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谋献策 打败滨海湿地“超级入侵者”
发布时间:2022-11-24 09:37:04 来源:团结报

图为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碧里乡红树林公园。
福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也是全国首个生态文明试验区,风光旖旎、水产丰富。但在美丽的海岸线上,却蛰伏着一个危害不小且长期未得到有效防治的“超级入侵者”。
2021年5月,福建南平一位长期从事农林高新技术与植物化学调控技术研究开发的台盟盟员致信台盟福建省委会,在信中,他大致介绍了互花米草在福建省沿海的分布情况和危害,表达了参与治理互花米草、保护沿海生态环境的意愿和决心。这是我第一次听说它的名字——互花米草。随后,我便查阅了互花米草在我国的分布情况、主要危害以及沿海部分省市对其防治的基本情况。
互花米草产自北美大西洋沿岸,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曾是“护滩小能手”。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福建省出于防浪护堤等考虑,引种互花米草,由于其根系发达、超强快速繁殖传播、抢占滩涂,不仅侵占航道,淤塞港口,影响船只出入,给海上渔业、运输业带来不便,而且还会阻滞海水交换,导致水质恶化,诱发赤潮,破坏潮间带泥质滩涂水生生物栖息环境,影响渔业养殖业发展等。初步统计,福建省互花米草侵害面积近14万亩,且还在以每年10%的速度扩展,已成为福建省滨海湿地生态与环境面临的重大挑战。
为了取得第一手资料,我先后到福州福清城头镇的福清湾、连江马鼻镇浮曦村和宁德市蕉城区鳌江村的三都湾湿地、霞浦长春镇武曲村附近海域,向当地相关部门、群众了解互花米草的侵占、危害和整治情况,许多渔民表示,原来适合滩涂养殖的湿地,被互花米草入侵后,湿地板结严重,养殖户只能另觅出路。
为破解这一难题,我先后请教了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福建省野生动植物与湿地资源监测中心、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的专家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干部,他们建议对互花米草采取早发现、早清除的治理措施,长期开展跟踪监测,统筹科研力量加以防控。
经过深入的调研和严谨的论证,我认真撰写了《关于根治福建省沿海互花米草修复海域生态的建议》,以委员提案的方式报送给省政协。在提案中,我明确提出组建全省互花米草入侵监测网络、统筹科研资源力量、对重点生态区优先治理、加大生态治理的资金保障等举措,呼吁相关部门重视起来,对福建省滨海的互花米草开展统一整治活动,进一步改善海湾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群众临海亲海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建设海洋强省。
提案一经提交,便得到省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省林业厅湿地中心作为办理单位,复电表示他们将会认真研究吸纳提案的相关建议内容,开展全省性的统一整治行动。9月份,福建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并通过了《福建省互花米草除治攻坚行动方案》,全省互花米草除治攻坚行动动员部署视频会在福州召开,互花米草这个“超级入侵者”终于走上覆亡之路。
虽然省林业厅的提案办理复文早就交到我的手上,对复文内容和后续办理工作,我也十分满意。互花米草整治成效如何?整治后滩涂生态如何修复?长期管护机制如何构建?福建省沿海生态旅游经济如何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却还是在脑中萦绕、挥之不去。今年10月,省林业厅湿地中心负责同志得知我的困惑,便热心牵线搭桥,在他的帮助下,我特地带着问题再次走进罗源湾。
口小腹大的罗源湾静水流深,公路沿着海岸线铺开,放眼望去,一片郁郁葱葱,候鸟不时从芦苇丛中腾空而起。据罗源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罗源县利用非候鸟迁飞季节快速推进互花米草治理,累计除治面积达1810亩。此外,松山镇、碧里乡已种植红树林、短叶茳芏、海三棱藨草等乡土植被800亩。经过全省对互花米草的除治攻坚,福建省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安全已逐渐恢复,“水清、岸绿、滩净、湾美”八闽海岸线已重现眼前。
跟踪调研后,我感觉肩上的责任更加重了,因为我深知,虽然除治互花米草攻坚已取得阶段性胜利,但生态文明建设却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特别是互花米草的生态治理需要借鉴山东、上海等省市的先进防治经验,互花米草的治理标准化程度还要进一步提高,治理区域功能修复需要更加精准等问题,已成为我调查研究、履职尽责的新方向。今后的履职实践中,我会继续保持学习之心,扎实调研、务实献策,为“生态省”建设多作贡献。
