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深度报道图  >  

以新型政党制度优势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民主党派省级组织主委谈“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优势”

发布时间:2022-11-18 09:30:29 来源:团结报

本期嘉宾

王红玲 湖北省政协副主席 民革湖北省委会主委

蒋涤非 民革湖南省委会主委 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

欧阳泽华 四川省政协副主席 民革四川省委会主委 四川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局长

于干千 民革云南省委会主委 红河学院院长

辜 清 民盟江西省委会主委 江西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

王金南 农工党北京市委会主委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丁时勇 致公党重庆市委会主委重庆市民族宗教事务 委员会主任

蔡 睿 台盟辽宁省委会主委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 研究所副所长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中共二十大报告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部分专门强调,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优势,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加强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更好履行职能。

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中共二十大报告强调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优势,有何重大意义?围绕发挥新型政党制度优势,各民主党派成员有何感悟与体会?又有何期待与建议?近日,团结报采访了8位民主党派省级组织主委,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的学习体会和感悟心声。

谈意义 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力量

记者: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新型政党制度”概念,并就新型政党制度优势进行了系统阐述。如今,中共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优势”。您认为有何重大意义?

王红玲:新型政党制度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独特政治创造,为世界政党关系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这一制度因团结而生,因团结而兴,体现了天下为公、和合与共的中华传统智慧,经过70余年实践和历史的检验,愈加显现出其巨大优越性。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贯穿二十大报告始终,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新型政党制度作为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途径,联系着团结奋斗的一部分重要力量,在这条路上的作用不可替代,优势值得重视。过去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辉煌历史,未来也必将依靠团结奋斗带领我们创造新的荣光。

蒋涤非:这是对民主党派极大的信任和莫大的鼓舞。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生长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洪流,发展完善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经历了不断发展完善的探索历程,产生了丰富的政党政治实践、深远的历史影响和有效的制度成果。中共二十大对新型政党制度充分肯定,多党合作事业必将迎来更加良好的时代环境,必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力量。

欧阳泽华:历史和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不仅符合我国国情,而且在新时代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彰显出独特优势,为世界政治文明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政党优势,意义深远,振奋人心。这是对民主党派广大成员的极大信任和巨大鼓舞,为民主党派更好发挥作用创造了最佳时机和最好条件,各民主党派必将更加紧密地团结一致跟党走,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作出民主党派的积极贡献。

于干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顺应新时代,取得新发展,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彰显出独特优势,也为世界政治文明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政党优势”,意义深远,令人振奋,这极大激发了我们民主党派成员的热情。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坚强领导下,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这一独具魅力的好制度,将会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展现出更加超凡的制度优势。

辜 清: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首先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土壤,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政治制度,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大报告提出“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优势”,对于丰富和发展这一基本政治制度,完善新时代统一战线的理论体系,团结引领广大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增强使命担当,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蔡 睿: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高度重视民主政治建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凝聚了广泛、有效的民主力量,在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中彰显了巨大的优越性,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二十大报告提出“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政党优势”,充分证明了新型政党制度是有利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政治制度。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矢志不渝跟党走,全面提升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谈感悟 新型政党制度能办大事谋大事成大事

记者:作为民主党派成员,您对新时代以来新型政党制度的优势有哪些体会和感悟?

王红玲: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民族和社会,这也是新型政党制度发展最快,凝聚共识、汇聚力量优势发挥最明显的十年。十年来,主题教育和生动实践让坚持党的领导,团结奋斗的政治共识深入人心;民主党派以执政党为师,着力提高自身建设水平,涌现出一批高质量的建言资政成果;中共中央倾心相托,以脱贫攻坚和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为代表的专项民主监督有声有色;全国一盘棋,同心抗疫让中国风景这边独好。我们坚定地同中国共产党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用行动书写出精彩的时代答卷。

蒋涤非:中共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顺应新时代,取得新发展,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彰显出独特优势和强大生命力。制度的框架体系更加健全,中共中央发布了《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工作条例》等多部重要文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协助各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的文件。制度的效能发挥更加充分,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胸怀“国之大者”,积极建言献策,扎实开展民主监督,很多意见建议转化为党和国家的决策部署。

于干千:新时代以来,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顶层设计更加明晰、效能发挥更加充分。比如:中共中央把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纳入党的基本方略,大力推进多党合作理论、制度、实践创新,提出“四新”“三好”等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论断,研究制定出《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工作条例》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方向明确,已经成为行稳致远的好制度。再如:各民主党派胸怀国之大者,积极履行职责,围绕脱贫攻坚、长江生态环境保护认真开展民主监督,贡献了智慧力量,很多意见建议转化为中共中央和国家的决策部署,彰显了新型政党制度的特色优势。

王金南:中共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进新时代的非凡十年,也是多党合作事业焕发新气象的非凡十年。在坚强领导核心和科学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始终积极推进健康中国和美丽中国建设,深化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扎实配合农工党中央做好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工作,助力贵州省大方县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转变,履行好参政党职能,有幸亲身参与、亲眼见证了新时代十年生态文明建设、健康中国建设的辉煌成就,深刻感悟到了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既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又能凝聚共识谋大事,还能相互监督成大事的独特优势。

丁时勇: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基础性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制度载体。十年来,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顶层设计更加明晰,框架体系更加健全,政治共识更加巩固,效能发挥更加充分,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彰显出显著优势和独特效能。十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支持下,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胸怀国之大者,积极履行职责,通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专业领域,在国家治理过程中彰显特色优势、贡献智慧力量、发挥独特作用。

谈期待 在更广阔的履职舞台上续写多党合作事业新篇章

记者: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各民主党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对于如何更好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的优势,您有何期待和建议?

