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三位民主党派成员走上首场“委员通道”

发布时间:2024-03-05 09:14:26 来源:团结网

3月4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集体采访活动举行,共九位委员分三批接受采访。

图片

首次“委员通道”

他们分别是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叶聪,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郭吉安,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韩保江,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莫荣,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张兴赢,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吴蓓丽,中国残联理事、中国盲人协会主席李庆忠,四川省司法厅副厅长郑鈜和河北省国际陆港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瑞领。

记者了解到,登上首场“委员通道”的委员中有三位民主党派成员,他们在关注哪些话题,又分享了怎样的故事?

民盟盟员、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吴蓓丽:分享“从0到1”的飞跃

图片

吴蓓丽接受媒体采访。

民盟盟员、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吴蓓丽介绍了重大疾病药物研发工作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果。

吴蓓丽说,“11年前,我们团队在抗艾滋病毒药物靶点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消息传开后,我陆续接到了来自全国各地家属和病患发来的邮件,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生命的渴望。作为一名医药科研工作者,这是我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人民群众对我们沉甸甸的期待。”

吴蓓丽介绍,当时,她和团队的研究成果距离临床时间不确定,现在相关研究取得了进展,基于她和团队的研究发现,他们与合作者共同开发的候选药物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初步的研究结果显示该药物的疗效优于现有的同类药物。此外,吴蓓丽及其团队还针对心血管等方面的重大疾病开展新型药物研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惠及百姓。

“新药研发征途漫漫。”吴蓓丽表示,特别是她和团队所从事的基础研究,更是这个过程中“从0到1”的关键阶段。“从0到1”,写满了曲折与孤独,但如果完成了这关键一步,将为新药奠定坚实基础,为患者带来无穷大的希望。为了这份期待,我们愿意去面对寂寞和经受压力。我们团队中有的“90后”年轻人为了解决一个问题,冷板凳一坐就是近10年;有的前辈默默无闻投身科研,以毕生精力研发新药,造福千万患者。

“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守护人民生命健康。我们牢记使命,挑灯夜战,愿为我国新药研发赋予加速度,点亮更多生命之光。”吴蓓丽说。

致公党党员、四川省司法厅副厅长郑鈜:为维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发声

图片

郑鈜接受媒体采访。

致公党党员、四川省司法厅副厅长郑鈜走上“委员通道”,围绕维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发声。“中小企业能办大事,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以法治手段维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至关重要。”

郑鈜和大家分享了一个真实案例。有一家中小企业成功中标了一个公共建设项目,但是甲方没有给出合理解释,却拒绝签署合同。这家企业对于项目的前期准备和投入比较多,所以非常着急,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企业通过各种方法与甲方交涉,但是都没有结果。最后企业通过网络向司法行政部门投诉。接到投诉以后,司法行政部门积极行动,采用法律服务加行政调解的方式,仅仅花半个月的时间就使双方达成了协议,甲方同意补偿企业的相应损失,企业没有花一分钱就实现了维权。

郑鈜表示,这件案子虽小,却印证了一个道理——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维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必须依靠法治。

为了让中小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维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2017年修订的中小企业促进法专门设置了权益保护一章,包括涉及方方面面权益保护总共7条的具体内容。郑鈜讲到的案例就是这一章规定的投诉机制发挥了便捷、高效、低成本的优势。

郑鈜认为,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的毛细血管,遍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角落。展望未来,我国内需市场巨大,要素保障充足,产业配套体系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中小企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我们要不断丰富法治为民的实践,更好助力涉及千千万万个群众与家庭的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民建会员、河北省国际陆港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瑞领:讲述“钢铁驼队”的故事

图片

刘瑞领接受媒体采访。

民建会员、河北省国际陆港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瑞领讲述了“钢铁驼队”——中欧班列的故事。

共建“一带一路”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创举,是惠及各国人民的发展带、幸福路。刘瑞领介绍说,中欧班列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品牌,截至今年2月底累计开行超过了8.5万列,仅2023年,中欧班列全年开行了1.7万列,发送190万标箱,分别比同期增长了6%和18%。这条国际物流的黄金通道,连接着中国与欧洲25个国家、217个城市。

刘瑞领用石家庄一家外贸企业举例说明,他们用中欧班列出口,每年的短途运费能节省200多万元。同时,海运时间是40天到欧洲,而中欧班列到欧洲的时间只有15天。中欧班列为企业降低了物流成本,节省了运输时间,提高了资金的周转率,增强了产品竞争力,实现了在家门口做外贸。通过中欧班列把更多的国货潮牌运向国际市场,同时又把更多的丝路洋货带回国内市场,极大地丰富了双方百姓的生活。

刘瑞领说,中亚国家原先与中国之间的货物往来主要是公路运输,自从开行了中欧班列以后,他们又转用了铁路运输。铁路运输不但运量大,而且时效快,基本不受天气变化的影响。中亚国家的客商感慨地说,共建“一带一路”真的是个伟大的创举。中欧班列搭载的不仅是货物,更是发展机会和幸福期盼。

刘瑞领表示,中欧班列是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的生动实践。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中欧班列提质增效,惠及世界、造福人民,必将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王恺强)

[ 责任编辑:张翕然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