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科研就要有家国情怀”
——记民盟盟员、上海交通大学航空动力研究所所长齐飞发布时间:2022-11-16 09:21:33 来源:团结报
不久前,第十七届上海市科技精英名单公布,在20位“科技精英”中,民盟上海市委会副主委、民盟上海交通大学委员会主委,上海交通大学航空动力研究所所长、燃烧学专家齐飞位列其中。

齐飞
凭借多年来在燃烧学领域的深入研究,在此之前,齐飞还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美国物理学会会士、国际燃烧学会会士、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和2021年度“洪堡研究奖”等多项荣誉。
“以国家需求为己任”
出于对化学专业的兴趣,1991年在读研究生时,齐飞从物理专业转到化学物理系,专攻化学反应动力学。1997年,齐飞取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98年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同年赴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BNL)先进光源(ALS)做博士后。
“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是国际著名的实验室之一,这里有多位科学家获得过诺贝尔奖。”据齐飞回忆,当时他的导师是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李远哲的学生,“我的导师对我很好,做人做事的风格对我产生了很大影响,引领我深入地钻研。”
随着研究的深入,齐飞发现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用反应动力学的方法研究燃烧。这让他很心动,并且希望能够投身这个研究领域。最终,在身边人的建议和鼓励下,齐飞决定更改研究方向,开展燃烧学研究,并申请到桑迪亚国家实验室做博士后。
“当年在这两个实验室做博士后的很多人都留在了美国,说实话我也不是没有考虑过,但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下定决心回国。”谈及当时的情景,齐飞至今印象深刻。
2001年,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白春礼院士率团访问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齐飞也参与了接待并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情况,引起了访问团的注意。当时,国内做锅炉燃烧、内燃机燃烧研究较多,但燃烧反应动力学方向几乎没人做,因此国家发展急需人才,尤其迫切需要像齐飞这样的科技发展人才。考虑到国家发展的需要,齐飞接受了白院士的建议,准备回国。
“继续在这个领域深耕,为国家作一点贡献。”带着这样的想法,齐飞回到了祖国。2002年,齐飞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引进海外杰出人才”,2003年开始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任教。“科研人员要以国家需求为己任,做科研就要有家国情怀。”齐飞说。
“要做出不一样的东西”
在国外做博士后的经历让齐飞感受到了欧美发达国家在科研领域,特别是在与能源、动力和环境密切相关的燃烧学领域的领先水平。回国后,他决定深耕我国燃烧学领域的研究,从事燃烧反应动力学和火焰动力学的基础研究。
做科研需要静下心来研究,为此,齐飞几乎天天泡在实验室里。“回国后,时间相对比较充裕,我就把空余时间全部投入到科研中,发展了很多新的实验方法,这些新方法、新技术一直在使用。”说起自己的研究,齐飞依然心潮澎湃。
2014年底,齐飞受聘为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到上海交通大学后,齐飞着手组建了燃烧与能源研究团队,并将开拓创新的研究视野和追求卓越的工作态度带入了实验室建设中,建设成了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燃烧和能源研究实验室,产出了具有国际影响的创新研究成果。
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齐飞开创了基于同步辐射光电离质谱的燃烧诊断方法,发展了100kHz超高重频激光燃烧诊断技术,成果被应用于我国先进发动机的研发中。2012年,齐飞成为首位在国际燃烧会议作大会特邀报告的中国学者,2016年起他担任国际燃烧学会秘书长,2018年至2021年担任第38届国际燃烧会议大会主席。

