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担职责 团结奋进新时代——台盟参政履职五年回眸
发布时间:2022-12-08 10:46:18 来源:团结报

2019年,台盟中央常务副主席李钺锋会见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访问团。

2020年9月9日至11日,台盟中央副主席张泽熙率台盟中央调研组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课题赴广东省深圳市开展调研。

2020年1月10日,以 “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开放合作” 为主题的第十九届中国西部(重庆)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在重庆国际会议展览中心隆重开幕。台盟中央副主席连介德代表台盟中央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2020年11月,台盟中央协调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向甘肃省捐赠价值7600万元医疗设备。台盟中央副主席吴国华代表台盟中央向天祝县人民医院交付医疗设备。

2019年4月9日,台盟中央副主席郑建闽率调研组赴福建省漳州市台商投资区就“从台资企业发展看营商环境优化的现状与对策”开展党派重点考察调研分调研。

2021年,时任台盟中央副主席杨健带队在广州古桥茶街茶文化产业园就促进两岸融合发展议题开展调研工作。

2019年11月1日至5日,台盟中央秘书长潘新洋(时任台盟中央联络部部长)出席第六届大江论坛分论坛——第五届两岸青年成长创业论坛。

2019年,台盟中央协调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多个部门大力支持赫章威赫电厂2×660MW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示范项目。图为该项目效果图。
“我们要恪尽职守,牢记职责使命,脚踏实地地做参政党参政履职的践行者。”这是5年前,在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第十次全盟代表大会上,新当选台盟中央主席苏辉对台盟未来五年发展提出的要求。
回首过去的5年,在十届台盟中央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全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共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中共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新发展理念,自觉按照“四新”“三好”要求,紧扣“三抓两促一提升”的全盟总体工作思路,按照“一盘棋、一股绳”的工作要求,积极参政履职,台盟事业不断呈现新的局面。

2021年4月9日至13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台盟中央主席苏辉带队赴海南省围绕“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主题,开展台盟中央2021年党派重点考察调研。
行之不止
参政议政工作再上新台阶
参政议政是参政党的第一要务和立足之本。为让参政议政工作的开展更为制度化、科学化,台盟注重汇聚全盟之力,做好科学履职的顶层制度设计。5年来,全盟以第3个《参政议政工作五年规划》为引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盟参政议政工作再上新台阶、再展新作为、再获新成果。
2021年12月17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贡献评选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台盟中央《关于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的建议》作为50项建言献策优秀成果之一荣膺表彰。能够获此殊荣,与台盟“小切口反映大问题”的工作思路分不开。
在福建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台胞夫妻谢东庆和夏翠菊的樱花茶园远近闻名。台湾农民创业园(简称“台创园”)的设立是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惠及台湾同胞的重要政策措施之一。早在2010年,台盟中央就与农业部签署了《关于共同推进台湾农民创业园发展的备忘录》,旨在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动台创园发展、推动两岸农业交流。
自此,台盟将发展好台创园作为“小切口”,持续数年组织各层次调研组,在全国各地台创园深入开展跟踪调研,并将调研成果转化形成多件党派提案提交全国政协全体会议,其中,《关于进一步促进台湾农民创业园健康发展的提案》入选2019年“全国政协成立以来100件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提案”。
5年来,台盟中央持续关注农业农村发展,积极建言献策。自2018年以来,台盟中央在十三届全国政协历次全体会议上提交关于助力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的党派提案19件,涉及诸多关系农村农业发展的实际问题。
