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深度报道图  >  

民革党员薛长湖央视开讲:鱼和中国人餐桌的不解之缘

发布时间:2023-02-07 09:23:10 来源:团结网

中国人是怎么实现吃鱼自由的

过年吃鱼有什么讲究

鱼的哪个部位最有营养

2月2日,民革山东省委会副主委、青岛市委会主委,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薛长湖登上了央视《开讲啦》的讲台,讲述鱼和中国人餐桌的不解之缘。

怎么吃鱼最营养最美味

鱼头、鱼肚、鱼卵,哪个部分最有营养?虽然鱼的身上全是宝,但作为生命的起源,鱼卵才最有营养。在节目中,薛长湖将有关“吃鱼”的知识点一一解读。

鱼怎样吃最美味?薛长湖讲到,鳗鱼、秋刀鱼这些海洋鱼种烤着吃更美味。红烧鱼用鲤鱼,是个不错选择。炖汤用鲫鱼,清蒸用鲈鱼、鳜鱼、鲥鱼,而生鱼片,当然是脂肪含量高的金枪鱼、三文鱼,才更鲜美好吃。

吃生鱼片的文化,中国自古有之。《论语》当中记载“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当中的脍字,就是指的生鱼片。薛长湖表示:“从营养成分的角度来看,生鱼片的吃法是最好的。”最早在周朝,我们就有吃生鱼片的历史,最高峰是在唐朝,然后是在宋朝。但是从宋朝到现在,除了个别地区还保留着鱼生的吃法,中国人吃生鱼片的习惯慢慢地减少了。

从一年一鱼到吃鱼自由

在解放初期,全国的水产渔业的总产量不到45万吨,人均一年只有0.8公斤,相当于每个中国人每年只能吃一条鱼。2021年,我们的渔业总产量达到6700万吨,我们人均消耗的水产品是14.2公斤。

“渔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奋斗。”薛长湖讲到,中国的养鱼事业主要起步于淡水养殖,我们原来的鱼苗都是从江河湖海里捞来放在池塘里养殖。后来钟麟老先生突破人工育苗的关键技术,从此实现了“四大家鱼”的人工繁殖,正是基于钟老先生和后来水产养殖学家们的研究和努力,其他鱼类的人工繁殖和种苗生产问题都逐渐得以解决。

向海洋要热量、要蛋白

薛长湖说,渔业养殖,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对于整个国家的粮食的安全,起了非常重大的作用。面对我们的蓝色粮仓,向海洋要热量、要蛋白,可以帮助大家全方位多途径地开发食物资源、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更好满足我们对优质蛋白的需求,把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上。

链接

在30多年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中,薛长湖始终以水产品加工领域的国家重大需求为研究方向。他主持的“海参功效成分解析与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很荣幸地两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第一次主要是海洋水产资源的蛋白质多糖脂肪的高效利用,第二次是海参功效成分解析与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及应用,这两个国家奖都跟产业化密切相关,促进了我们国家水产品加工产业的长足发展。”薛长湖在获奖接受采访时表示。

多年来,他与团队潜心科研,系统研究了大宗水产资源中蛋白质、糖类及脂质绿色加工的科学基础,开创了我国海产品脂质化学与营养学研究的新领域;创新了海水鱼、海参、南极磷虾等大宗水产品和远洋战略性资源的多项精深加工与品质控制关键技术,构建了海洋水产品现代化加工技术体系,形成的理论与技术成果在全国百余家水产品加工和海洋保健食品企业得到推广,显著提升了海洋水产品加工行业的技术水平与综合效益,为引领海洋渔业产业转型升级作出了突出贡献。

薛长湖当选为2021年“青岛最美科技工作者”。他的获奖评语是:立德树人,学界楷模,躬耕深蓝探奥义;心有家国,自立自强,科技创新谱华章。

[ 责任编辑:张翕然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