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坚定支持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的伟大女性
——纪念宋庆龄诞辰130周年兼析《复兴文库》第二、三编收录的宋庆龄文章发布时间:2023-10-12 09:45:37 来源:团结报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亲自审定批准了《复兴文库》编纂出版方案,并且专门为这套大型丛书作了序言,高度评价这套丛书的出版。序言开头就说:“修史立典,存史启智,以文化人,这是中华民族延续几千年的一个传统。编纂《复兴文库》,是党中央批准实施的重大文化工程。在我们党带领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这部典籍的出版,对于我们坚定历史自信、把握时代大势、走好中国道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序言还说:“编纂出版《复兴文库》大型历史文献丛书,就是要通过对近代以来重要思想文献的选编,述录先人的开拓,启迪来者的奋斗。”述录先人的开拓,启迪来者的奋斗,正是编纂这套大型文献丛书的目的。
今年是中国伟大女性宋庆龄先生诞辰130周年。大型文献丛书《复兴文库》收录了宋庆龄先生的文章有36篇之多,《复兴文库》选编1840年以来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社会力量、仁人志士和先进政党形成的历史文献,而以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以来形成的历史文献为主要线索,以具有思想史意义为入选的衡量标准。本文试图对入选的宋庆龄文章作一点扼要分析。
孙中山民主革命事业的坚定维护者
《复兴文库》选录1840年以来特别是1921年以来若干人士的言论、文章,反映了在中华民族复兴征程中先进人士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前进步伐。《复兴文库》前三编已经在2022年9月由中华书局出版。德高望重的金冲及同志担任总主编。笔者很荣幸和其他五位同志担任副总主编,我还兼任第二编主编。《复兴文库》是中共中央批准实施的重大文化战略工程,是反映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程的大型文献丛书。
全书共分五编。第一编(1840年-1921年),集中选编体现民族觉醒意识、探索救亡之道、传播进步思想的重要文献,重在展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第一编共分7卷,38册;第二编(1921年-1949年),集中选编记述中国共产党携手各阶级各党派进步力量、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不懈奋斗的重要文献。为了更好说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五四运动”期间的文献划在第二编。第二编共分14卷,65册;第三编(1949年-1978年),集中选编记载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的重要文献。第三编共分16卷,92册;第四编(1978年-2011年),集中选编记录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伟大革命,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思想和体制障碍,开创、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文献。第五编(2012年-2022年),集中选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实践中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经受住各方面风险性挑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重要文献。目前第四编已经编好,第五编也即将编好。已经出版的前三编共有195册。
收入《复兴文库》的宋庆龄文章,反映了宋庆龄是孙中山事业坚定支持者。宋庆龄是孙中山的遗孀,孙中山去世后,国民党内就产生了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不满的声音,到了1927年4月和7月,就发生了背叛孙中山遗言的反革命政变。7月14日,宋庆龄发表抗议声明,指出孙中山认为民生主义在革命中是基本的,表明了孙中山对工农阶级地位的确定,认为工农阶级是建设自由新中国的柱石,认为三大政策是实行三民主义的唯一方法。采取削弱这种支持的任何政策,便是动摇了党的基础,出卖了群众,而不是真正忠于孙中山。这种政党虽然扯起革命旗帜而实际上却是拥护旧社会制度的机关。这种政策是注定要失败的。宋庆龄在《为抗议违反孙中山的革命原则和政策的声明》明确指出,如果党的领袖不能贯彻孙中山的政策,“他们便不再是孙中山的真正信徒”“党也就不再是革命的党,而不过是这个或那个军阀的工具而已”,便成为压迫人民的工具。面对蒋介石和汪精卫的叛变,宋庆龄勇敢地站出来,大义凛然,谴责对孙中山革命原则和政策的叛变,鲜明地表明她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坚定维护者。
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是随着时代变化而进步的,他是站在历史的正确方向一边的。这表现为孙中山晚年坚持与中国共产党合作,推进革命事业。宋庆龄坚持肯定孙中山的国共合作、三大政策是始终一贯的。在1937年9月国共抗日统一战线建立实现的时候,她也发表感言说对国共再次合作自己感动得几乎要下泪。她在《国共统一运动感言》指出,孙中山主张唤醒民众、组织民众的主张,一直到临终的时候都没有丝毫改变,“孙中山先生主张国共合作,因为共产党是代表工农大众利益的党。没有广大的工农群众的拥护和积极参加,中国国民党所担任的国民革命使命,是不可能完成的。”
