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珠成链 聚沙成塔
——九三学社湖南省常德市委会同心谱写乡村振兴新画卷发布时间:2023-02-22 09:12:35 来源:团结报
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振兴。为凝聚和发挥广大社员的作用,引导各基层组织、九三学社社员与干部群众同心助力乡村振兴,九三学社湖南省常德市委会自2022年1月起,全市15个基层组织通过“一个基层组织结对1个村(社区)”的方式,会聚了一批关心农村发展、甘于奉献担当的成员和组织。他们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致力于示范带动群众,引领同心同行新风尚,通过技术支持、项目引进、参政议事、捐资捐物等方式,合力助推全面乡村振兴,助力实现美丽乡村愿景。

结对老人黄世香收到了销售腊肉款项和爱心捐款。
筑牢产业发展防线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九三学社常德市委会整合多方资源和组织力量,提供技术指导、人才支持、项目搭桥等帮助,让本地村民享受到产业振兴的成果。
2023年春节刚过,九三学社社员、企业家朱明灯已经与桃源县三红村的村民们聚在一起,为即将投资1000多万建设的水厂和预制菜加工厂商量着合同签订事宜。半年多的协商对接过程中,还活跃着九三学社市委会委员、桃源县工商联主席李廷芬的繁忙身影。建厂项目以村里土地入股的形式,建成后既能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更能让村民共享产业发展的成果。
在汉寿县竹山村村部会议室内,村支部书记详细介绍着村里的产业发展情况,并重点反映了亟待技术指导的难题。九三学社农业支社主委李飞翔当即表示,将充分发挥九三学社科技优势,在水稻科学种植、水产养殖等方面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随后前往该村双季稻高质高效创建示范点和育秧基地进行调研,并现场给予技术指导,给竹山村村民吃下了“定心丸”。
九三学社社员、驻村干部、武陵区文体局产业办主任胡亿彬则长期关心着村里的“特色小吃”产业,驻村4年,他的朋友圈已成为带动当地农产品消费的“网红朋友圈”,通过与驻村工作队每周五发布“朋友圈”,为当地特色农产品带货,已累计销售额近10万元。乡镇特色小吃已成为乡村产业振兴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手段,以芦荻山乡为例,当地制作的麻辣肉、豆花等价格便宜,口味绝佳,但由于规模不大,市场占有率不高。为此,他积极撰写社情民意信息,建议扶持优质乡镇特色小吃,带动农民致富增收。
强化组织建设战线
“民主党派组织守正创新发展,要做到‘下接地气’,根植基层组织与基层群众,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参政议政工作的不竭源泉与动力。”九三学社常德市委会主委呙滨辰表示,将自身组织建设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既是民主党派履行参政议政等职能的创新之举,更是常态化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自2022年初起,九三学社常德市委会便号召全市15个基层组织与村(社区)“一对一”结对,通过建立社员工作站,搭建乡村振兴实践基地,架起九三学社全面服务乡村振兴的“同心”桥梁。
依托乡村振兴实践基地,九三学社社员聚焦乡村振兴,听民声、汇民意,仅2022年便提交有关社情民意信息10余篇。社员龚慧发挥专业所长,提出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建议,被多个有关部门采纳;牟杰智、胡亿彬结合乡亲们的呼声,提出加强节假日农村交通管理的建议,还就强化农村赌博和农村食品安全管理提出意见;刘琪英积极建言,要让文化“软实力”成为乡村振兴的“硬支撑”;唐菁阳倡议重视和发挥新乡贤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
不仅积极献言献策,九三学社常德市委会还致力于为乡亲们办好实事。2022年3月,九三学社土木支社的土木工程领域专家来到结对的石门县长峪村,就健身场地问题进行实地规划设计,并现场解决了长峪村村部地面的防潮防水问题。
2022年10月,常德面对前所未有的输入性疫情,复杂程度、防控难度前所未有。九三学社各基层组织响应号召,展现担当。九三学社武陵区支社及时将口罩、消毒水等医药生活物资运送至张家堰村。九三学社琉深支社先后为芦荻山乡、芙蓉街道和部分医院捐赠了20万只医药口罩、2000套防护服,满足基层所盼所需。
兜稳困难群众生活底线
位于石门县大山深处的磨市镇长峪村,距常德市城区约4小时车程,地理位置偏僻,留守孤寡老人较多。受气候等因素影响,刚刚实现脱贫的长峪村乡亲们面临的挑战不在少数。九三学社常德市委会首先保障的便是要为结对群众的基本生活做好兜底。
结对的脱贫监测户胡开艮饱受病痛折磨,花光了家中积蓄,生活难免捉襟见肘。除了慰问、住院走访,九三学社常德市委会更联系了土木支社,帮助其解决了医保申报等问题,有效避免了让大病重病成为压倒脱贫监测户的“最后一根稻草”。
2023年春节前夕,结对户中的83岁老人黄世香正为家中刚刚熏制好的腊肉找不到销售渠道而发愁。九三学社常德社市委会机关干部了解到这一情况,马上在社员和亲友中发起“以买代帮”的助农倡议,通过两天的积极宣传、带头认购和多方对接,滞销的130多斤腊肉全部售完,并获爱心人士额外捐赠,在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的协助下,顺利在节前将5000多元现金送到了老人手中,帮助老人过好了“安心年”。
