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时办学的先声——黄埔军校潮州分校
发布时间:2024-06-06 15:02:58 来源:团结报

黄埔军校潮州分校旧址
诞生于大革命洪流中的黄埔军校潮州分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产物,而黄埔军校“之有分校,当自潮州分校始”。作为黄埔军校历史上的第一所分校,黄埔军校潮州分校不仅是当时广州国民政府在粤东的军事摇篮,为革命事业输送了一大批急需的军政人才,而且它还是首次根据战时之需,在本校之外异地办学,为国民政府适应战争形势需要,不断迁徙办学提供了宝贵经验。
今年恰值黄埔军校百年。回顾历史,积极弘扬黄埔精神并从中汲取团结自强的力量,本报记者于暮春时节前往广东潮州,实地探访潮州分校旧址,并就有关问题采访了中共潮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沈翘,中共潮州市委统战部陈泓、苏锡彬、林杏娴等同志。访谈内容参考了陈予欢《潮起潮落:黄埔军校潮州分校研究》、马鸿雁《黄埔军校潮州分校创办始末》等论著。
记者:孙中山先生有没有到过潮州分校?黄埔军校的办校宗旨在潮州分校有无贯彻?
答:孙中山先生于1925年3月12日逝世,没有到过潮州军校。潮州分校筹备不久,因战局变幻,即告停止。1925年11月12日,黄埔军校潮州分校招生,蒋介石兼任校长,周恩来兼任政治部主任,何应钦以教育长身份代理校长。1925年12月18日,潮州分校举行开学典礼。潮州分校第一期、第二期延续黄埔军校本校军事教育与政治教育的原则,注重学生的军政素养。
记者:潮州分校学员在抗日战场表现突出的有哪些?
答:潮州分校第一期和第二期学员中,不乏抗日战争期间骁勇善战、功勋卓越者。较为著名的将领有刘超寰、周志道、唐三山等,他们多次率部参与抗日战役。例如,刘超寰(1902-1987年),江西莲花人,1926年6月6日考入潮州分校第二期步兵科第一队,1926年12月30日毕业。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刘超寰任陆军第七十八师副师长,率部参加淞沪会战。另有罗策群、马威龙、腾久寿、黄纪福等人,率部战至弹尽援绝,表现了中国军人面对强敌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记者:潮州分校发挥了哪些积极的历史作用?
答:潮州分校作为黄埔军校最早的分校,虽然时间短暂、群体偏小,但依然在近现代军事历史中彰显风采。潮州分校自1925年11月12日开始招生,至1926年年底结束,虽然仅存一年左右,共举办两期学员培训班,但它为北伐军输送了来自全国各地的800多名学员,这些学员在北伐军各部队中担任军事或政治工作,参加了北伐战争,并付出了近200人伤亡的代价,为革命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此外,如果把黄埔军校置于更长的历史坐标中去考察,在其发展历程中,黄埔军校本部数度迁移,其分校更是不断因时、因地、因战而设,那么潮州分校的异地办学,边战边教、边教边用的战时教学体制,则为后来者提供了经验与借鉴。
记者:潮州分校毕业的校友,军阶较高的有哪些?这一群体有何特点?
答:根据《国民政府公报(1935.4-1949.9)颁令叙任将官上校及授勋高级军官一览表》统计,1935年4月至1949年9月间,潮州分校第一期、第二期学员获叙任中校以上将校军官有69名。其中叙任陆军中将3名:方靖、竺鸣涛、谢辅三;追赠陆军中将2名:蒋志英、戴之奇。叙任陆军少将20名:王岳、刘超寰、吕锟、吴敬群、周志道、宓熙、林伟宏、郑明新、侯声、胡兢先、赵公武、唐三山、梁仲江、梁固荣、黄云山、黄华国、傅湘临、温靖、温鸣剑、蓝啸声;叙任陆军上校33名。到台湾后,追赠陆军二级上将毛人凤;叙任陆军少将张其中、涂宽等。
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潮州分校第一期、第二期学员与黄埔军校前四期学员相较,在各段历史时期叙任官阶层都落后许多;二是潮州分校第一期、第二期学员在军队任政工职务者,叙任将校等级普遍要比作战部队军事主官低许多。
记者:潮州分校与黄埔军校本部有何异同?或者说,潮州分校有何特点?