宋庆龄在1962年发表长篇论文,论证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合作的进步性及其历史意义。1966年发表长文《孙中山——坚定不移、百折不挠的革命家》,缕述孙中山的革命经历,称赞孙中山是坚定不移、百折不挠的革命家。在1962年发表的论文中,她指出:“孙中山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进行的四十年政治斗争,在他的晚年达到了高峰。这一发展的顶点是他决定同中国共产党合作,一道进行中国的革命。”她认为这种合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是在帝国主义死亡和工人阶级革命的时代,马克思列宁主义力量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力量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结成统一战线的最早的一个范例。”宋庆龄根据自己切身体会,认为孙中山痛苦地认识到国民党的严重局限性,孙中山曾多次对她说过国民党的内部矛盾怎样使它不能有效地进行革命。孙中山很快就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建立的重要性。她说孙中山特别敬佩和尊重李大钊,总是欢迎李大钊到家里来。1923年,当李大钊、林伯渠等人来商谈国共合作问题时,孙中山立即看到把力量联合起来的价值。宋庆龄说,孙中山在他的革命三民主义中加上了联俄、联共和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是不可分割的,它们合在一起才是对他的中国革命政治纲领的唯一‘正确解释’。”她说,孙中山发现只有他遇到的马克思主义者才是他真正的同盟者。孙中山了解到中国共产党的真正革命的立场和行动对中国革命的好处后,决心同一切想阻止他同共产党合作的企图作斗争。宋庆龄指出,孙中山逝世前就担心,反动派以及帝国主义可以收买的人们会出卖与共产党的团结,出卖革命,她认为孙中山的遗嘱反映了这种担心。“背叛了这个遗嘱的人们的名字将在我国和全人类的史册上遗臭万年”,蒋介石及国民党队伍中的其他反动派撕毁了孙中山的遗嘱,“接着就同帝国主义勾结,压迫中国人民,出卖我国的根本利益。”宋庆龄在《孙中山和他同中国共产党的合作》这篇长文里列举许多事实,讲了不少自己切身的感受,是很真实的。这些话,过去似乎未引起学术界的重视。这篇文章收入《复兴文库》,我们要重新研究这篇文章的重要性,要引起足够重视。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定拥护者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一再号召,公开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要求集中一切人力物力国力于抗战,主张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宋庆龄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定拥护者。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央立即发表声明谴责日本侵华,随后发表多篇主张全民族抗日的言论。1933年1月,毛泽东、朱德联名发表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入华北,愿在三个条件下与全国各军队共同抗日宣言,愿与全国各军队共同抗日,当然包括了国民党军队。这个宣言实际上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主张。为了推动这一主张实现,1934年9月,中共中央提出了《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纲领中最重要的是要求“把一切海陆空军立刻开赴前线,对日作战,立刻停止一切内战,立刻停止屠杀中国同胞的战争”。这个纲领于9月21日在《红色中华》第236期发表。在这个纲领上署名的是宋庆龄领衔的各界知名人士和社会贤达1779人。这说明,宋庆龄等接受了中共中央的主张,愿意公开署名。这是对中共中央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坚定支持。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瓦窑堡会议正式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决定中国共产党应努力争取一切力量参加到统一战线中,甚至连统治阶级上层也有可能建立起统一战线,要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反对关门主义。此后中共中央把“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作为一个时期党的中心口号。为此,毛泽东、周恩来等向各党各派各军各社会团体以及社会知名人士写信,解释“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主张,争取社会支持。9月,毛泽东在《致宋庆龄函》中说:“1927年后,真能继续孙中山先生革命救国之精神的,只有先生与我们的同志们。目前停止内战联合抗日之呼声虽已普及全国,然而统帅大兵之蒋氏及国民党中央迄今尚无彻底悔祸之心。这种违反孙中山先生革命的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之行为,实为国民党大多数党员所不应容许而立起纠正才是。因此,我想到要唤醒国民党中枢诸负责人员,觉悟于亡国之可怕与民意之不可侮,迅速改变其错误政策,是尚有赖于先生利用国民党中常委之资格作具体实际之活动。”宋庆龄收到毛泽东的信函后,把“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思想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在国民党内作了宣传。
1936年11月,宋庆龄表示,纪念孙中山先生,继续孙先生的遗志,争取中华民族的解放,在当前就要认定我们最大的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和汉奸卖国贼。她在《为孙中山诞辰写的纪念词》提出主张:“我们要联合国内各党各派及社会各阶层人物,建立民族统一战线,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和汉奸卖国贼。”1937年2月,宋庆龄在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上致辞,以实行孙中山的遗嘱为演讲题目,指出中国已经被日本侵略逼到了忍无可忍的境地,最后牺牲已经不可避免,呼吁丧权辱国的对日谈判必须停止,指出日本不能战胜中国。她认为只有执行孙中山的遗嘱,忠实执行他的三大政策,才可以救中国,中国就能很快地从内部的骚乱与苦难中解脱出来。她谴责有些人的“抗战必先剿共”的荒谬老调,呼吁“救国必须停止内争,而且必须运用包括共产党在内的全部力量,以保卫中国国家的完整”。接着她联合何香凝等提出《关于恢复“三大政策”向国民党三中全会的提案》,其中说:“近半年来,迭次接中国共产党致我党中央委员会书函通电,屡次提议国共合作,联合抗日,足证团结御侮已成国人一致之要求。最近西安事变,尤足证实此点。虽与本党向处敌对地位之中国共产党,亦愿停止危害本党政权之企图,拥护统一抗日,我党更应乘此机会恢复总理‘三大政策’,以救党国于危亡,以竟革命之功业”。可见,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委托给宋庆龄的任务,宋庆龄已经完成了。宋庆龄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定拥护者,是民族救亡先锋中的伟大女性。
新中国的热情拥抱者
由于国民党坚持反共,抗战胜利后发动内战,企图彻底消灭共产党及其人民武装。此举完全丧失民心,不过三四年,国民党的统治就结束了。我们常常会思考解放战争为什么不到4年的时间,中国共产党的军事力量就能够把掌握全国政权、掌握几百万军队而且有大量美元支持的国民党政府推翻?