2022年9月20日,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优秀提案和先进承办单位表彰会在京召开,对248件优秀提案和46个先进承办单位予以表彰。台盟中央共有5件党派提案入选。其中,《关于全面加强船舶排放污染防治的提案》《关于长江经济带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提案》和《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关口前移的提案》均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再次彰显了台盟“人少声不小”的特点。而这都得益于台盟中央在创新工作机制方面下的一番功夫。
过去的5年,台盟中央探索开展台盟中央副主席带队的专题调研。通过聚焦区域性课题,由副主席牵头,相关地方组织共同谋划开展调研,多角度全方位掌握情况,最后形成调研报告,成功探索了一条参政履职的新途径。同时,台盟中央通过建立涵盖了全盟教育文化、经济金融、法律科技等多个领域的骨干人才的参政议政人才信息数据库,充分调动人才的专业优势。目前,该数据库已经在参政议政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除此之外,5年来,台盟中央以地方组织为依托,克服疫情影响,与国家部委、地方政府联合举办了“船政文化研讨会”“海峡两岸休闲农业发展(海南)研讨会”等一系列富有特色的两岸交流活动,不仅形成了大量有益成果,还对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〇二〇年八月三日至六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台盟中央主席苏辉率调研组赴闽围绕“破除制约农村要素集聚的体制机制障碍,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开展台盟中央二零二零年党派大调研。
突出特色
增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
作为以“台”字为特色的民主党派,5年来,台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台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对台工作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台盟自身优势,按照“三抓两促一提升”总体思路,落实“心连心”“实打实”工作要求,扎实开展各项对台工作,为构建台盟对台工作大格局不懈努力。
“实现民族复兴和祖国统一是台湾同胞走出历史悲情、迎接光明未来的人间正道,是两岸同胞共同的责任。”今年4月22日,由台盟中央举办的第九届大江论坛在京举办,台盟中央常务副主席李钺锋代表台盟中央向两岸同胞呼吁,认清历史发展大势、同心谱写民族复兴,把握时代新机遇、携手推动两岸融合发展。当天,200余位两岸各界人士在北京、台湾等多地云端相会,共议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增进两岸同胞福祉。
大江论坛是台盟中央于2014年创办的两岸民间交流平台,是台盟中央对台交流重点品牌活动。自2020年,大江论坛便将反对“台独”作为鲜明的主题,台湾统派知名人士多次参与论坛,表达追求国家统一的强烈诉求,和对民进党当局谋“独”逆行的强烈谴责。大江论坛的举办充分反映了两岸同胞反对“台独”分裂,期盼祖国完全统一的心声,得到两岸媒体广泛报道。
在纪念台湾人民“二二八”起义75周年座谈会等重要活动中,邀请统派代表性人士与台盟共同发出促进祖国统一的正义呼吁;在岛内台北举办的50年代白色恐怖政治受难者秋祭活动中致祭文;着力开展青年统派工作,积极邀请中华青年发展联合会等统派青年团体参加参访活动……为服务中央对台工作大局,坚定反“独”促统信念,台盟中央紧扣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举办大江论坛等系列两岸交流研讨活动的同时,还不断壮大岛内统派力量,最大范围最大程度的团结两岸台胞坚定反“独”促统信念。
文化认同、心灵契合是两岸同胞交流的重要内容。台盟中央坚持在对台工作中以历史引领、以文化融合、以政治引导,探索多种形式培育台湾同胞国家认同。
“我已经两年多没有回台湾了,但在大陆一切都好,有朋友做伴,并不孤单。”今年2月15日,适逢元宵节,来自高雄的自媒体人蒋成圃在台盟中央的组织下,与20多名台胞欢聚北京前门老舍茶馆,品京味儿新年,庆团圆佳节。此次活动,是台盟于2021年起,探索打造的“我们的中国节”系列台胞云团聚活动之一。
今年9月以来,台盟中央将“我们的中国节”活动再次创新升级,开启中华传统文化沉浸式体验系列。在北京大观园体验制作中式香牌;在纪晓岚故居绘制扇面;在颐和园身着汉服学习传统礼仪;在北京于小菓点心模具博物馆体验中式点心制作,40余名台湾青年通过沉浸式体验中华传统文化,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在参加系列活动之三——“霓裳曳广带”汉服文化体验后,台青黄昭颖告诉记者,这次活动她不仅结识了新朋友,还对汉服文化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我很期待能够参与更多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活动。”黄昭颖说。