齐飞与青年教师、学生讨论实验
作为一名教师,齐飞也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将自己的所知所学所思都传授给学生。多年来,齐飞为燃烧学领域培养了大批人才,多名毕业生获得了国际燃烧学会颁发的杰出研究奖等荣誉。不过,在齐飞看来,荣誉只是对过去的肯定,未来还需要不断努力。因此,他常常告诫学生:“做科研不应以单纯发表论文数量或获得奖项为目标,要做出不一样的东西,要以国家需求为己任,实现自身价值和梦想,这才是科研工作者的真正追求。”
“再忙也要认真履职尽责”
2005年,齐飞加入了中国民主同盟。“其实在此之前,我对民盟就有所了解。”据齐飞介绍,他第一次了解民盟,来自厦门大学的郑兰荪院士。“1992年到1994年读研究生的时候,我每年会有几个月的时间在厦门大学郑兰荪老师实验室做实验。郑老师每天都在实验室里辛勤耕耘,对我影响很大。他当时是民盟福建厦门大学委员会主委,后来担任民盟中央副主席,我从他那里增进了对民盟的了解。”回国后,齐飞也受到了时任民盟中国科技大学委员会主委的郑永飞院士影响,“两位都是我的‘学术偶像’,又都是民盟盟员,所以我也加入了民盟。”
后来,齐飞接任郑永飞院士任民盟中国科技大学委员会主委,2021年起任民盟上海交通大学委员会主委,并于2022年7月起任民盟上海市委会副主委。
身为上海交大民盟的“当家人”,谈起盟务工作,齐飞表示,“中科大有70多位盟员,交大有300多位,跟以前比,确实有些压力。如何提高活跃度,如何吸引人才加入,都是挑战。”为了吸引优秀人才,他带领交大的委员们对入盟积极分子逐一走访。“确实要花大力气,有时发展一名优秀盟员,要三个人分别去找他谈心。”他笑道。
热心的齐飞还积极组织参加民盟上海市委会同舟公益大讲堂以及“珍惜生命 关爱健康”等各类公益活动,并捐赠书籍到宁夏边远山区幼儿园。在抗击疫情过程中,齐飞还主动担当志愿者,接收搬运捐赠物资,并每天为封控楼的学生们送去物资。此外他还推出“科创青禾计划”,将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公益科创教育辐射青少年,受到热烈欢迎。
“虽然平时科研工作很忙,但既然接下了这个担子,就要做好。”齐飞说,“很多老师更忙,我要以身作则,带领大家一起努力,共同为民盟事业添砖加瓦。”
[ 责任编辑:程子豪 ]
不久前,第十七届上海市科技精英名单公布,在20位“科技精英”中,民盟上海市委会副主委、民盟上海交通大学委员会主委,上海交通大学航空动力研究所所长、燃烧学专家齐飞位列其中。
齐飞
凭借多年来在燃烧学领域的深入研究,在此之前,齐飞还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美国物理学会会士、国际燃烧学会会士、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和2021年度“洪堡研究奖”等多项荣誉。
“以国家需求为己任”
出于对化学专业的兴趣,1991年在读研究生时,齐飞从物理专业转到化学物理系,专攻化学反应动力学。1997年,齐飞取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98年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同年赴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BNL)先进光源(ALS)做博士后。
“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是国际著名的实验室之一,这里有多位科学家获得过诺贝尔奖。”据齐飞回忆,当时他的导师是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李远哲的学生,“我的导师对我很好,做人做事的风格对我产生了很大影响,引领我深入地钻研。”
随着研究的深入,齐飞发现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用反应动力学的方法研究燃烧。这让他很心动,并且希望能够投身这个研究领域。最终,在身边人的建议和鼓励下,齐飞决定更改研究方向,开展燃烧学研究,并申请到桑迪亚国家实验室做博士后。
“当年在这两个实验室做博士后的很多人都留在了美国,说实话我也不是没有考虑过,但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下定决心回国。”谈及当时的情景,齐飞至今印象深刻。