最重要的是在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动员了全国最广泛的人民群众,赢得了全国的民心。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方针不仅赢得了根据地的民心,而且赢得了大部分国民党统治区的民心。1944年抗战末期,日本发动了所谓一号作战,把战争从河南一直打到湖北、湖南、广西,几乎要占领贵阳,对于重庆有极大的威胁。当时在重庆、昆明这些大后方的工商业者质疑国民党政府,说我们交这么多税,为什么养不出一支能打仗的军队?昆明西南联大的教授们对国民党政权丧失了信心,反而对延安的中共增强了信心,就是因为中共在抗战时期的政治正确性。
正是因为有了正确的政策,中国共产党在4年时间就把国民党几百万军队打垮了。淮海战役国民党几十万大军,庞大的后勤部队都是美式装备,有汽车、坦克各种先进设备,解放军只有前线冲锋的部队,后勤部队就是广大的人民群众。1965年笔者在山东黄县农村调查时就发现,解放战争时期黄县的农民几乎每一个人都推着小车走向了淮海战役战场,他们成为人民解放军的后勤部队,他们把弹药和粮食运到前线,把伤员运到后方。这是任何其他的政府军做不到的,只有中国共产党做到了这一点。所以这些可以用来解释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时期三四年就能取得完全的胜利,可以追溯到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方针路线的正确,真正把握住了历史前进的方向,推动了中国历史向着理想的方向前进。
周恩来在1946年12月写给宋庆龄的信《光明胜利的前途一定会到来》中表达了这样强烈的愿望:“光明胜利的前途一定会到来。”周恩来说:“在中国蒋介石的统治,经过5个月严重的内战与一党包办的国大的召开,愈发显得孤立了。如果内战继续下去,蒋介石的武力再经过半年到一年的消耗,解放区人民的武力将有可能与蒋介石的武力渐渐的处于平等的地位。到那时……光明胜利的前途一定会到来。”周恩来还满怀深情指出:“我们很敬佩您的努力,尤其愿分担您在这一历史困难时期所遭遇的困难。我们相信您的努力绝不会徒然的。不仅解放区,全中国人民都会感到骄傲,因为有您这样一个永远为人民服务的领导者。”周恩来给宋庆龄通报战场情况,满怀豪情地表示胜利的前途一定会到来,同时表达了对宋庆龄为人民解放事业作出的贡献的称赞。宋庆龄看到了中国历史前进的方向,看到了人民的力量。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在中国共产党成立28年的时候,宋庆龄发表了《向中国共产党致敬——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二十八周年》的文章,来表达她对共产党的拥护和对新中国的期待。她在文章里说:向人民的胜利致敬!向人民的力量致敬!向人民的自由致敬!向全世界民主斗争中的同志致敬!向中国人民解放军致敬!向中国共产党致敬!她最后说:“是的,这是一个伟大胜利的时期——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里程碑。我们解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统治的束缚。我们铲除了封建制度。人民正在走向新的、更光辉的高峰。敬礼!中国人民革命斗争胜利万岁!”
庆祝了中国共产党的生日,接着迎来新中国的诞生。宋庆龄参与了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筹备会议。1949年9月21日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正是筹备新中国成立的大会。她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讲话,高度评价新中国的诞生,说“我们达到今天的历史地位,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唯一拥有人民大众力量的政党。孙中山先生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的胜利实现,因此得到了最可靠的保证”。她认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中国历史上,这是第一次有这样一个广大代表性的人民的集会,形成一个真正的统一战线,以执行共同纲领,和组织一个真正的人民民主政府。”她认为组织一个真正的人民政府,已经把整个世界的形势改变了。这是以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为主体的世界亿万人民的伟大力量。“这是新中国和新世界第一个号召。让我们现在就着手工作,建立一个独立、民主、和平与富强的中国,和全世界人民联合起来,实现世界的持久和平。”在新中国诞生周年的时候,宋庆龄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第一年的新中国》,欢呼新中国,拥抱新中国的热情高涨。她说:“1949年10月1日是具有历史意义和欢欣鼓舞的纪念日。它显示着人民解放与中国新生的开始。它是新纪元的发轫,我们从此进入了人民的新时代。”“因此,我们应将新中国第一年的意义深刻地写在历史中。”
她歌颂新中国,不吝用最美好的词汇。她说:1949年10月新中国的成立,“光明终于战胜了黑暗,新中国光明灿烂地像巨人一样站在东方。”她说新中国奠定了社会主义的道路正在日益繁荣富强,“给每一个爱国的人民和全世界各个角落里的进步人士,带来了巨大的兴奋和愉快。”
歌颂新中国,就要肯定新中国建立初期发起的重大的社会运动。为了保卫国家安全,巩固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国家发起了三大运动,这就是土地改革运动、抗美援朝运动和镇压反革命运动。宋庆龄对新中国发起的三大运动,无一例外地表示了支持与肯定。《复兴文库》收录了两篇文章。一篇是《土地改革》,另一篇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在《土地改革》文中,宋庆龄肯定土地改革是中国革命的一个基本特点,具有一切革命斗争的特征。她说:“生产力提高是农民获得了土地,而且提高了他们政治觉悟的结果。这正是土地改革的目的。土地改革就是要解放潜在的才能和创造性,使得农业生产品自给自足,为工业化准备基础”,她说:“这曾是孙中山的理想。”她说:土地改革“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基本纲领。这是中央人民政府的行动纲领。这是中国贫穷的一个正确的解决办法。”宋庆龄高度评价土地改革的成功,称它是“我们今天的生存的元气,我们明天的基础”。
对于抗美援朝运动,宋庆龄同样坚决支持。她指出:“这个伟大的爱国运动把我们祖国的安全与反对武装日本和西德,与要求五大国缔结和平公约联系起来。它使中国人民,与朝鲜人民并肩站在保卫和平的最前线。”“中朝人民会赢得这场战争。这是为我们的生存以及全人类的幸福的一个正义的战争。”
