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深度报道图  >  

凝聚共识扛起新使命 建言资政谱写新篇章

——民革江苏省委会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建言献策

发布时间:2023-02-17 09:22:28 来源:团结报

“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上双向发力,强化责任意识,练好履职本领,以务实行动和履职实效,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更好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贡献智慧和力量。”这是民革中央副主席、民革江苏省委会主委陈星莺在江苏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期间,专程看望民革界别、民革在其他界别的江苏省政协委员时所作的殷殷嘱托。

在江苏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民革江苏省委会聚焦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提交大会发言8篇和集体提案22篇,内容涵盖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养老服务、大运河、医疗服务、法治营商环境、昆台产业合作、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小学课后服务等方面。会议期间,民革界别、民革在其他界别的政协委员以饱满的参政议政热情,积极发声、竭诚建言、尽心履职,唱响了民革好声音。

助力制造强省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要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上继续下功夫。江苏当前正在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全力抢占数字经济“关键赛道”,扎实推动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迈进,而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成为制造业开创未来的关键选择。经过调研,民革江苏省委会发现,江苏省在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改造工作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制约因素。

会上,民革江苏省委会副主委奚爱国代表民革江苏省委会作了题为《推进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促进我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大会发言。发言建议,要增强企业转型意识和动力,让企业家“愿转”;广泛开展企业智能化数字化改造咨询诊断服务,让中小企业“会转”;强化资金要素支持,让中小企业“敢转”。要强化转型资源和能力供给,推广低成本轻量化解决方案。要加强制造业数字化数据的采集共享,促进制造业数据安全高效汇聚共享。要培育企业质量管理数字化核心能力,培育智能制造新模式新业态。

在汽车制造领域,目前,江苏已建成国内覆盖范围最广的车联网基础设施体系,集聚产业相关企业约400家。经过调研,民革江苏省委会认为,江苏智能车联网在商业运营、核心技术、政策支撑方面仍需加强引导支持,需要打造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集群。为此,建议实现车联网产业商业运营落地,开展车联网应用示范,推进数据平台互通共享;构建全行业参与的科研综合体,支持成立创新联合体等创新平台;引导产业集聚创新发展,适度超前构建道路测试、商业运营、路侧基建运营等相关政策体系。

倾情服务乡村振兴

“三农”是民革参政议政的重点领域。近年来,民革江苏省委会倾情服务乡村振兴,在种业发展、粮食安全、乡村建设、农民保障等方面形成了一批高质量、有影响力的成果,《江苏省“退林还耕”政策推进的困境及建议》《推进我省粮食加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几点建议》等多件提案被中共江苏省委主要领导督办、批示。在今年的提案和大会发言中,民革江苏省委会有8件提案涉及“三农”领域,占比近三分之一,从地方高校赋能苏北乡村振兴、农业保险“兜底”、高标准农田建设、特色农机化发展、乡村建设工匠培养、传统村落保护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充分发挥资源和人才优势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才。民革江苏省委会在提案《关于加强乡村建设工匠培训管理的建议》中指出,江苏省部分县(市、区)已经探索开展了乡村建设工匠培训管理等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发挥了相应作用,但是,国家和省级层面缺乏制度保障,乡村建设工匠培训与职业技能认定联系不紧密,乡村建设工匠管理体系尚未建立,相应的体制性障碍和机制性缺陷亟待破解,为此,建议进一步推进乡村建设工匠培训,强化政策支持,支持工匠就业创业。

高标准农田建设事关粮食安全,是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措施,是提高农田亩均产量的有效手段。民革江苏省委会在提案《关于加强我省高标准农田管护利用的建议》中提出,完善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考核体系,建立健全运营管护机制,严格落实保护利用政策,对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优先实施“耕地地力提升”、化肥使用“双减”、“净土”等“三项工程”,吸引农业专业技术人员下沉,加强新型农民培训。

关注“一老一幼”民生课题

近年来,民革江苏省委会在“民生”课题上不断发力,围绕就业、健康、保障等民生课题积极建言献策。在今年的提案和大会发言中,民革江苏省委会半数以上提案关注养老、教育等“民生”课题,在参政议政中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一老一幼”关乎千家万户、关乎江苏未来。民革泰州市委会主委、泰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周国翠提出,要破解农村养老服务难题,需要加大农村养老服务软硬件建设,合理统筹空置住房资源,因地制宜,科学推进财政支持的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建设工作,不断完善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民革无锡市委会副主委、无锡市锡山区人民政府副区长保海燕认为,可以推广“时间银行”社区志愿服务互助养老模式,建立由政府主导的“时间银行”线上平台,实现“时间币”的跨地区、跨时间通存通兑,提升社会公信力,提高民众参与度。在教育上,民革江苏省委会持续关注“双减”后如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民革宿迁市委会主委、宿迁市审计局局长王新明表示,只有课堂改变,学生才会改变,要积极推进课堂改革,让课堂成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科学设置课程体系,优化延时服务选项;完善评价机制,加强教育督导,科学规划普职教育体系。

唱响文化主旋律

会议期间,民革江苏省委会向大会提交了《关于补足保护传承短板做足乡村历史文化特色的建议》《关于加强大运河文化遗产中苏商文化传承保护利用的建议》等4篇提案,围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做文章,唱响文化主旋律。

民革连云港市委会主委马强认为,江苏地方戏曲就有昆曲、淮海戏、淮剧、锡剧等20余个剧种,非常丰富,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但当前地方传统戏曲发展面临困境,如受众面变窄,作品缺乏精品、缺少时代气息,专业院团发展步履维艰、专业人才匮乏等,建议从设施、人才、内容、项目上深入挖掘,进一步丰富文化大省的内涵。

江苏省政协委员、民革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马俊亚建议,要加强乡村历史文化保护,不断彰显乡村历史文化特色,系统全面地保护传承乡村历史文化,开展乡村历史文化资源普查行动,摸清家底情况;建立乡村历史文化振兴专项资金,集聚各方英才;提炼乡村历史文化优秀内核品牌,做好规划设计;保护乡村历史文化良好生态,推动融合发展;建立乡村历史文化振兴评价机制,做好督查考核,全方位推进乡村历史文化保护。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关键之年。陈星莺表示,民革江苏省委会将把责任扛在肩上,把担当作为自觉,把握历史机遇、锚定目标任务、广泛凝心聚力、勇担光荣使命,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上双向发力,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中展示民革新面貌、实现民革新作为。(魏继新

[ 责任编辑:李艳鹤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