答:潮州分校的特点如下:一是年龄普遍偏大,据不完全统计,75.66%以上是大龄学员,可谓创下了黄埔军校历期学员年龄之最;二是文化程度各不相同,绝大多数学员为中学文化程度;三是家庭出身背景较为广泛,学员经历多样化,社会阅历较丰富者为数不少;四是涉及地域广阔,学员登记籍贯涉及全国17个省市,鉴于国民革命思潮当时仅在南方蔓延,第一期、第二期征招的粤湘赣学员仍保持高比例。
记者:去台的潮州分校校友有多少?
答:迁移到台湾的潮州分校第一期、第二期师生,据史料记载,其实是一小部分,另一部分则滞留香港或旅居海外。1949年上半年,部分第一期、第二期师生迁移台湾后,只有个别续任军政当局官员,如王懋功,于1952年当选“总统府”战略顾问、“国策”顾问;毛人凤,于1952年10月当选中国国民党第七届中央候补执行委员。
记者:如何理解黄埔精神的当代价值?潮州分校有何研究意义?
答:黄埔军校潮州分校是大革命时期国民革命政府和国民革命军东征军指挥部为培养革命武装力量创办的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所分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民政府在粤东的军事摇篮。
时任东征军总政治部主任、东江各属行政公署长官的周恩来兼任潮州分校政治部主任。共产党员熊雄、恽代英、杨嗣震、柯柏年等先后在分校工作,宣传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宣传马克思主义,对粤东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
潮州分校培养了一批既有实战经验又有政治军事素养的军队人才,毕业的学生后来大部分参加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他们在北伐战争中打倒军阀,为民除害,在抗日战争中保卫祖国,为中华民族作出贡献。
(邵宏华、鲍家树)
[ 责任编辑:张翕然 ]
黄埔军校潮州分校旧址
诞生于大革命洪流中的黄埔军校潮州分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产物,而黄埔军校“之有分校,当自潮州分校始”。作为黄埔军校历史上的第一所分校,黄埔军校潮州分校不仅是当时广州国民政府在粤东的军事摇篮,为革命事业输送了一大批急需的军政人才,而且它还是首次根据战时之需,在本校之外异地办学,为国民政府适应战争形势需要,不断迁徙办学提供了宝贵经验。
今年恰值黄埔军校百年。回顾历史,积极弘扬黄埔精神并从中汲取团结自强的力量,本报记者于暮春时节前往广东潮州,实地探访潮州分校旧址,并就有关问题采访了中共潮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沈翘,中共潮州市委统战部陈泓、苏锡彬、林杏娴等同志。访谈内容参考了陈予欢《潮起潮落:黄埔军校潮州分校研究》、马鸿雁《黄埔军校潮州分校创办始末》等论著。
记者:孙中山先生有没有到过潮州分校?黄埔军校的办校宗旨在潮州分校有无贯彻?
答:孙中山先生于1925年3月12日逝世,没有到过潮州军校。潮州分校筹备不久,因战局变幻,即告停止。1925年11月12日,黄埔军校潮州分校招生,蒋介石兼任校长,周恩来兼任政治部主任,何应钦以教育长身份代理校长。1925年12月18日,潮州分校举行开学典礼。潮州分校第一期、第二期延续黄埔军校本校军事教育与政治教育的原则,注重学生的军政素养。
记者:潮州分校学员在抗日战场表现突出的有哪些?