新中国成立时,中国的一部分领土台湾还被败退到台湾的国民党残余力量窃据着,在美国支持下,与美国签订军事条约,试图把自己装扮成代表“合法的”中国。宋庆龄对此表达了明确谴责。她公开声明中国只有一个:“那就是1949年10月1日建立的中国。在近代史上,这是第一个真正拥有主权的中国。它真正体现了我们整个民族的意志和愿望。它以完全平等的地位和其他国家进行交往。它完全有能力,而且有决心按照中国人民自己的判断来安排本国的事务。”她在《只有一个中国》中指出:“台湾问题的核心是,它纯属中国的内政。那里发生的事情完全是中国境内的事,它只涉及中国人民同国民党残余的关系问题,而对任何其他国家或人民的事务则毫不相干”,“台湾问题必须按照中国人民的意志以及我国国家安全的最大利益来解决,并且必须在没有外来干涉的情况下加以解决。”宋庆龄的这个表态极其重要,迄今为止,也是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立场。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宋庆龄的丈夫孙中山是中华民国的缔造者。她说,中华民国在国民党二十年的统治下,人民只有贫困、屈辱和恐怖,“全国人民对之已深恶痛绝,坚决支持英雄的人民解放军快速挺进,把国家的命运掌握在人民手中。”这个立场完全是正义的,是站在历史正确的方面的,值得充分肯定。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懈支持者
宋庆龄支持中国共产党的真心,在她的文章中很清楚地表达出来。在中国共产党28周年诞辰时宋庆龄发表的向中国共产党致敬的文章是很带有激情的。坚决支持中国共产党,是她的许多文章的主题。在那篇论述孙中山与中国共产党的长文里,她写了一大段话来称赞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在中国人民迫切希望得救、革命潮流遍及全世界的刺激下建立的。共产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科学的和有系统的理论和世界观为基础的无产阶级政治组织。这使它能够以阶级观点正确地分析中国和国际局势,从而制定中国革命的战略和策略。它也是中国唯一的遵循列宁的政治组织思想、使民主和集中相结合并有铁的纪律的党。最后,它是中国第一个扎根于劳动人民中间、扎根于被压迫群众中间的政治组织;这就是说,它首先强调为人民服务,把他们最尊贵的愿望,组织、教育和动员他们向他们真正的敌人—同反动派相勾结的帝国主义—进行斗争。”宋庆龄用自己的语言,把中共成立的背景、理论武装、组织特点以及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宗旨讲得清楚明白。
1956年9月,宋庆龄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致辞,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她说:“中国人民积了几十年惨痛的经验教训,终于在中国共产党正确的领导下,很快地解脱了帝国主义的束缚,消灭了封建主义,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性胜利。经过两次革命,我们已经推翻了那人吃人的剥削制度而站立起来。在这人类历史的进程中,再一次树立了一个伟大的里程碑。我们要感谢不断为人类解放事业而奋斗的共产党。没有党的领导,我们的胜利是不可能的。”她还说:“我深信在不久的将来,社会主义将会成为全世界的一种通行的社会制度。到那时,无阶级无剥削的社会就更要普遍,人类也就要进入真正的大同世界。因此我想这种社会制度,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也一定会实现。”1958年,在上海举办庆祝中国福利会成立20周年,她表示自己非常愉快,表达了永远和党在一起的心愿。她说,中国福利会从创会的那天起,就和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将来也是这样。她说中国福利会的奋斗目标和中国共产党是一样的,并且已经取得了建立一个自由、独立、由人民治理国家的成就。“我们的成就应该直接归功于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主席的领导”,这个领导“使我国人民能够取得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惊天动地的胜利以及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1978年,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长征即将开始,宋庆龄借纪念中国福利会40周年的机会发表了题为《为人民服务四十年》的文章。中国福利会前身为保卫中国同盟,成立于1938年6月,正是抗日战争时期保卫大武汉的时候。保卫中国同盟为支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尤其是为支持抗日根据地,支持八路军和新四军,做了许多艰苦卓绝的工作。1945年更名为中国福利基金会,1950年改为中国福利会。中国福利会的工作大致有两项,一是为中国人民争取解放与进步的斗争尽力提供帮助,二是向世界各国朋友阐明中国人民斗争的意义和目标。这是对中国人民争取解放和自由的斗争极为崇高的任务。宋庆龄说:“我们的组织一贯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它总是以毛泽东主席统一战线政策为指导,广泛团结国内外朋友。几十年来,它的工作一直得到周恩来总理的直接支持和亲切关怀。”新中国建立后,原来的任务纳入国家计划。中国福利会有了新的方针与任务:“在党的领导下,协助开展妇幼保健卫生、儿童文化教育方面的实验性工作”,同时搞国际宣传。此后,中国福利会的各项工作,搞得有声有色,贯彻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成为新中国建设的一大特色,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特色。
宋庆龄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个杰出的女性,一个大写的人。从《复兴文库》收录的文章可以看出宋庆龄是随着历史步伐前进的人,是始终站在历史正确方向的人,一个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她的人生经历与孙中山的革命历史分不开,与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分不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分不开。1981年在她临终前,她终于站在中国共产党的行列里,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且被全国人大常委会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的崇高称号,完善了她的人生光彩。她的人生,十足符合这两个称号。
在宋庆龄诞辰130周年之际,回顾宋庆龄的一生,后来者要向她致以历史的敬意!
