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深度报道图  >  

打造“金字招牌” 彰显履职效能——民革十三大以来工作品牌展示

发布时间:2022-12-09 09:44:15 来源:团结网

2018年8月,吉林民革党员之家揭牌。

第五届莫干山会议开展项目签约仪式。

2019年12月,第一届民革示范支部代表在表彰大会上领奖。

2019年7月,民革中央调研组赴贵州省黔东南州开展专题调研。

2019年12月,民革榜样人物、示范支部、优秀党员之家表彰大会举行。

2020年6月,民革中央调研组在贵州纳雍县猪场乡刺梨育苗示范基地考察调研。

第三十七场中山议政会现场。

2017年7月,第一届中山博爱夏令营开营仪式。

2022年11月8日,民革中央助力现代化新湖南建设招商大会举行。

2018年6月,首届“香凝如故”全国美术作品展开展。

2022中国实体经济论坛现场。

第六届“华灿奖”颁奖仪式。

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胸怀“国之大者”,民革举全党之力做好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社会服务、祖统等各项工作,并在工作中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精心打造了一批高质量、有特色的民革工作品牌。

品牌的力量,在于其背后凝聚的磅礴之势,在于其向外传递的价值追求,民革工作品牌正以其独特的魅力熠熠生辉,并在民革全党接续奋斗中不断发扬光大。今天,本报为大家展现部分品牌所取得的新成果。

把人拢在一起把心聚在一起

民革党员之家

民革党员之家是民革党员相对固定的活动场所。2017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万鄂湘在与民革杭州西湖区基层委员会座谈时表示:“我有一个梦想,希望所有民革党员,走遍全国都能看到自己的家。”为了深入推进民革党员之家建设,民革中央办公厅专门下发《关于做好“民革党员之家”建设的通知》,要求各级组织强化“民革党员之家”阵地意识,提升“民革党员之家”建设水平。万鄂湘和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郑建邦等民革中央领导同志多次走访各地民革党员之家,为党员之家揭牌。做好民革党员之家建设工作,对于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提高政治能力,提升各级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更好履行参政党职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品牌成果

自2017年以来,民革党员之家建设工作,由点及面,从无到有,历经“建家”、“用家”到“管家”的过程。

在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共同努力下,党员之家工作扎实推进,呈现出遍地开花、辐射带动、成效显著的可喜局面。目前,全国已建成民革党员之家2436个,基本实现了在地市级组织的全覆盖。

为发挥优秀民革党员之家模范带动作用,推动民革思想政治建设再上新台阶,民革中央评选表彰了两批共400个全国优秀民革党员之家。

民革党员之家充分发挥了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履行职能基地、组织党员活动园地的作用。

建言乡村振兴服务地方经济

莫干山会议

2018年,民革中央和浙江省政协联合举办了以“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首届莫干山会议,并提出紧扣乡村振兴主题连续举办五届的愿景。到今年已成功举办五届莫干山会议,会议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发表主旨演讲、进行省市县镇村五级经验交流、举办多个分论坛交流研讨,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言献策,支持项目落地助推经济发展,将理论研讨和实践探索紧密结合,实现凝聚共识和履职尽责“双向发力”。五年来,莫干山会议已经成为民革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的重要平台、展示乡村振兴成果的重要平台、发挥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的重要阵地。 

品牌成果

五届莫干山会议共征得论文1200多篇,共400多万字,凝聚了专家学者的智慧结晶,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特别是注重总结提炼了浙江精神、湖州经验、德清做法,为新时期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一直以来,莫干山会议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高度重视会议成果转化,努力将高端资源转化成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一个个优质项目不断“落地生根”。

第二至四届莫干山会议,共签约项目146个,总投资金额644.5亿元。今年的莫干山会议上,再次集中签约项目41个,总投资231.8亿元。

激发基层组织活力

民革示范支部创建

为加强民革自身建设,提高基层组织建设水平,民革中央于2018年2月下发《民革中央办公厅关于开展示范支部创建活动的通知》,启动示范支部创建活动。通过创建活动,支部工作规范性大大加强,特色进一步凸显,组织力、凝聚力和活力显著提高。截至今年10月底,92%的支部完成示范支部创建达标任务,400个民革示范支部获民革中央表彰。 