王红玲:中国式现代化因国情不同,是在走一条全新的现代化道路,路上充满了未知的风险和挑战,唯有集众智,聚众力,方可荡平一切艰难险阻,闯出一条康庄大道。新征程上,要充分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事业发展的正确航向;要充分发挥新型政党制度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要进一步畅通协商民主渠道,健全工作参与机制,让真知灼见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要完善民主党派干部选拔任用机制,让多党合作事业薪火相传、永行正道。

蒋涤非: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能够充分体现奋斗目标的一致性。作为民主党派成员,在新时代新征程里,要矢志不渝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不断增强同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围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为国履职、为民尽责,找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在共同的理想、共同的事业、共同的行动中,汇聚起强大的社会合力,集中力量办大事、办好事。

欧阳泽华: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二十大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进一步科学谋划,重点部署了未来5年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将推动中国巍巍巨轮行稳致远,不断驶向胜利的彼岸。我们期盼,在更广阔的履职舞台上续写多党合作事业的新篇章。我们将继续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实践“两个维护”,把融入大局、服务大局作为履职主线,胸怀国之大者、心系万家灯火,建诤言、献良策、谋实招,继续当好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

于干千:期待新型政党制度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凝聚起更加磅礴的力量,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建议进一步推进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在操作层面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民主党派齐心协力,使该项制度内容更加丰富、机制更加健全、程序更加规范,画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最大同心圆”,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参政党力量,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

辜 清: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在长期实践中被证明是行稳致远、独具魅力的好制度,也必将在新的征程上不断发展完善,持续发挥不可替代的效能作用。新时代多党合作舞台极为广阔,民主党派作为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主动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强化责任意识,找准履职定位,强化自身建设,提升能力水平,才能在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彰显更大作为。

丁时勇:坚持和完善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各民主党派担负着参与者、实践者、推动者的政治责任,要以“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情怀,不断提高履职能力,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围绕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和重大战略的实施献计出力,充分发挥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效能优势。致公党作为具有侨海特色的参政党,要继续发挥和海外侨胞联系密切的优势,把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故事向世界讲得更好、更精彩,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为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致公党的力量。

谈落实 团结奋斗把宏伟蓝图变为壮丽现实

记者:作为民主党派省级组织负责人,围绕二十大报告关于“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优势”的部署要求,您将带领组织和成员如何深入贯彻落实?

王红玲:一是在加强思想政治引领中不断凝聚同心合力,引导全省民革组织和党员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二是在高水平履职尽责中不断提升工作质效,紧扣社会法制、“三农”、祖国统一等民革特色领域,提高议政建言质量,围绕绿色发展,做好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大文章,深化社会服务活动,擦亮“博爱·牵手”品牌活动;三是在百年统战史中汲取智慧力量,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准确把握新时代、新变化,主动了解民革党员的新期待、新愿望,与时俱进,守正创新,对标“四新”“三好”总要求,狠抓“五大建设”,贡献民革力量。

于干千:民革云南省委会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坚持忠诚的政治品格,做讲信念守初心的践行者捍卫者;始终坚持赤诚的政治底色,做讲团结重合作的示范者引领者;始终坚持实干的政治担当,做讲发展善创新的推动者开拓者;始终坚持高度的政治自律,做讲底线守纪律的敬畏者垂范者,践行“四新”“三好”要求,撸起袖子加油干,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交出民革地方组织的优异答卷。

辜 清:我将团结带领全省广大盟员深化“矢志不渝跟党走、携手奋进新时代”政治交接主题教育,传承与党同心、爱国为民、精诚合作、敬业奉献的多党合作优良传统,围绕中共二十大绘制的宏伟蓝图凝聚奋进共识;坚决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大的各项决策部署,发挥特色优势,扎实开展调研,积极建言资政,切实做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为彰显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优势,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力量。

王金南:新征程上,农工党北京市委会要把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带领全市各级农工党组织和广大成员更加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聚焦大会确定的奋斗目标,发挥农工党在医药卫生、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领域的界别优势,高水平建言献策、高质量履职实践,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智慧力量。

蔡 睿: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地方组织,台盟辽宁省委会将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中共二十大绘制的宏伟蓝图,结合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维护国家“五大安全”的能力建设等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深入调研,准确反映情况,深度分析问题,提出务实管用的对策建议,在参政履职中强化使命担当。作为台盟地方组织,我们将团结带领全省盟员及所联系的台胞进一步发挥特色,厚植对台交流优势,以“家里人”视角诚邀更多台湾同胞参与交流活动,助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完全统一。

[ 责任编辑:程子豪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