(作者张海鹏 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复兴文库》副总主编)
[ 责任编辑:李艳鹤 ]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亲自审定批准了《复兴文库》编纂出版方案,并且专门为这套大型丛书作了序言,高度评价这套丛书的出版。序言开头就说:“修史立典,存史启智,以文化人,这是中华民族延续几千年的一个传统。编纂《复兴文库》,是党中央批准实施的重大文化工程。在我们党带领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这部典籍的出版,对于我们坚定历史自信、把握时代大势、走好中国道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序言还说:“编纂出版《复兴文库》大型历史文献丛书,就是要通过对近代以来重要思想文献的选编,述录先人的开拓,启迪来者的奋斗。”述录先人的开拓,启迪来者的奋斗,正是编纂这套大型文献丛书的目的。
今年是中国伟大女性宋庆龄先生诞辰130周年。大型文献丛书《复兴文库》收录了宋庆龄先生的文章有36篇之多,《复兴文库》选编1840年以来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社会力量、仁人志士和先进政党形成的历史文献,而以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以来形成的历史文献为主要线索,以具有思想史意义为入选的衡量标准。本文试图对入选的宋庆龄文章作一点扼要分析。
孙中山民主革命事业的坚定维护者
《复兴文库》选录1840年以来特别是1921年以来若干人士的言论、文章,反映了在中华民族复兴征程中先进人士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前进步伐。《复兴文库》前三编已经在2022年9月由中华书局出版。德高望重的金冲及同志担任总主编。笔者很荣幸和其他五位同志担任副总主编,我还兼任第二编主编。《复兴文库》是中共中央批准实施的重大文化战略工程,是反映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程的大型文献丛书。
全书共分五编。第一编(1840年-1921年),集中选编体现民族觉醒意识、探索救亡之道、传播进步思想的重要文献,重在展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第一编共分7卷,38册;第二编(1921年-1949年),集中选编记述中国共产党携手各阶级各党派进步力量、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不懈奋斗的重要文献。为了更好说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五四运动”期间的文献划在第二编。第二编共分14卷,65册;第三编(1949年-1978年),集中选编记载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的重要文献。第三编共分16卷,92册;第四编(1978年-2011年),集中选编记录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伟大革命,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思想和体制障碍,开创、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文献。第五编(2012年-2022年),集中选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实践中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经受住各方面风险性挑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重要文献。目前第四编已经编好,第五编也即将编好。已经出版的前三编共有195册。
收入《复兴文库》的宋庆龄文章,反映了宋庆龄是孙中山事业坚定支持者。宋庆龄是孙中山的遗孀,孙中山去世后,国民党内就产生了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不满的声音,到了1927年4月和7月,就发生了背叛孙中山遗言的反革命政变。7月14日,宋庆龄发表抗议声明,指出孙中山认为民生主义在革命中是基本的,表明了孙中山对工农阶级地位的确定,认为工农阶级是建设自由新中国的柱石,认为三大政策是实行三民主义的唯一方法。采取削弱这种支持的任何政策,便是动摇了党的基础,出卖了群众,而不是真正忠于孙中山。这种政党虽然扯起革命旗帜而实际上却是拥护旧社会制度的机关。这种政策是注定要失败的。宋庆龄在《为抗议违反孙中山的革命原则和政策的声明》明确指出,如果党的领袖不能贯彻孙中山的政策,“他们便不再是孙中山的真正信徒”“党也就不再是革命的党,而不过是这个或那个军阀的工具而已”,便成为压迫人民的工具。面对蒋介石和汪精卫的叛变,宋庆龄勇敢地站出来,大义凛然,谴责对孙中山革命原则和政策的叛变,鲜明地表明她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坚定维护者。
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是随着时代变化而进步的,他是站在历史的正确方向一边的。这表现为孙中山晚年坚持与中国共产党合作,推进革命事业。宋庆龄坚持肯定孙中山的国共合作、三大政策是始终一贯的。在1937年9月国共抗日统一战线建立实现的时候,她也发表感言说对国共再次合作自己感动得几乎要下泪。她在《国共统一运动感言》指出,孙中山主张唤醒民众、组织民众的主张,一直到临终的时候都没有丝毫改变,“孙中山先生主张国共合作,因为共产党是代表工农大众利益的党。没有广大的工农群众的拥护和积极参加,中国国民党所担任的国民革命使命,是不可能完成的。”
宋庆龄在1962年发表长篇论文,论证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合作的进步性及其历史意义。1966年发表长文《孙中山——坚定不移、百折不挠的革命家》,缕述孙中山的革命经历,称赞孙中山是坚定不移、百折不挠的革命家。在1962年发表的论文中,她指出:“孙中山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进行的四十年政治斗争,在他的晚年达到了高峰。这一发展的顶点是他决定同中国共产党合作,一道进行中国的革命。”她认为这种合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是在帝国主义死亡和工人阶级革命的时代,马克思列宁主义力量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力量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结成统一战线的最早的一个范例。”宋庆龄根据自己切身体会,认为孙中山痛苦地认识到国民党的严重局限性,孙中山曾多次对她说过国民党的内部矛盾怎样使它不能有效地进行革命。