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积善之家有余庆”:《周易》家风观探源

发布时间:2023-02-22 15:38:02 来源:团结报

“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2016年12月12日)


【领读人】

王杰,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实学研究会会长,领导干部学国学组委会主任,尼山世界儒学中心理事,全国儒学社团联席会议秘书长,中华母亲节促进会副会长,中宣部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宣讲人,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解读嘉宾。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一语出自《周易·坤·文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辨之早辨也。”意思是说,积累善行的人家,一定会有无尽的吉祥;积累恶行的人家,一定有不尽的灾殃。

源于《易经》的家庭观,深刻体现着中华文化的智慧精髓

《周易》简称为《易》,主要包括“经”与“传”两部分。“经”,传为伏羲氏和周文王所做,有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辞和爻辞;“传”,是为“经”作的注释,称为“十翼”,为孔子及其后学的合作成果。《周易》是古代中国人的智慧与文化结晶,在中华文化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是《易经·坤卦》“文言”部分的内容,用以诠释《坤卦·初六》的“履霜,坚冰至”爻辞。全句着重强调一个“积”字,认为不管人们行善或是作恶,吉凶后果都是自己日积月累的行为所致。这种“余庆”或“余殃”,表示除了自己一代的庆或殃之外,还会延及子孙。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修善积德的人家,必然会有更多的吉庆;不仅自己有享用不尽的福德,还会留给子孙后代。宋代的范仲淹,出身贫寒,少时生活多难。后来,他发奋读书,仕途亨通,做到了宰相之职,但他依旧保持着从前的俭朴、乐善好施的生活习惯。有一次,范仲淹在苏州买屋居住,风水先生盛赞此屋极佳,后代必出公卿。范仲淹心想:既然此屋风水能使后代显贵,不如改为学堂,让苏州城百姓的子弟入学,岂不是更为有益?于是他立刻把住宅捐出来,改作学堂。后来,范仲淹的四个儿子长大成人,各个聪颖非凡、德才兼备,多人官至宰相、公卿、侍郎,范家子孙贤德显贵,绵延不绝。其中的密码,恰恰就是范氏家族福泽绵长、修善积德的良好家风。

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经常做恶事的人家,必定会有许多灾祸;不仅自己遭受不少祸患,还会累及子孙后代。西晋权臣何曾,一天的吃喝要花费一万钱,到了他的孙子这一代,因为傲慢奢侈,把家产都耗光了。西晋石崇,以奢侈浪费向人夸耀,结果惨死在刑场;宋代寇准,豪华奢靡堪称第一,因他功劳业绩大,没有人敢非议他。他的子孙沾染上了豪奢的家风,后来大多陷于穷困潦倒之中。自古及今,因家风不正最终导致身死家灭、身死族灭的案例何止千千万,不但毁了自己,也毁了家庭。

家庭既是人的温饱之地,更是人的成人之所,承载着育人的重要功能,构筑着社会道德建设的基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强调一个家族或家庭拥有良好家风的重要。《颜氏家训》中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良好家风往往会通过日常家庭生活的耳濡目染,深刻影响着家人的心灵世界,塑造着家庭成员的高尚品格。

老一辈革命家为我们树立良好家风榜样

治国必先齐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都高度重视家风。我看了很多革命烈士留给子女的遗言,谆谆嘱托,殷殷希望,十分感人。”老一辈革命家自觉将个人的“小家”融于国家、民族发展的“大家”之中,塑造了正确的家风价值观。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毅然决然地送毛岸英赴抗美援朝战争前线,与广大士兵们并肩作战。在国家利益面前,主席的孩子也没有搞特殊,像千千万万的志愿军战士一样,为反抗侵略、争取独立而英勇斗争。毛岸英秉承了父亲舍身忘家的奉献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走上了为革命献身的道路。周恩来秉公用权、两袖清风,艰苦朴素、克勤克俭,制定了《十条家规》,严格要求自己的亲属,不得借助自己的影响,不得谋求任何私利。朱德在继承优良家教家训的基础上,特别注重培育良好的家风。朱德经常教育后代说:“我不要孝子贤孙,要的是革命接班人”,他用无产阶级先进分子的标准要求自己的子孙们,并树立了严格的家训,用以规范家教的行为。

