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奋力书写民建事业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4-07-26 13:46:29 来源:民建中央网站
万里征程风正劲,盛世龙腾再出发。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75周年。回首奔涌不息的历史长河,几十年来,从延安时期的“窑洞对”,到建言将“多党合作”写入宪法;从开启中国风险投资事业,到全力为自贸区、自贸港建设出谋划策;从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调研,到开展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民建始终胸怀“国之大者”,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同舟共济,一道前行、共同奋进。
七十多年前,毛泽东主席与民建创始人黄炎培在延安留下了著名的“窑洞对”,给出了中国共产党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第一个答案——让人民来监督政府,这对民建诞生、确定合作初心,为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也发挥了重要的前期作用。三十多年前,在民建中央的建议与推动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写进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崇高权威,进一步确立了这一基本政治制度。
时移世易,但宝贵财富的深邃思想穿透力与强大精神感召力,却历久弥新,不断闪耀新的时代光华。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高度评价了“窑洞对”的历史意义,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中,以“党的自我革命”形成了新时代的“窑洞对”;并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论断,推动多党合作事业进入新阶段。这对于民建履职尽责,既是亲切的关心支持,也是巨大的鼓舞激励。
密切联系经济界,是民建作为参政党的鲜明特色和重要优势。民建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充分发挥优势、创新方式方法,紧扣重大决策部署、重大发展战略,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做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为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凝心凝智、聚才聚力。
1998年,民建中央《关于尽快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提案》在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被列为大会“一号提案”,拉开了中国风险投资事业的大幕。其后,民建围绕风险投资不断提出意见建议,发起设立“中国风险投资有限公司”,举办“中国风险投资论坛”并打造成为品牌活动,多管齐下持续推动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
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不仅为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强大支撑,也为维护经济全球化作出重要贡献。民建连续多年针对海南自由贸易港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发展,坚持问题导向,开展跟踪调研,提出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得到中共中央领导同志批示。以高质量参政议政成果,为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助推了全面深化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
不忘合作初心,踔厉行稳致远。作为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参与者、实践者和推动者,民建主动适应对接新使命、新形势、新要求,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优势,全面履职”的工作思路,提高政治站位,广泛凝聚共识,精准建言献策,全面提升履职效能。
新时代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提出“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是对发展内涵的新拓展。而服务推动高质量发展,也成为民建致力坚持的“硬道理”。民建紧紧围绕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扎实调研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并开展协商,报送建议,反映社情民意。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民建围绕“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开展重点考察调研,召开专题座谈会,从产业政策、人才政策、财政金融政策等多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意见建议,为科学决策服务。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民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开展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聚焦共性、难点问题,形成高质量的监督成果,以民主监督体现使命担当,保障和推动高质量发展,彰显新型政党制度的独特优势。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创造性地提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为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是以高新技术应用为主要特征、以新产业新业态为主要支撑、正在创造新的社会生产时代的生产力,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民建接续发力、久久为功,将更多力量投向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赋能现代化新兴产业体系、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重大课题,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贡献民建力量。
民建深入广泛调研,科学分析研判,参政参在要点,议政议到关键。风险投资是科创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建中央提交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提案,从四个方面推动风险投资健康发展,在新领域新赛道发挥“加速引擎”的强大动力,推动风险投资同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有机融合,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长期以来,民建大力支持和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将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作为参政议政的重点领域。每年高层协商和全国两会,民建都有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提案议案。202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民营经济31条”,明确指出:“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民营经济促进法》起草工作目前已正式启动,再次对民营经济传递出重大利好信号。
民建始终积极推进国家法治建设。多年来,在合同法、证券法、公司法、企业破产法、企业所得税法、物权法、反垄断法等法律的草案或修正案提出了修改意见,受到重视和采纳。对于《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内容,民建中央提案建议从法律层面对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以及民营经济的定义、性质、范围、地位、作用等进行明确,并在构建市场公平竞争机制、营商环境、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等方面,为民营经济提供一颗“法治定心丸”。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民营企业具有与生俱来的创新优势,直面市场竞争,善于应用转化。民建通过调研,及时了解民企所思所想、所盼所愿,确保政策管用、好用,破解困扰民营经济发展的深层次梗阻,推动民营企业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参与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栉风沐雨秉初心,砥砺奋进立新功。民建深刻领悟、精确理解高质量发展一系列大政方针的核心要义,不断夯实团结奋进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实干担当、奋楫笃行,深入一线“大调研”,用好用足“直通车”,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绘好“同心圆”,唱响“好声音”,贡献“正能量”,服务好“硬道理”,在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扛起民建担当、谱写民建篇章。
(文/叶日者 民建中央直属二支部成员,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副秘书长,最高人民检察院特约检察员,人民网、央视网特约评论员,北京师范大学社会治理与公共传播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