孙中山很快就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建立的重要性。她说孙中山特别敬佩和尊重李大钊,总是欢迎李大钊到家里来。1923年,当李大钊、林伯渠等人来商谈国共合作问题时,孙中山立即看到把力量联合起来的价值。宋庆龄说,孙中山在他的革命三民主义中加上了联俄、联共和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是不可分割的,它们合在一起才是对他的中国革命政治纲领的唯一‘正确解释’。”她说,孙中山发现只有他遇到的马克思主义者才是他真正的同盟者。孙中山了解到中国共产党的真正革命的立场和行动对中国革命的好处后,决心同一切想阻止他同共产党合作的企图作斗争。宋庆龄指出,孙中山逝世前就担心,反动派以及帝国主义可以收买的人们会出卖与共产党的团结,出卖革命,她认为孙中山的遗嘱反映了这种担心。“背叛了这个遗嘱的人们的名字将在我国和全人类的史册上遗臭万年”,蒋介石及国民党队伍中的其他反动派撕毁了孙中山的遗嘱,“接着就同帝国主义勾结,压迫中国人民,出卖我国的根本利益。”宋庆龄在《孙中山和他同中国共产党的合作》这篇长文里列举许多事实,讲了不少自己切身的感受,是很真实的。这些话,过去似乎未引起学术界的重视。这篇文章收入《复兴文库》,我们要重新研究这篇文章的重要性,要引起足够重视。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定拥护者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一再号召,公开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要求集中一切人力物力国力于抗战,主张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宋庆龄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定拥护者。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央立即发表声明谴责日本侵华,随后发表多篇主张全民族抗日的言论。1933年1月,毛泽东、朱德联名发表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入华北,愿在三个条件下与全国各军队共同抗日宣言,愿与全国各军队共同抗日,当然包括了国民党军队。这个宣言实际上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主张。为了推动这一主张实现,1934年9月,中共中央提出了《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纲领中最重要的是要求“把一切海陆空军立刻开赴前线,对日作战,立刻停止一切内战,立刻停止屠杀中国同胞的战争”。这个纲领于9月21日在《红色中华》第236期发表。在这个纲领上署名的是宋庆龄领衔的各界知名人士和社会贤达1779人。这说明,宋庆龄等接受了中共中央的主张,愿意公开署名。这是对中共中央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坚定支持。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瓦窑堡会议正式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决定中国共产党应努力争取一切力量参加到统一战线中,甚至连统治阶级上层也有可能建立起统一战线,要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反对关门主义。此后中共中央把“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作为一个时期党的中心口号。为此,毛泽东、周恩来等向各党各派各军各社会团体以及社会知名人士写信,解释“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主张,争取社会支持。9月,毛泽东在《致宋庆龄函》中说:“1927年后,真能继续孙中山先生革命救国之精神的,只有先生与我们的同志们。目前停止内战联合抗日之呼声虽已普及全国,然而统帅大兵之蒋氏及国民党中央迄今尚无彻底悔祸之心。这种违反孙中山先生革命的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之行为,实为国民党大多数党员所不应容许而立起纠正才是。因此,我想到要唤醒国民党中枢诸负责人员,觉悟于亡国之可怕与民意之不可侮,迅速改变其错误政策,是尚有赖于先生利用国民党中常委之资格作具体实际之活动。”宋庆龄收到毛泽东的信函后,把“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思想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在国民党内作了宣传。
1936年11月,宋庆龄表示,纪念孙中山先生,继续孙先生的遗志,争取中华民族的解放,在当前就要认定我们最大的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和汉奸卖国贼。她在《为孙中山诞辰写的纪念词》提出主张:“我们要联合国内各党各派及社会各阶层人物,建立民族统一战线,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和汉奸卖国贼。”1937年2月,宋庆龄在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上致辞,以实行孙中山的遗嘱为演讲题目,指出中国已经被日本侵略逼到了忍无可忍的境地,最后牺牲已经不可避免,呼吁丧权辱国的对日谈判必须停止,指出日本不能战胜中国。她认为只有执行孙中山的遗嘱,忠实执行他的三大政策,才可以救中国,中国就能很快地从内部的骚乱与苦难中解脱出来。她谴责有些人的“抗战必先剿共”的荒谬老调,呼吁“救国必须停止内争,而且必须运用包括共产党在内的全部力量,以保卫中国国家的完整”。接着她联合何香凝等提出《关于恢复“三大政策”向国民党三中全会的提案》,其中说:“近半年来,迭次接中国共产党致我党中央委员会书函通电,屡次提议国共合作,联合抗日,足证团结御侮已成国人一致之要求。最近西安事变,尤足证实此点。虽与本党向处敌对地位之中国共产党,亦愿停止危害本党政权之企图,拥护统一抗日,我党更应乘此机会恢复总理‘三大政策’,以救党国于危亡,以竟革命之功业”。可见,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委托给宋庆龄的任务,宋庆龄已经完成了。宋庆龄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定拥护者,是民族救亡先锋中的伟大女性。
新中国的热情拥抱者
由于国民党坚持反共,抗战胜利后发动内战,企图彻底消灭共产党及其人民武装。此举完全丧失民心,不过三四年,国民党的统治就结束了。我们常常会思考解放战争为什么不到4年的时间,中国共产党的军事力量就能够把掌握全国政权、掌握几百万军队而且有大量美元支持的国民党政府推翻?
