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园地  >  

加快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激发民营市场主体活力

发布时间:2023-02-18 11:24:28 来源:团结报

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优化营商环境”,并提出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主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稳定和改善预期是重中之重。当前,民营企业发展暂时遇到了困难,一些行业和企业对复苏前景持悲观态度、信心不足,部分民营企业家甚至出现“躺平”“退缩”的消极心态,需要高度重视做好稳定民营企业预期、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的工作,优化营商环境是其中重要举措。

部署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工程,才能抓住民营经济发展的牛鼻子,是稳预期、提信心,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为此,笔者就“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激发民营市场主体活力”提几点建议。

积极打造市场有效与政府有为更好结合的市场化营商环境。一要研究高水平市场化改革举措。进一步厘清市场和政府的边界,让市场有效、政府有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注重围绕市场主体需求施策,尊重市场规律,增强政策精准性,完善政策实施方式。要突出企业和企业家的市场主体地位,落实关心关爱民营企业家的重要举措,营造尊商重商的浓厚氛围,不断优化企业家干事创业的软环境,让企业敢闯敢干。

二要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扩市场畅循环。完善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能有效激发县乡村三级消费潜力,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是当前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引擎。要积极推进新一轮县域商贸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乡镇超市、农贸市场、商业街的改造升级,引导各类商业资源进一步下沉农村市场,发挥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在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中的不同作用。

三要注重中小微企业纾困政策实效和获得感。经济下行压力下,中小微企业承压能力弱,受到冲击更大,一些助企纾困政策小微企业获得感不强。要关注中小微民营企业的实际需求,在各级领导和部门的大走访中,多关注民营中小微企业,重点关注和督查稳进提质政策以及企业税费优惠、用工社保、贷款贴息、研发投入支持等方面政策落实情况。

着力营造公平竞争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一要依法平等保护各类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建议研究制定民营经济产权保护相关条例,全面加强对民营企业产权、知识产权和企业家财产权、人身权及自主经营权等各类权益的保护,维护公平公正市场秩序。要加强执法检查和监督落实,确保有效实施。

二要切实推进民营企业自身合规建设和风险防控。推进“清廉民企”建设,做到合法合规经营。深入开展“法进民企”活动,积极帮助企业预防和降低经营管理中的法律风险。加强民营企业风险监测预警,开发数字化监测系统,增强企业除险保安能力,有效引导“两个健康”。

三要积极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平台经济是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优势,要进一步健全公平竞争的规制、规则和标准,完善依法监管手段,引导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更好发挥作用。

加快构建开放包容的国际化营商环境。一要着力打造国际一流的自贸区营商环境。发挥自贸试验区在国际化进程中的引领作用,探索放宽跨境服务贸易重点领域市场准入,扩大服务领域对外开放。用好RCEP实施带来的重要开放机遇,对带有市场准入限制的显性和隐性壁垒开展经常性排查,推动出台实施自贸试验区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

二要发挥数字贸易先发优势,加快打造全球数字贸易中心。支持先发省市在对接跨境服务贸易、数据跨境自由流动、数字贸易便利化等方面早日形成规则、政策,探索数字贸易便利化监管制度创新,在数字贸易领域抢占话语权。

三要进一步加大“走出去”发展的步伐。加强推进跨境电商、海外直播等有效的稳外贸途径,加快构建现代化国际物流体系,破解商务人员出入境难题,积极营造有利于企业“走出去”和外资外商“走进来”的营商氛围和环境。

(作者陈小平系民建浙江省委会主委,作者吴桢系民建浙江省委会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 责任编辑:丁咪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