传承优良家风,厚植家国情怀。自古以来,治国与治家就是紧密联系的。今天,我们要培育优良家风,涵养国家正能量,需要让优良家风代代传承。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家风连着党风政风。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抓作风建设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在加强党性修养的同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领导干部要秉承家国情怀,展现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认同感以及归属感,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做家风建设的表率。在党政机关普遍开展清廉家风建设,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注重家庭开始,汲取崇德崇礼、正心修身的文明智慧。让好家风成为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传承良好家风,守住传统家风文化之根

中华民族的家风文化是千年孕育的美德。从孔子庭训“不学礼无以立”到诸葛亮诫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从岳母刺字激励精忠报国到朱子家训“恒念物力维艰”,无不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与传统美德,在新时代的今天仍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尊老爱幼、妻贤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知书达礼、遵纪守法,家和万事兴等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今天,我们应该赋予传统家风文化新的实质内涵,守住传统家风文化的根脉,培树践行良好家风。

推动家风建设,领导干部要负起家风建设之责。近年来,很多腐败案件呈现出家族腐败的特征,所谓的“父子兵”“夫妻档”“兄弟帮”等全家腐案例,都是与领导干部的家风败坏有着很大关系。领导干部工作再忙,也不能疏于对妻儿老小的关爱与管教,必须切实承担起对家风建设的主要责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化、引导家庭成员,树立起良好的家风;对子女教育要循循善诱,注重道德启蒙,培养子女爱国爱家、立志报国的情怀。

推动家风建设,领导干部要当好家风建设的模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各级领导干部要教育亲属子女树立遵纪守法、艰苦朴素、自食其力的良好观念,明白见利忘义、贪赃枉法都是不道德的事情,要为全社会做表率。”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廉洁修身、严以律己,工作中要严格管理自己,做到有品格、有道德、有魅力,与人为善,宽以待人;不爱慕虚荣,不贪图享乐,取财有方,用财有度;时刻把规矩挺在前面,不碰底线,不以身试法,争当廉洁齐家、勤俭持家的典范。

总之,家风是从哪里来的“根”,是到哪里去的“魂”。好家风是一种情怀、一种积淀、一种信仰,是中华文明的璀璨明珠,是中华民族复兴伟大复兴的动力源泉。

主委致辞

民建江西宜春市委会主委 谢 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

《团结报》文化周刊推出“与经典对话 与时代同行”品读经典读书活动,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二十大精神的积极实践,也是弘扬传统文化、凝聚发展合力的文化盛宴。我们品读经典,就是要从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挖掘中华文化的精髓、传承中华文化的辉煌,使我们知所从来、知往何去,以一个更加自信、更加昂扬的姿态,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圆梦之旅。

一直以来,宜春民建致力于“书香民建”品牌建设,与本次读书活动的主题殊途同归。宜春自古崇文尚道,有“江南佳丽之地,文物昌盛之邦”的美誉;三国名将袁绍祖上曾隐居于此,教化民众;唐初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千古名句“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其人其事均典出宜春;“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咏叹“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理学大师”朱熹感叹“我行宜春野,四顾多奇山”;“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赞叹“台名何事只宜春,山色无时不可人”;禅宗“一花开五叶,三叶在宜春”,沩仰宗、临济宗、曹洞宗皆发祥于宜春……

在宜春这片人文荟萃的热土上,民建宜春市委会紧紧围绕中共宜春市委、市政府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发挥密切联系经济界的特色优势,建设了一批民建“会员之家”交流平台,推出了“星五读书沙龙”文化品牌,让中华文化浸润民建企业、滋养全体会员,打造优良的企业文化,提升会员文化素养和参政履职能力。大家对传统文化、传统美德有了更深理解和行动自觉,持续开展了“同心思源”社会服务活动,经常深入学校、农村、敬老院、社区开展捐资助学、送文化下乡、捐赠防疫物资、健康义诊及科普宣传等活动,累计捐赠折合人民币2000余万元;同时,在11所农村中学捐建“音乐教室”,受益学生1万余人。

我们将引导广大会员广泛参与团结读书会,通过品读经典,涵养浩然之气,增强文化自信,凝聚思想共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汇聚更多智慧和力量!