最重要的是在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动员了全国最广泛的人民群众,赢得了全国的民心。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方针不仅赢得了根据地的民心,而且赢得了大部分国民党统治区的民心。1944年抗战末期,日本发动了所谓一号作战,把战争从河南一直打到湖北、湖南、广西,几乎要占领贵阳,对于重庆有极大的威胁。当时在重庆、昆明这些大后方的工商业者质疑国民党政府,说我们交这么多税,为什么养不出一支能打仗的军队?昆明西南联大的教授们对国民党政权丧失了信心,反而对延安的中共增强了信心,就是因为中共在抗战时期的政治正确性。
正是因为有了正确的政策,中国共产党在4年时间就把国民党几百万军队打垮了。淮海战役国民党几十万大军,庞大的后勤部队都是美式装备,有汽车、坦克各种先进设备,解放军只有前线冲锋的部队,后勤部队就是广大的人民群众。1965年笔者在山东黄县农村调查时就发现,解放战争时期黄县的农民几乎每一个人都推着小车走向了淮海战役战场,他们成为人民解放军的后勤部队,他们把弹药和粮食运到前线,把伤员运到后方。这是任何其他的政府军做不到的,只有中国共产党做到了这一点。所以这些可以用来解释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时期三四年就能取得完全的胜利,可以追溯到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方针路线的正确,真正把握住了历史前进的方向,推动了中国历史向着理想的方向前进。
周恩来在1946年12月写给宋庆龄的信《光明胜利的前途一定会到来》中表达了这样强烈的愿望:“光明胜利的前途一定会到来。”周恩来说:“在中国蒋介石的统治,经过5个月严重的内战与一党包办的国大的召开,愈发显得孤立了。如果内战继续下去,蒋介石的武力再经过半年到一年的消耗,解放区人民的武力将有可能与蒋介石的武力渐渐的处于平等的地位。到那时……光明胜利的前途一定会到来。”周恩来还满怀深情指出:“我们很敬佩您的努力,尤其愿分担您在这一历史困难时期所遭遇的困难。我们相信您的努力绝不会徒然的。不仅解放区,全中国人民都会感到骄傲,因为有您这样一个永远为人民服务的领导者。”周恩来给宋庆龄通报战场情况,满怀豪情地表示胜利的前途一定会到来,同时表达了对宋庆龄为人民解放事业作出的贡献的称赞。宋庆龄看到了中国历史前进的方向,看到了人民的力量。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在中国共产党成立28年的时候,宋庆龄发表了《向中国共产党致敬——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二十八周年》的文章,来表达她对共产党的拥护和对新中国的期待。她在文章里说:向人民的胜利致敬!向人民的力量致敬!向人民的自由致敬!向全世界民主斗争中的同志致敬!向中国人民解放军致敬!向中国共产党致敬!她最后说:“是的,这是一个伟大胜利的时期——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里程碑。我们解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统治的束缚。我们铲除了封建制度。人民正在走向新的、更光辉的高峰。敬礼!中国人民革命斗争胜利万岁!”
庆祝了中国共产党的生日,接着迎来新中国的诞生。宋庆龄参与了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筹备会议。1949年9月21日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正是筹备新中国成立的大会。她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讲话,高度评价新中国的诞生,说“我们达到今天的历史地位,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唯一拥有人民大众力量的政党。孙中山先生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的胜利实现,因此得到了最可靠的保证”。她认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中国历史上,这是第一次有这样一个广大代表性的人民的集会,形成一个真正的统一战线,以执行共同纲领,和组织一个真正的人民民主政府。”她认为组织一个真正的人民政府,已经把整个世界的形势改变了。这是以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为主体的世界亿万人民的伟大力量。“这是新中国和新世界第一个号召。让我们现在就着手工作,建立一个独立、民主、和平与富强的中国,和全世界人民联合起来,实现世界的持久和平。”在新中国诞生周年的时候,宋庆龄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第一年的新中国》,欢呼新中国,拥抱新中国的热情高涨。她说:“1949年10月1日是具有历史意义和欢欣鼓舞的纪念日。它显示着人民解放与中国新生的开始。它是新纪元的发轫,我们从此进入了人民的新时代。”“因此,我们应将新中国第一年的意义深刻地写在历史中。”
她歌颂新中国,不吝用最美好的词汇。她说:1949年10月新中国的成立,“光明终于战胜了黑暗,新中国光明灿烂地像巨人一样站在东方。”她说新中国奠定了社会主义的道路正在日益繁荣富强,“给每一个爱国的人民和全世界各个角落里的进步人士,带来了巨大的兴奋和愉快。”
歌颂新中国,就要肯定新中国建立初期发起的重大的社会运动。为了保卫国家安全,巩固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国家发起了三大运动,这就是土地改革运动、抗美援朝运动和镇压反革命运动。宋庆龄对新中国发起的三大运动,无一例外地表示了支持与肯定。《复兴文库》收录了两篇文章。一篇是《土地改革》,另一篇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在《土地改革》文中,宋庆龄肯定土地改革是中国革命的一个基本特点,具有一切革命斗争的特征。她说:“生产力提高是农民获得了土地,而且提高了他们政治觉悟的结果。这正是土地改革的目的。土地改革就是要解放潜在的才能和创造性,使得农业生产品自给自足,为工业化准备基础”,她说:“这曾是孙中山的理想。”她说:土地改革“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基本纲领。这是中央人民政府的行动纲领。这是中国贫穷的一个正确的解决办法。”宋庆龄高度评价土地改革的成功,称它是“我们今天的生存的元气,我们明天的基础”。
对于抗美援朝运动,宋庆龄同样坚决支持。她指出:“这个伟大的爱国运动把我们祖国的安全与反对武装日本和西德,与要求五大国缔结和平公约联系起来。它使中国人民,与朝鲜人民并肩站在保卫和平的最前线。”“中朝人民会赢得这场战争。这是为我们的生存以及全人类的幸福的一个正义的战争。”
