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江津区工委社员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工作
发布时间:2022-11-23 13:37:09 来源:团结网
初冬的重庆,正面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最严峻的考验。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重庆市上下团结一心、闻令而动,九三学社江津区工委广大社员积极响应号召,挺身而出、主动请战,社区排查、核酸采集、核酸检测、隔离管控等现场都有他们忙碌的身影。
流动的“九三志愿红”
“您好!不好意思打扰下,我是几江街道志愿者,正在进行疫情排查工作,请打开一下您的渝康码。”“爷爷您好!您身体感觉怎么样?家里口罩和菜都还有吧?”“请大家出门戴好口罩......”社区工委办公室主任徐文俊变身“小红帽”“小喇叭”,按照“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的工作要求,挨家挨户上门排查,做好疫情防控宣传工作。走过的一级级楼梯、门开后的一声声问候,换来了群众的理解,织密了安全防控第一道网。
此时正值秋收冬种,不少农户都在田间地头忙碌,为了让每个人都能了解疫情防控工作并做到主动报备,社区工委副主委、吴滩镇财政办主任李海梅不再局限于挨家挨户敲门宣传,而是走到田间地头,看到哪里有人就往哪里走,宣传疫情防控知识,教他们如何使用健康码和进行社区报备,第一时间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问题。本轮疫情,全部在职社员主动向社区报到,加入志愿者队伍,参与防疫宣传、门岗值守、社区排查等工作。
忙碌的“九三天使白”
江津区城南社区,属于江津的老牌主城区,房屋密集,人口密度大。江津区中心医院健康管理(体检)中心主任、社区工委委员万礼,不畏困难、勇挑重担,带领科室人员承担起整个城南社区的核酸采样工作。每天他们从早晨7点开始准备,一直忙到下午两三点,完成约11500人次的核酸采样。双手不断用手消液消毒,核对编号,拆棉签,采集咽拭子样本,将样本装入无菌采样管中,再用手消液消毒……二十几秒就完成了一次采样工作,就是这看似简单的动作,每天需要重复上千遍,一天下来手都会红肿,脸上也会有勒痕。但大家始终保持着认真细致、精益求精的工作标准。
万礼表示,“我们不惧困难,我们保证以快速、安全的方式,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采样工作。我们坚信,有党的坚强领导,大家同心奋战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歼灭战!”
幕后的“九三抗疫英雄”
凌晨,江津区中医院医学检验科PCR实验室,灯火通明。又是一个不眠之夜。核酸检测是新冠病例筛查最关键的一环。在这个距离病毒“最近的地方”,有这样一群“幕后英雄”,他们在无声的战场上与时间赛跑、同病毒较量,用专业与敬业展现着自己的责任与担当。为了连续工作,“英雄们”进入实验室前都尽量少吃饭、少喝水,克服疲惫与不适,一待就超过6小时。
区中医院副主任检验师、九三学社社员涂巧就是其中的一员。由于工作特殊性,一直奋战在检验科PCR实验室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标本检测工作,镜头里的他一直都是一个可爱的“大白”。本月疫情发生以来,涂巧一直奋斗在一线,已连续在单位工作16天,昼夜颠倒、争分夺秒保质保量的完成核酸检测,单日一般检测5000多管,近来一天检测近7000管。他告诉我们:“遇到样本量特别大的时候,连续工作超10小时都是常事。从实验室出来手都在抖,腿也在打闪闪。”“在本职岗位上尽职尽责,保证每一个标本不延时、零失误。我们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顾不上喝水和上厕所,只想多检测一管核酸标本,早一点出检测结果,为区委区政府正确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隔离点的“九三暖心人”
“得知隔离结束即将回家,喜悦之余带着淡淡的伤感和深深的不舍,每天清晨响起的敲门声和大白姐姐温柔慈爱的话语……让我在这离家百里的地方少了隔离的孤独,多了在家般的温暖。”11月14日,江津区龙华中心卫生院特检科科长、九三学社社员赵东梅的朋友圈里的这一张小纸条圈粉了。本轮疫情一开始,赵东梅就主动请战到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但令她万万没想到的是,她所在的隔离点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对象——兄弟区县某中学的学生。大多数孩子都未曾远离过父母,不安、恐慌的情绪充斥着整个隔离点。入住的当天,身为两个孩子母亲的她看着这群孩子的时候,忍不住哭了。当晚,她就和这群孩子一一添加微信好友,给予关爱。
每天早上6点,赵东梅准时开始采集核酸、发放药物,每天开展2次体温监测、1次核酸采样。忙完了这些,她就马上打开微信,和每个孩子打招呼,对他们进行暖心问候,推送健康生活常识、正能量语录等,贴心守护着他们。“谢谢您的贴心照顾!”“谢谢您的关心,辛苦了!”“谢谢您的无私付出和辛苦的汗水,让我知道了什么是温暖!”“谢谢姐姐,隔离不隔爱!”……39张小纸条,字里行间透露着最纯真的感激,也见证着赵东梅的付出与收获。
