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深度报道图  >  

让土地要素“活起来”——民革安徽黄山市委会调研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发布时间:2022-12-29 09:16:48 来源:团结报

近日,安徽省黄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民革黄山市委会主委江卓琪带领调研组一行深入黄山市歙县石潭村深入开展调研,为激活农村土地资源建言献策,助力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让土地要素“活起来”,为乡村振兴带来“动力”。

走进石潭村柿木汰自然村,高山云海,如梦如画,徽派建筑林立,这里是摄影、户外、休闲、避暑好去处。柿木汰自然村是黄山市歙县开展农村集体土地入市试点工作的试点村,该村闲置房屋流转工作已经完成,但目前因收储的闲置宅基地暂未进行招拍挂程序,集体土地入市问题尚未明确,已有意向的项目尚未有实质性进展。

“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流转来的土地,如何按照集体土地入市的程序出让;二是土地流转了,项目入驻了,怎样带动产业发展。”近日,调研组走访了解“歙县柿木汰摄影村落项目”时,石潭村党支部书记辛健的困惑,道出了当前农村集体土地入市的困境。

针对石潭村提出的问题,调研组建议,相关部门探索出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管理办法,指导招牌挂程序,让流转的农村集体土地合法化;同时,鼓励村民结合高山地理优势种植油菜花,打造油菜花胜地,因地制宜发展农家乐、民宿;探索建设集体土地入市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制度,确保农民集体利益得到保障。

“我认为农村闲置土地的盘活与利用离不开村庄规划,然而,农村土地分散,目前项目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仍存在较大困难。”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歙县霞坑镇党委书记张善山结合石潭村集体建设用地现状首先发言,直言困难。这引起了来自歙县乡村振兴局负责同志的共鸣,他说:“偏远的乡村集体资产处在‘村中间’的位置,闲置资产占地小,难以满足现阶段产业发展需求。”

歙县农业农村局负责同志则认为,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跟不上、制度不完善等因素制约着农村闲置土地的盘活利用。

摸清问题,找准方向,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建议是调研的最终目的。歙县文化旅游体育局负责同志建议,探索构建“公司+强村公司+村民”“公司+集体+村民”“公司+集体”等多种合作模式,可以为农村闲置土地资产盘活闯出一条路子。

歙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汪盛建议,要进一步加快落实“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合理布局各类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市级层面要进一步出台农村集体土地入市制度,明确土地入市收入分配,加大对基层指导。

作为农村集体土地盘活利用的牵头部门,黄山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朱洪平则认为,未来乡村的发展,县、镇、村要三级联动,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要对本村未来五至十年的产业发展有所规划,乡镇根据发展需要鼓励多村联动,鼓励“空心村”向“中心村”集中,通过招商引资盘活利用闲置土地资源。

“通过走访调研、座谈交流,我们摸清情况,找准问题根源,交流启发思路,开良方、谋发展,力求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江卓琪说,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土地,集体土地入市是一条有效的路径。江卓琪建议要充分考虑各村的实际,维护农民权益,科学编制村庄规划,在规划引领下谋划哪些土地可以入市;针对小而散的可用土地资源,要用好用足相关政策,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统筹财政资金,借助金融公司、政策性银行、强村公司等平台,鼓励社会资本投入,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坚持“边试点、边研究、边总结、边提炼”,处理好“谁来入市、哪些地入市、怎么入市、钱怎么分”的问题,确立改革路径,构建完善的政策体系。(赖柳华)

[ 责任编辑:张翕然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