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与王学仲的书画交谊
发布时间:2022-02-17 08:47:36 来源:团结报

钱学森

王学仲
《钱学森年谱》1992年9月15日条记载:“钱学森看到《新华文摘》贺茂之《‘三怪’王学仲》一文后,油然对其产生敬仰之情,特致函王学仲希求墨宝。9月27日,王学仲寄来长卷《狂草赋》和《夜泊画集》。”作为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和中国国防尖端事业的领军人物,钱学森姓钱不爱钱,爱才不受财,把一生都献给了祖国的航天事业,很少听说他主动向人索求什么。那么,这里的“希求墨宝”到底是怎么回事?钱学森与王学仲的交往有哪些趣话呢?
钱学森致函“求墨宝”
王学仲(1925年-2013年),我国著名书画家、诗人、作家、艺术理论家,出生于山东滕县,195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在天津大学任教。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获鲁迅文艺奖、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等。在王学仲的艺术生涯中,他终生信守“二言”:“欧风汉骨,东学西行”;追求“四我”:“扬我国风,励我民魂,求我时尚,写我怀抱”。
钱学森向王学仲“求墨宝”之事,盖因一篇文章而起。王学仲的同乡、将军作家贺茂之,有感于王学仲的艺术成就与为人品德,写出长篇文章《“三怪”王学仲》,详细介绍“三怪”来历及先生诗、书、画的过人之处。该文先是在《光明日报》1992年4月25日副刊发表,后由《新华文摘》1992年第8期转载。钱学森读此文后,对王学仲心生敬仰,遂写信敬求墨宝。信的全文如下:
王学仲教授:
近在《新华文摘》(1992年8期138页)读到贺茂之的《“三怪”王学仲》,对先生油然产生敬仰之心,因写此信。
我是什么人,先生与我行业相距甚远,故奉专题资料一本,其中二十九页第四行有句话体现我对艺术的认识。这算是自我介绍了。
自我介绍,目的在于向先生敬求墨宝。
但是连您“润笔只要纸”的纸也没有。不能奉上了。请恕我失礼!祝先生光大中华文明!
钱学森
1992年9月15日
王学仲在诗书画方面皆有造诣,“三怪”的声名缘于他的老师徐悲鸿。1946年,王学仲投考国立北平艺专,徐悲鸿评审挂在粉墙上的新生作品,对王学仲的几幅作品格外观赏,说:“他的诗、书、画看上去都有些怪,合称三怪如何?”从此,三怪之名便在书画界传开。自此,王学仲在老师指点下,“刻苦地练习素描,充实国画底子”,夜以继日地学习,以至于病倒。在王学仲重病辍学之际,徐悲鸿亲笔致书:“鼓励勇气,以奏肤功,望弟自爱!”
周汝昌称王学仲为“王子”、当代中华之才:“中华传统之论才,首举诗、书、画。此三者之独为人重,是由于它们在群艺中品格最高,成就最难。能擅其一,已足名家传世,何况三乎!而王子学仲,以兼三闻名于海内外,所以我首先申明鄙意,王子是当代中华之才人。”
王学仲挥毫赠书《狂草赋》
王学仲对钱学森敬求墨宝一事,很是高兴。贺茂之撰文回忆:一天,王学仲打来电话说,上午收到大科学家的来信,他说:“看了《光明日报》上贺茂之同志写的《‘三怪’王学仲》,很受教育,也很为感动,十分仰慕您的艺术作品,想求您幅大作。文章上说‘夜泊润笔只要纸,不然咄咄便书空’,可我连纸也没有啊!”王老说到这里哈哈大笑:“你看这影响多好!都惊动大科学家了!我马上给他寄幅作品去……”王学仲很快精心创作了多年前自作的《狂草赋》草书长卷赋曰:
繄狂草之为状,实取象于风云,牢笼海岳,藻缋星辰,悬崖石坠,战鼓雷奔。凤展彩翼,龙扬赤纹。芙蕖腾笑,杨柳摇春。兔起鹘落,有隙难伺,猛虎跳涧,无路可循。戏鸿点水,欲飞更舞,万缕百丝,一发千钧,出奇兵以制胜,麾鍪弧以立勋。夭矫变化,挥霍纷纶。故当其舒皓腕,蘸隃麋也,乃意料之所未及,而观其机趣横生,光怪陆离也,斯结构称之为入神。尔其为狂也,则祖伯英,师杜度,兄崔瑗,友怀素,韦诞,索靖,把臂入林,右军,张颠,异波同趣。倒薤簪花,悬针垂露。飞电流精,大雨滂注。天马行空,怒猊抉树。忽横忽斜,旋驰旋驻。绵绵纚纚,断断续续。夺织女之锦机,操王良之辔御。山川从而震摇,贲育失其骋步。运干将之锤炉,眇万端而一虑。于是应时代,创新章,秾不短,纤不长。戛戛独造,翩翩翱翔。豪情勃勃,触目琳琅。花花相对,叶叶相当。公孙舞剑,韵俪姬姜。南方处子,靡颜腻理,北国壮士,玉质金相。恢乾坤之捭阖,辨向背于阴阳,五洲彪炳,八体弛张。着绝技于缣素,播艺林之兰香。学仲赋并书。
王学仲将这幅草书长卷连同当时新出版的《夜泊画集》,一并付邮奉赠钱学森。
