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送三帮”打造社会服务金字招牌——民进重庆市武隆区总支帮扶赵家乡纪实
发布时间:2023-02-15 09:18:29 来源:团结报
日前,民进重庆市武隆区总支联合文化公司走进结对帮扶的赵家乡中学小学,携手举办“自强·超越”爱心捐赠活动,为同学们赠送了价值6000元的爱心大礼包,助力孩子们健康成长。这只是民进武隆区总支联系帮扶赵家乡的一个缩影。
5年来,民进武隆区总支发挥优势,连续为赵家乡“送温暖、送文化、送‘智力’,帮基建、帮教育、帮产业”(以下简称“三送三帮”),擦亮了“助推民生·爱心帮扶”的金字招牌。
回顾民进武隆区总支的“帮扶日历”,“三送三帮”便是“关键词”。
送温暖帮基建
夏日傍晚的赵家乡文化广场热闹非凡,妇女们跳着各式舞蹈、孩子们追逐嬉戏……
这处广场与民进密不可分。原来,在民进武隆区总支的争取下,民进重庆市委会协调帮扶资金35万元用于修建这处文化广场,丰富了周围居民的“夜生活”。
修建文化广场只是民进武隆区总支帮助改善基础设施的一角。5年来,民进武隆区总支累计争取民进重庆市委会协调帮扶资金752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例如打造艺术校园、改善人居环境,周围百姓的福祉得到了提升。
由于赵家乡有许多人在外务工,大批留守儿童成了民进武隆区总支的牵挂。目前,民进武隆区总支已与共青团武隆区委一道,争取了“壹基金”的爱心温暖箱。此外,他们还建立了总支会员与赵家乡中心小学留守女孩“一对一”联系关爱机制,带着孩子们集体过生日、做游戏、谈心聊天……5年来,民进武隆区总支累计为留守女孩捐赠了价值10万余元的学习礼包、御寒衣物。
“感谢对我的帮助,以后我会更加努力学习,争取早日回报社会。”赵家乡中心小学李丽(化名)说。
送文化帮教育
为促进乡村孩子全面发展,民进武隆区总支多方联系,为赵家乡的孩子送去艺术课程,在他们心中埋下艺术的种子。
为进一步充实送教力量,民进武隆区总支携手民进沙坪坝区委会,一同开展“艺术教育希望行”活动,共协调资金13万元,为武隆中学、赵家乡中心小学先后购置小提琴34把、中提琴10把、大提琴4把,组织音乐教师参加提琴智慧教育师资线下线上培训6次,助推学校特色社团建设,通过这些艺术课堂,点亮孩子们心中的“艺术明灯”。
不仅如此,民进武隆区总支还携手民进巴南区委会开展“同心·逐梦——艺术教育进乡村”活动,促成巴南区龙洲湾小学和武隆区赵家乡中心小学签订“同心·逐梦”教育帮扶合作协议,争取白马中学、长坝中学等10余名教师参加“同心·彩虹行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乡村骨干教师公益培训项目,聚焦教育人才培养,推动乡村小学教育理念和教学管理提质增效,学校优生率提升至92%。
送“智力”帮产业
产业是经济之本,为找到长久发展之计,民进武隆区总支深挖赵家乡旅游资源,联系民进专家团队制作乡村旅游规划,设计发展储备项目,围绕体验回归、休闲度假、康养疗养,发展了99户乡村旅游经营户、1家精品民宿,着力培育康养、艺术、农旅产业链。
在民进武隆区总支的组织下,“永远跟党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器乐演奏诵唱雅集暨赵家乡第八届乡村旅游季活动启动仪式等宣传活动先后开展,“高山消暑纳凉旅游点”被逐渐探索、打造。
“2022年赵家乡全力发展乡村旅游,全年成功接待游客60万人次。”中共赵家乡党委书记陈晓勇介绍。
“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只有变“输血”为“造血”,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长远问题。
为帮助农户持续增收致富,民进武隆区总支聚焦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引进永川民进会员企业,流转闲置荒地打造高山蓝莓采摘园70亩,带动乡村旅游的同时帮助解决当地农民就业。在民进武隆区总支的努力下,民进西南大学支部3名农科专家成为赵家乡当地技术顾问,当地正尝试发展黑山羊养殖。养殖业之外,民进武隆区总支还邀请农业种植专家,帮助赵家乡规划高山蔬菜3500亩、高山药材1万余亩,建立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推广“赵佳人”土特产品牌,拓展农业产业结构,创立市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园。
因为突出的社会工作成绩,2021年,民进武隆区总支被民进中央评为“民进全国社会服务暨脱贫攻坚先进集体”,2022年,又被民进重庆市委会评为“社会服务工作先进单位”。
“乡村振兴,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宏大系统工程。民进武隆区总支会继续关注赵家乡的发展,尽我们所能,助力赵家乡的乡村振兴事业。”民进武隆区总支主委辛莉说。(邵红 石万川)