此外,台盟十分注重发挥乡情亲情优势,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5年来,台盟着力整合全盟对台联络资源,联合各地方台盟组织,共同推动大江论坛不断创新发展,先后在两岸青年、智库、历史文化、养老健康、职业教育交流等多个领域举办14场分论坛活动,邀请两岸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青年代表围绕焦点议题进行务实、深入的沟通交流,并将论坛成果延伸到台盟参政议政、社会服务等多项工作领域,努力为深化两岸融合发展贡献力量。
2021年,台盟中央将中华文化研习营和国情区情培训班活动整合升级,创立两岸融合发展交流营,先后在北京、陕西、福建、贵州、江西、广东等地举办活动,邀请台湾青年在体验式的交流活动中感受祖国各领域的发展成就,体悟两岸融合发展的时代呼唤。特别是在贵州和北京的活动中,台湾青年对祖国大陆脱贫攻坚伟大历史成就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都有了直观感受,深受触动,台盟以参政党履职平台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的努力初见成效。

二〇二〇年十月,台盟捐建的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金银山少儿活动中心启用,孩子们露出灿烂的笑脸。
整合资源
社会服务走实走深
台北、基隆、高雄……在距离台湾省约1700公里外的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金银山街道,有一座少儿图书馆用台湾省的县市名命名了每一排书架。金银山少儿活动中心负责人张雪君笑着解释说:“这排书架是为了表达我们对台盟盟员的敬意。”
2005年10月,偏远贫穷的赫章县成为台盟中央的对口帮扶县。金银山街道是赫章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2020年,为弥补金银山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学龄儿童家庭及社会教育短板,台盟中央向全体盟员发起捐建金银山少儿活动中心的倡议,由苏辉亲自带头捐款,共筹集爱心捐款105.41万元,建成了可同时容纳近200名少年儿童学习活动的金银山少儿活动中心。
金银山少儿活动中心是台盟开展社会服务的一个生动实践。多年来,台盟中央立足精准扶贫,以教育、医疗作为改善民生的切入点,突出“台”字特色,开创了一条务实有效的两岸合作帮扶之路。台盟十大以来,台盟持续打造“筑梦”系列培训,立足教育帮扶主阵地,提升教育、医疗、行政管理等人才综合素质,激发帮扶地区内生动力和造血能力,夯实脱贫基础;时刻关注民生福祉,捐建书屋、幼儿园,捐赠医疗设备,开展两岸医师义诊、“主题月”帮扶活动,多维发力,有力改善民生设施、医疗救助条件;坚持以产业帮扶为重要抓手,开展技术交流、引进社会投资,推进赫章县威赫电厂、毕节市国家储备林等重大项目落实落地,助力帮扶地区经济发展。
台盟各地方组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形成了各具特色、成效显著的品牌活动。在台盟各级组织的牵线搭桥下,社会力量也广泛参与到定点帮扶工作中。迈瑞公司捐赠上亿医疗设备改善贫困地区医疗条件;许书典基金会捐资数百万元支持乡镇卫生院急救用车采购和儿童福利院建设;正荣集团捐资百万元助力山村教育;新希望集团产研结合促进地方养殖增产增收……
台盟中央还推动台湾同胞力量、两岸关系元素深度融入定点帮扶工作,打造两岸同胞合作打拼、携手推进乡村振兴的平台。组织台湾青年志愿服务团前往赫章,开展公益服务。让台湾青年参与乡村振兴具体工作,亲身体验脱贫攻坚伟大成就,增进两岸共识,推动两岸统一。
据不完全统计,全盟共计实施帮扶项目355个,引进重大项目投资90亿元,投入帮扶资金物资2.12亿元;开展各类教育培训260余次,累计培训超过10万人次;累计选派挂职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队长39人。
创新模式
履行民主监督职能
累计开展调研访查50次,形成46份各类调研报告,向国家及甘肃省提出300余条对策建议。
围绕农村电商、县域经济等10项课题,高效组织综合调研,把情况摸透,把问题找准,把建议提实。
寓服务于监督,开展11项主题帮扶活动,向11个市州的医院捐赠7800余万元医疗设备,增进民生福祉。
……
一组组数据,彰显作为。2016年6月21日,各民主党派中央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正式启动。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是中共中央赋予各民主党派的重要使命,也是各民主党派中央首次对国家重大战略决策进行专项监督。台盟中央对口的甘肃省是全国脱贫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自2016年以来,台盟中央紧扣“脱贫质量巩固与提升”工作主线,边实践边探索,创建了符合台盟实际的“1352”民主监督工作模式,在甘肃省没有台盟地方组织的情况下,深耕陇原大地,圆满地完成了中共中央赋予的光荣任务。
2021年6月,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成为各民主党派开展专项民主监督的新对象新领域。台盟中央对口重庆进行民主监督。
“我们开展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既要‘到位’,也不能‘越位’;既要‘敢建言’,更要‘建良言’。全盟要始终秉持这一工作原则,以专业化的视角和严实的作风,为推进长江生态环境保护贡献台盟的智慧和力量。”2022年7月28日,台盟中央对口重庆市开展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工作推进会召开,苏辉向全盟提出明确要求。
