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深度报道图  >  

全国政协委员姚卫海:推动中医药行业抓住“黄金机遇”

发布时间:2024-02-26 09:27:22 来源:团结网

图片

姚卫海

忙碌了一整天后,全国政协委员、民革北京市委会副主委姚卫海与记者的对话在黄昏展开。作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急诊科主任,每年的春节姚卫海都很繁忙。“我的工作需要我坚守,尤其是作为急诊科的主任,我更需要带头。”阖家团圆的时刻,他几乎都会在医院带班。

因为长期从事急危重症救治工作,姚卫海的时间总是不够用,但他依然把资政建言作为自己的光荣使命,“中医药是我的本行,在本职专业的基础上,当我以政协委员的眼光去看待一些问题的时候,才能建言‘建’到点子上。”姚卫海说。

在中医急诊临床工作一线坚守近40年,“名中医”“急先锋”是大家给姚卫海的称谓。他围绕医疗卫生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调研考察,与行业专家和一线工作者交流探讨,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提案,用医者仁心和政协委员的责任感,为推动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尽一份心力。

2023年,ChatGPT(一款聊天机器人程序)成为热议话题。姚卫海也十分关注,他认为,“技术的进步终究是要服务于社会大众,从而推动人们生活方式,乃至社会治理方式的改变。”他敏锐地捕捉到数字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将其与医疗、卫生等领域有效链接,成为他关注的重点。在2023年的全国两会上,姚卫海提交了《关于以数字社工推进基层社区可持续智慧治理》的提案。

姚卫海谈到,数字社工属于数字化劳动力中的细分类别,由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与AI(人工智能)驱动,具有低代码、易开发、容易规模化的特点,主要用于辅助社区工作人员的日常办公,特点是可模拟人类动作,在各信息系统之间操作办公,完成重复性、具有既定规则的任务,可明显提高录入准确率,提升工作效率。“过去三年,数字社工在疫情防控中崭露头角,也在某些地区的社区管理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姚卫海说。

对于数字技术的关注,始于姚卫海在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担任副院长的经历。由于工作原因,他当时参与了多项有关数字化建设的课题研究。在建言的过程中,他带领团队到实地调研,听取介绍,充分了解情况,反复研究论证。“要做好规划建设,整合数据资源,更要拓展应用场景。”姚卫海建议尽快推广数字社工,以解决基层智慧治理中的瓶颈问题,以更低成本更快速地直接赋能基层工作人员,推进基层智慧治理可持续发展。

在从事本职工作和参与政协活动时,姚卫海的胸前总是佩戴着一枚政协徽章。“经常有人问我戴的是啥,我都会骄傲地告诉他们,这是政协委员的标志。”2023年全国两会上,姚卫海还提交《关于政协委员佩戴政协徽章制度化》的提案。他认为坚持佩戴政协徽章,可增强政协委员的光荣感,加强委员履职的责任心。

自2000年加入民革,姚卫海已经从一名普通的民革党员成长为民革中央委员、民革北京市委会副主委。正如他所说,加入民革,“初衷就是要发挥自己的特长,积极参加民革组织的活动,为民革服务”。

姚卫海要发挥的“特长”是他在中医急诊临床工作中所锻造的能力和积累的经验。近几年,尽管他的提案涉及的领域不断拓展,但医疗、卫生始终是他关注的重点。“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独具优势的卫生资源。”他说。

姚卫海先后提交了关于加强中药材生产管理、利用“数字赋能”中医药等多项相关提案。他认为,中医药要抓住“黄金机遇”,在“十四五”期间积极与数字中国战略相对接,利用数字技术赋能中医药发展,解决中医药的现存问题。

2024年全国两会开幕在即,姚卫海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提案。今年是他第七次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参加两会,他再次把建言聚焦在医疗、卫生领域,这一次关注的重点是生前预嘱。生前预嘱指人们在健康或意识清楚时签署的,说明在不可治愈的伤病末期或临终时要或不要哪种医疗护理的指示文件。“很多晚期病人,提供什么样的治疗是恰当的?病人的真实意愿是什么?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医护人员和家属。”姚卫海说。这个想法来自于一次学术会议上的讨论,他跟推这项工作多年,进行了大量调研,“这个话题很有意义,目前社会接受度不够,希望加强宣传”。

“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积极完成政协组织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做好本职工作,遵纪守法,服务社会,树立和维护委员的良好形象。”姚卫海认为担任全国政协委员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自己一定不负使命。(叶芳)

[ 责任编辑:林紫文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