学界对《狂草赋》多有好评。赵大民在《黾园主人王学仲》专题电视片解说词中说:“他创作并书写的《狂草赋》,不但是书法艺术的珍品,也是他书法理论的结晶。”倪文东主编的《中国书法年鉴:2001》称:王学仲“草书豪放雄健。风格别具。代表作《狂草赋》(长卷)跌宕多姿。富有‘山岳气’”。
钱学森神思飞扬“巡天河”
王学仲给钱学森的信及所赠墨宝和画集,于9月27日寄出,钱学森收到后,于10月1日及时回信。信的全文如下:
王学仲教授:
先生9月27日来示及所赠墨宝长卷《狂草赋》和《夜泊画集》皆收到,十分感谢!先生对我奖誉太过而自称后学,使我难当!
今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四十三周年,我凝视画集第一幅《怀思》,心情激动,碑刻上的人物又现眼前。伟大中国人民!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读先生《狂草赋》,使我神思飞扬,如火箭升空,‘巡天遥看一千河’矣。
故先生所赠书画将为我余生的精神食粮,受用不尽;万万不敢再劳先生费神作画了,请先生首肯我这一请求,不再赐画!我是实在不敢当!
为了表达我对先生的感谢,本应遵先生之命,出席今年11月26日在北京人大会堂的先生艺术研讨会。奈我近来因年老体弱,对这类活动,一概婉谢。如11月的会我去了,将何以对那些被我谢绝了的人呢?所以这次也不例外了,敬恳谅解!想先生是会恕我无礼的。
对文艺、教育和文化的问题,我也发表过一些意见,门外汉之见而已。今附上这类文字九篇,呈请先生指教。
既此恭祝先生在书画文教事业中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钱学森
1992年10月1日
钱学森在信中首先提到获赠的《夜泊画集》,系1991年8月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茅盾题签,廖静文、沈鹏作序,贺成撰文。信中提到的《怀思》这幅画,是王学仲在周恩来总理逝世一周年之际精心创作的国画。画面中心耸立着庄严雄伟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前一位老人领着小孙子在晨霜中肃立默哀。画面上的树枝虽无芽无叶,但它的坚挺不屈分明让人感到它正孕育着繁茂的春天。钱学森写回信那天正值国庆,便有了因这幅画的浮想。
对于钱、王二人因书法而交往一事的评价文字,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并不是很多,因此显得格外珍贵。谢景田说:“像钱先生这样的科家大儒,借用狂草大家毛泽东歌颂航天的诗句谈这一深刻的感受并给以中肯的评价,这在当代也应该是经典的。”而为王学仲作评传的张寒朗则认为:“钱学森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是中国思维科学研究的首倡者,对艺术思维也有独到见解,是一位慧眼独具的睿知之人。他的来信,学仲对之极为重视,在教学之余,为之书写了自作的《狂草赋》。”这两处中肯评价,为钱学森与王学仲的交往趣事添加了浓重的一笔。
王学仲以伯牙与钟子期鼓琴高山流水觅知音、邵又房《赠友》之“广陵散里求知己”的故事来为《狂草赋》做注解,突出此赋排除饾饤挦扯之气,惟用空灵之笔诠其妙趣,故“纯以神行”。一个“神”字,道出了《狂草赋》的核心,写出《狂草赋》的神韵。
王学仲作赋“纯以神行”,钱学森回信还以“神思飞扬”;王学仲作赋“取象于风云”,钱学森感到了“如火箭升空”;王学仲作赋“恢乾坤之捭阖”,钱学森看到了“巡天遥看一千河”。狂草迸发出无比之力,“山川从而震摇”;钱学森率领航天人追逐星辰大海,让东方红卫星唱响寰宇。
古人云: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一位科学大家、一个书坛泰斗,如果没有机缘,很难相逢。由于历史的安排,由一个“神”字将二者沟通起来,连接起来:书坛泰斗“纯以神行”直抒胸臆赋狂草;科学大家“神思飞扬”放眼宇宙巡天河。
(宋泽滨,作者单位:航天工程大学)
[ 责任编辑:赵昕 ]
钱学森
王学仲
《钱学森年谱》1992年9月15日条记载:“钱学森看到《新华文摘》贺茂之《‘三怪’王学仲》一文后,油然对其产生敬仰之情,特致函王学仲希求墨宝。9月27日,王学仲寄来长卷《狂草赋》和《夜泊画集》。”作为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和中国国防尖端事业的领军人物,钱学森姓钱不爱钱,爱才不受财,把一生都献给了祖国的航天事业,很少听说他主动向人索求什么。那么,这里的“希求墨宝”到底是怎么回事?钱学森与王学仲的交往有哪些趣话呢?
