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传承铺就共富新“稻”路——记民革党员、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徐东升
发布时间:2022-12-27 09:34:21 来源:团结报

徐东升

徐东升(右一)与专家在衢州市衢江区高家镇安仁畈优质晚稻基地测产验收。
金秋时节,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高家镇安仁畈的空气里弥漫着稻谷的清香。一望无际的稻田里面挂满了沉甸甸的稻穗,微风吹来,稻浪翻滚,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
这稻是种植的新品种,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桃湘优莉晶”——碾出的米色相纤细、颗粒晶莹剔透,米质玉润细腻,煮成的饭香软可口,被消费者称为“四香稻”。而牵头种植这个新品种的,正是民革衢州市经济支部副主委、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徐东升。
悠悠米香百年传承
说起稻米,徐东升与它有着很深的缘分。在衢州有一家从米店起家的老字号——“百泽坊”。提起“百泽坊”,市民们津津乐道、赞不绝口。从南宋年间到现在,一代接一代的传承,让“百泽坊”这个品牌历久弥新。从销卖大米到售卖各类米制品,历经百年风雨。到如今,“百泽坊”已经传承七代,而徐东升正是“百泽坊”的第七代传承人。
“作为第七代传承人,我一直传承恪守‘康泽万家、百泽天下’的祖训,争取把‘百泽坊’的品牌发扬光大。”为了当好传承人,擦亮百年老字号,徐东升一手创办了食品公司,并将公司逐渐发展成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多元化产品和服务的综合体。
除了“桃湘优莉晶”,徐东升还带头研发了“百泽坊”“千宴”“香妃”“江南忆”“乡恋”等稻米知名品种。这些品种,一上市就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成为市场“宠儿”。凭借此,徐东升带领团队还取得56项商标注册权、9个实用专利权、9项管理体系认证、开发制定112项生产配制工艺标准。荣获国家级荣誉2个、浙江省市级荣誉30个、衢州市长特别奖1个。
让衢州乌米重获新生
乌米饭、乌米年糕、乌米粽子……说起乌米,不少衢州人会回味起年少时的美好记忆,因为乌米饭曾是衢州民间喜爱的特色米饭食品。
衢州是乌米饭独特的传承制作基地。位于衢江区天湖南路的衢州乌米制作技艺展示馆,陈列着一系列颇有些年代的乌米制作传统工具,如清代的大石臼,大龙缸、竹捞、竹制食盘等,这些都是徐东升祖上代代相传下来的乌米制作工具。
“乌米饭色泽青黑发亮,其制作以南烛叶取汁,加入水里,再把糯米浸泡其中,至次日晨,吸足了汁液的糯米就会泛出青黑的颜色。衢州乌米非遗传承工艺还要求乌米经过九蒸九晒,类似于一些中药材的炮制。经过九蒸九晒,色泽、口味、组织结构等都会发生一些变化。”徐东升告诉记者。
为了让乌米饭受到更多消费者的喜爱,徐东升不断研制新品。诸如乌米麻糍、乌米发糕、乌米年糕、乌米粽子、乌米酒等。这些乌米系列产品目前已经进入杭州、温州、义乌等地的礼品店、土特产店。
经过徐东升传承和发扬光大,衢州乌米系列食品制作技艺已经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徐东升本人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衢州乌米系列食品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并在第十九届中国中华老字号精品博览会上获颁“中华老字号华夏工匠奖”。
2018年,徐东升投资200余万元,建设衢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乌米制作展示馆,展示衢州民俗文化,普及乌米食品制作技艺。接下来,徐东升又在谋划“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园”的建设。文化园占地20亩,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由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老字号博物馆、民俗博物馆三部分组成,目前已经完成项目开工建设的所有手续。
热心公益笃毅前行
2020年春节,为了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徐东升主动组织团队迅速行动,加班加点,全力生产保供。短短半个月时间,团队完成了原粮采购4007吨,销售保供粮5060吨,圆满完成衢州市粮食保供任务。
在今年年初,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之际,徐东升还第一时间将1000包、总价3万多元的大米送往相关乡镇,同时主动向衢州市红十字会、衢江区红十字会捐赠现金和物资。
除此之外,徐东升还先后投入资金200余万元,在衢江区小湖南镇举村建立了留守儿童“梦想起点工程”图书馆,每年对困难户、抗战老兵等进行走访慰问,热心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民革党员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和担当。
“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作为一个从事粮食产业三十余年的工作者,我感到使命在肩、责任重大。未来,我将全力以赴做好农业社会化服务,为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徐东升表示。(金超)
