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园地  >  

陈前林:广泛凝聚共识 画出最大同心圆

发布时间:2023-01-10 09:45:16 来源:团结报

2022年6月,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是中共中央专门规范政治协商工作党内法规,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对政治协商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凝结了长期以来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政治协商工作的丰富实践和成功经验,是新时代政协工作的基本遵循。《条例》旨在加强中国共产党对政治协商工作的领导,提高政治协商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这充分体现出新时代政治协商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越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学习《条例》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相结合,广泛凝聚共识,画出最大同心圆。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坚定不移地同中国共产党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确保政治协商正确的政治方向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政治协商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凝聚智慧、增进共识、促进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途径。

《条例》明确了政治协商工作应当遵循的第一条原则就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各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自觉地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治协商工作全过程,把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和路线方针政策转化为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的广泛共识,确保政治协商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提升政治协商成效

《条例》定义了政治协商,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各界代表人士围绕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经济社会发展重要问题以及其他重要事项开展的协商;规定了政治协商工作遵循的原则是“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我们开展政治协商要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围绕中共中央和国家的重大方针和决策部署,围绕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重要问题找准履职的结合点、切入点和着力点,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凝聚智慧、增进共识,建务实之言,献务实之策;要利用民主党派人才荟萃、联系广泛的优势,结合民革参政议政重点领域,围绕社会关注、人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建诤言、献良策、谋实招,不断提升政治协商成效。

加强自身建设

提高政治协商能力

《条例》的出台,为民主党派发挥作用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同时也对民主党派参政履职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提高政治站位,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统揽政治协商工作的总纲,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民主党派提出的“四新”“三好”要求,不断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解决自身问题能力。要组织民主党派成员进行政治理论和履职能力提升的学习和培训,深入开展“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主题教育活动,增强政党意识,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民主党派建设成为政治坚定、组织坚实、履职有力、作风优良、制度健全,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要心怀“国之大者”,把自己的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局,团结和联系群众,以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和扎实的工作作风,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协商议政、专项监督活动,做到参政“参”到点子上,议政“议”到关键处,不断拓展参政议政深度和提升政治协商能力。

政治协商就是凝聚共识、凝聚力量、形成合力。民主党派要充分发挥优势和特色,统筹人才和智力资源,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履行参政党职能,提升政治协商效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作者系民革贵州省委会副主委)

[ 责任编辑:李艳鹤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