展,开启新章。”当天,一位精神矍铄、声音洪亮的长者,朗声宣读《祭文》,其声也洪亮,其情也真挚!

入夜,酝酿整日的秋雨终于还是下了起来。环视这座千年古城,华灯璀璨,夜色正浓。雨夜里,寻访关公故里应当别有一番滋味吧?于是,我们擎着布伞,信步走进雨幕。

大雨消散了积攒一天的热气,行走间不觉拐进了一条名叫“北阜巷”的小巷。此时是夜里9点多钟,巷子里的店铺大多已经闭门谢客,只有巷子口一家挂着“刘师烧烤”牌匾的铺子还亮着灯。走进一瞧,里面整齐摆着七八张条桌,六七个年轻人正围坐一起,声音不大,似乎是邻居之间的聚会。

我们很快就跟老板攀谈起来。62岁的刘幻平是这儿的老板,他说在这做烧烤已经25年了。

“我们运城人最大特点就是实诚。”老刘说,这么多年,从来没卖过带化学和胶质成分的菜,“一串都没有,我这儿的原材料全用的最好的”。说着就领我们来到后厨,一定要让我们亲眼看看。

拉开放着串串的冰柜,“蘑菇是最嫩的,猪肝是当天最新鲜的,骨肉相连买的是最贵牌子的……”,老刘像展示宝贝一样给我们一一介绍。随后他又拿出一大袋穿好的四季豆,随手掰断几个,说:“一根菜筋都没,嫩得很!”

老刘店里的客人很多是多年的老顾客,甚至有人驾车一个多小时从三门峡赶来捧场。在他看来,口味好是一方面,让人吃得放心才是关键。“每次结账,我说多少钱就是多少,只能给人家算少绝不能算多,这也是一个诚信问题。”他说。

雨中游“武庙之祖”

到运城不可不看关帝庙。

解州关帝庙北靠盐池、南依中条山,乃“关公祖庙”。 

关帝庙创建于隋开皇九年(589年),宋、明时曾扩建和重修,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毁于火,经十余年始修复。如今,解州关帝庙已成为海内外游客和信众观光朝圣之地。

在当地百姓心中,关公当年斩杀恶霸为民除害,后“亡命奔涿郡”,是除恶扬善的化身。关帝庙建成以来,当地信众自发保护修缮。“文革”时,老百姓用高墙将整庙区围起来,这才使关帝庙逃过一劫。

每年四月初八的关公庙会,是属于解州老百姓的大日子。几百年来,每到这一天,整个解州镇的百姓都会把家中供奉的关公像摆到自家门口,然后跟随关公巡城的队伍绕城走一圈,以此来表达对关老爷的敬仰。

我们到运城的第三天,整天都下着雨。比之平日人头攒动、香火旺盛的场景,雨中的关帝庙更显幽静肃穆。庙宇内,高耸的建筑配以参天松柏,黄绿琉璃瓦与石制勾栏相得益彰,华丽中带有古朴,颇具皇家气派。庙内悬挂的康熙御笔亲书“义炳乾坤”、乾隆钦定“神勇”、咸丰御笔亲书“万世人极”、慈禧太后题“威灵震叠”匾额等,堪称珍宝。

午门墙壁背面有两张巨幅壁画,描绘的是关公一生的主要故事。壁画前,一个五六岁模样的小男孩摆出提刀上马的姿势,仰头指着画中一个场景好奇地问:“这是在干什么?”小孩的父亲解释说:“这是‘千里走单骑’的故事,是咱们关二爷忠肝义胆的象征。”

陪同我们游庙的是一位有10年工龄的讲解员,她叫贾苗青。在关帝庙的主楼前,小贾忽然指着正门左前方一座铁铸雕像说:“这是胡人牵狮,您看是不是长得像外国人?”仔细一看,可不是吗!那铁塑人戴着毡帽、凹眼睛高鼻梁,一望便知是西洋人。“关公庙宇遍天下,五洲无处不焚香。”小贾继续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关公庙,就有对关公的信仰与传播。

贾苗青是土生土长的解州人,从小便跟随父母来关帝庙游玩,听大人讲述带有传奇色彩的关公故事。如今,贾苗青对关公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她说,作关公故乡的人我很自豪,同样也感受到了一份责任,关公文化需要我们去弘扬传承。(邵宏华)

[ 责任编辑:赵昕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