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园地  >  

陈朝清 王妮娜:推进红色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08-12 09:50:49 来源:团结报

7月29日,游客在江西井冈山南山公园火炬广场参观。暑假期间,江西井冈山红色旅游持续升温。 中新社发 李建平 摄

江西是一片充满革命记忆的红土地,红色资源丰富,堪称一座没有围墙的革命历史博物馆。学习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要把重大改革部署转化为推动江西红色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

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全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全会精神,对于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装和科学的行动指南。

江西红色资源丰富,全省不可移动的革命文物有近3000处,是一座没有围墙的革命历史博物馆。井冈山作为“中国革命的摇篮”,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瑞金作为“共和国的摇篮”,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南昌作为“人民军队的摇篮”,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安源作为“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为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些宝贵资源,不仅是江西红色文化的宝库,更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财富。

通过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全会公报,我们深刻感受到中共中央对文旅产业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因此,在贯彻落实上,要切实把全会重大改革部署转化为推动江西红色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

坚持“资源挖掘”为基,将当下梳理与长期研究相结合。江西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是一片充满革命记忆的红土地。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既需要内化于心,也需要外化于形。因此,要充分发挥优势,以历史场景和历史人物为主线,深入挖掘梳理江西省内现有红色资源。组织专班,在文物史料中搜寻线索,从人物寻访里寻求灵感,将江西红色文化资源从漫漫历史长河中挖掘出来,为红色文旅产业发展打牢基础。同时,健全完善红色智库,强化基础研究。

坚持“标识打造”为先,将全景呈现与名片塑造相结合。江西红色资源涉及政治、军事、教育、法律、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既有旧居、旧址等红色物质遗产,也有歌谣、书信、诗篇等红色文化形态,还有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等红色精神符号。因此,要在挖掘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将遍布在江西红色躯干每个角落的“红色基因”串联起来,打造响亮的“红色名片”,进一步增强红色文旅“辨识度”,增进全社会对革命老区“人、物、事、魂”全景式的了解,将江西打造成全国红色旅游首选目的地。

坚持“模式创新”为重,将产业延伸与业态裂变相结合。进一步创新红色旅游发展模式,坚持以内涵化、主题化、融合化为方向,丰富“红色+绿色”“红色+古色”旅游业态,以红色养心、以古色养性、以绿色养身,提升景区动感性、游客参与性、服务多样性,把“红色感动”传递给每一位游客。推出一批VR、AR等沉浸式展陈、体验项目通过“红色+科技”“红色+创意”“红色+艺术”增强互动性、感染力,让革命历史英雄故事活起来、动起来。深化“红色+生态农业”“红色+民俗体验”“红色+生态康养”等模式,将红色资源向一、二、三产业延伸融合,推进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生态旅游、体育旅游等关联业态深度融合。加强红色旅游景区与院校人才合作,将“红色旅游”与“红色培训”有机结合,打造红色“名师”宣讲队伍,增强红色基因传承效果。

坚持“宣传推广”为要,将载体拓展与内容扩充相结合。突出多样性和创新性,进一步拓宽红色宣传载体。通过微展览、微课堂、微访谈、微视频以及微信公众号等传播方式,打造江西红色数字家园。突出广泛性和典型性,丰富红色宣传内容。通过歌舞剧、音乐剧、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等多种方式创作更多文艺作品,讲好红色故事。突出层次性和针对性,延伸红色宣传触角。有层次、有侧重、有针对性地辐射更广地域,从国内一线大城市到区域中心城市再到周边省会城市,多角度、多渠道地同步开展江西红色文旅宣传推介活动。

(作者陈朝清系民建江西省委会副主委,王妮娜系民建江西省委会文化委员会主任)

[ 责任编辑:刘雪松 ]

相关新闻