(作者许勇铁 系台盟福建省委会副主委)
[ 责任编辑:李艳鹤 ]
图为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碧里乡红树林公园。
福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也是全国首个生态文明试验区,风光旖旎、水产丰富。但在美丽的海岸线上,却蛰伏着一个危害不小且长期未得到有效防治的“超级入侵者”。
2021年5月,福建南平一位长期从事农林高新技术与植物化学调控技术研究开发的台盟盟员致信台盟福建省委会,在信中,他大致介绍了互花米草在福建省沿海的分布情况和危害,表达了参与治理互花米草、保护沿海生态环境的意愿和决心。这是我第一次听说它的名字——互花米草。随后,我便查阅了互花米草在我国的分布情况、主要危害以及沿海部分省市对其防治的基本情况。
互花米草产自北美大西洋沿岸,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曾是“护滩小能手”。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福建省出于防浪护堤等考虑,引种互花米草,由于其根系发达、超强快速繁殖传播、抢占滩涂,不仅侵占航道,淤塞港口,影响船只出入,给海上渔业、运输业带来不便,而且还会阻滞海水交换,导致水质恶化,诱发赤潮,破坏潮间带泥质滩涂水生生物栖息环境,影响渔业养殖业发展等。初步统计,福建省互花米草侵害面积近14万亩,且还在以每年10%的速度扩展,已成为福建省滨海湿地生态与环境面临的重大挑战。
为了取得第一手资料,我先后到福州福清城头镇的福清湾、连江马鼻镇浮曦村和宁德市蕉城区鳌江村的三都湾湿地、霞浦长春镇武曲村附近海域,向当地相关部门、群众了解互花米草的侵占、危害和整治情况,许多渔民表示,原来适合滩涂养殖的湿地,被互花米草入侵后,湿地板结严重,养殖户只能另觅出路。
为破解这一难题,我先后请教了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福建省野生动植物与湿地资源监测中心、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的专家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干部,他们建议对互花米草采取早发现、早清除的治理措施,长期开展跟踪监测,统筹科研力量加以防控。
经过深入的调研和严谨的论证,我认真撰写了《关于根治福建省沿海互花米草修复海域生态的建议》,以委员提案的方式报送给省政协。在提案中,我明确提出组建全省互花米草入侵监测网络、统筹科研资源力量、对重点生态区优先治理、加大生态治理的资金保障等举措,呼吁相关部门重视起来,对福建省滨海的互花米草开展统一整治活动,进一步改善海湾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群众临海亲海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建设海洋强省。
提案一经提交,便得到省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省林业厅湿地中心作为办理单位,复电表示他们将会认真研究吸纳提案的相关建议内容,开展全省性的统一整治行动。9月份,福建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并通过了《福建省互花米草除治攻坚行动方案》,全省互花米草除治攻坚行动动员部署视频会在福州召开,互花米草这个“超级入侵者”终于走上覆亡之路。
虽然省林业厅的提案办理复文早就交到我的手上,对复文内容和后续办理工作,我也十分满意。互花米草整治成效如何?整治后滩涂生态如何修复?长期管护机制如何构建?福建省沿海生态旅游经济如何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却还是在脑中萦绕、挥之不去。今年10月,省林业厅湿地中心负责同志得知我的困惑,便热心牵线搭桥,在他的帮助下,我特地带着问题再次走进罗源湾。
口小腹大的罗源湾静水流深,公路沿着海岸线铺开,放眼望去,一片郁郁葱葱,候鸟不时从芦苇丛中腾空而起。据罗源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罗源县利用非候鸟迁飞季节快速推进互花米草治理,累计除治面积达1810亩。此外,松山镇、碧里乡已种植红树林、短叶茳芏、海三棱藨草等乡土植被800亩。经过全省对互花米草的除治攻坚,福建省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安全已逐渐恢复,“水清、岸绿、滩净、湾美”八闽海岸线已重现眼前。
跟踪调研后,我感觉肩上的责任更加重了,因为我深知,虽然除治互花米草攻坚已取得阶段性胜利,但生态文明建设却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特别是互花米草的生态治理需要借鉴山东、上海等省市的先进防治经验,互花米草的治理标准化程度还要进一步提高,治理区域功能修复需要更加精准等问题,已成为我调查研究、履职尽责的新方向。今后的履职实践中,我会继续保持学习之心,扎实调研、务实献策,为“生态省”建设多作贡献。
(作者许勇铁 系台盟福建省委会副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