[ 责任编辑:刘雪松 ]
万里征程风正劲,盛世龙腾再出发。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75周年。回首奔涌不息的历史长河,几十年来,从延安时期的“窑洞对”,到建言将“多党合作”写入宪法;从开启中国风险投资事业,到全力为自贸区、自贸港建设出谋划策;从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调研,到开展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民建始终胸怀“国之大者”,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同舟共济,一道前行、共同奋进。
七十多年前,毛泽东主席与民建创始人黄炎培在延安留下了著名的“窑洞对”,给出了中国共产党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第一个答案——让人民来监督政府,这对民建诞生、确定合作初心,为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也发挥了重要的前期作用。三十多年前,在民建中央的建议与推动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写进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崇高权威,进一步确立了这一基本政治制度。
时移世易,但宝贵财富的深邃思想穿透力与强大精神感召力,却历久弥新,不断闪耀新的时代光华。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高度评价了“窑洞对”的历史意义,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中,以“党的自我革命”形成了新时代的“窑洞对”;并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论断,推动多党合作事业进入新阶段。这对于民建履职尽责,既是亲切的关心支持,也是巨大的鼓舞激励。
密切联系经济界,是民建作为参政党的鲜明特色和重要优势。民建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充分发挥优势、创新方式方法,紧扣重大决策部署、重大发展战略,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做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为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凝心凝智、聚才聚力。
1998年,民建中央《关于尽快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提案》在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被列为大会“一号提案”,拉开了中国风险投资事业的大幕。其后,民建围绕风险投资不断提出意见建议,发起设立“中国风险投资有限公司”,举办“中国风险投资论坛”并打造成为品牌活动,多管齐下持续推动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
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不仅为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强大支撑,也为维护经济全球化作出重要贡献。民建连续多年针对海南自由贸易港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发展,坚持问题导向,开展跟踪调研,提出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得到中共中央领导同志批示。以高质量参政议政成果,为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助推了全面深化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
不忘合作初心,踔厉行稳致远。作为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参与者、实践者和推动者,民建主动适应对接新使命、新形势、新要求,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优势,全面履职”的工作思路,提高政治站位,广泛凝聚共识,精准建言献策,全面提升履职效能。
新时代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提出“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是对发展内涵的新拓展。而服务推动高质量发展,也成为民建致力坚持的“硬道理”。民建紧紧围绕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扎实调研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并开展协商,报送建议,反映社情民意。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民建围绕“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开展重点考察调研,召开专题座谈会,从产业政策、人才政策、财政金融政策等多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意见建议,为科学决策服务。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民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开展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聚焦共性、难点问题,形成高质量的监督成果,以民主监督体现使命担当,保障和推动高质量发展,彰显新型政党制度的独特优势。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创造性地提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为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是以高新技术应用为主要特征、以新产业新业态为主要支撑、正在创造新的社会生产时代的生产力,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民建接续发力、久久为功,将更多力量投向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赋能现代化新兴产业体系、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重大课题,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贡献民建力量。
民建深入广泛调研,科学分析研判,参政参在要点,议政议到关键。风险投资是科创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建中央提交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提案,从四个方面推动风险投资健康发展,在新领域新赛道发挥“加速引擎”的强大动力,推动风险投资同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有机融合,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长期以来,民建大力支持和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将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作为参政议政的重点领域。每年高层协商和全国两会,民建都有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提案议案。202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民营经济31条”,明确指出:“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民营经济促进法》起草工作目前已正式启动,再次对民营经济传递出重大利好信号。
民建始终积极推进国家法治建设。多年来,在合同法、证券法、公司法、企业破产法、企业所得税法、物权法、反垄断法等法律的草案或修正案提出了修改意见,受到重视和采纳。对于《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内容,民建中央提案建议从法律层面对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以及民营经济的定义、性质、范围、地位、作用等进行明确,并在构建市场公平竞争机制、营商环境、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等方面,为民营经济提供一颗“法治定心丸”。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民营企业具有与生俱来的创新优势,直面市场竞争,善于应用转化。民建通过调研,及时了解民企所思所想、所盼所愿,确保政策管用、好用,破解困扰民营经济发展的深层次梗阻,推动民营企业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参与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栉风沐雨秉初心,砥砺奋进立新功。民建深刻领悟、精确理解高质量发展一系列大政方针的核心要义,不断夯实团结奋进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实干担当、奋楫笃行,深入一线“大调研”,用好用足“直通车”,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绘好“同心圆”,唱响“好声音”,贡献“正能量”,服务好“硬道理”,在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扛起民建担当、谱写民建篇章。
(文/叶日者 民建中央直属二支部成员,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副秘书长,最高人民检察院特约检察员,人民网、央视网特约评论员,北京师范大学社会治理与公共传播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