为提高民主监督能力,台盟在建立组织体系上下了很大功夫。不仅成立了专项领导小组,由苏辉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副主席和秘书长担任领导小组副组长,负责全面领导、决策、部署专项民主监督工作,还建立了组织协调、信息沟通、监督力量参与、反馈整改、绩效量化考核全过程监督管理机制体系,确保有序监督。
同时,台盟实施全流域网格化监督,全面构建以盟内工作分工为基础的定点式综合作业监督管理格局。目前,已初步建立符合台盟和重庆实际的“网格化、覆盖式”专项民主监督模式。先后组织开展了3轮5次调研,区域覆盖了重庆共7个区县,召开了6次座谈会,形成了4篇课题报告。
除此之外,为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工作提供智力支持,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开展深度调查研究和成果转化,台盟中央开展了多次专项学习,并组建专家智库。
接下来,台盟将通过重点抓好专项民主监督沟通联络工作、专题培训、访查调研、成果提炼这四方面工作,在“守护一江碧水向东流”的同一目标下,与重庆市共担时代使命,建立起一种荣辱与共、相向而行的工作关系,推动工作扎实深入开展。

2022年10月16日,台盟历史陈列馆开馆仪式在京举行。
凝聚力量
不断强化自身建设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过去5年,台盟中央按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要求,大力加强自身建设,在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等方面取得长足发展。
思想政治建设是“排头兵”,是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的基石。5年来,台盟以主题教育为抓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共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中共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夯实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的思想政治基础。台盟中央坚持发挥“关键少数”作用,举办台盟中央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领导班子“带头学”,每两月举办一次学习会,邀请有关专家学者进行授课。
在交流中碰撞,在阅读中提升。“阅·思源”读书活动是台盟思想政治建设的长期创新之举。5年来,全盟各级组织结合各自实际情况探索开展读书活动,台盟中央举办4期中共党史学习教育红色系列讲堂以及各类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读书交流活动,以读书开思路,正观念,促履职。
此外,台盟坚持从历史中汲取前进力量,通过台盟成立周年纪念活动、编写《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史》等书籍、赴地方盟组织开展宣传思想调研,弘扬台盟前辈爱国爱乡的光荣传统,充分发挥好盟史的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重要作用。
2021年,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台盟中央举办了“大道同行——台盟盟史回顾展”,展览收集图片近400幅,实物近60件。这次展览是台盟迄今为止举办的时间跨度最大、史料收集最完整、表现形式最多元的盟史展,是盟史的全方位高水准呈现,也是台盟自成立以来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历史的一次生动呈现。
为进一步加强盟史整理和研究,传承弘扬台盟光荣传统,2022年以来,台盟中央稳步推进台盟历史陈列馆建设有序稳步开展。盟史馆建设过程中,积极邀请台青团队参与策划方案、展览内容的探讨,在建设过程中积极纳入岛内台胞的意见建议。同时,以盟史馆建设为契机,探索与岛内相关专家学者就盟史研究等开展深入合作,争取将台盟历史陈列馆建成台盟盟员学习教育基地、两岸交流交往基地、台情研究及成果展示基地。台盟历史陈列馆于2022年10月16日正式建成并开展。
5年来,台盟在组织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在队伍建设上取得新进展。2019年1月,台盟江西省委会正式成立,进一步完善了台盟省级组织发展布局。2021年底与2016年底相比,盟员数从3128人上升到3411人,盟员数增长9%。参政议政盟员基数实现稳步增长,新发展盟员的质量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
台盟中央组织部还结合全盟中心工作和年度工作主题,安排了各个层次的培训。培训的针对性更强,如2018年安排新任中央委员培训班,2019年安排地市级主委和基层组织负责人培训班等,基本实现中青年盟员的完全覆盖。
2022年7月中旬,台盟省级组织换届工作圆满结束,台盟省级组织主委全部全票当选,领导班子成员全部高票当选。台盟各省级组织正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更扎实的工作作风,努力在新时代追赶超越中展现台盟新气象和新格局。(文字:郭权祺撰写)
