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层连线  >  

让“非遗”传承活起来 让“非遗”产品火起来

——九三学社青岛市即墨区委会开展非遗文化调研

发布时间:2023-02-09 09:15:14 来源:团结网

“榼子是做面食的模具,今年是兔年,兔子花饽饽是用这个做出来的。” 非遗传承人王承厚边讲述边展示着手中兔子图案的榼子。

“党的政策好,老百姓有福啦,日子越过越红火。”剪纸传承人江志友现场教授“福”字剪纸制作,剪出浓浓年味儿。

2023年2月5日,正值中国传统的元宵佳节,在青岛市即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0余名非遗传承人应邀举办技艺展示活动,带领市民了解非遗文化、学习非遗技艺。现场人潮涌动,热闹非凡。九三学社青岛市即墨区委员会组织社员现场参观,开展非遗文化调研,共同感受非遗文化魅力。

“剪纸、烙画让我找到了记忆中的‘年味儿’,久违的‘烟火气’又回来了!”正在现场调研的社员刘承栋开心地说,“我‘请’了六张剪纸,分别是‘福、禄、寿、喜、财’,准备装饰房屋,寓意五福临门”。在他看来。‘年味儿’其实就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味儿。

“能了解这么多即墨非遗,值得来!”“非遗技艺真是了不起,希望能够世代传承下去。“小而精”的文创商品、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异彩纷呈的手工体验,让社员们流连忘返。据了解,即墨区目前有即墨花边、即墨老酒、葛村榼子、大欧鸟笼、黄氏烙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87项,其中国家级4项、省级7项、市级26项。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非遗是中华民族的珍贵财富;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对于实现经济、文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九三学社青岛市即墨区委员会主委赵星表示,随着疫情形势好转,即墨区文旅消费正在复苏,今后将充分发挥九三学社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就深入挖掘和保护传承非遗文化开展广泛调研,为推动区域优秀传统文化“传下去”“活起来”“走出去”,实现非遗文化产品规模化、产业化,助推乡村振兴贡献九三智慧和力量。陈绍霞)

[ 责任编辑:闻超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