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深度报道图  >  

代表风采 | 民革十四大代表任志洪:用“心”抗疫,为广大居民加穿“心灵防护服”

发布时间:2022-12-07 09:37:18 来源:团结网

11月22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发布了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公示名单,民革湖北省委会常委、民革华中师范大学支部主委、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任志洪主持申报的项目《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网络化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研究》喜获立项。作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层次最高、资助力度最大、权威性最强、竞争最为激烈的项目类别之一,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是任志洪在心理援助工作中扎实积累、不断开拓进取的结果。

初创平台义无反顾

图为任志洪荣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18届高等院校青年科学奖一等奖

2020年1月23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武汉“封城”。身为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临床与咨询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的任志洪意识到这一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必然对公众,特别是武汉人民的心理,产生重大影响,他义无反顾地在不到一周时间内,协同团队组建起一个24小时向公众免费开放的心理援助热线平台。

然而,当时市面上缺乏一个咨询师可以随时随地为所有异地的求助者提供心理援助的“双向远程”平台。于是,任志洪依托自己的网络技术知识、丰富的热线援助经验和多年来积累的专业心理咨询人才资源,协同专门搞信息化服务的团队,与市面上制作客服系统的团队合作,快速将网络技术和心理咨询两种学科知识交叉,合作完成了网络平台的搭建。这一平台发挥了网络化、智能化技术优势,汇聚1200多所高校和其他机构的4000多名专业志愿人员,可满足1000人同时求助,实现实时电话、语音、图文以及AI测试等多种交流服务。2020年1月31日,心理援助热线平台正式开通,200多名心理咨询师和工作人员参与服务。

开通15天后,受国家卫健委委托,心理援助热线平台成为湖北省卫健委唯一官方热线平台,同时被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列为官方推荐的热线平台,咨询师人数扩展到600人;开通24天后,被教育部指定为唯一官方授权心理援助平台,并冠名“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心理援助热线平台”;开通一个多月后,设置专线,为全球海外留学生、华侨提供心理支持……据悉,两年多来,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心理援助热线平台呼入超过13万人次。“自成立以来,平台紧急处理的可能引发严重后果的危机事件有1500多起,挽救了许多心理援助求助者的生命。”任志洪说。目前,平台已经接入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学习强国以及部分发生热点风险事件相关地区的教育系统网站等网络入口,及时提供服务。

科研报国匠心铸造

图为2020年11月4日至5日,任志洪参加第一届中山论坛

平台在为群众提供免费心理援助的同时,也实现了技术集成、运作流程、管理模式等方面创新,并推动了相关领域研究的进步。而这,也是任志洪及其团队将科研成果应用于实践服务的创新探索。

据了解,任志洪还曾被邀请在美洲心理学会和美国心理学会等国际心理学大会上作专题报告,推介中国心理学抗疫的经验做法。疫情防控常态化后,响应国家“健康中国2030”行动计划,任志洪参与制定了系列网络心理援助的规范与标准,助力国民心理健康素养的提升。

“科研工作者要心中有国、心中有民,以祖国需要为出发点,满足国家和人民的需求。”任志洪说。近年来,他致力于培养心理咨询与治疗人才;融合临床与咨询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交叉学科,专注于心理疾病的数字化干预、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效果及作用机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社会心理援助等领域;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以及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等多项国家级课题;在中文核心期刊及SSCI/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

履职尽责初心如一

图为任志洪在工作

得知自己当选民革十四大代表,任志洪既感使命光荣,又感责任重大。作为一名民革党员、一名教育和科研工作者,任志洪在做好学术科研的同时,始终坚持竭尽所能为参政议政、社会服务等方面工作作贡献。基于科研与实践成果,任志洪所撰写的10多篇报告被中央和省部级采纳,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参考,他还在随州、荆门和孝感等地,面向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中小学,组织开展420场心理科普讲座,助力疫情常态化后的社会心理康复与重建。

“时光匆匆如水逝,未来不远,日子长新。”任志洪动情地说:“未来,我还将发挥专业优势,继续做好心理健康领域参政议政,着力推进心理援助服务乡村振兴、加强两岸心理咨询领域学术沟通与交流等工作。”(袁雪婧)

[ 责任编辑:张翕然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