[ 责任编辑:张翕然 ]
日前,民进重庆市武隆区总支联合文化公司走进结对帮扶的赵家乡中学小学,携手举办“自强·超越”爱心捐赠活动,为同学们赠送了价值6000元的爱心大礼包,助力孩子们健康成长。这只是民进武隆区总支联系帮扶赵家乡的一个缩影。
5年来,民进武隆区总支发挥优势,连续为赵家乡“送温暖、送文化、送‘智力’,帮基建、帮教育、帮产业”(以下简称“三送三帮”),擦亮了“助推民生·爱心帮扶”的金字招牌。
回顾民进武隆区总支的“帮扶日历”,“三送三帮”便是“关键词”。
送温暖帮基建
夏日傍晚的赵家乡文化广场热闹非凡,妇女们跳着各式舞蹈、孩子们追逐嬉戏……
这处广场与民进密不可分。原来,在民进武隆区总支的争取下,民进重庆市委会协调帮扶资金35万元用于修建这处文化广场,丰富了周围居民的“夜生活”。
修建文化广场只是民进武隆区总支帮助改善基础设施的一角。5年来,民进武隆区总支累计争取民进重庆市委会协调帮扶资金752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例如打造艺术校园、改善人居环境,周围百姓的福祉得到了提升。
由于赵家乡有许多人在外务工,大批留守儿童成了民进武隆区总支的牵挂。目前,民进武隆区总支已与共青团武隆区委一道,争取了“壹基金”的爱心温暖箱。此外,他们还建立了总支会员与赵家乡中心小学留守女孩“一对一”联系关爱机制,带着孩子们集体过生日、做游戏、谈心聊天……5年来,民进武隆区总支累计为留守女孩捐赠了价值10万余元的学习礼包、御寒衣物。
“感谢对我的帮助,以后我会更加努力学习,争取早日回报社会。”赵家乡中心小学李丽(化名)说。
送文化帮教育
为促进乡村孩子全面发展,民进武隆区总支多方联系,为赵家乡的孩子送去艺术课程,在他们心中埋下艺术的种子。
为进一步充实送教力量,民进武隆区总支携手民进沙坪坝区委会,一同开展“艺术教育希望行”活动,共协调资金13万元,为武隆中学、赵家乡中心小学先后购置小提琴34把、中提琴10把、大提琴4把,组织音乐教师参加提琴智慧教育师资线下线上培训6次,助推学校特色社团建设,通过这些艺术课堂,点亮孩子们心中的“艺术明灯”。
不仅如此,民进武隆区总支还携手民进巴南区委会开展“同心·逐梦——艺术教育进乡村”活动,促成巴南区龙洲湾小学和武隆区赵家乡中心小学签订“同心·逐梦”教育帮扶合作协议,争取白马中学、长坝中学等10余名教师参加“同心·彩虹行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乡村骨干教师公益培训项目,聚焦教育人才培养,推动乡村小学教育理念和教学管理提质增效,学校优生率提升至92%。
送“智力”帮产业
产业是经济之本,为找到长久发展之计,民进武隆区总支深挖赵家乡旅游资源,联系民进专家团队制作乡村旅游规划,设计发展储备项目,围绕体验回归、休闲度假、康养疗养,发展了99户乡村旅游经营户、1家精品民宿,着力培育康养、艺术、农旅产业链。
在民进武隆区总支的组织下,“永远跟党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器乐演奏诵唱雅集暨赵家乡第八届乡村旅游季活动启动仪式等宣传活动先后开展,“高山消暑纳凉旅游点”被逐渐探索、打造。
“2022年赵家乡全力发展乡村旅游,全年成功接待游客60万人次。”中共赵家乡党委书记陈晓勇介绍。
“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只有变“输血”为“造血”,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长远问题。
为帮助农户持续增收致富,民进武隆区总支聚焦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引进永川民进会员企业,流转闲置荒地打造高山蓝莓采摘园70亩,带动乡村旅游的同时帮助解决当地农民就业。在民进武隆区总支的努力下,民进西南大学支部3名农科专家成为赵家乡当地技术顾问,当地正尝试发展黑山羊养殖。养殖业之外,民进武隆区总支还邀请农业种植专家,帮助赵家乡规划高山蔬菜3500亩、高山药材1万余亩,建立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推广“赵佳人”土特产品牌,拓展农业产业结构,创立市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园。
因为突出的社会工作成绩,2021年,民进武隆区总支被民进中央评为“民进全国社会服务暨脱贫攻坚先进集体”,2022年,又被民进重庆市委会评为“社会服务工作先进单位”。
“乡村振兴,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宏大系统工程。民进武隆区总支会继续关注赵家乡的发展,尽我们所能,助力赵家乡的乡村振兴事业。”民进武隆区总支主委辛莉说。(邵红 石万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