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园地  >  

刘新宇 王燕萍 郑娟 肖越:改进与加强参政党地方组织建设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3-01-10 09:47:53 来源:团结报

改进与加强参政党地方组织建设,是充分发挥地方组织履职作用不可或缺的自身要求,也是建设新时代高素质参政党的需要,是推进多党合作事业发展的重要组织保障。为此,面对当前的新时代、新问题,针对地方组织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改进参政党地方组织建设,应不断探索新的路径和方法,为建设高素质社会主义参政党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中共为师,争取更多指导和支持

各民主党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的参政党,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参政党地方组织来说,必须紧紧依靠中共党委和统战部门的关心、支持,这是改进与加强参政党地方组织建设的前提和保证。一方面,参政党地方组织应以中共为师,就民主党派组织发展、自身建设、主题活动等工作,主动、及时地向中共党委和统战部门报告,征求意见、沟通协商,进一步促进相互了解,达成共识,增进诚挚、融洽的关系;另一方面,民主党派可依靠中共党委和统战部门力量,立足民主党派自身特色,发挥优势领域,加强协作和交流,更好地履行参政议政职能,发挥好参政党应有的作用;再者,应积极与中共党委和统战部门联系沟通,争取更多培养推荐参政党骨干承担社会工作的机会,为民主党派成员锻炼成长提供更多平台。

推进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参政党地方组织建设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直接体现了地方组织的自身建设水平,是促进地方组织工作有章可循、有章必循的有力保障,更是推动地方组织工作提质增效、焕发组织活力的有效抓手。因此,参政党地方组织可以在总结实践经验、探索工作规律基础上,在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履职能力建设、作风建设建设等方面,出台细化的规范性、指导性文件,从而形成一套组织严密、管理有力、运行良好的制度体系和运作模式。要在制度约束力和执行力上狠下功夫,特别是地方组织班子成员,尤其要带头维护制度权威,严格遵守各项制度,发扬民主务实作风,推动层层落实,为地方组织健康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与表率。

研究与化解一些典型性突出问题

参政党地方组织的履职能力直接决定着各民主党派参政履职的质量和效能,而地方组织建设中存在的软弱涣散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参政党自身发展和履职尽责,需要研究和化解这些顽症与痼疾,增强参政党地方组织的凝聚力、生命力和吸引力。地方组织可专题研究本组织的瓶颈与短板,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地制定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并制定实施方案,纳入组织工作计划。重点可围绕“五抓”,一是抓思想政治建设。要重视民主党派成员的理论学习水平,各地方组织要常态化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切实加强思想引领,凝聚政治共识。二是抓领导班子建设。领导班子成员的率先垂范,起着示范带头作用。要把政治坚定、作风正派、工作能力强、党派成员认可度高的优秀人才安排到地方组织领导班子中,充实基层核心力量,并注重班子整体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三是抓队伍建设。队伍建设是参政党地方组织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既要把好“入口关”和“质量关”,吸收优质的“新鲜血液”;又要抓好现有成员的培训和教育,不断提升队伍整体力量。四是抓履职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参政党成员参政议政能力,为地方组织成员知情明政、开展民主监督和议政建言等创造条件,为开展社会服务搭建平台;强化激励引导,通过评优争先、树立典型,激发广大成员履职热情,奋发有为。五是抓工作创新。党派工作既要务实,也要创新,要因地制宜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形式和内容,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基层活动亮点和品牌。

深化理论研究,注重成果转化

加强参政党理论研究,是坚持和完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参政党自身建设的迫切需要。地方组织可以依靠党派“人才汇聚”的优势,紧紧围绕参政党建设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针对新形势下参政党思想建设、组织发展、参政议政、社会服务、民主监督等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有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措施,并注重研究成果的转化,为具体工作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助力自身建设和参政履职。

参政党地方组织建设是一项各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参政党履行职能的重要表现,关系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坚持和完善,意义深远。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参政党地方组织建设只有不断研究和探索在新形势下加强地方组织建设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才能扎扎实实把自身建设成为政治坚定、组织坚实、履职有效、作风优良、制度健全,充满生机活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地方组织。

[ 责任编辑:李艳鹤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