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党派统战  >  

以“专精特新”为共富铺路

——民建中央提案关注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与发展

发布时间:2023-03-09 09:52:02 来源:团结报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7万多家。”自去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专精特新”,提出要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在资金、人才、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后,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给出了专精特新的最新进展。

专精特新企业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企业,具有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秀等特点和优势。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创业创新的重要力量,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更是这一群体的领头羊。

民建是密切联系经济界的民主党派。今年全国两会,民建中央就如何提高专精特新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力提交了一份扎实的提案。

打通共富路上的重要一环

“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企业,对于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和解决‘卡脖子’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促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2022年3月31日,在民建中央召开的“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企业,提高竞争力和创新力——努力做大蛋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大调研专题座谈会上,民建中央主席郝明金这样阐述专精特新企业的重要作用。

对于广大中小企业而言,专业化是起点,精细化是保障,特色赢得竞争,创新促进发展。专精特新符合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规律和成长逻辑,同时也是国家对中小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作出的路径规划和战略部署。

201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第一次以国家级专属政策文件的形式明确了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总体思路、重点任务及培育措施。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已经涌现一大批坚持深耕细分领域、具有相当竞争实力的优秀创新型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

“专精特新企业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技术研发创新、稳定就业保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一支重要力量。”民建中央副主席李世杰介绍说,2022年,经中共中央批准,民建中央将“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企业,推动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年度大调研课题,组成调研组,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了深入的调查研究。

让政策与资源精准倾斜

通过举办座谈会和赴北京证券交易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实地考察,以及委托民建省级组织在各地进行调研并向13个省区市、专委会500余家企业发放调研问卷,民建中央调研组了解到,目前各地在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尽管各项政策在国家、地方、普惠性、专项性等不同层面都对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提供了可观的支持力度,但民建中央调研发现,相关政策设计还存在政策间不协调、重点不突出的问题。“这是由于阶段性目标任务不同,各部门及地方关注重点存在差异。”李世杰解释道,“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导向清晰,但有些地方专精特新企业的遴选指标不够科学合理,比如过于强调业绩规模或专利数量,这就导致创新型中小企业申请面临较高的门槛。”

对此,民建中央在提案中建议,要优化政策体系,加强系统设计和长效支持。李世杰表示,不仅要加强部门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协同配合,还要建立起政策的优化迭代机制;考虑不同行业领域、不同发展阶段企业实际情况,完善梯度培育体系,遴选过程中综合考虑结果性指标和过程性指标;重视“育种扶苗”,扶持创新型小微企业,创造“小草成茵、小树成林”的企业生态。

融资难也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民建中央在调研中发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资金主要来自创业者投入和银行贷款,社会资本参与度低,能够在资本市场挂牌上市的企业十分有限。参加民建中央大调研的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告诉记者,这是因为市场化创投机构更看重中短期回报,更关注市场前景已经较为明朗的创业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发展因此缺少了专业投资机构的长期陪伴。

针对融资难,民建中央则建议强化金融支持,为中小企业发展“引足活水”。通过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加大信贷和政府资金支持力度和完善金融服务与监管,多措并举,尽力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

构建健康的企业成长环境

民建中央在调研中发现,外部的创新空间、市场环境和内部的人才结构情况,对于专精特新企业能否健康发展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在创新方面,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多以自主研发为主,创新成本高,导致部分企业重生产轻科研、重模仿轻创新、重引进轻消化。同时,一些专精特新企业的技术和产品具有超前性,导致部分市场准入受限。而知识产权保护不力更使企业的创新发展环境雪上加霜。“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风险防控能力不足,容易成为‘专利狙击’的对象。”李世杰说,这些侵权案件往往审理周期长、举证难、赔偿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企业的创新动力。

在人才方面,管理者综合能力不足、创新人才招不来留不下、产业技术工人严重不足等共同导致了专精特新企业人才结构性短缺的问题。民建中央调研发现,专精特新企业往往规模小、知名度低、不确定性大,难以解决人才在薪资、落户、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的需求。同时,由于高技术人才整体不足,企业之间甚至常为抢夺人才展开不得已的竞争。

提案还指出,需要改善和优化专精特新企业的市场环境。“专精特新企业大多是民营中小企业,在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缺少话语权,还面临市场开拓和推广难的问题。”白重恩说。同时,一些针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服务体系尚不健全,李世杰进一步介绍道,“比如有的申报指南要求产品须有资质的机构出具检验报告,但企业的技术产品超前于市场,以至于企业找不到可以检测的单位。”

针对这些问题,特别在构建创新生态方面,提案建议要加快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推动空白领域标准建设。同时也要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引导企业树立‘生产一代、研究一代、储备一代’的创新理念,瞄准‘卡脖子’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开展技术攻关。”李世杰表示,不仅要通过多种方式鼓励、支持企业创新,产学研合作,还要大力引导企业开展技术研究和技术储备,才能使企业保持长期发展的势头。(李筱

[ 责任编辑:李艳鹤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