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可以在数字中延续吗——观影《流浪地球2》
发布时间:2023-02-06 09:03:18 来源:团结报

《流浪地球2》是一部感人肺腑的电影,它在末世灾难的大背景下,对中国式的英雄主义与牺牲精神进行了深入的诠释。电影让我印象最深的部分,是对数字生命设想的探索。
人能否在数字中延续另一种形式的生命呢?
相比于古人的炼丹求药、迷信于修仙飞升,借助可学习、可成长的人工智能让自己的意识在数字中得到延续甚至永生,似乎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幻梦,尤其是用于弥补某些无法挽回的遗憾时。在电影中,图恒宇开车不留神,在车祸中失去了女儿。为了给她“完整的一生”,他将女儿的意识导入550A电脑中。尽管囿于电脑的性能,数字化的女儿只能重复在两分钟的循环里,但这已是莫大的安慰了。
在今天,亲人离世后,留下的每一张照片,像素再低都是珍品,视频更是无价之宝。如果能让逝去的亲人在数字中重生,和在世时一样与我们正常地交流,对生者而言是极大的慰藉。
然而,电影并没有采用数字生命的计划去应对灾难。一方面,虚拟的数字生命削弱了人对于现实的依赖和对家园的眷恋,有了退路,人便不再有勇气和决心去斗争和求存。另一方面,数字生命并非有血有肉,不仅指存在,也指精神上。人的定义不只有记忆,还包括个体的情感,以及群体、历史潜移默化埋在个体中的一些底蕴。这些远不是数字信号能承载的。
在电影中有诸多让人动容的场景。在“大我”上,当需要航天员亲手引爆核弹时,张鹏高喊“五十岁以上的出列”,把生的机会留给年轻人,自己挺身而出,慷慨赴死。这份无私无畏,是中国人镌刻在骨子里的责任担当。在“小我”上,刘培强为了让亲人存活下去,去竞选空间站宇航员。在面试中,面对“生的名额是给挚爱但是所剩时光不多的妻子还是健康的岳父”这一提问,人工智能550W按照最优化的原则轻松给出了标准答案,但是刘培强却情绪崩溃了。责任与牺牲,一体两面,可正是因为人的爱意深沉,才让人难以割舍,无法决断。
所以人与数字信号有着根本的差异——人性。
为什么“没有人的文明,毫无意义”?因为这些极具张力、让人热泪盈眶的情感是以最优化为根本原则的人工智能无法实现的,因为文明正是在无数次的非最优化中才能演变进化、繁荣丰富。在失意的诗人和成功的政客间,李白若是选择了最优化的“摧眉折腰事权贵”,唐诗宋词里的月光将会变得无比黯淡。人性是文明的蓝天,是挂满枝头的繁花。
况且,人工智能往往并非如人类想象般的可控、美好。如果让人工智能主导人类的发展,或许人类早已损失惨重。在电影彩蛋里,550W承认了太空电梯危机、月球坠落危机、木星引力危机等都是它一手操办的。依据它的判断,“延续人类文明的最优选择是毁灭人类”,这是人绝对无法接受的。
但电影对数字生命的立场并非单一地支持或反对。它设计了一个有意思的结局:移山计划的最后一步是重启地球三地的根服务器,使行星发动机能同时启动。北京的根服务器已经被淹没了,来重启的人员也都溺亡。功败垂成的时候,是数字生命丫丫记住了重启的密钥,指引着数字化的图恒宇成功完成了任务。
人工智能想要毁灭人类,依赖于人工智能的数字生命却最终拯救了人类。这份戏剧化的结尾,激发了观众对人类与数字生命关系更深层的思考,而这也正是科幻电影将未来照进现实的意义所在。(仇进才)
[ 责任编辑:赵昕 ]
《流浪地球2》是一部感人肺腑的电影,它在末世灾难的大背景下,对中国式的英雄主义与牺牲精神进行了深入的诠释。电影让我印象最深的部分,是对数字生命设想的探索。
人能否在数字中延续另一种形式的生命呢?
相比于古人的炼丹求药、迷信于修仙飞升,借助可学习、可成长的人工智能让自己的意识在数字中得到延续甚至永生,似乎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幻梦,尤其是用于弥补某些无法挽回的遗憾时。在电影中,图恒宇开车不留神,在车祸中失去了女儿。为了给她“完整的一生”,他将女儿的意识导入550A电脑中。尽管囿于电脑的性能,数字化的女儿只能重复在两分钟的循环里,但这已是莫大的安慰了。
在今天,亲人离世后,留下的每一张照片,像素再低都是珍品,视频更是无价之宝。如果能让逝去的亲人在数字中重生,和在世时一样与我们正常地交流,对生者而言是极大的慰藉。
然而,电影并没有采用数字生命的计划去应对灾难。一方面,虚拟的数字生命削弱了人对于现实的依赖和对家园的眷恋,有了退路,人便不再有勇气和决心去斗争和求存。另一方面,数字生命并非有血有肉,不仅指存在,也指精神上。人的定义不只有记忆,还包括个体的情感,以及群体、历史潜移默化埋在个体中的一些底蕴。这些远不是数字信号能承载的。
在电影中有诸多让人动容的场景。在“大我”上,当需要航天员亲手引爆核弹时,张鹏高喊“五十岁以上的出列”,把生的机会留给年轻人,自己挺身而出,慷慨赴死。这份无私无畏,是中国人镌刻在骨子里的责任担当。在“小我”上,刘培强为了让亲人存活下去,去竞选空间站宇航员。在面试中,面对“生的名额是给挚爱但是所剩时光不多的妻子还是健康的岳父”这一提问,人工智能550W按照最优化的原则轻松给出了标准答案,但是刘培强却情绪崩溃了。责任与牺牲,一体两面,可正是因为人的爱意深沉,才让人难以割舍,无法决断。
所以人与数字信号有着根本的差异——人性。
为什么“没有人的文明,毫无意义”?因为这些极具张力、让人热泪盈眶的情感是以最优化为根本原则的人工智能无法实现的,因为文明正是在无数次的非最优化中才能演变进化、繁荣丰富。在失意的诗人和成功的政客间,李白若是选择了最优化的“摧眉折腰事权贵”,唐诗宋词里的月光将会变得无比黯淡。人性是文明的蓝天,是挂满枝头的繁花。
况且,人工智能往往并非如人类想象般的可控、美好。如果让人工智能主导人类的发展,或许人类早已损失惨重。在电影彩蛋里,550W承认了太空电梯危机、月球坠落危机、木星引力危机等都是它一手操办的。依据它的判断,“延续人类文明的最优选择是毁灭人类”,这是人绝对无法接受的。
但电影对数字生命的立场并非单一地支持或反对。它设计了一个有意思的结局:移山计划的最后一步是重启地球三地的根服务器,使行星发动机能同时启动。北京的根服务器已经被淹没了,来重启的人员也都溺亡。功败垂成的时候,是数字生命丫丫记住了重启的密钥,指引着数字化的图恒宇成功完成了任务。
人工智能想要毁灭人类,依赖于人工智能的数字生命却最终拯救了人类。这份戏剧化的结尾,激发了观众对人类与数字生命关系更深层的思考,而这也正是科幻电影将未来照进现实的意义所在。(仇进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