[ 责任编辑:张翕然 ]
徐东升
徐东升(右一)与专家在衢州市衢江区高家镇安仁畈优质晚稻基地测产验收。
金秋时节,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高家镇安仁畈的空气里弥漫着稻谷的清香。一望无际的稻田里面挂满了沉甸甸的稻穗,微风吹来,稻浪翻滚,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
这稻是种植的新品种,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桃湘优莉晶”——碾出的米色相纤细、颗粒晶莹剔透,米质玉润细腻,煮成的饭香软可口,被消费者称为“四香稻”。而牵头种植这个新品种的,正是民革衢州市经济支部副主委、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徐东升。
悠悠米香百年传承
说起稻米,徐东升与它有着很深的缘分。在衢州有一家从米店起家的老字号——“百泽坊”。提起“百泽坊”,市民们津津乐道、赞不绝口。从南宋年间到现在,一代接一代的传承,让“百泽坊”这个品牌历久弥新。从销卖大米到售卖各类米制品,历经百年风雨。到如今,“百泽坊”已经传承七代,而徐东升正是“百泽坊”的第七代传承人。
“作为第七代传承人,我一直传承恪守‘康泽万家、百泽天下’的祖训,争取把‘百泽坊’的品牌发扬光大。”为了当好传承人,擦亮百年老字号,徐东升一手创办了食品公司,并将公司逐渐发展成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多元化产品和服务的综合体。
除了“桃湘优莉晶”,徐东升还带头研发了“百泽坊”“千宴”“香妃”“江南忆”“乡恋”等稻米知名品种。这些品种,一上市就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成为市场“宠儿”。凭借此,徐东升带领团队还取得56项商标注册权、9个实用专利权、9项管理体系认证、开发制定112项生产配制工艺标准。荣获国家级荣誉2个、浙江省市级荣誉30个、衢州市长特别奖1个。
让衢州乌米重获新生
乌米饭、乌米年糕、乌米粽子……说起乌米,不少衢州人会回味起年少时的美好记忆,因为乌米饭曾是衢州民间喜爱的特色米饭食品。
衢州是乌米饭独特的传承制作基地。位于衢江区天湖南路的衢州乌米制作技艺展示馆,陈列着一系列颇有些年代的乌米制作传统工具,如清代的大石臼,大龙缸、竹捞、竹制食盘等,这些都是徐东升祖上代代相传下来的乌米制作工具。
“乌米饭色泽青黑发亮,其制作以南烛叶取汁,加入水里,再把糯米浸泡其中,至次日晨,吸足了汁液的糯米就会泛出青黑的颜色。衢州乌米非遗传承工艺还要求乌米经过九蒸九晒,类似于一些中药材的炮制。经过九蒸九晒,色泽、口味、组织结构等都会发生一些变化。”徐东升告诉记者。
为了让乌米饭受到更多消费者的喜爱,徐东升不断研制新品。诸如乌米麻糍、乌米发糕、乌米年糕、乌米粽子、乌米酒等。这些乌米系列产品目前已经进入杭州、温州、义乌等地的礼品店、土特产店。
经过徐东升传承和发扬光大,衢州乌米系列食品制作技艺已经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徐东升本人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衢州乌米系列食品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并在第十九届中国中华老字号精品博览会上获颁“中华老字号华夏工匠奖”。
2018年,徐东升投资200余万元,建设衢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乌米制作展示馆,展示衢州民俗文化,普及乌米食品制作技艺。接下来,徐东升又在谋划“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园”的建设。文化园占地20亩,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由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老字号博物馆、民俗博物馆三部分组成,目前已经完成项目开工建设的所有手续。
热心公益笃毅前行
2020年春节,为了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徐东升主动组织团队迅速行动,加班加点,全力生产保供。短短半个月时间,团队完成了原粮采购4007吨,销售保供粮5060吨,圆满完成衢州市粮食保供任务。
在今年年初,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之际,徐东升还第一时间将1000包、总价3万多元的大米送往相关乡镇,同时主动向衢州市红十字会、衢江区红十字会捐赠现金和物资。
除此之外,徐东升还先后投入资金200余万元,在衢江区小湖南镇举村建立了留守儿童“梦想起点工程”图书馆,每年对困难户、抗战老兵等进行走访慰问,热心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民革党员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和担当。
“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作为一个从事粮食产业三十余年的工作者,我感到使命在肩、责任重大。未来,我将全力以赴做好农业社会化服务,为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徐东升表示。(金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