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深度报道图  >  

全国政协委员陈伟志:秉笔建言中的“教育情怀”

发布时间:2024-02-23 09:21:30 来源:团结网

图片

陈伟志

“教育是国家战略,是最大的民生,是一个大课题。今年我准备围绕构建高质量乡村教育体系等方面提建议。”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全国政协委员、民革党员、上海新纪元教育集团董事长陈伟志正在加紧整理自己的提案。

梳理陈伟志多年来提交的提案,教育领域一直都是他建言的重点。能为更多莘莘学子提供关怀和帮助,是他一如既往坚守的初心。而这颗赤子之心,源自理想,更源自一名政协委员履职为民的坚定信念。

陈伟志虽是全国政协的新兵,但此前他就已担任上海市、区政协委员多年,因此履职经验十分丰富。去年全国两会期间,陈伟志提交提案10余件,内容涉及落实建设教育强国的资金保障、规范引导民办教育发展、加强基础教育科创课程建设、探索中高考科目改革等,其中多份建议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与采纳,备受肯定。“看到提案受到重视,并有效推动了相关工作,我真切感受到委员的价值所在。”陈伟志说。

投身教育事业多年的他,始终厚植深厚的教育报国情怀。一个委员,作用可能很小,也可能很大,可以积极履职,也可能敷衍了事……而其中的差别,在陈伟志看来,就看有没有强烈的“角色意识”,所谓“角色意识”就是认真听取报告、阅读文件;认真调查研究、撰写提案。“在去年这一年的履职里,我深深体会到了‘调研’的力量。”陈伟志感慨,“提案要体现出真正的价值,发挥积极作用,就要随时随地做个有心人,从身边发现选题和线索,然后深入一线调研,倾听各方声音。”陈伟志认为,从一线了解到真正的问题和症结,才能让提案“接地气”。

“不调研,不发言”,这是陈伟志一直以来坚持的原则。去年5月、6月,陈伟志先后两次随同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中小学教研体系建设”专题调研组深入广东广州、清远以及山东济南、淄博、滨州等地的中小学校、教育研究院、教师发展中心、职业技术学校等教育机构,实地调研教师发展体系和教研体系建设工作,通过座谈等形式详细了解地方情况。“我一直关注这个问题,深度调研让我有了新的思考,总结出新的经验。”一些名师名校工作室在推进教学改革和培养高端教育人才方面显现出的引领示范作用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每当陈伟志遇到或发现问题时,就会条件反射般思索能否将之转化为建议或者提案,他时刻会打开身边的手机记事本写下自己的想法。

“这种沉下去、到一线的实地调研,有时比查阅多少文件资料都管用。”陈伟志说。去年9月,陈伟志受邀参加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聚焦中小学教研体系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协商议政。“我们的教研制度在推进教学改革和培养高端教育人才方面需要继续做更多的尝试和突破,”在发言中,陈伟志针对中小学教研体系建设建言,提出了加大信息化终端硬件的配备投入;通过“云教研”的方式,发挥教研员更大的作用;将学校教研体系建设落实在日常的教学管理过程中,运用信息化和数据化手段保障校本资源库高质量建设等建议。而这些建言、提案的背后,正是他日复一日的用心调研、倾听、思考与打磨。

今年,陈伟志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到了乡村教育振兴问题上。“今年两会,我有一份提案是关于构建高质量乡村教育体系,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陈伟志介绍道,“在中国人口中,乡村人口就占大半,教育要想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乡村振兴,也离不开乡村教育振兴。”目前,部分地区乡村教育面临“空心化”乃至消失的困境,出于教育工作者的敏感,陈伟志开始有意识地对这些情况加强了解。他提出,振兴乡村教育关键在明确乡村教育发展战略,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为此,针对新一轮乡村学校“撤并潮”,他建议要尽快采取相关措施,切实加大投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让每个乡村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是荣誉,也是责任,要做好本职工作和用心履职‘无缝衔接’。”陈伟志坦言,每次议政建言,他都能感受到作为一名政协委员的荣誉,同时也感到提出有分量、有见解建议时的压力。他表示,今年会把更多好建议带上两会,也将继续为实现优质教育发声出力,用心写好履职为民的答卷。(王侃)

[ 责任编辑:李艳鹤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