2001年,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白春礼院士率团访问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齐飞也参与了接待并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情况,引起了访问团的注意。当时,国内做锅炉燃烧、内燃机燃烧研究较多,但燃烧反应动力学方向几乎没人做,因此国家发展急需人才,尤其迫切需要像齐飞这样的科技发展人才。考虑到国家发展的需要,齐飞接受了白院士的建议,准备回国。
“继续在这个领域深耕,为国家作一点贡献。”带着这样的想法,齐飞回到了祖国。2002年,齐飞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引进海外杰出人才”,2003年开始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任教。“科研人员要以国家需求为己任,做科研就要有家国情怀。”齐飞说。
“要做出不一样的东西”
在国外做博士后的经历让齐飞感受到了欧美发达国家在科研领域,特别是在与能源、动力和环境密切相关的燃烧学领域的领先水平。回国后,他决定深耕我国燃烧学领域的研究,从事燃烧反应动力学和火焰动力学的基础研究。
做科研需要静下心来研究,为此,齐飞几乎天天泡在实验室里。“回国后,时间相对比较充裕,我就把空余时间全部投入到科研中,发展了很多新的实验方法,这些新方法、新技术一直在使用。”说起自己的研究,齐飞依然心潮澎湃。
2014年底,齐飞受聘为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到上海交通大学后,齐飞着手组建了燃烧与能源研究团队,并将开拓创新的研究视野和追求卓越的工作态度带入了实验室建设中,建设成了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燃烧和能源研究实验室,产出了具有国际影响的创新研究成果。
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齐飞开创了基于同步辐射光电离质谱的燃烧诊断方法,发展了100kHz超高重频激光燃烧诊断技术,成果被应用于我国先进发动机的研发中。2012年,齐飞成为首位在国际燃烧会议作大会特邀报告的中国学者,2016年起他担任国际燃烧学会秘书长,2018年至2021年担任第38届国际燃烧会议大会主席。
齐飞与青年教师、学生讨论实验
作为一名教师,齐飞也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将自己的所知所学所思都传授给学生。多年来,齐飞为燃烧学领域培养了大批人才,多名毕业生获得了国际燃烧学会颁发的杰出研究奖等荣誉。不过,在齐飞看来,荣誉只是对过去的肯定,未来还需要不断努力。因此,他常常告诫学生:“做科研不应以单纯发表论文数量或获得奖项为目标,要做出不一样的东西,要以国家需求为己任,实现自身价值和梦想,这才是科研工作者的真正追求。”
“再忙也要认真履职尽责”
2005年,齐飞加入了中国民主同盟。“其实在此之前,我对民盟就有所了解。”据齐飞介绍,他第一次了解民盟,来自厦门大学的郑兰荪院士。“1992年到1994年读研究生的时候,我每年会有几个月的时间在厦门大学郑兰荪老师实验室做实验。郑老师每天都在实验室里辛勤耕耘,对我影响很大。他当时是民盟福建厦门大学委员会主委,后来担任民盟中央副主席,我从他那里增进了对民盟的了解。”回国后,齐飞也受到了时任民盟中国科技大学委员会主委的郑永飞院士影响,“两位都是我的‘学术偶像’,又都是民盟盟员,所以我也加入了民盟。”
后来,齐飞接任郑永飞院士任民盟中国科技大学委员会主委,2021年起任民盟上海交通大学委员会主委,并于2022年7月起任民盟上海市委会副主委。
身为上海交大民盟的“当家人”,谈起盟务工作,齐飞表示,“中科大有70多位盟员,交大有300多位,跟以前比,确实有些压力。如何提高活跃度,如何吸引人才加入,都是挑战。”为了吸引优秀人才,他带领交大的委员们对入盟积极分子逐一走访。“确实要花大力气,有时发展一名优秀盟员,要三个人分别去找他谈心。”他笑道。
热心的齐飞还积极组织参加民盟上海市委会同舟公益大讲堂以及“珍惜生命 关爱健康”等各类公益活动,并捐赠书籍到宁夏边远山区幼儿园。在抗击疫情过程中,齐飞还主动担当志愿者,接收搬运捐赠物资,并每天为封控楼的学生们送去物资。此外他还推出“科创青禾计划”,将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公益科创教育辐射青少年,受到热烈欢迎。
“虽然平时科研工作很忙,但既然接下了这个担子,就要做好。”齐飞说,“很多老师更忙,我要以身作则,带领大家一起努力,共同为民盟事业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