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深度报道图  >  

如何在传承创新中唱响南音

——访福建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民盟泉州市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庄丽芬

发布时间:2023-02-20 09:14:38 来源:团结报

今年除夕,歌曲《百鸟归巢》C位亮相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这是泉州南音首次亮相央视春晚,由歌手谭维维与泉州市南音传承中心等单位共同演绎。

“此次南音亮相央视春晚,以泉腔演唱,在直播时还用字幕介绍了南音作为中国音乐‘活化石’千年传承情况,让海内外观众感受泉州南音的独特魅力。”福建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泉州市南音传承中心负责人、民盟福建泉州市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庄丽芬近日向记者表示。

南音作品《阔阔真》,庄丽芬(前中)饰演女一号阔阔真。

让数亿观众关注泉州南音

南音发源于福建泉州,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传统古乐。庄丽芬少年时与南音结缘,从最开始的陌生、抗拒,到深爱、传承、推广南音,南音艺术已经深深地融入她的血液,成为她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021年,庄丽芬开始主持泉州市南音传承中心工作,从演员转变为乐团管理者,创排了南音《阔阔真》《御前清客》《潮涌晋江》《烈士庙随想》,成为泉州南音传承创新的领军人物。此次,《百鸟归巢》登上央视舞台,这让庄丽芬欣喜不已。

《百鸟归巢》自播出以来,吸引了数以亿计的观众了解、喜欢泉州南音。同时,还将闽南古大厝、花灯、梨园戏表演艺术等泉州元素融入节目中,让泉州文化在央视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百鸟归巢》演出结束后,央视《朝闻天下》《文化十分》等深度聚焦关注节目亮点,揭秘幕后故事,南音《海丝航标颂》精彩演出片段也同步播出,该曲目为泉州南音传承创新的新成果。2018年,庄丽芬凭借该曲目的精彩表演获得第十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奖,成为福建省唯一两度获得牡丹奖的艺术家。

守正创新让南音走得更远

庄丽芬认为,南音不可能像流行音乐那样普及,“但能千百年流传下来,一定有它的魅力”。近年来,庄丽芬一直尝试在传统南音的基础上,对舞台表演形式和演唱内容进行创新,“只会弹、会唱还远远不够,重要的是领略南音的艺术精神,并将其发扬光大。”

庄丽芬先后出演南音新作《凤求凰》,饰演女一号卓文君;南音新作《阔阔真》,饰演女一号阔阔真。其中,《凤求凰》是泉州南音第一个有剧情的创新力作,荣获第六届福建艺术节暨第三届全省音乐舞蹈杂技曲艺优秀剧(节)目展演一等奖;《阔阔真》在国内首次以南音艺术讲述“海丝公主”的故事,再现了宋元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荣获第八届福建艺术节暨第五届全省音乐舞蹈杂技曲艺优秀剧(节)目展演剧目奖,庄丽芬获得表演荣誉奖。

千百年来,南音一直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传统和创新是没有冲突的。“要包容创新,守正创新才能走得更远。在创新的过程中,南音的根不能变,音乐基调不能变,但可以通过舞台表现形式、舞美、灯光等包装,让观众不仅有听觉的享受,还有视觉的冲击力,让更多的观众感受泉州南音独特的魅力。”庄丽芬说。

在多年的演出交流中,庄丽芬深切地感受到,南音既能站在中国的最高舞台上,又能站到世界的舞台上,因为“南音不仅是闽南人的乡音,而且是我们的国粹”。 

让庄丽芬印象深刻的是一次随团赴日演出。谢幕后,日本观众迟迟不肯离去,主动到后台了解南音,“虽然他们听不懂泉州方言,但好的音乐总会引起共鸣”。

南音亮相今年春晚后,庄丽芬表示,春节后的公益演出已经增加了不少场次,“今后还要将南音带到更多国内外文化舞台上亮相,展示泉州文化的魅力。”

推动南音在校园的普及传承

在多年的表演中,庄丽芬发现,听南音的年轻人少,学习传承的年轻人就更少了。原因是多方面的,“南音是用闽南语演唱的,现在一些孩子已经不会说闽南语了。另外,南音的题材大多是古代才子佳人的故事,这些内容对现在的年轻人也缺乏吸引力。”

近些年,庄丽芬想得最多的是南音的继承、传播和发展问题。让她欣慰的是,闽南地区对于南音的保护传承问题十分重视,提出南音原样传承与新时代创新“两条腿走路”的发展路径。从20世纪80年代末起,南音陆续进入泉州的中小学课堂。泉州每年会举办一年一度的中小学南音比赛。近几年,一些高等院校如泉州师院开设有南音本科班、研究生班。

在青少年中传承南音,庄丽芬一直身体力行。如何让青少年喜欢南音、接受南音,她一直在探索创新的方法。她会细心挑选一些节奏比较欢快紧凑的曲目如《闽南侨乡美》《直入花园》等。她还尝试用唐诗宋词填词谱曲的南音作品进行教学,提升孩子们的学习兴趣;邀请南音老先生一起挖掘传统南音的指、谱、曲,并且参与南音录制数字工程,通过二维码向爱好者分享南音之美。

“只有让年轻人真正了解、喜欢,南音才能得到更好的传承。”庄丽芬希望全社会一起关注南音、携手创新南音,让这一千年雅乐代代相传,流传得更远。(刚罡

[ 责任编辑:丁咪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