[ 责任编辑:张翕然 ]
2019年,台盟中央常务副主席李钺锋会见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访问团。
2020年9月9日至11日,台盟中央副主席张泽熙率台盟中央调研组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课题赴广东省深圳市开展调研。
2020年1月10日,以 “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开放合作” 为主题的第十九届中国西部(重庆)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在重庆国际会议展览中心隆重开幕。台盟中央副主席连介德代表台盟中央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2020年11月,台盟中央协调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向甘肃省捐赠价值7600万元医疗设备。台盟中央副主席吴国华代表台盟中央向天祝县人民医院交付医疗设备。
2019年4月9日,台盟中央副主席郑建闽率调研组赴福建省漳州市台商投资区就“从台资企业发展看营商环境优化的现状与对策”开展党派重点考察调研分调研。
2021年,时任台盟中央副主席杨健带队在广州古桥茶街茶文化产业园就促进两岸融合发展议题开展调研工作。
2019年11月1日至5日,台盟中央秘书长潘新洋(时任台盟中央联络部部长)出席第六届大江论坛分论坛——第五届两岸青年成长创业论坛。
2019年,台盟中央协调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多个部门大力支持赫章威赫电厂2×660MW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示范项目。图为该项目效果图。
“我们要恪尽职守,牢记职责使命,脚踏实地地做参政党参政履职的践行者。”这是5年前,在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第十次全盟代表大会上,新当选台盟中央主席苏辉对台盟未来五年发展提出的要求。
回首过去的5年,在十届台盟中央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全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共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中共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新发展理念,自觉按照“四新”“三好”要求,紧扣“三抓两促一提升”的全盟总体工作思路,按照“一盘棋、一股绳”的工作要求,积极参政履职,台盟事业不断呈现新的局面。
2021年4月9日至13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台盟中央主席苏辉带队赴海南省围绕“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主题,开展台盟中央2021年党派重点考察调研。
行之不止
参政议政工作再上新台阶
参政议政是参政党的第一要务和立足之本。为让参政议政工作的开展更为制度化、科学化,台盟注重汇聚全盟之力,做好科学履职的顶层制度设计。5年来,全盟以第3个《参政议政工作五年规划》为引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盟参政议政工作再上新台阶、再展新作为、再获新成果。
2021年12月17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贡献评选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台盟中央《关于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的建议》作为50项建言献策优秀成果之一荣膺表彰。能够获此殊荣,与台盟“小切口反映大问题”的工作思路分不开。
在福建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台胞夫妻谢东庆和夏翠菊的樱花茶园远近闻名。台湾农民创业园(简称“台创园”)的设立是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惠及台湾同胞的重要政策措施之一。早在2010年,台盟中央就与农业部签署了《关于共同推进台湾农民创业园发展的备忘录》,旨在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动台创园发展、推动两岸农业交流。
自此,台盟将发展好台创园作为“小切口”,持续数年组织各层次调研组,在全国各地台创园深入开展跟踪调研,并将调研成果转化形成多件党派提案提交全国政协全体会议,其中,《关于进一步促进台湾农民创业园健康发展的提案》入选2019年“全国政协成立以来100件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提案”。
5年来,台盟中央持续关注农业农村发展,积极建言献策。自2018年以来,台盟中央在十三届全国政协历次全体会议上提交关于助力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的党派提案19件,涉及诸多关系农村农业发展的实际问题。
