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史E家  >  

国共合作时期黄埔军校的思想政治工作

发布时间:2024-07-04 14:03:15 来源:团结报

1924年,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支持、帮助下创建了黄埔军校。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注意培养学生的革命精神和爱国精神是黄埔军校区别于旧式军校的主要特点。

根据办校宗旨和现实需求,国共合作时期黄埔军校成立了校内政治部。政治部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的工作职责,是黄埔军校中十分重要的一个职能部门。周恩来加强政治部建设的主要措施如下:首先,完善政治部组织构架,新设立了宣传股、编辑股、指导股等部门,分别负责思想政治的宣传工作,各种革命教材、讲义的编辑和出版工作,学生政治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习工作等。其次,制定了各项管理条例,如《政治部服务细则》《校政治部指导条例》等,目的是严格要求政治工作人员有标准、有秩序地开展政治工作,杜绝工作的随意性。再次,将李之龙、蒋先云等黄埔军校优秀毕业生招进政治部的各部门中,充实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这一阶段,政治部的附属部门基本建设完毕,整个政治部得到了系统性、全面性的发展,形成多部门合力,多维度宣传、多人才齐心的思想政治工作态势。

理论性内容和革命性实践相融合

周恩来主持制定的《政治教育纲要》强调“一方面积极进行三民主义教育,另一方面介绍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培养学生成为“了解党的主义与政策意义”的革命军队骨干力量。在课上传授中国近代史内容,让学生们深入了解西方列强主义对中国的强取豪夺,认清当时中国被迫陷入半封建半殖民地,面临民族危亡的艰难处境。讲授中国国民党史,要学生正确认识中国革命史,认清中国革命的发展形势,激发学生的革命激情和爱国报国热忱。

校内开放自由的思想氛围也极大地提高了学员们的学习热情。校内不仅可以传播三民主义,而且可以传播马克思主义,或是其他的主义。“军校训令中还明确规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等书籍,本校学生均可阅读。”此外,黄埔军校的课程门类还包括中国国民党史、社会进化史、中国政治经济状况等二十多门专业课,为培养人才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注重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是黄埔军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之处。共产党员积极组织学生官兵先后参加了两次东征平定广东商团叛乱、平定杨希闵、刘震寰叛乱等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在战斗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同时,军校还积极组织学员深入乡间去接触群众,向群众宣传政治主张,动员工农群众参与革命。

先进性个人和广泛性群体相结合

黄埔军校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塑造了良好的同辈群体环境和榜样示范教育。校内学生蔡光举,在参加战役的时候不幸牺牲,他身负重伤却仍战斗到最后一刻的革命精神和英勇无畏的高尚品德激励了全体师生。

黄埔军校思想政治工作所采取的弘扬先进性个人的榜样示范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对广大学员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着正面影响。以周恩来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员作为政治部的骨干力量,其自身的高尚品德和过硬的思想素质不仅树立起政工干部的正面形象和人格力量,起到榜样作用,有效提高政治工作效果。

国共合作时期黄埔军校思想政治工作所采取的将先进性个人和广泛性群体相结合的创新实践方式,对学员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积极影响。不仅推动学员内在动力的发生,将榜样作为奋斗目标,使其主动提出更高的自我发展要求,并逐步实现自身思想观念的提高,最终实现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还使其政治教育内容既有先进的价值导向,又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既鼓励先进、塑造榜样,又照顾多数、顺应群体,既有长远高度,又有现实力度。

专业性队伍和多样性教育方式相结合

周恩来认为,“政治工作之变为空谈,这绝不是政治工作的本身错误,而是由于政治工作人员没有实行真正的革命的政治工作”,为了避免在黄埔军校内发生这类情况,周恩来选调了一批信仰坚定的革命者和忧国忧民的爱国者成为政工干部。同时,作为教育专职教官的官兵都是受过良好教育,具备专业理论素养。例如,周恩来讲授的《国内外革命形势的分析》一课,所讲内容新颖,通俗易懂,深受学生的喜爱;熊雄在课上引经据典、侃侃而谈,在课下对学生提出的疑问又能予以满意的解答。这些政工干部对思政工作起到了关键作用。

除政治课外,军校还经常举办其他各种形式的活动,成为学员与思想政治工作者链接的中介,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内化于心的精神活动。军校中设有俱乐部,按照学生兴趣分设了政治组、经济组、戏剧组等六个组。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兴趣,还提升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校内定期举办政治讨论会,主要是各抒己见,共同探讨当时国内外局势,其自由的氛围使气氛非常活跃。军校还组织血花剧社,每逢学校组织文娱活动,便通过戏剧演出的形式宣传革命思想,以及运用标语,对联,出版刊物等多样的宣传形式塑造出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和浓厚的革命氛围。黄埔军校通过构建专业性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与多渠道、多形式的教育路径相匹配的思政工作模式,不断提高官兵的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最后转化成强大的革命动力。

【作者鲍依婷、王飞,单位分别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责任编辑:刘雪松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