品牌成果

2019年,民革中央启动了民革示范支部(第一批)评选工作,全国共有5722个民革支部参加了示范支部创建活动,其中5030个支部达标。该年12月,经民革中央主席办公会议研究决定,授予民革北京市东城区第四支部等200个支部“民革示范支部”荣誉称号。

2021年12月2日,民革中央决定,对第二批创建活动中成绩突出的支部进行表彰,授予民革北京市西城区第十七支部等200个支部“民革示范支部”荣誉称号。

示范支部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各基层组织对标指标体系,完善、创新支部工作,全党基层组织的活力得到有力激发,支部活动内容更加丰富,支部间联系更加紧密,规章制度更加完善。

坚持“双寓”方针的民主实践

专项民主监督

按照中共中央部署,2016年至2020年,民革中央对口贵州省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按照“寓监督于帮扶之中,寓帮扶于监督之中”的工作方针,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积极运用脱贫攻坚民主监督的成功做法和宝贵经验,民革中央于2021年全面启动对口湖北省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工作,提出了“寓监督于保护之中,寓保护于监督之中”的新“双寓”方针,守护一江碧水与两岸青山。 

品牌成果

民革中央对口贵州省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形成“领导小组+工作小组+6个调研组+2个联络组”的“1162”工作架构,调研足迹遍布贵州省所有贫困县,累计召开各类座谈会、院坝会220余次,走访农户3000余户,访谈县乡村干部730余人次,在24个村开展驻村调研,提出意见建议340余条,形成监督报告9篇,专题报告3篇,成为有关部门赴贵州省开展脱贫攻坚督查工作的重要依据。

2019年,民革中央与中共贵州省委、省政府共同举办民革企业助力贵州产业招商发展大会,促成投资项目49个,总额达到1176亿元,以实际行动支持贵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高质量发展。

民革中央对口湖北省开展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构建“1个领导小组+1个专家顾问组+1个工作小组+9个监督调研组”的“1119”工作组织体系,深入开展监督调研,积极发挥优势特色,充分运用民主监督成果,把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推向深入,取得了良好开局。

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初心

民革榜样人物评选表彰

70多年来,民革全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促进祖国和平统一贡献了重要力量,涌现出一大批政治坚定、品德高尚、开拓创新、业绩突出的优秀人物。自2019年起,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进一步激励广大民革党员更好地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民革中央决定开展民革榜样人物评选表彰活动。活动每两年举行一次,每次评选出20位民革榜样人物。至今已举办两届,总计评选表彰40位民革榜样人物。 

品牌成果

40位民革榜样人物是民革党员在各行各业中的杰出代表,在不同时期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生动诠释了“政治坚定、品德高尚、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勇创一流”的榜样精神,在广大民革党员中起到了弘扬正能量的示范作用。

民革各级组织深入学习宣传民革榜样人物先进事迹,通过新闻报道、人物访谈、主题报告会等多种形式讲好民革故事,激励广大民革党员不忘合作初心,增强政治定力,增进政治认同,深化政治共识,营造见贤思进的浓厚氛围。

以榜样人物评选活动为契机,民革各级组织着力抓党员发展,抓教育培训,强党员监督,扬优良传统,树正风正气,建设高素质的民革党员队伍,让更多榜样人物脱颖而出,为新时代更好履行参政党职能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情系乌蒙一路同行

结对帮扶纳雍

1991年,民革中央选择贵州毕节最贫困的纳雍县作为定点扶贫联系县,发出了“纳雍不脱贫,民革不脱钩;纳雍脱了贫,民革不断线”的铿锵誓言。多年来,民革中央建立并完善“全党参与,重点结对”帮扶工作机制,统筹民革全党智力、人才、技术、资金等资源,全力助推纳雍县高质量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形成包括东部7个省级组织对口7个极贫乡镇在内的“7+1+1+N”帮扶机制,印发《民革中央定点帮扶纳雍县工作方案(2021-2025年)》,接续推进纳雍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 