新中国成立时,中国的一部分领土台湾还被败退到台湾的国民党残余力量窃据着,在美国支持下,与美国签订军事条约,试图把自己装扮成代表“合法的”中国。宋庆龄对此表达了明确谴责。她公开声明中国只有一个:“那就是1949年10月1日建立的中国。在近代史上,这是第一个真正拥有主权的中国。它真正体现了我们整个民族的意志和愿望。它以完全平等的地位和其他国家进行交往。它完全有能力,而且有决心按照中国人民自己的判断来安排本国的事务。”她在《只有一个中国》中指出:“台湾问题的核心是,它纯属中国的内政。那里发生的事情完全是中国境内的事,它只涉及中国人民同国民党残余的关系问题,而对任何其他国家或人民的事务则毫不相干”,“台湾问题必须按照中国人民的意志以及我国国家安全的最大利益来解决,并且必须在没有外来干涉的情况下加以解决。”宋庆龄的这个表态极其重要,迄今为止,也是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立场。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宋庆龄的丈夫孙中山是中华民国的缔造者。她说,中华民国在国民党二十年的统治下,人民只有贫困、屈辱和恐怖,“全国人民对之已深恶痛绝,坚决支持英雄的人民解放军快速挺进,把国家的命运掌握在人民手中。”这个立场完全是正义的,是站在历史正确的方面的,值得充分肯定。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懈支持者
宋庆龄支持中国共产党的真心,在她的文章中很清楚地表达出来。在中国共产党28周年诞辰时宋庆龄发表的向中国共产党致敬的文章是很带有激情的。坚决支持中国共产党,是她的许多文章的主题。在那篇论述孙中山与中国共产党的长文里,她写了一大段话来称赞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在中国人民迫切希望得救、革命潮流遍及全世界的刺激下建立的。共产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科学的和有系统的理论和世界观为基础的无产阶级政治组织。这使它能够以阶级观点正确地分析中国和国际局势,从而制定中国革命的战略和策略。它也是中国唯一的遵循列宁的政治组织思想、使民主和集中相结合并有铁的纪律的党。最后,它是中国第一个扎根于劳动人民中间、扎根于被压迫群众中间的政治组织;这就是说,它首先强调为人民服务,把他们最尊贵的愿望,组织、教育和动员他们向他们真正的敌人—同反动派相勾结的帝国主义—进行斗争。”宋庆龄用自己的语言,把中共成立的背景、理论武装、组织特点以及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宗旨讲得清楚明白。
1956年9月,宋庆龄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致辞,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她说:“中国人民积了几十年惨痛的经验教训,终于在中国共产党正确的领导下,很快地解脱了帝国主义的束缚,消灭了封建主义,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性胜利。经过两次革命,我们已经推翻了那人吃人的剥削制度而站立起来。在这人类历史的进程中,再一次树立了一个伟大的里程碑。我们要感谢不断为人类解放事业而奋斗的共产党。没有党的领导,我们的胜利是不可能的。”她还说:“我深信在不久的将来,社会主义将会成为全世界的一种通行的社会制度。到那时,无阶级无剥削的社会就更要普遍,人类也就要进入真正的大同世界。因此我想这种社会制度,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也一定会实现。”1958年,在上海举办庆祝中国福利会成立20周年,她表示自己非常愉快,表达了永远和党在一起的心愿。她说,中国福利会从创会的那天起,就和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将来也是这样。她说中国福利会的奋斗目标和中国共产党是一样的,并且已经取得了建立一个自由、独立、由人民治理国家的成就。“我们的成就应该直接归功于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主席的领导”,这个领导“使我国人民能够取得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惊天动地的胜利以及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1978年,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长征即将开始,宋庆龄借纪念中国福利会40周年的机会发表了题为《为人民服务四十年》的文章。中国福利会前身为保卫中国同盟,成立于1938年6月,正是抗日战争时期保卫大武汉的时候。保卫中国同盟为支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尤其是为支持抗日根据地,支持八路军和新四军,做了许多艰苦卓绝的工作。1945年更名为中国福利基金会,1950年改为中国福利会。中国福利会的工作大致有两项,一是为中国人民争取解放与进步的斗争尽力提供帮助,二是向世界各国朋友阐明中国人民斗争的意义和目标。这是对中国人民争取解放和自由的斗争极为崇高的任务。宋庆龄说:“我们的组织一贯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它总是以毛泽东主席统一战线政策为指导,广泛团结国内外朋友。几十年来,它的工作一直得到周恩来总理的直接支持和亲切关怀。”新中国建立后,原来的任务纳入国家计划。中国福利会有了新的方针与任务:“在党的领导下,协助开展妇幼保健卫生、儿童文化教育方面的实验性工作”,同时搞国际宣传。此后,中国福利会的各项工作,搞得有声有色,贯彻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成为新中国建设的一大特色,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特色。
宋庆龄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个杰出的女性,一个大写的人。从《复兴文库》收录的文章可以看出宋庆龄是随着历史步伐前进的人,是始终站在历史正确方向的人,一个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她的人生经历与孙中山的革命历史分不开,与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分不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分不开。1981年在她临终前,她终于站在中国共产党的行列里,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且被全国人大常委会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的崇高称号,完善了她的人生光彩。她的人生,十足符合这两个称号。
在宋庆龄诞辰130周年之际,回顾宋庆龄的一生,后来者要向她致以历史的敬意!
(作者张海鹏 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复兴文库》副总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