答:潮州分校第一期和第二期学员中,不乏抗日战争期间骁勇善战、功勋卓越者。较为著名的将领有刘超寰、周志道、唐三山等,他们多次率部参与抗日战役。例如,刘超寰(1902-1987年),江西莲花人,1926年6月6日考入潮州分校第二期步兵科第一队,1926年12月30日毕业。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刘超寰任陆军第七十八师副师长,率部参加淞沪会战。另有罗策群、马威龙、腾久寿、黄纪福等人,率部战至弹尽援绝,表现了中国军人面对强敌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记者:潮州分校发挥了哪些积极的历史作用?
答:潮州分校作为黄埔军校最早的分校,虽然时间短暂、群体偏小,但依然在近现代军事历史中彰显风采。潮州分校自1925年11月12日开始招生,至1926年年底结束,虽然仅存一年左右,共举办两期学员培训班,但它为北伐军输送了来自全国各地的800多名学员,这些学员在北伐军各部队中担任军事或政治工作,参加了北伐战争,并付出了近200人伤亡的代价,为革命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此外,如果把黄埔军校置于更长的历史坐标中去考察,在其发展历程中,黄埔军校本部数度迁移,其分校更是不断因时、因地、因战而设,那么潮州分校的异地办学,边战边教、边教边用的战时教学体制,则为后来者提供了经验与借鉴。
记者:潮州分校毕业的校友,军阶较高的有哪些?这一群体有何特点?
答:根据《国民政府公报(1935.4-1949.9)颁令叙任将官上校及授勋高级军官一览表》统计,1935年4月至1949年9月间,潮州分校第一期、第二期学员获叙任中校以上将校军官有69名。其中叙任陆军中将3名:方靖、竺鸣涛、谢辅三;追赠陆军中将2名:蒋志英、戴之奇。叙任陆军少将20名:王岳、刘超寰、吕锟、吴敬群、周志道、宓熙、林伟宏、郑明新、侯声、胡兢先、赵公武、唐三山、梁仲江、梁固荣、黄云山、黄华国、傅湘临、温靖、温鸣剑、蓝啸声;叙任陆军上校33名。到台湾后,追赠陆军二级上将毛人凤;叙任陆军少将张其中、涂宽等。
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潮州分校第一期、第二期学员与黄埔军校前四期学员相较,在各段历史时期叙任官阶层都落后许多;二是潮州分校第一期、第二期学员在军队任政工职务者,叙任将校等级普遍要比作战部队军事主官低许多。
记者:潮州分校与黄埔军校本部有何异同?或者说,潮州分校有何特点?
答:潮州分校的特点如下:一是年龄普遍偏大,据不完全统计,75.66%以上是大龄学员,可谓创下了黄埔军校历期学员年龄之最;二是文化程度各不相同,绝大多数学员为中学文化程度;三是家庭出身背景较为广泛,学员经历多样化,社会阅历较丰富者为数不少;四是涉及地域广阔,学员登记籍贯涉及全国17个省市,鉴于国民革命思潮当时仅在南方蔓延,第一期、第二期征招的粤湘赣学员仍保持高比例。
记者:去台的潮州分校校友有多少?
答:迁移到台湾的潮州分校第一期、第二期师生,据史料记载,其实是一小部分,另一部分则滞留香港或旅居海外。1949年上半年,部分第一期、第二期师生迁移台湾后,只有个别续任军政当局官员,如王懋功,于1952年当选“总统府”战略顾问、“国策”顾问;毛人凤,于1952年10月当选中国国民党第七届中央候补执行委员。
记者:如何理解黄埔精神的当代价值?潮州分校有何研究意义?
答:黄埔军校潮州分校是大革命时期国民革命政府和国民革命军东征军指挥部为培养革命武装力量创办的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所分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民政府在粤东的军事摇篮。
时任东征军总政治部主任、东江各属行政公署长官的周恩来兼任潮州分校政治部主任。共产党员熊雄、恽代英、杨嗣震、柯柏年等先后在分校工作,宣传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宣传马克思主义,对粤东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
潮州分校培养了一批既有实战经验又有政治军事素养的军队人才,毕业的学生后来大部分参加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他们在北伐战争中打倒军阀,为民除害,在抗日战争中保卫祖国,为中华民族作出贡献。
(邵宏华、鲍家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