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民革广东省委会副主委唐冬生:做足履职的“佛山功夫”
发布时间:2023-02-28 09:28:10 来源:团结报

时隔20年,广东省佛山市再次拥有了全国政协委员,其中一位委员是民革广东省委会副主委、佛山市委会主委唐冬生。他还是教育部长江学者成就奖获得者、二级教授、医学博士。
作为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唐冬生对自己的履职提出了要求,也充满了期待:重点关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人民健康问题,希望通过建言推动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促进有关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数字中国。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即“数智化转型”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制造业当家”的佛山,拥有装备制造、泛家居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8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是全国唯一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从“制造”升级“智造”,是佛山也是制造业亟须思考的问题。
调查研究是解题的重要方式。为此,唐冬生走访了政府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调研了15家企业,采用指数分析、问卷调查等方式,对佛山等地制造业数智化转型进行了解剖分析。
据了解,佛山与其他制造业大市一样,对制造业数智化转型进行了积极探索,至2022年底佛山40.7%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数智化转型。“但头部企业和中小企业转型冷热不均,关键是缺乏数智化转型生态。亟须从服务供给侧和企业需求侧多个层面去构建良好的转型生态,特别是中小企业群体。”唐冬生指出。
依据广泛深入的调研,他准备好了《关于构建制造业数智化转型生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提出建立制造业数智化转型国家级示范区等6点建议。
凭借日常积累以及专业研究,唐冬生还准备围绕“修订完善《传染病防治法》,制定疫区解封标准和条件”等主题向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提交提案。
在成为全国政协委员之前,唐冬生还曾是佛山市政协委员、广东省政协委员。他连续4年在省、市政协会议上从社会组织培育发展、规范监管、评估机制等方面,建言推动社会组织发展、创新社会组织管理模式。他的调研报告、提案内容作为省、市政协大会口头发言三次,两件提案分别成为省政协主席督办提案、中共市委书记督办提案,获省、市政协优秀提案表彰两次,促进了省、市政府三个文件的制定。
唐冬生还注重将专业研究转化为建言献策的能力。针对疫情防控等问题,2020年1月以来,他有10余件社情民意信息被全国政协等单位采用。
佛山是武术之乡,“佛山功夫”闻名天下。参政议政也讲究“功夫”。累累硕果背后,是唐冬生练就的一身“功夫”:仔细研究当地中共党委、政府的工作报告,特别中共省委、市委年底召开的全会工作报告,真正做到紧跟中共党委、政府步伐;提交有一定把握推动工作进步的建言,一定要调研,要有数据或案例支撑,要有一定能推动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关注身边的人和事,随时随地履职,为参政议政特别是社情民意信息积累案例和素材;长期关注某些领域,锲而不舍,持续推进……
在唐冬生的心里,烙着“委员”二字。对他而言,“委员”意味着责任。全国政协委员这一新的身份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和担当。
“以往只能通过报送社情民意信息助推全国层面的工作,现在可以通过提案和会议发言解剖分析相关工作的经验和问题,推动全国性工作的进步了。”唐冬生话语中流露出对全国政协会议这一新的更大的建言资政平台的格外珍惜。(万李娜)
[ 责任编辑:张翕然 ]
时隔20年,广东省佛山市再次拥有了全国政协委员,其中一位委员是民革广东省委会副主委、佛山市委会主委唐冬生。他还是教育部长江学者成就奖获得者、二级教授、医学博士。
作为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唐冬生对自己的履职提出了要求,也充满了期待:重点关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人民健康问题,希望通过建言推动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促进有关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数字中国。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即“数智化转型”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制造业当家”的佛山,拥有装备制造、泛家居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8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是全国唯一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从“制造”升级“智造”,是佛山也是制造业亟须思考的问题。
调查研究是解题的重要方式。为此,唐冬生走访了政府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调研了15家企业,采用指数分析、问卷调查等方式,对佛山等地制造业数智化转型进行了解剖分析。
据了解,佛山与其他制造业大市一样,对制造业数智化转型进行了积极探索,至2022年底佛山40.7%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数智化转型。“但头部企业和中小企业转型冷热不均,关键是缺乏数智化转型生态。亟须从服务供给侧和企业需求侧多个层面去构建良好的转型生态,特别是中小企业群体。”唐冬生指出。
依据广泛深入的调研,他准备好了《关于构建制造业数智化转型生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提出建立制造业数智化转型国家级示范区等6点建议。
凭借日常积累以及专业研究,唐冬生还准备围绕“修订完善《传染病防治法》,制定疫区解封标准和条件”等主题向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提交提案。
在成为全国政协委员之前,唐冬生还曾是佛山市政协委员、广东省政协委员。他连续4年在省、市政协会议上从社会组织培育发展、规范监管、评估机制等方面,建言推动社会组织发展、创新社会组织管理模式。他的调研报告、提案内容作为省、市政协大会口头发言三次,两件提案分别成为省政协主席督办提案、中共市委书记督办提案,获省、市政协优秀提案表彰两次,促进了省、市政府三个文件的制定。
唐冬生还注重将专业研究转化为建言献策的能力。针对疫情防控等问题,2020年1月以来,他有10余件社情民意信息被全国政协等单位采用。
佛山是武术之乡,“佛山功夫”闻名天下。参政议政也讲究“功夫”。累累硕果背后,是唐冬生练就的一身“功夫”:仔细研究当地中共党委、政府的工作报告,特别中共省委、市委年底召开的全会工作报告,真正做到紧跟中共党委、政府步伐;提交有一定把握推动工作进步的建言,一定要调研,要有数据或案例支撑,要有一定能推动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关注身边的人和事,随时随地履职,为参政议政特别是社情民意信息积累案例和素材;长期关注某些领域,锲而不舍,持续推进……
在唐冬生的心里,烙着“委员”二字。对他而言,“委员”意味着责任。全国政协委员这一新的身份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和担当。
“以往只能通过报送社情民意信息助推全国层面的工作,现在可以通过提案和会议发言解剖分析相关工作的经验和问题,推动全国性工作的进步了。”唐冬生话语中流露出对全国政协会议这一新的更大的建言资政平台的格外珍惜。(万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