品牌成果

五年来,民革中央共组织实施各类帮扶项目330个,投入和引进帮扶资金2亿元,培训基层干部和技术人员8520人次,帮助销售农产品4950万元。

2020年11月,纳雍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如期实现脱贫摘帽,民革中央在脱贫攻坚大考中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答卷。

踏上新征程,民革中央致力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有序组织全国民革省级组织参与定点帮扶,选定11个村作为乡村振兴示范点,围绕“绿色发展、人力资源开发和体制机制创新”三大主题,全面启动了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

开门参政议政

中山议政会

中山议政会,是民革十三大以来全新打造的参政议政工作品牌。民革十三届三次中常会首次提出,2018年7月首次举办。会议一般由各专委会承办,民革中央领导同志出席;议题注重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相契合、与民革优势特色相结合;参会者注重民革党内外齐助力,既有专委会成员、民革专家,也有国家部委相关同志、党外专家,是民革中央开门参政议政、聚集内外智慧的生动体现。 

品牌成果

自2018年7月至2022年10月,民革中央已先后召开37次中山议政会。

会议成果经归纳整理后作为参政议政素材,通过高层协商发言、调研报告、政协会议发言、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形式,报送至中共中央、国务院、全国政协等。

中山议政会深化了民革中央与国家相关部门、民革各级组织、有关智库和研究机构的联系合作机制,有效发挥了专委会在参政议政工作中的智库作用。

在民革中央示范带动下,一些民革省市组织也积极学习借鉴,建立了各具特色、效果明显的中山议政会。

中山议政会历经数年精心打造,逐步从参政议政新品牌发展成开门参政议政的“金字招牌”。

公益慈善重要品牌背后见精神

“中山博爱”

为弘扬中山博爱精神,民革中央从2013年起在全党深入开展“伸出博爱之手——民革基层组织牵手困难群众活动”(简称“博爱·牵手”活动 ),通过扶危济困、结对共建、法律援助、关爱老兵、社区建设等多种形式服务社会。2016年,民革中央发起成立全国性非公募基金会——中山博爱基金会,并以此为重要抓手,整合民革全党智力、财力资源,实现资金管理和帮扶济困等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积极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群众,集中展现民革组织和党员的善行善举,让“中山博爱”成为民革开展公益慈善的重要品牌。 

品牌成果

在“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贡献”评选表彰中,民革中央“伸出博爱之手——民革基层组织牵手困难群众活动”荣获“优秀成果奖”,中山博爱基金会获评“先进集体”。

自2019年春节起,民革中央通过中山博爱基金会开展“博爱·牵手”关爱困难党员活动,有373名困难党员(人次)接受救助,累计发放慰问金552.5万元。

民革中央连续六年举办中山博爱夏令营。

2018年至2022年,各级基层组织开展“博爱·牵手”活动1万余次,活动捐款捐物总价值超过6.8亿元,激发了组织活力,扩大了社会影响。

中山博爱基金会筹集资金1.4亿元,广泛开展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对口帮扶纳雍、关爱困难党员、助力疫情防控、扶持课题研究、援建中非发展等项目近200个,被民政部评为3A级慈善组织,系列商标已获准注册,进一步擦亮“中山博爱”品牌。

为地方高质量发展贡献民革力量

助力地方招商大会

面对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我国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的局面,民革团结带领民革党员中的非公经济人士,发挥民革中央企业家联谊会平台作用,积极倡导党员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为提振经济发展信心凝聚力量,探索新型政党制度下履职尽责新模式。民革中央联系党内外企业家先后在广西、贵州、内蒙古、吉林、湖南等多地举办一系列助推地方产业发展和招商项目推介活动,累计签约投资超过1万亿元,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了民革力量,被中共地方党委、政府誉为“雪中送炭”。 

品牌成果

2019年5月,以“共建陆海新通道、助力广西新发展”为主题,民革中央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联合举办“民革全国企业家广西交流大会”,邀请民革党员和所联系企业家600多人参会,共签约意向资金920亿元。