2022年9月20日,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优秀提案和先进承办单位表彰会在京召开,对248件优秀提案和46个先进承办单位予以表彰。台盟中央共有5件党派提案入选。其中,《关于全面加强船舶排放污染防治的提案》《关于长江经济带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提案》和《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关口前移的提案》均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再次彰显了台盟“人少声不小”的特点。而这都得益于台盟中央在创新工作机制方面下的一番功夫。
过去的5年,台盟中央探索开展台盟中央副主席带队的专题调研。通过聚焦区域性课题,由副主席牵头,相关地方组织共同谋划开展调研,多角度全方位掌握情况,最后形成调研报告,成功探索了一条参政履职的新途径。同时,台盟中央通过建立涵盖了全盟教育文化、经济金融、法律科技等多个领域的骨干人才的参政议政人才信息数据库,充分调动人才的专业优势。目前,该数据库已经在参政议政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除此之外,5年来,台盟中央以地方组织为依托,克服疫情影响,与国家部委、地方政府联合举办了“船政文化研讨会”“海峡两岸休闲农业发展(海南)研讨会”等一系列富有特色的两岸交流活动,不仅形成了大量有益成果,还对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〇二〇年八月三日至六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台盟中央主席苏辉率调研组赴闽围绕“破除制约农村要素集聚的体制机制障碍,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开展台盟中央二零二零年党派大调研。
突出特色
增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
作为以“台”字为特色的民主党派,5年来,台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台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对台工作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台盟自身优势,按照“三抓两促一提升”总体思路,落实“心连心”“实打实”工作要求,扎实开展各项对台工作,为构建台盟对台工作大格局不懈努力。
“实现民族复兴和祖国统一是台湾同胞走出历史悲情、迎接光明未来的人间正道,是两岸同胞共同的责任。”今年4月22日,由台盟中央举办的第九届大江论坛在京举办,台盟中央常务副主席李钺锋代表台盟中央向两岸同胞呼吁,认清历史发展大势、同心谱写民族复兴,把握时代新机遇、携手推动两岸融合发展。当天,200余位两岸各界人士在北京、台湾等多地云端相会,共议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增进两岸同胞福祉。
大江论坛是台盟中央于2014年创办的两岸民间交流平台,是台盟中央对台交流重点品牌活动。自2020年,大江论坛便将反对“台独”作为鲜明的主题,台湾统派知名人士多次参与论坛,表达追求国家统一的强烈诉求,和对民进党当局谋“独”逆行的强烈谴责。大江论坛的举办充分反映了两岸同胞反对“台独”分裂,期盼祖国完全统一的心声,得到两岸媒体广泛报道。
在纪念台湾人民“二二八”起义75周年座谈会等重要活动中,邀请统派代表性人士与台盟共同发出促进祖国统一的正义呼吁;在岛内台北举办的50年代白色恐怖政治受难者秋祭活动中致祭文;着力开展青年统派工作,积极邀请中华青年发展联合会等统派青年团体参加参访活动……为服务中央对台工作大局,坚定反“独”促统信念,台盟中央紧扣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举办大江论坛等系列两岸交流研讨活动的同时,还不断壮大岛内统派力量,最大范围最大程度的团结两岸台胞坚定反“独”促统信念。
文化认同、心灵契合是两岸同胞交流的重要内容。台盟中央坚持在对台工作中以历史引领、以文化融合、以政治引导,探索多种形式培育台湾同胞国家认同。
“我已经两年多没有回台湾了,但在大陆一切都好,有朋友做伴,并不孤单。”今年2月15日,适逢元宵节,来自高雄的自媒体人蒋成圃在台盟中央的组织下,与20多名台胞欢聚北京前门老舍茶馆,品京味儿新年,庆团圆佳节。此次活动,是台盟于2021年起,探索打造的“我们的中国节”系列台胞云团聚活动之一。
今年9月以来,台盟中央将“我们的中国节”活动再次创新升级,开启中华传统文化沉浸式体验系列。在北京大观园体验制作中式香牌;在纪晓岚故居绘制扇面;在颐和园身着汉服学习传统礼仪;在北京于小菓点心模具博物馆体验中式点心制作,40余名台湾青年通过沉浸式体验中华传统文化,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在参加系列活动之三——“霓裳曳广带”汉服文化体验后,台青黄昭颖告诉记者,这次活动她不仅结识了新朋友,还对汉服文化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我很期待能够参与更多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活动。”黄昭颖说。