钱学森致函“求墨宝”
王学仲(1925年-2013年),我国著名书画家、诗人、作家、艺术理论家,出生于山东滕县,195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在天津大学任教。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获鲁迅文艺奖、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等。在王学仲的艺术生涯中,他终生信守“二言”:“欧风汉骨,东学西行”;追求“四我”:“扬我国风,励我民魂,求我时尚,写我怀抱”。
钱学森向王学仲“求墨宝”之事,盖因一篇文章而起。王学仲的同乡、将军作家贺茂之,有感于王学仲的艺术成就与为人品德,写出长篇文章《“三怪”王学仲》,详细介绍“三怪”来历及先生诗、书、画的过人之处。该文先是在《光明日报》1992年4月25日副刊发表,后由《新华文摘》1992年第8期转载。钱学森读此文后,对王学仲心生敬仰,遂写信敬求墨宝。信的全文如下:
王学仲教授:
近在《新华文摘》(1992年8期138页)读到贺茂之的《“三怪”王学仲》,对先生油然产生敬仰之心,因写此信。
我是什么人,先生与我行业相距甚远,故奉专题资料一本,其中二十九页第四行有句话体现我对艺术的认识。这算是自我介绍了。
自我介绍,目的在于向先生敬求墨宝。
但是连您“润笔只要纸”的纸也没有。不能奉上了。请恕我失礼!祝先生光大中华文明!
钱学森
1992年9月15日
王学仲在诗书画方面皆有造诣,“三怪”的声名缘于他的老师徐悲鸿。1946年,王学仲投考国立北平艺专,徐悲鸿评审挂在粉墙上的新生作品,对王学仲的几幅作品格外观赏,说:“他的诗、书、画看上去都有些怪,合称三怪如何?”从此,三怪之名便在书画界传开。自此,王学仲在老师指点下,“刻苦地练习素描,充实国画底子”,夜以继日地学习,以至于病倒。在王学仲重病辍学之际,徐悲鸿亲笔致书:“鼓励勇气,以奏肤功,望弟自爱!”
周汝昌称王学仲为“王子”、当代中华之才:“中华传统之论才,首举诗、书、画。此三者之独为人重,是由于它们在群艺中品格最高,成就最难。能擅其一,已足名家传世,何况三乎!而王子学仲,以兼三闻名于海内外,所以我首先申明鄙意,王子是当代中华之才人。”
王学仲挥毫赠书《狂草赋》
王学仲对钱学森敬求墨宝一事,很是高兴。贺茂之撰文回忆:一天,王学仲打来电话说,上午收到大科学家的来信,他说:“看了《光明日报》上贺茂之同志写的《‘三怪’王学仲》,很受教育,也很为感动,十分仰慕您的艺术作品,想求您幅大作。文章上说‘夜泊润笔只要纸,不然咄咄便书空’,可我连纸也没有啊!”王老说到这里哈哈大笑:“你看这影响多好!都惊动大科学家了!我马上给他寄幅作品去……”王学仲很快精心创作了多年前自作的《狂草赋》草书长卷赋曰:
繄狂草之为状,实取象于风云,牢笼海岳,藻缋星辰,悬崖石坠,战鼓雷奔。凤展彩翼,龙扬赤纹。芙蕖腾笑,杨柳摇春。兔起鹘落,有隙难伺,猛虎跳涧,无路可循。戏鸿点水,欲飞更舞,万缕百丝,一发千钧,出奇兵以制胜,麾鍪弧以立勋。夭矫变化,挥霍纷纶。故当其舒皓腕,蘸隃麋也,乃意料之所未及,而观其机趣横生,光怪陆离也,斯结构称之为入神。尔其为狂也,则祖伯英,师杜度,兄崔瑗,友怀素,韦诞,索靖,把臂入林,右军,张颠,异波同趣。倒薤簪花,悬针垂露。飞电流精,大雨滂注。天马行空,怒猊抉树。忽横忽斜,旋驰旋驻。绵绵纚纚,断断续续。夺织女之锦机,操王良之辔御。山川从而震摇,贲育失其骋步。运干将之锤炉,眇万端而一虑。于是应时代,创新章,秾不短,纤不长。戛戛独造,翩翩翱翔。豪情勃勃,触目琳琅。花花相对,叶叶相当。公孙舞剑,韵俪姬姜。南方处子,靡颜腻理,北国壮士,玉质金相。恢乾坤之捭阖,辨向背于阴阳,五洲彪炳,八体弛张。着绝技于缣素,播艺林之兰香。学仲赋并书。
王学仲将这幅草书长卷连同当时新出版的《夜泊画集》,一并付邮奉赠钱学森。
学界对《狂草赋》多有好评。赵大民在《黾园主人王学仲》专题电视片解说词中说:“他创作并书写的《狂草赋》,不但是书法艺术的珍品,也是他书法理论的结晶。”倪文东主编的《中国书法年鉴:2001》称:王学仲“草书豪放雄健。风格别具。代表作《狂草赋》(长卷)跌宕多姿。富有‘山岳气’”。