市委会共读

【民建宜春市委会】

1985年5月,民建江西省委会在宜春市发展3名会员入会,并于同年8月成立直属小组。2003年11月16日,成立民建宜春市委员会。截至目前,民建宜春市委会历经五届委员会,共有4个总支、15个支部、295名会员。

在民建江西省委会和中共宜春市委的领导下,民建宜春市委会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带领广大会员积极参政报国、履职为民,打造了“星五读书沙龙”“同心思源”“五联网络工作法”等多项特色工作品牌,在自身建设、参政议政、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成绩。

近年来,民建宜春市委会先后荣获民建江西省新闻宣传工作先进集体二等奖、民建江西省重点理论研究优秀成果比拼活动优秀组织奖、重点理论研究课题优秀组织奖和“全市统战宣传信息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民建宜春市委会在靖安县中源乡开展“同心思源”活动

民建宜春市委会在袁州区竹亭镇开展捐赠助学活动

读书感悟

民建宜春市委会副主委 陈冬珍

家风是家庭精神的内核,更是社会风气的基础,家风好,才能家和、国兴、民旺。

好家风贵为“和”,赋予“温暖化心”的力量。父为乾天,母为坤地。乾坤相宜相吸,人宇和美无极,父亲有方向,母亲有温度,一个家庭必然顺遂通达。家风作为家庭文化的传承,家人之间要相互信任、谦让、理解、支持,让家成为和睦幸福的港湾。

好家风严于“规”,必须厚植“清正廉洁”的政风。《周易》道:“家人嗃嗃,悔厉,吉;妇子嘻嘻,终吝。”家风正则政风淳,政风淳则民心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要严格要求自己,管束家人,自觉践行积极进取、勤俭朴实、乐观向上的家风,对法规法纪树立敬畏之心,加强对亲属子女的教育管理和身边工作人员的引导。

好家风重在“德”,应当塑造“诚挚为民”的品行。古有孟母三迁以养性情,有朱子训诫子孙后代“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家风与个人成长息息相关,和个人品行养成相互联系、无法割断。家风家教贯穿于我们人生的始终,引导我们心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善念,让我们能够将心比心、以心暖心,在崇德向善中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民建宜春市委会副主委 王艳春

《周易》被儒家奉为经典,位列六经之首。

中国人浓厚的家庭观念源于《周易》,《周易·家人卦》便是例证。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

家教严则家道旺。《周易》云:“家人嗃嗃,悔厉,吉;妇子嘻嘻,终吝。”治家过于严厉,让全家人都很谨肃。作为一名民主党派干部,我必须带头遵守党纪国法,自觉反对特权思想,带头廉洁治家,从严管好家属子女。 

家风正则家族兴。《周易》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纵观历史,凡是流芳百世的家族,大多有着严格的家规家训,其治家经验《颜氏家训》《了凡四训》《训俭示康》等亦成为传世典范。反观现实,众多贪腐官员的堕落之路,从“全家福”走向“全家腐”直至“全家覆”,家风败坏往往是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重要诱因。我们要在汲取历史智慧中传承好家规、好家训,结合时代要求建设新时代好家风,以一家之光为全局添彩。

民建会员 邹锦陶

中华民族历来有注重家风建设的优良传统,“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家风好,才能家庭和睦,社会安定,国家昌盛。

修身是家风好的必然要求。“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人是家庭的基本单位,不断增进个人德行修养,是良好家风的基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我们必须坚持修行,崇尚美德。“君子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追求善良、美好,做到常自省之,改过日新,才能不断进步。

治家以严是好家风的必要途径。“家人嗃嗃,悔厉,吉;妇子嘻嘻,终吝”。严以治家,途中偶有坎坷,结果必然是好的。如今,应将“严”理解为守规矩、有底线且宽容有度,在教育子女时应做到正己身、严守规、树德行、善引导、惕溺爱,为下一代系好“第一粒扣子”,实现家风清正。

家庭成员相辅相成共促家庭和谐。“彖曰: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在家庭中,每个人应当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家相亲相爱,相互促进;在外勤奋努力,不逾规越界,共同向着美好生活的目标努力,所谓“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民建会员 袁金伟

家乃国之本,家风是国风之基石。

家风是一个家庭绵延在血脉中的基因,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个人品行与其家风是有直接联系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出了个人品行、家风家教、治理国家之间的关系。

家风是一种精神,是一个家庭的形象,也是一个国家的缩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小家小到家庭,大家大到国家,良好的家风对社会而言就是一种正能量。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积善之家,必然有多余的吉庆;积恶之家,必然会遭受更多的殃祸。身为民主党派的一名成员,我会从我做起,弘扬良好家风,使之成为为人做事的“保险栓”,抵御歪风邪气的“防火墙”。

[ 责任编辑:丁咪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