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党派人物  >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民革重庆市委会副主委、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李生龙:一名高院法官的“三农”履职情怀

发布时间:2023-03-06 14:44:10 来源:团结网

“以人民的期待为指挥棒,以群众的呼声为发令枪”。谈及履职感受和期待,连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的民革重庆市委会副主委、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李生龙对记者说,要始终锚定方向,紧盯实际问题,注重务实调研,争取交出高质量的提案和反映真切的社情民意。

作为一名司法领域的政协委员,李生龙一直将履职和本职工作紧密联系,《规范直播经济,促进消费升级》的提案被多家媒体视为“高颜值”提案广泛报道;针对“共享用工”发展困境的提案《规范用工新业态,大力促进就业增效》引发广泛讨论……今年,李生龙提交了《关于完善长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和《多点发力促进矛盾纠纷就地化解》等提案,希望助力解决相关问题,推动政策落地。

李生龙长期聚焦经济发展、法治建设、社会治理、医疗教育、生态文明等各方面。作为民革党员,“三农“问题更是他心所久系、重犁深耕的场域。经过深入调查走访,他发现当前农村人力资源大量外流,带来乡村“空心化”“空巢化”,成为“三农”发展和乡村振兴的瓶颈。

特别是在一次走访中,李生龙和一位老人交谈时,发现他年幼懵懂的孙子一直拿着座机在打电话。孙子不断询问电话那头在外地务工的父母,问他们今年春节回家吗?给自己带什么礼物?还说自己很想他们。后来,老人叫孙子不要玩电话了。“他说,现在都用手机了,电话根本就没交费,线都是拔了的,哪里打得出去?原来,孙子一直都在自说自话。他是对着空机在和久未见面、想象中的父母交流。”李生龙说,这件事给他触动很大。

每一年,李生龙都有关于“三农“的提案,追着“三农”问题跑。“我总觉得乡村里那些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的眼睛时刻都在盯着我们、盼望着我们。”李生龙说,必须让农村“活”起来,让农村人力资源逐步回流,让其“回得去、留得住、逐步能致富”。惟有如此,乡村振兴战略才能真正落地见效。

近年来,李生龙提出的关于“三农”的系列提案,比如构建“乡村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提案成为媒体聚焦热点,关于加强耕地保护藏粮于地、建立健全涉农资金统筹长效机制等提案转化为政策举措……他欣喜地看到产业兴、生态美、乡风淳、社会安、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施工图”正在变成“实景画”。

星霜荏苒,居诸不息。“乡村振兴的通途大道上,耕耘才能收获,实干方赢未来。”李生龙说,他将持续用心用力,为乡村振兴贡献萤火烛照、毫芒之光。(周福志

[ 责任编辑:李艳鹤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