钱学森神思飞扬“巡天河”
王学仲给钱学森的信及所赠墨宝和画集,于9月27日寄出,钱学森收到后,于10月1日及时回信。信的全文如下:
王学仲教授:
先生9月27日来示及所赠墨宝长卷《狂草赋》和《夜泊画集》皆收到,十分感谢!先生对我奖誉太过而自称后学,使我难当!
今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四十三周年,我凝视画集第一幅《怀思》,心情激动,碑刻上的人物又现眼前。伟大中国人民!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读先生《狂草赋》,使我神思飞扬,如火箭升空,‘巡天遥看一千河’矣。
故先生所赠书画将为我余生的精神食粮,受用不尽;万万不敢再劳先生费神作画了,请先生首肯我这一请求,不再赐画!我是实在不敢当!
为了表达我对先生的感谢,本应遵先生之命,出席今年11月26日在北京人大会堂的先生艺术研讨会。奈我近来因年老体弱,对这类活动,一概婉谢。如11月的会我去了,将何以对那些被我谢绝了的人呢?所以这次也不例外了,敬恳谅解!想先生是会恕我无礼的。
对文艺、教育和文化的问题,我也发表过一些意见,门外汉之见而已。今附上这类文字九篇,呈请先生指教。
既此恭祝先生在书画文教事业中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钱学森
1992年10月1日
钱学森在信中首先提到获赠的《夜泊画集》,系1991年8月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茅盾题签,廖静文、沈鹏作序,贺成撰文。信中提到的《怀思》这幅画,是王学仲在周恩来总理逝世一周年之际精心创作的国画。画面中心耸立着庄严雄伟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前一位老人领着小孙子在晨霜中肃立默哀。画面上的树枝虽无芽无叶,但它的坚挺不屈分明让人感到它正孕育着繁茂的春天。钱学森写回信那天正值国庆,便有了因这幅画的浮想。
对于钱、王二人因书法而交往一事的评价文字,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并不是很多,因此显得格外珍贵。谢景田说:“像钱先生这样的科家大儒,借用狂草大家毛泽东歌颂航天的诗句谈这一深刻的感受并给以中肯的评价,这在当代也应该是经典的。”而为王学仲作评传的张寒朗则认为:“钱学森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是中国思维科学研究的首倡者,对艺术思维也有独到见解,是一位慧眼独具的睿知之人。他的来信,学仲对之极为重视,在教学之余,为之书写了自作的《狂草赋》。”这两处中肯评价,为钱学森与王学仲的交往趣事添加了浓重的一笔。
王学仲以伯牙与钟子期鼓琴高山流水觅知音、邵又房《赠友》之“广陵散里求知己”的故事来为《狂草赋》做注解,突出此赋排除饾饤挦扯之气,惟用空灵之笔诠其妙趣,故“纯以神行”。一个“神”字,道出了《狂草赋》的核心,写出《狂草赋》的神韵。
王学仲作赋“纯以神行”,钱学森回信还以“神思飞扬”;王学仲作赋“取象于风云”,钱学森感到了“如火箭升空”;王学仲作赋“恢乾坤之捭阖”,钱学森看到了“巡天遥看一千河”。狂草迸发出无比之力,“山川从而震摇”;钱学森率领航天人追逐星辰大海,让东方红卫星唱响寰宇。
古人云: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一位科学大家、一个书坛泰斗,如果没有机缘,很难相逢。由于历史的安排,由一个“神”字将二者沟通起来,连接起来:书坛泰斗“纯以神行”直抒胸臆赋狂草;科学大家“神思飞扬”放眼宇宙巡天河。
(宋泽滨,作者单位:航天工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