疫情仍在肆虐,九三学社江津区工委的社员身影仍活跃在各个阻击战场——为了所有人能摘下口罩,奔跑在阳光下一起开怀大笑。(李祖胜 徐文俊)
[ 责任编辑:赵昕 ]
初冬的重庆,正面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最严峻的考验。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重庆市上下团结一心、闻令而动,九三学社江津区工委广大社员积极响应号召,挺身而出、主动请战,社区排查、核酸采集、核酸检测、隔离管控等现场都有他们忙碌的身影。
流动的“九三志愿红”
“您好!不好意思打扰下,我是几江街道志愿者,正在进行疫情排查工作,请打开一下您的渝康码。”“爷爷您好!您身体感觉怎么样?家里口罩和菜都还有吧?”“请大家出门戴好口罩......”社区工委办公室主任徐文俊变身“小红帽”“小喇叭”,按照“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的工作要求,挨家挨户上门排查,做好疫情防控宣传工作。走过的一级级楼梯、门开后的一声声问候,换来了群众的理解,织密了安全防控第一道网。
此时正值秋收冬种,不少农户都在田间地头忙碌,为了让每个人都能了解疫情防控工作并做到主动报备,社区工委副主委、吴滩镇财政办主任李海梅不再局限于挨家挨户敲门宣传,而是走到田间地头,看到哪里有人就往哪里走,宣传疫情防控知识,教他们如何使用健康码和进行社区报备,第一时间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问题。本轮疫情,全部在职社员主动向社区报到,加入志愿者队伍,参与防疫宣传、门岗值守、社区排查等工作。
忙碌的“九三天使白”
江津区城南社区,属于江津的老牌主城区,房屋密集,人口密度大。江津区中心医院健康管理(体检)中心主任、社区工委委员万礼,不畏困难、勇挑重担,带领科室人员承担起整个城南社区的核酸采样工作。每天他们从早晨7点开始准备,一直忙到下午两三点,完成约11500人次的核酸采样。双手不断用手消液消毒,核对编号,拆棉签,采集咽拭子样本,将样本装入无菌采样管中,再用手消液消毒……二十几秒就完成了一次采样工作,就是这看似简单的动作,每天需要重复上千遍,一天下来手都会红肿,脸上也会有勒痕。但大家始终保持着认真细致、精益求精的工作标准。
万礼表示,“我们不惧困难,我们保证以快速、安全的方式,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采样工作。我们坚信,有党的坚强领导,大家同心奋战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歼灭战!”
幕后的“九三抗疫英雄”
凌晨,江津区中医院医学检验科PCR实验室,灯火通明。又是一个不眠之夜。核酸检测是新冠病例筛查最关键的一环。在这个距离病毒“最近的地方”,有这样一群“幕后英雄”,他们在无声的战场上与时间赛跑、同病毒较量,用专业与敬业展现着自己的责任与担当。为了连续工作,“英雄们”进入实验室前都尽量少吃饭、少喝水,克服疲惫与不适,一待就超过6小时。
区中医院副主任检验师、九三学社社员涂巧就是其中的一员。由于工作特殊性,一直奋战在检验科PCR实验室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标本检测工作,镜头里的他一直都是一个可爱的“大白”。本月疫情发生以来,涂巧一直奋斗在一线,已连续在单位工作16天,昼夜颠倒、争分夺秒保质保量的完成核酸检测,单日一般检测5000多管,近来一天检测近7000管。他告诉我们:“遇到样本量特别大的时候,连续工作超10小时都是常事。从实验室出来手都在抖,腿也在打闪闪。”“在本职岗位上尽职尽责,保证每一个标本不延时、零失误。我们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顾不上喝水和上厕所,只想多检测一管核酸标本,早一点出检测结果,为区委区政府正确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隔离点的“九三暖心人”
“得知隔离结束即将回家,喜悦之余带着淡淡的伤感和深深的不舍,每天清晨响起的敲门声和大白姐姐温柔慈爱的话语……让我在这离家百里的地方少了隔离的孤独,多了在家般的温暖。”11月14日,江津区龙华中心卫生院特检科科长、九三学社社员赵东梅的朋友圈里的这一张小纸条圈粉了。本轮疫情一开始,赵东梅就主动请战到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但令她万万没想到的是,她所在的隔离点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对象——兄弟区县某中学的学生。大多数孩子都未曾远离过父母,不安、恐慌的情绪充斥着整个隔离点。入住的当天,身为两个孩子母亲的她看着这群孩子的时候,忍不住哭了。当晚,她就和这群孩子一一添加微信好友,给予关爱。
每天早上6点,赵东梅准时开始采集核酸、发放药物,每天开展2次体温监测、1次核酸采样。忙完了这些,她就马上打开微信,和每个孩子打招呼,对他们进行暖心问候,推送健康生活常识、正能量语录等,贴心守护着他们。“谢谢您的贴心照顾!”“谢谢您的关心,辛苦了!”“谢谢您的无私付出和辛苦的汗水,让我知道了什么是温暖!”“谢谢姐姐,隔离不隔爱!”……39张小纸条,字里行间透露着最纯真的感激,也见证着赵东梅的付出与收获。
疫情仍在肆虐,九三学社江津区工委的社员身影仍活跃在各个阻击战场——为了所有人能摘下口罩,奔跑在阳光下一起开怀大笑。(李祖胜 徐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