2020年9月17日,民革中央助力内蒙古产业发展招商引资项目签约仪式在呼和浩特举行,共签约项目182个,其中,合同签约项目76个,投资额1837亿元;意向签约项目104个,投资额1716亿元;战略框架协议2个,投资额1100亿元。

2022年11月,以“同心同行创新创业”为主题的民革中央助力现代化新湖南建设招商大会在长沙举行。此次大会共签约省级项目164个,总投资额2196.3亿元。这也是中共二十大召开后,湖南省人民政府举办的首次大型招商活动。

用笔墨为时代画像

三大书画展览

近年来,民革中央紧密团结民革及全国书画工作者,充分发挥民革中央画院的平台优势,注重强强联合,加强央地合作,创立并打造了“香凝如故”“风雨同舟”和“携手共进”三大展览品牌。三大展览品牌时间跨度长、参与范围广、专业水准高、社会影响大,为广大民革党员书画家搭建了提升水平、展示自我、扩大交流的平台,成为民主党派服务国家文化建设的新亮点、新平台,为宣传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发挥了积极作用。 

品牌成果

2018年,为了继承何香凝先生的家国情怀和艺术理想,民革中央发起并联合中国美术家协会共同创立了“香凝如故”这一全国美术展览品牌。四年来,“香凝如故”美术展览品牌持续发展壮大,至今已连续成功举办三届。三届“香凝如故”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累计观展人数达十余万人,数百家媒体参与报道,15件优秀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2019年9月和2021年7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暨首届‘风雨同舟’民革全国书画作品展”及“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第二届‘风雨同舟’民革全国书画作品展”举行。两届“风雨同舟”书画作品展热情赞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伟大事业,以艺术的形式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

2019年,民革中央画院举办“携手共进——民革中央画院书画家第一回作品联展”,并以不同艺术门类及艺术表现手法举办了系列展览。2020年,在民革中央画院主题画创作中心举办了“携手共进——民革中央画院抗疫主题书画作品重庆展”。

多元化参政议政实践

中国实体经济论坛

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命脉所在。近年来,民革中央主动拓宽参政议政平台,联合地方政协共同举办中国实体经济论坛,通过多元化的参政议政实践,探索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的破局之道和长远之策。民革中央先后联合江苏省政协在无锡主办2018实体经济发展大会,共谋实体经济振兴良策;联合广东省政协在佛山主办2021中国实体经济论坛,聚焦“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联合江苏省政协在苏州主办2022中国实体经济论坛,聚焦“实体经济的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 

品牌成果

论坛借助地域产业优势,会聚政商学界精英,通过对发展实体经济中若干问题的研讨,凝聚社会各界智慧,进而共谋解题之法。

民革中央在综合论坛成果和长期调研、地方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为中共中央、国务院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论坛的成功举办,既为民革中央开展调查研究、建言资政搭建了重要平台,形成了一批有分量的参政议政成果,也为地方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民革助力。

促进两岸青年文化交流

“华灿奖”

“华灿”,取意华夏大地上冉冉升起的璀璨新星,饱含着对中华文化走向伟大复兴的热切期望,寄托着中华儿女尤其是两岸青年的创业梦想。“华灿奖”是首个作品征集覆盖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的设计类大奖,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华中山文化交流协会、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共同主办,至今已举办七届,被评为国台办重点对台交流项目。2019年,“华灿奖”纳入教育部直属单位三评一竞赛保留项目清单,并被列入“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 

品牌成果

在第七届“华灿奖”中,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参赛作品33153件,较上一届增长185%,共评出获奖作品911件(套),其中来自台湾地区的获奖作品235件(套)。随着“华灿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两岸青年的参赛热情愈发高涨。

“华灿奖”获奖设计师可免费入驻华灿工场北京、成都、珠海众创空间和昆山设计中心,同时获得华灿工场提供的创业服务。截至目前,华灿工场已累计孵化注册台港澳企业95家,其中台资90家,港资2家,澳资3家,共有60余位台湾青年在华灿工场实习就业。

推出“定向主题征集”参赛类别,促进“华灿奖”与地方文旅产业、教育、公益事业融合,助力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为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青年分享祖国大陆新阶段发展机遇与成果搭建参与平台。

[ 责任编辑:张翕然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