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深度报道图  >  

第三届“香凝如故”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参展画家谈创作心声:

为时代画像 为人民讴歌

发布时间:2022-11-19 10:49:32 来源:团结报

《沂蒙战地医院的小八路》 孔维克 作

《筑梦人之歌》 朱 彪 作

《归乡新语》 孙炳芳 作

《高山恋歌》 修 远 作

《风景这边独好》 黄 伟 作

《港》 淑 云 作

《新百子图》 鞠 瑶 作

庆祝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暨第三届“香凝如故”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自11月14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幕以来,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参与此次展览的画家们纷纷表示,将坚持以中共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不断地为时代画像,为人民讴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艺术力量。

民革中央委员、民革中央画院院长孔维克:

此次“香凝如故”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开幕,既是全国美术界在中共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献上的一份厚礼,也展现了民革党员艺术家对中国共产党光辉业绩的真诚礼赞。

何香凝先生作为民革主要创始人之一,毕其一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不可替代的功绩,为社会主义建设和民族统一大业、为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随着展览作品质量的不断提升,展览社会影响力的不断扩大,“香凝如故”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形成了全国美术界的知名品牌展。本次展览在办展规格和作品规模、艺术质量方面再次进行升级,特别是中国美术馆的加入主办,筑就了更高的展示平台和学术支持。展览集合展示了全国美术界特别是民革美术界部分老中青画家的精品力作,配合展厅现场展示的何香凝先生等同时期革命前贤的部分真迹,激励着我们学习何香凝先生的革命精神和艺术情怀,始终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和衷共济,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艺术力量。

当前,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美术迎来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作为新时代的美术家,要坚持以中共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聚焦时代主题、强化担当作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奋力谱写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时代新篇章。

民革中央画院理事,宁夏中山书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宁夏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朱彪:

今年再次受到第三届“香凝如故”展览组委会之邀,为展览创作作品。在选题上,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我最终把创作落脚点放在建筑工人身上。

这个题材我已经画了五六年,我曾多次深入建筑工地采风,体验建筑工人的生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这张画的构图几易其稿,最终选定建设者欢庆的景象,突出建设者们高大有力的形象。他们收工后没来得及脱去工作的服装,工友之间洋溢着那种质朴、友爱的情感,折射出他们敦厚、阳光、积极的性格。我创作这幅画的过程是幸福的,我把自己融入作品里的建设者中去,这种情感让我每次进入工地采风、搜集素材都有激动的心情,今后我将继续创作这一群体,讴歌新时代最美建设者。

民进会员、河北开明书画院理事、沧州画院油画院副院长孙炳芳:

每一幅绘画作品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这幅作品同样如此。一次山里写生,偶遇一名外出谋生多年刚刚回村的老乡,聊天中感受到他对家乡变化的感慨,十几年打工漂泊,回到山村找不到自己的家门,竟然需要问路村民,这个场景让我想创作一件表现社会进步、山乡新貌的主题山水作品。于是《归乡心语》有了雏形。

在这幅画的创作中,我更注重画面的浑厚感和整体感,整个画面笼罩在一层暖暖的墨色中,象征性民居建筑的呼应点缀让画面有了韵律和节奏,左下角山路上几辆汽车进进出出,既暗示了村民的生活状况,又活跃了画面。

台盟吉林省委会副主委、吉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修远:

我所创作的国画作品《高山恋歌》描绘了我国台湾省高山族一对新人结婚时的场景。横跨海峡两岸近一年的创作周期,这幅作品能够入选本次大展我觉得也是对其表达出来的那份情感的认同与肯定。在台湾学习生活期间,我着重研究和走访了台湾高山族各个部族,与台湾多位知名画家、学者进行了访谈,亲自收集了各类图片、影像、书籍、照片作为创作的一手资料。之所以选择这一题材,是因为台湾高山族作为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在美术作品中被表现的较少,在台湾学习与工作期间我也被台湾人民热爱与认同伟大祖国的真挚情感所感动,让我有了很强的创作冲动。我就是要把台湾人民期盼祖国统一,期盼生活和美幸福的感觉通过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体现出来。

民盟盟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开封市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黄伟:

创作《风景这边独好》这幅作品,我思考了很久。何香凝先生是一位有革命情怀和爱国主义精神的伟大艺术家、民主革命先驱、中国女性杰出代表。我认为,用生机盎然、昂扬向上的竹子最能表达先生坚强不屈的品格和正气凛然的爱国主义精神。

我用线描勾出了竹子“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坚韧的质感,不用色彩渲染就更能说明先生低调谦虚,正义刚直,无畏无私,高风亮节和两袖清风的品格。何香凝先生是我们绘画工作者的标杆和楷模。作为一名绘画工作者,今后,我将利用手中的画笔,描绘祖国的盛世繁荣,书写新时代的壮丽篇章。

九三学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淑云:

记得30年前我在上大学时,因特别喜欢何香凝先生的《狮》,我特地偷偷将生活费省下来购买了一块绢,怀着炽热的心临摹了此画。我难以用词汇描述我对何香凝先生的敬佩与缅怀之情。

2022春节我就开始搜集素材,画了大量水墨人物,也想着创作一些有思想的画作,最后创作完成了《港》。画中人物主要突出了新时代的子弟兵在雨中执勤站岗服务人民的场景,彰显军民的鱼水之情。这个感人的瞬间凝固着新时代的生活亮点,是我用画笔描绘好时代好风尚的一首安康幸福的港湾之歌。

美术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助理研究员鞠瑶:

张贴于节庆之日的“百子图”一直以来在人们的观念中都是多子多福的吉祥图式,然而鲜为人知的是,百子图是以绘画见长的皇帝宋徽宗组织画院画工开创的、用以驱邪禳灾和祈福国祚的祥瑞绘画样式,在类似某种祭祀活动的观画仪式上宣示天下,以显丰亨豫大的祥瑞盛世。

百子图中的图像绝非仅仅是儿童嬉闹这般单纯,其实画面中的每个活动、每组景致、每个器物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一幅百子图中囊括了中国传统的文化、习俗、宗教信仰、民俗活动、生活方式、服饰礼仪等,而从百子图历朝的流变中我们又可以发现中华民族文化与习俗的传承与变化。(记者 王欣雨 许晨星)

[ 责任编辑:闻超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