此外,台盟十分注重发挥乡情亲情优势,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5年来,台盟着力整合全盟对台联络资源,联合各地方台盟组织,共同推动大江论坛不断创新发展,先后在两岸青年、智库、历史文化、养老健康、职业教育交流等多个领域举办14场分论坛活动,邀请两岸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青年代表围绕焦点议题进行务实、深入的沟通交流,并将论坛成果延伸到台盟参政议政、社会服务等多项工作领域,努力为深化两岸融合发展贡献力量。
2021年,台盟中央将中华文化研习营和国情区情培训班活动整合升级,创立两岸融合发展交流营,先后在北京、陕西、福建、贵州、江西、广东等地举办活动,邀请台湾青年在体验式的交流活动中感受祖国各领域的发展成就,体悟两岸融合发展的时代呼唤。特别是在贵州和北京的活动中,台湾青年对祖国大陆脱贫攻坚伟大历史成就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都有了直观感受,深受触动,台盟以参政党履职平台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的努力初见成效。
二〇二〇年十月,台盟捐建的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金银山少儿活动中心启用,孩子们露出灿烂的笑脸。
整合资源
社会服务走实走深
台北、基隆、高雄……在距离台湾省约1700公里外的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金银山街道,有一座少儿图书馆用台湾省的县市名命名了每一排书架。金银山少儿活动中心负责人张雪君笑着解释说:“这排书架是为了表达我们对台盟盟员的敬意。”
2005年10月,偏远贫穷的赫章县成为台盟中央的对口帮扶县。金银山街道是赫章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2020年,为弥补金银山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学龄儿童家庭及社会教育短板,台盟中央向全体盟员发起捐建金银山少儿活动中心的倡议,由苏辉亲自带头捐款,共筹集爱心捐款105.41万元,建成了可同时容纳近200名少年儿童学习活动的金银山少儿活动中心。
金银山少儿活动中心是台盟开展社会服务的一个生动实践。多年来,台盟中央立足精准扶贫,以教育、医疗作为改善民生的切入点,突出“台”字特色,开创了一条务实有效的两岸合作帮扶之路。台盟十大以来,台盟持续打造“筑梦”系列培训,立足教育帮扶主阵地,提升教育、医疗、行政管理等人才综合素质,激发帮扶地区内生动力和造血能力,夯实脱贫基础;时刻关注民生福祉,捐建书屋、幼儿园,捐赠医疗设备,开展两岸医师义诊、“主题月”帮扶活动,多维发力,有力改善民生设施、医疗救助条件;坚持以产业帮扶为重要抓手,开展技术交流、引进社会投资,推进赫章县威赫电厂、毕节市国家储备林等重大项目落实落地,助力帮扶地区经济发展。
台盟各地方组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形成了各具特色、成效显著的品牌活动。在台盟各级组织的牵线搭桥下,社会力量也广泛参与到定点帮扶工作中。迈瑞公司捐赠上亿医疗设备改善贫困地区医疗条件;许书典基金会捐资数百万元支持乡镇卫生院急救用车采购和儿童福利院建设;正荣集团捐资百万元助力山村教育;新希望集团产研结合促进地方养殖增产增收……
台盟中央还推动台湾同胞力量、两岸关系元素深度融入定点帮扶工作,打造两岸同胞合作打拼、携手推进乡村振兴的平台。组织台湾青年志愿服务团前往赫章,开展公益服务。让台湾青年参与乡村振兴具体工作,亲身体验脱贫攻坚伟大成就,增进两岸共识,推动两岸统一。
据不完全统计,全盟共计实施帮扶项目355个,引进重大项目投资90亿元,投入帮扶资金物资2.12亿元;开展各类教育培训260余次,累计培训超过10万人次;累计选派挂职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队长39人。
创新模式
履行民主监督职能
累计开展调研访查50次,形成46份各类调研报告,向国家及甘肃省提出300余条对策建议。
围绕农村电商、县域经济等10项课题,高效组织综合调研,把情况摸透,把问题找准,把建议提实。
寓服务于监督,开展11项主题帮扶活动,向11个市州的医院捐赠7800余万元医疗设备,增进民生福祉。
……
一组组数据,彰显作为。2016年6月21日,各民主党派中央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正式启动。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是中共中央赋予各民主党派的重要使命,也是各民主党派中央首次对国家重大战略决策进行专项监督。台盟中央对口的甘肃省是全国脱贫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自2016年以来,台盟中央紧扣“脱贫质量巩固与提升”工作主线,边实践边探索,创建了符合台盟实际的“1352”民主监督工作模式,在甘肃省没有台盟地方组织的情况下,深耕陇原大地,圆满地完成了中共中央赋予的光荣任务。
2021年6月,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成为各民主党派开展专项民主监督的新对象新领域。台盟中央对口重庆进行民主监督。
“我们开展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既要‘到位’,也不能‘越位’;既要‘敢建言’,更要‘建良言’。全盟要始终秉持这一工作原则,以专业化的视角和严实的作风,为推进长江生态环境保护贡献台盟的智慧和力量。”2022年7月28日,台盟中央对口重庆市开展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工作推进会召开,苏辉向全盟提出明确要求。