一个个项目对接、一次次热心帮扶、一场场送医送药、一篇篇社情民意……无不彰显着常德九三学社的担当与情怀。(阳梦琪)
[ 责任编辑:闻超 ]
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振兴。为凝聚和发挥广大社员的作用,引导各基层组织、九三学社社员与干部群众同心助力乡村振兴,九三学社湖南省常德市委会自2022年1月起,全市15个基层组织通过“一个基层组织结对1个村(社区)”的方式,会聚了一批关心农村发展、甘于奉献担当的成员和组织。他们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致力于示范带动群众,引领同心同行新风尚,通过技术支持、项目引进、参政议事、捐资捐物等方式,合力助推全面乡村振兴,助力实现美丽乡村愿景。
结对老人黄世香收到了销售腊肉款项和爱心捐款。
筑牢产业发展防线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九三学社常德市委会整合多方资源和组织力量,提供技术指导、人才支持、项目搭桥等帮助,让本地村民享受到产业振兴的成果。
2023年春节刚过,九三学社社员、企业家朱明灯已经与桃源县三红村的村民们聚在一起,为即将投资1000多万建设的水厂和预制菜加工厂商量着合同签订事宜。半年多的协商对接过程中,还活跃着九三学社市委会委员、桃源县工商联主席李廷芬的繁忙身影。建厂项目以村里土地入股的形式,建成后既能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更能让村民共享产业发展的成果。
在汉寿县竹山村村部会议室内,村支部书记详细介绍着村里的产业发展情况,并重点反映了亟待技术指导的难题。九三学社农业支社主委李飞翔当即表示,将充分发挥九三学社科技优势,在水稻科学种植、水产养殖等方面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随后前往该村双季稻高质高效创建示范点和育秧基地进行调研,并现场给予技术指导,给竹山村村民吃下了“定心丸”。
九三学社社员、驻村干部、武陵区文体局产业办主任胡亿彬则长期关心着村里的“特色小吃”产业,驻村4年,他的朋友圈已成为带动当地农产品消费的“网红朋友圈”,通过与驻村工作队每周五发布“朋友圈”,为当地特色农产品带货,已累计销售额近10万元。乡镇特色小吃已成为乡村产业振兴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手段,以芦荻山乡为例,当地制作的麻辣肉、豆花等价格便宜,口味绝佳,但由于规模不大,市场占有率不高。为此,他积极撰写社情民意信息,建议扶持优质乡镇特色小吃,带动农民致富增收。
强化组织建设战线
“民主党派组织守正创新发展,要做到‘下接地气’,根植基层组织与基层群众,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参政议政工作的不竭源泉与动力。”九三学社常德市委会主委呙滨辰表示,将自身组织建设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既是民主党派履行参政议政等职能的创新之举,更是常态化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自2022年初起,九三学社常德市委会便号召全市15个基层组织与村(社区)“一对一”结对,通过建立社员工作站,搭建乡村振兴实践基地,架起九三学社全面服务乡村振兴的“同心”桥梁。
依托乡村振兴实践基地,九三学社社员聚焦乡村振兴,听民声、汇民意,仅2022年便提交有关社情民意信息10余篇。社员龚慧发挥专业所长,提出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建议,被多个有关部门采纳;牟杰智、胡亿彬结合乡亲们的呼声,提出加强节假日农村交通管理的建议,还就强化农村赌博和农村食品安全管理提出意见;刘琪英积极建言,要让文化“软实力”成为乡村振兴的“硬支撑”;唐菁阳倡议重视和发挥新乡贤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
不仅积极献言献策,九三学社常德市委会还致力于为乡亲们办好实事。2022年3月,九三学社土木支社的土木工程领域专家来到结对的石门县长峪村,就健身场地问题进行实地规划设计,并现场解决了长峪村村部地面的防潮防水问题。
2022年10月,常德面对前所未有的输入性疫情,复杂程度、防控难度前所未有。九三学社各基层组织响应号召,展现担当。九三学社武陵区支社及时将口罩、消毒水等医药生活物资运送至张家堰村。九三学社琉深支社先后为芦荻山乡、芙蓉街道和部分医院捐赠了20万只医药口罩、2000套防护服,满足基层所盼所需。
兜稳困难群众生活底线
位于石门县大山深处的磨市镇长峪村,距常德市城区约4小时车程,地理位置偏僻,留守孤寡老人较多。受气候等因素影响,刚刚实现脱贫的长峪村乡亲们面临的挑战不在少数。九三学社常德市委会首先保障的便是要为结对群众的基本生活做好兜底。
结对的脱贫监测户胡开艮饱受病痛折磨,花光了家中积蓄,生活难免捉襟见肘。除了慰问、住院走访,九三学社常德市委会更联系了土木支社,帮助其解决了医保申报等问题,有效避免了让大病重病成为压倒脱贫监测户的“最后一根稻草”。
2023年春节前夕,结对户中的83岁老人黄世香正为家中刚刚熏制好的腊肉找不到销售渠道而发愁。九三学社常德社市委会机关干部了解到这一情况,马上在社员和亲友中发起“以买代帮”的助农倡议,通过两天的积极宣传、带头认购和多方对接,滞销的130多斤腊肉全部售完,并获爱心人士额外捐赠,在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的协助下,顺利在节前将5000多元现金送到了老人手中,帮助老人过好了“安心年”。
一个个项目对接、一次次热心帮扶、一场场送医送药、一篇篇社情民意……无不彰显着常德九三学社的担当与情怀。(阳梦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