为提高民主监督能力,台盟在建立组织体系上下了很大功夫。不仅成立了专项领导小组,由苏辉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副主席和秘书长担任领导小组副组长,负责全面领导、决策、部署专项民主监督工作,还建立了组织协调、信息沟通、监督力量参与、反馈整改、绩效量化考核全过程监督管理机制体系,确保有序监督。
同时,台盟实施全流域网格化监督,全面构建以盟内工作分工为基础的定点式综合作业监督管理格局。目前,已初步建立符合台盟和重庆实际的“网格化、覆盖式”专项民主监督模式。先后组织开展了3轮5次调研,区域覆盖了重庆共7个区县,召开了6次座谈会,形成了4篇课题报告。
除此之外,为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工作提供智力支持,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开展深度调查研究和成果转化,台盟中央开展了多次专项学习,并组建专家智库。
接下来,台盟将通过重点抓好专项民主监督沟通联络工作、专题培训、访查调研、成果提炼这四方面工作,在“守护一江碧水向东流”的同一目标下,与重庆市共担时代使命,建立起一种荣辱与共、相向而行的工作关系,推动工作扎实深入开展。
2022年10月16日,台盟历史陈列馆开馆仪式在京举行。
凝聚力量
不断强化自身建设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过去5年,台盟中央按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要求,大力加强自身建设,在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等方面取得长足发展。
思想政治建设是“排头兵”,是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的基石。5年来,台盟以主题教育为抓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共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中共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夯实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的思想政治基础。台盟中央坚持发挥“关键少数”作用,举办台盟中央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领导班子“带头学”,每两月举办一次学习会,邀请有关专家学者进行授课。
在交流中碰撞,在阅读中提升。“阅·思源”读书活动是台盟思想政治建设的长期创新之举。5年来,全盟各级组织结合各自实际情况探索开展读书活动,台盟中央举办4期中共党史学习教育红色系列讲堂以及各类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读书交流活动,以读书开思路,正观念,促履职。
此外,台盟坚持从历史中汲取前进力量,通过台盟成立周年纪念活动、编写《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史》等书籍、赴地方盟组织开展宣传思想调研,弘扬台盟前辈爱国爱乡的光荣传统,充分发挥好盟史的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重要作用。
2021年,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台盟中央举办了“大道同行——台盟盟史回顾展”,展览收集图片近400幅,实物近60件。这次展览是台盟迄今为止举办的时间跨度最大、史料收集最完整、表现形式最多元的盟史展,是盟史的全方位高水准呈现,也是台盟自成立以来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历史的一次生动呈现。
为进一步加强盟史整理和研究,传承弘扬台盟光荣传统,2022年以来,台盟中央稳步推进台盟历史陈列馆建设有序稳步开展。盟史馆建设过程中,积极邀请台青团队参与策划方案、展览内容的探讨,在建设过程中积极纳入岛内台胞的意见建议。同时,以盟史馆建设为契机,探索与岛内相关专家学者就盟史研究等开展深入合作,争取将台盟历史陈列馆建成台盟盟员学习教育基地、两岸交流交往基地、台情研究及成果展示基地。台盟历史陈列馆于2022年10月16日正式建成并开展。
5年来,台盟在组织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在队伍建设上取得新进展。2019年1月,台盟江西省委会正式成立,进一步完善了台盟省级组织发展布局。2021年底与2016年底相比,盟员数从3128人上升到3411人,盟员数增长9%。参政议政盟员基数实现稳步增长,新发展盟员的质量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
台盟中央组织部还结合全盟中心工作和年度工作主题,安排了各个层次的培训。培训的针对性更强,如2018年安排新任中央委员培训班,2019年安排地市级主委和基层组织负责人培训班等,基本实现中青年盟员的完全覆盖。
2022年7月中旬,台盟省级组织换届工作圆满结束,台盟省级组织主委全部全票当选,领导班子成员全部高票当选。台盟各省级组织正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更扎实的工作作风,努力在新时代追赶超越中展现台盟新气象和新格局。(文字:郭权祺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